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来自大荒的女帝 » 第十一章 得书

第十一章 得书

    不知过了多久,遇到了一个手持藜杖,碧发童颜的老人,老人把我叫到一个山洞内,给了我三卷天书,告戒说:“这书名叫太平要术,你得到它要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

    我看着这怪异的老人,询问姓名,他淡然一笑“南华仙人”。话音刚落,便化作清风浮云而去。

    我有些难以置信,激动的翻开书,运用书中记载的方法。

    两手捧香肩臂松,眼观香头二自睁。

    聚精会神屏呼吸,涕泪交流即收兵。

    闭目养神应求静,心存已炁门自生。

    渣滓提净药方纯,泪管输通眼更明。

    文火七,武三成,药采之后好用功。

    日月同宫金木合,心火下降肾水升。

    眼球常转眼不花,耳鼓常敲耳更灵。

    常用此法除百病,能化五谷饮灵气。

    功法详解

    外文武火,是用后天之火引出先天之火。二火合一,既能提出在炼精化气中的渣滓,澄洁药物,又能化五谷饮食之精,提出五脏之病,使人益寿延年。了空祖师曰:“外武火者是移火也;外文火者是以火也。”这是专为提出五脏内之渣滓化泪流出之法,又是炼四相和合、五行攒簇归根、回光返照、日月合并之功。其用法如下:

    在初步静坐的基础上,收心入静十分钟后,夜间须燃香一炷(白天可用红头筷子一根),双手捧香或筷子,放在目前三寸许,高低与二目齐平,二目睁开同视香头。约两、三分钟后,两眼似辣椒水洗一样难受,此时必须坚持强睁二目,待眼泪鼻涕一同流出来为止,然后将香火捏灭,眼泪擦净,闭目养静,是为文火。坐到无人无我、身心两忘是为正功。久之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口中津液清而且甜,吞下入十二气嗓管,再降到炁穴化为灵气,由春弦入腹中化为阳精。阳精出输精管,上至膀胱顶分两边,至尿道口入内肾,即藏精之所。善养生者百倍珍惜口中津液,津液常足,也证实肾水常足,肾水足而两眼炯炯有神,皂白分明,这样人身就健康无病。所以说:外文武火不但能使二目有光,保持眼睛不花,而且能提出五脏之病,治五脏之病于未发之前,除病根于未萌芽之时。

    但是,太复杂了,我对此很不满意。又翻找更快的方法。翻了两个小时找到了一个特别厉害的法术

    真仙秘传火候法。

    夫火候之法,非意中存想之虚炁,亦非呼吸腰上之真炁。其传之有三:心为之君火,而曰上昧。肾为之臣火,而曰中昧。膀胱为之民火,而日下昧。三炁聚而为火,散而为炁,故曰三昧真火也。升降循环,如天之道,一十五两三百六十铢,而有丹天之度,天炁五日一加系候也。人之修炼五数一进退火。吕公曰:一输火内养黄婆。海蟾曰:烧丹无使火龙飞,戌亥时下手子时止。幽室静坐,频去思虑,微微托几,轻轻脸腹,鼻息绵绵,用之不勤。默想丹田如火轮转不倦,胁下不动如困,暂歇再胁者聚,聚散之黑想火输以制下心。火炁入黄庭宫,始觉腹微痛,次觉渐热,若止行此法,自可补虚益炁,稳而安乐延年。以前龙虎吞息并行百日,下火五两,自戌至子,炼成津汞,而药力余。二百日下火十两,自酉至子,炼砂成金砂,而圣胎圆。三百日下火十五两,自申至子,炼砂成金,纯阳炁生。计日三百,计火三十两,故号日功满三千是也。以金砂一斤八,凝息计数。二足方号铢,二十四为之一两。用肘后飞金晶像肘后金晶火象也。

    因为体质还没有达到要求,需要从基础的练气做起,按照书上的练气方法运气:

    第一步,感气,也称找气感。盘膝凝神,呼吸吐纳,引气入体,气如浑水,感受天地元气

    第二步,聚气,主用于打底。盘膝凝神,聚气入丹田,丹田炙热,天地熔炉,如有三珠,滚烫如火,反养自身

    第三步,周天,分为大小周天。

    小周天。顺任脉而下,会阴过滤气中杂质,元气顺督脉而上,搬精补脑,温养元神。

    靠时间和资源堆,打通任督二脉(开个小孔)为目标。也可以试着玩花的,如阴阳养心,双肾气旋,心肾相交,睡觉挂机,伪龟吸,气冲穴位,吐纳,单十二正经吸气,用中脉种灵植。

