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景祐新风 » 第二十四章 收网

第二十四章 收网

    顾深内心愤恨,脸色越来越难看,王单和张方平当然也看到了。

    说实话,张方平这几天通过整理卷宗,发现这些信息的时候,他当时的感受,也没比顾深好到哪儿去......如果不是情况实在不允许,张方平也想发飙。

    但......很多事情,你可以想,但不能去做,现在的昆山县,想要完成救灾和安抚百姓的工作,那三个老狐狸,暂时还动不得。

    再说了,对那三个老狐狸,张方平也有自己的处置想法。

    因此,张方平只能是拍拍顾深的肩膀,以示安慰。

    倒是王单,仔细想了一下,说道,“西郊百姓,未必都已遇害!”

    这话一说,顾深和张方平都看了过来。

    王单赶紧解释道,“太湖颇大,湖中岛屿亦不少......无锡县境内,还有三座更大的,号曰三山的大岛,昆山百姓许是逃难到了那里!”

    “......昆山百姓,在水灾来临时,横跨半个太湖,逃难到无锡县境内?!”张方平这么说着,说完还摇了摇头。

    这是逃难,不是去旅游......这事儿的可能性,真的不大。

    王单也觉得有点离谱,但,还是说道,“这几日我与子均也查探过,西郊百姓,多以渔民为主,若以家中渔船为托......”

    好吧,剩下的话,王单也有点编不下去了。

    但,至少这是一个念想啊......王单还是不想相信,这世间的人性,能恶到这个程度。

    顾深也没有相信王单的说辞,但他知道,自己就算心里再想杀人,现实中,依然不能轻举妄动。

    先不说这事儿不合法度,现在的昆山县,一旦县丞,县尉等人接连出事,还不是因为不正常的原因死亡,那么昆山灾民必然人心惶惶,随时可能爆发民乱的。

    百姓不会有那么多的想法,他们只知道官老爷都死光了,没人管他们了......那他们怎么可能留在昆山等死。

    所以......一切暂时还得以大局为重。

    “我会将昆山情况,如实上报范知州,请范知州允许划拨粮食入昆山......只是,如何不通过县丞三人,交于张知县,学生暂时还未想好。”顾深如此说道。

    张方平一听这话,立刻接口,说道,“此事本官已有思虑......恳请范知州以个人名义,由无锡县境内,走水路,将州府公粮运至虞岛主处存放,介时,本官自会安排心腹前往接应,胡县丞等人,一时不会察觉。”

    绕开昆山,利用渔娘家的湖心岛作为中专站和存放地......这倒是一个思路。

    如此一来,灾民短时间内倒是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也算是完成了对大当家的承诺。

    “若此,昆山公廪之事,张知县该如何处置?!”顾深再次问道。

    公廪的问题不解决,始终无法彻底稳定民心。

    而这个事情,张方平犹豫了一下,还是据实以告。

    “此事,尚需缓上几日。”

    倒不是张方平在放任县丞等人,而是......这事情,内有隐情。

    根据张方平查阅的昆山县公务志,昆山县公廪的问题,就不是这一两年的事情,而是持续了十几年的事情,最早,甚至能追溯到真宗时期。

    那时候,昆山县的公廪,就已经开始被人盗用,中饱私囊了。

    只是吧,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前几任官吏,有些是操守不错,有些是心还没彻底黑掉,所以动的数量不多......一直到这任县丞和县尉等人手里,公廪里的公粮才被大量的贪墨。

    这事儿,也得怪昆山县上任知县离任后,有将近两年的时间,昆山县一直没有新任知县到来,这就导致了县丞和县尉,就是昆山县实际上的一把手和二把手。

    心野了,也觉得自己能掌控了,所以手就伸的长了。

    但是,终究这个时候,还是大宋前期,制度不曾彻底败坏,而公廪里的公粮,经过大宋三代积累,数量也不少,到底是没让这三只硕鼠给彻底掏空,还剩下了一点。

    其实真要是现在开公廪放粮,只要不让百姓亲眼看见公廪内存粮的多少,赈济一时,稳定民心,还是够的。

    但是吧,张方平在早期调查公廪案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一个端倪。

    随着这次水患的发生,昆山县的县丞等人,也许是知道事情要遮不住了,因此也在想尽办法,往公廪里面补粮......大概是想补足一部分粮草,先渡过这次灾情,等到州府派人下来巡查的时候,再把贪墨罪名推到前任官员身上。

    毕竟,不是什么人都有张方平的能耐,能从那一堆十几年的卷宗里,发现各种贪墨证据的。

    到了那个时候,他们也算是赈灾有功之人,又有了替死鬼,上官就算查出了一些端倪,一般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所以,张方平觉得,还是可以再等等,等这帮硕鼠把吞进去的钱粮再吐出来一点,那时候收网,才能利益最大化。

    张方平的打算,顾深倒是能理解......后世抓贪官,也得吐脏,没道理让贪官的后人继续锦衣玉食的。

    所以这事儿,顾深倒是没有多管,一切交给张方平去处置了,他和王单,就负责四处联络,收集粮食,运到昆山交给张方平分配既可。

    就这样,彼此配合之下,又过了大概半个月的时间。

    张方平派人来通知顾深去议事,而顾深也心领神会......张方平这是要收网了。

    只是,有点,顾深很不理解。

    既然是选择了收网,张方平为什么是把自己请去了酒楼,而不是在县衙升堂?!

