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回到宋朝当大文豪 » 第34回 八大书院

第34回 八大书院

    自此以后,苏轼正式开启舔狗生涯。每天换着花样讨好王弗,主要有两条中心思想路线,一是美其名曰帮助王弗辅导功课,二是想方设法购买各种小食投喂王弗。王弗也是欣然接受,没有拒绝,仿佛那天的“表白”根本没有发生似的。

    书院求学日复一日,并未有过多新意。平平淡淡才是真,平淡如水才是生活,生活原本就没有太多领异标新的轰轰烈烈。

    某日,苏轼和同窗们正在畅聊当代的八大书院。

    北宋八大书院,分别为石鼓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龙门书院,徂徕书院。

    石鼓书院,为北宋书院之首,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地处衡阳市城北蒸、湘、耒三水汇聚的石鼓山上,是湖湘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

    应天书院,又名睢阳书院、南京书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县城南。商丘在北宋升为应天府,后又升格为南京,为当时四京之一,即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东南部)。

    岳麓书院,位于南岳衡山七十二峰最后一峰的岳麓山脚,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五老峰南麓,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区北3千米峻极峰下。初名嵩阳寺,为佛教寺院。北宋重修太室书院时赐名更改为嵩阳书院,为宋代程朱理学的发源地之一。

    茅山书院,又名金山书院,创建于江苏句容的茅山,现已无存。

    龙门书院,位于河南洛阳,诞生于五代十国时期,当时为士人们提供了乱世中的一方净土。北宋已发展成为一处真正为治学之士提供就学机会、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机构。

    徂徕书院,石介是泰山徂徕书院的创始人之一。山东徂徕书院,开启了宋代古文运动的序幕,代表了儒家的一种积极入世的文化,流动着儒家文化的风骨,它在齐鲁文化中,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如果将这八大书院比作北宋第一流书院,中岩书院作为川峡四路下辖眉州的地方性书院,差不多能够算作北宋第三流书院之列。

    唐代设置剑南道,分剑南西川和剑南东川,加上山南西道,时人称为“三川”。宋代基本行政单位是路,当时的四川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行政单元。宋代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地区分置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时人称为“川峡四路”。后人将宋代的“四路”和唐代“三川”相合,称为“四川”。元代正式建立四川行省,明清沿袭。

    谈起八大书院的学子,同窗们满心羡慕。

    “呜呼哀哉,天不生我刘仲达,儒道万古如长夜。”刘仲达是苏轼的同窗。他的话语夸张到让人感到万分尴尬,同窗们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他的描述,只能无奈地笑笑。

    刘仲达见大伙没有反驳,更为得意地继续指点江山:“可悲可叹,仲达我生不逢地。如果我出生在八大书院所属的那几路,仲达我必定能够成为八大书院的天骄,进士及第、名扬天下亦不在话下。”

    “咳咳!”苏轼实在听不下去了,摆出了斋长的威严,“仲达,差不多就可以了。出身跟学问不能等同,否则大伙天天钻研佛道跪求来世即可。无论我们在何处求学,进士及第、文传天下,都应成为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听闻苏轼此言,同窗们都表示信服。

    “子瞻,你是斋长,说说你的理想?”刘仲达轻拍苏轼的肩膀,挤眉弄眼道。两人是同窗挚友。同学间的打闹,是一种艺术,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幸福。

    苏轼眉头一挑,笔挺傲然道:“奋厉有当世志!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进士及第只是起点,绝非终点。以前我认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现在我发觉过于片面。无论穷困富达,都应心怀天下,心怀百姓。牛羊成群结队,唯有猛虎独行。我耻为牛羊,甚至亦不愿为猛虎,我愿以身饲虎!”

    同窗们一个个瞠目结舌,震撼莫名,仿佛初识苏轼一般。苏轼的话语如同黑夜中的闪电,让人瞬间清醒。

    苏辙在一旁眼冒金星,崇拜之情愈发的醇厚。

    王弗在一旁没有言语,异彩连连,笑靥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