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回到宋朝当大文豪 » 第89回 解试第二

第89回 解试第二

    此次巧答奇联后,苏轼和大他七岁的胡宗愈互相都十分赏识,两人经常在一起饮酒吟诗,畅谈理想,展望未来,结为志同道合的心照神交。

    自此,苏轼和苏辙在兴国寺浴室院深居简出,专心致志学习,紧锣密鼓备考今年八月的开封府解试。

    解试即发解试。所谓发解试,即“依额取人,荐名于朝廷,谓之乡贡。若从来无学籍者,经营请举,则必费力。如曾赴混补,则犹庶几于科举也。此系本州及第出身官主文考校”。各州县将考试合格的举子,送往京师参加尚书省礼部试,而这个选拔考试就称为发解试,在宋代一般简称为解试。

    宋代科举考试沿袭唐制:皆秋取解,冬集礼部,春考试。故解试又被称为“秋赋”、“秋贡”或“秋闱”等。宋代的解试包括各州县解试、国子监解试、开封府解试和各类别头试。苏轼兄弟俩本次参加的就是开封府解试。

    解试作为科举考试的起点,直接决定了整个科举考试的成败。唐代解试一般在七八月举行,但程序相对简单,也尚未形成定制。北宋时期,解试增设了锁院的程序,并成为定制。一般在八月五日,距离京师较远的川、广地区提前到六月,福建提前到七月,整个全国的解试时间初步稳定下来。

    但各地解试的时间不一致,给了一些举子们投机取巧的机会。为了消除冒贯取解的弊端,南宋高宗时期,统一了全国的解试时间,八月五日锁院,八月十五日引试。这是中国科举史上首次对一级考试时间做出全国统一性规定,对明清时期的科举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白驹过隙,转眼已至八月初五。今年的开封府解试定在景德寺举行,八月初五即刻锁院。

    锁院,是针对考官的一种回避制度。按照锁院制度的规定,考官一经任命,就即刻进入考场,关闭院门,与外界完全隔离,直至考试结束,定出等级名次,考官才能出院,其间考官不许回家,不准与院外的人交往。锁院的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如果事情没有结束,还可适当延长,有时长达五十天。锁院制度,主要是防止泄露考题、暗通关节等各种徇私舞弊行为的发生。

    十日后,苏洵和二饼护送苏轼和苏辙去往上清宫后面的景德寺,与之同行的还有林希、胡宗愈等相国寺浴室院的一些学子。

    本次在景德寺同时举行的,除了开封府解试,还有别头试和锁厅试。别头试是指让各级官僚及考官的子弟、亲属、门客等集中到别试所考试,以防止官员徇私舞弊。林希参加的就是别头试。锁厅试,专给已入仕为官者设立,以杜绝请托之弊。

    众人来到景德寺门前之时,寺院四周已是人山人海,熙熙攘攘。除了考生与其陪护人员外,更多的是京师当地前来围观看热闹的普通百姓。

    苏辙、林希、胡宗愈皆是斗志昂扬。

    苏辙喜笑颜开,神采飞扬地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今日就是我扬帆之时!”

    林希眼中精光闪烁,傲睨一世地说:“本次除了第一,我不会再有别的任何目标!”

    胡宗愈相对平和,微笑说道:“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迎来考校之日,我很期待。”

    唯独苏轼一言不发。放眼巡看这多如过江之鲫的考生学子,苏轼内心竟然突兀升起丝丝悲凉。

    看着苏洵翘首企足满是期待的眼神,苏轼紧闭双目强行压下内心深处那一丝别样的负面情绪,逐渐重新坚定起来。

    众人心情太过兴奋,心潮澎湃之下无人注意到苏轼此刻的异样。

    在景德寺门口,众人分道扬镳。苏轼、苏辙、胡宗愈去往贡院(大院)参加开封府解试,林希去往别院(小院)参加别头试。

    开封府解试为期三天,本次考试的题目是“两论”“一策”。论是议论文,策是策问。“论”通常指的是对某个主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而“策”则是指对当时时政或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针对“两论”,苏轼分别作《儒者可与守成论》和《物不可以苟合论》。

    《儒者可与守成论》:本论说明儒者虽难与进取,但可与守成,表明文人主政的思想。

    《物不可以苟合论》:物不可以苟合,语出《周易·序卦》。本论的结论是“天下之祸,莫大于苟可以为而止”。本论阐明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以随意的观点。最后再引用《易经》,说明后代之人的思想与古代的圣人有很大差别,强调应当向古代圣贤学习,牢记“物不可以苟合”。

    针对“一策”,苏轼作《文以明道请求先圣》:本策首先论及近世因王政皆出于刑书,导致旧学无用,古风遂忘;然后强调文章的内容(道)应当重于形式(文),借助于儒家之“道”的旗帜,来反对内容浮薄空泛的文章。强调平易流畅的文章风格;最后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是内容、是本质,“文”是形式,是明道的工具,而非一味地追求辞藻华丽,却没有实质的内容。本策揭露当下文坛时弊,倡导古文运动,最是贴合欧阳修的心意。

    与此同时,国子监解试正在开封府开宝寺举行。国子监,是北宋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解试是特意为了在国子监求学的考生单独准备的,可见朝廷对于国子监的重视程度。本次开宝寺国子监解试,程颢、程颐兄弟俩赫然在列。

    三日时间一晃而过。苏轼、苏辙、林希、胡宗愈出考场后于景德寺门前再聚。四人脸上皆有傲然之色,面露微笑,显得从容不迫,似乎对于本次解试已是胸有成竹,胜券在握。四人相视对望,无须言语,同时迸发出朝气勃发的爽快大笑。

    果不其然,解试放榜后,苏轼居开封府解试第二;林希更胜一筹,居别头试第一;苏辙和胡宗愈也都顺利通过开封府解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