    关于这一点,张方平没有给顾深任何解释......他做事,自然有自己的考虑。

    酒楼之内,张方平,顾深,昆山县的县丞胡令,县尉王喜,典史李笛,五个人,齐聚一堂。

    酒菜就免了,五人到齐后,张方平直接让自己的家丁和护院们,关闭了雅阁大门,守在了门外,任何人不得进出。

    然后,张方平就拿出了一堆卷宗,开始放大招。

    “天圣十年十月,昆山县公志记载,昆山县丞上报苏州府,粮食丰收,按照律例,当有两成税粮入公廪库。”

    “明道元年十一月,公廪志却记载,入库粮食,仅为当年税粮一成半......胡县丞,剩余半成税粮,去了何出?!”

    “明道二年春,昆山县县尉上报苏州府,言及太湖湖盗作乱,波及春耕,为保境安民,特请出动厢兵剿灭湖盗。时年八月,共计出动厢兵三百一十四人,历时十五日,围剿太湖湖盗,公廪负责提供讨贼所需粮草。”

    “可根据厢兵点录册记载,明道二年八月,厢兵共计出动厢兵五十六人,历时两日,目的为巡视地方,维护地方治安......王县尉,先不说厢兵自有军粮储备,本不需本县提供粮草,就说如此大的用兵差额,你打算如何解释?!”

    “明道二年夏,昆山县典史上报,因春耕被湖盗波及,故此夏税征收不利,请求苏州府允许允许昆山县欠缴当年夏税,苏州府回文,允许最多欠缴三成,剩余七成,必须押解入府库。”

    “明道二年,公廪入库税粮却为零,言及苏州府允许欠缴,故而不曾入库......李典史,还请解释一下,其中缘由。”

    “明道二年秋......”

    “景祐元年正月......”

    “景祐元年春.......”

    张方平当着县丞三人的面,面无表情的细数了至少十五条以上的账目问题,然后把这些账目都摊在了县丞三人的面前。

    县丞三人,这个时候已经是满脸大汗,嘴唇发白,连辩解都不知道该如何辩解了。

    这位知县到底是什么来历,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居然能在至少五六十本登记账册中,找出了十几条不对应的地方......而更要命的事,有些条目,甚至能翻到天禧三年去。

    天地良心,那时候我们三人还在家读书呢,真不是我们干的啊。

    最后,到底还是胡县丞比较有胆子,也更加狡猾,他想了一下,赶紧开口,说道,“许是因为多次入库,公廪胥吏偷懒,登记不及时所致......县公要是不信,可自入公廪清点查看,若真如县公所言,如此大的差额,公廪之中一查便知,我等万不敢行此违心之事啊。”

    这话说的,张方平都冷笑了,说道,“尔等的勾当,真当本官不知道么?!平日贪墨公廪,如遇上官巡查,则临时借粮顶替,应付上官......只可惜,尔等也未曾想到,今年苏州遭遇水患,真到了要大量使用公廪存粮的时刻,尔等拿不出来吧!!!”

    张方平这话一说,胡县丞顿时被吓的瘫倒在地。

    不是胡县丞的心理素质不好,主要是前后反差太大,有点超出了胡县丞的心理承受范围了。

    之前胡县丞等人都以为,张方平是那种不通政务,只会读书的书呆子......结果人家不仅在短时间内翻出了这么多的旧账,而且还能一口说破三人常用的掩盖公廪贪腐的手段。

    前后落差太大了,胡县丞一时间有些接受不了。

    更何况......

    “若仅仅是贪墨公廪也就罢了,此番水患,尔等为掩盖公廪缺粮,先是敲诈勒索本地粮商填补公廪缺额,接着驱赶西郊受灾百姓入太湖求生,险些逼良为盗。最后还以县衙名义,逼迫厢兵将领以军粮冲公廪.....你们就不怕官逼民反么?!”

    一番话说下来,直接把县丞三人给说的,全部瘫倒在地。

    但紧接着,张方平收拾了一下心情,深吸一口气,又说道,“事已至此,尔等难道还不如实交代,连最后的体面也不想要了么?!”

    这话一出,县丞三人原本面如死灰的脸色,重新焕发出希望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