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回到宋朝当大文豪 » 第28回 一尘和尚

第28回 一尘和尚

    佛教在中国有三大语系: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

    汉传佛教: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内地,目前有文献记载的,最早在公元前2年。汉明帝在洛阳东郊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寺庙白马寺。过去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现在流行的主要有八宗:三论宗(又名法性宗)、瑜伽宗(又名法相宗)、天台宗、贤首宗(又名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又名真言宗)。其中禅宗和净土宗是中国流传最广的宗派。

    藏传佛教: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时,佛教正式由印度和内地传入西藏。藏传佛教由于传承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教派,较大的有宁玛派(红教)、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格鲁派(黄教)等,还形成了活佛转世传承继位制度。其中格鲁派成为藏传佛教诸宗派中影响最大的宗派。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两个活佛转世系统都属于此派。

    南传上座部佛教: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德宏等地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史料记载的约在7世纪由缅甸传入。云南的南传佛教有润、摆庄、多列、佐底四派,主要在傣族、布朗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中传播。

    眉州青神县中岩寺法脉属于汉传佛教的禅宗牛头派,或与之有密切关联。诺巨那尊者和牛头禅师法融均圆寂于此。

    佛教自传入中国,最初在贵族阶层中流行传播,依托于贵族的经济实力和政治权利,靠着佛教中三宝(佛宝、法宝、僧宝)的相互支持,形成了一套佛制,维系佛教在中国的持续发展,到唐代达到顶峰。当时,佛教团体几乎是一种自治的社会组织。但是随着中唐以后的权利动荡,佛教的自治传统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佛教自身的发展和大时代一起,走上了世俗化和平民化的发展道路。等到宋初社会逐渐安定下来,被佛教所吸纳的人,其出家动机越来越掺杂现实的利益考量。与此同时,佛制也就越来越逃不开王法了。北宋政府甚至颁布律令,规定应男子愿出家为僧者,限年二十以上,方得为童行。

    苏轼三人赶到临江下寺以后,先是烧香拜佛祈福。一番事了,方才在寺里悠闲游玩起来。

    游逛到寺里某处,苏轼见到一个和尚拿着扫帚低头扫地,先是惊疑,而后脸色猛地阴沉下来。苏轼万万没想到,竟在这里遇到二饼小和尚。

    苏轼在来中岩书院求学之前,苏八娘时常会去眉山县观音庵。苏轼为了碰运气看能否再见朱姓老尼,偶尔也会陪同苏八娘同去。只是可惜,这么些年朱姓老尼杳无音信。但这一来二去,苏轼和二饼小和尚结识,为其方外好友。

    随着年龄增长,苏轼惊觉苏八娘居然对二饼小和尚暗生情愫。苏八娘已与表兄程之才定亲,且二饼小和尚立志为童行,两人注定有缘无分。如果纠扯加深,甚至无法善了。苏轼不好直接言明,曾经多次隐晦地劝诫过苏八娘。不知苏八娘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结果就是无功而返。不负如来不负卿,苏轼同样知道二饼小和尚无法做到。

    最后实在没辙,在负笈求学前夕,苏轼独自去了一趟观音庵,与二饼小和尚割袍断义。自此两人便断了来往。

    两年以后在中岩下寺再遇二饼小和尚,苏轼一时竟有恍惚之感。

    二饼小和尚似乎有所察觉,抬头一眼看到苏轼,两人四目相对,皆沉默不语。

    此时毕竟有苏辙和王弗在场,苏轼调整好情绪,淡漠地说:“小和尚,你随我来,有事讨教。”二饼小和尚默然跟上。

    两人走到偏僻处,苏轼皱眉问道:“二饼,你不是在尼姑庵吗,为何来到中岩寺?还有,我没记错的话,你今年才19岁,为何已经剃度受戒出家修行了?”

    二饼小和尚双手合十,平和地对苏轼说:“施主,贫僧法号一尘。去年已到中岩寺,未曾与八娘说起。今年年初已恳请师父先行剃度受戒出家,如今已是佛门行者。”

    无须一尘和尚多言,苏轼体会到了一尘和尚的良苦用心。为了苏八娘尘世生活幸福,一尘和尚自斩尘缘,了却因果。

    苏轼此时也无话可说,顿感意兴阑珊,双手合十道:“一尘师兄善自珍重。”回身,便带着苏辙和王弗离去。

    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万法缘生,皆系缘分。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只是,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缘分,岂会如此便被轻易斩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