    大周天由小周天而来,到了这可以玩的就多了,自行摸索。到这时气感突然模糊,呼吸可炙身,精气神不同往日而语,不断有脊髓补入脑。

    时间紧的在子时修,阴阳均衡,对道的感悟增加,可以用皮肤引气入体。主要开发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充盈自身,后百髓互补。由丹田炙药,积气成云,后积云成雨,滋润经脉,蕴养五脏,不断反复。尽量不要泄阳

    这些持续百天而每天不断后,就可以试着产大药了,还有守中。完成后静养。

    这有个说法,小周天为炼精化气,转大周天炼气化神,还有专气致柔,致虚守静。

    第四步,阴阳胎。

    吸收五行之气,土坐中底,木水为阴,火金为阳,先一一修金木水火土之元气,修好了放一边。全好后按阴阳顺序轮转,直至转化为阴阳胎,后演化出阴极阳极

    看着挺玄乎,但这只是针对正常人,到这一步半途而废也没什么,同样可以延年益寿。

    道生一,一生二,阴阳生万物,万物附阴而抱阳,骨为阴,肉为阳,阳不足而阴不附,阴阳相生相合……

    阴阳的层次性,五行的层次性,阴阳和五行的关系,阴如何转阳,阳如何转阴,五行如何转阴阳……

    丹田之下的一缕先天之气勉强可以称为灵根……

    第五步,阴神阳神与内丹和道心

    内丹可以先聚气,成虚丹,然后不断用元气冲刷,注入心神,日积月累基础雄厚,不断睡觉,成实丹。对修行起很大的推进作用,储存元气,不断滋养身体。

    阴阳神就靠滋养元神,道心靠自己。

    第二部分:辅助修行

    修行,以身体为容器,至少在早期合适的锻炼与饮食作息十分重要。

    每日子时睡辰时气,睡前睡后作几式八段锦。

    早上一杯热水下肚,如果相练剑就需要更早起,不断挥剑感悟道,同时可以试着运气。

    三餐吃饱,荤素搭配,因为需要能量在体内炼药。

    打拳、挥剑、挥刀,站桩等全身运动都建议。特别是站桩,前期站桩后期吃香。

    单味中药材

    修行时如果感到无力或有别的内在因素干扰,则需要中药

    精神不好,首先自省,再以蜂蜜、薄荷改善

    气从喉入,有痰则气浊,而五脏不得净气。陈皮通气,化橘红化痰,罗汉果清肺,由于化橘红和罗汉果味太冲,所以建议和茶或蜂蜜看着调。

    药性不冲突的大多数都能混一起

    建议计划表

    进补:大枣补气血养肠胃菊花清肝解热毒甘草清热解毒九制黄精滋阴补肾陈皮通气枸杞制衡阴气不伤身蒲公英预防走火患病薄荷调理元神龙眼裨益气血心脾伟哥强心地黄通便金银花调喉单吃白菜一月清胃三七粉活气血筋骨人参补气益中摇椅喝茶温养元神

    锻炼:每日开合跳80个分二组俯卧撑50个分五组深蹲一次80个递增,蹲完后折小腿后躺拉伸早中晚握固。每晚靠枕躺盘,思绪宁静,按揉会阴几分钟,安揉肚子几分钟。

    睡功:存想,太极混沌,白云笼罩,高卧云中,不问世音。

    修炼:择地风水地,择时活子时。身边淘一小鼎,鼎内点香,檀沉楠柏,皆有益。

    作息:不可熬夜伤神,不可不吃早饭,不可疲于静坐,不可颠倒阴阳,不可搬乱风水。

    禁忌:山医命相卜没点修为别瞎用

    第三部分:运用

    对身体有啥好处自己体会

    布气,气的高级运用。也就是内气外放,可用于帮别人按摩、调经活血,或者附在物品上温养灵性,也可以用来揍人

    内劲,气的高级运用。将内气调于骨、血、经,连贯身体各各骨骼经肉,从而做到力气增加。

    暗劲,气的高级运用。内劲外放,打击人体造成内伤,更胜者击树树皮不破而树干损。

    望气,高级感知技能。多用于风水看相,还有的抓鬼。主要获取途径先天传承自行领悟

    气冲病灶,基础运气。引气冲身体病气,以清理小病,会放屁,味重。

    地煞小周天,基础法门。比一般小周天更全

    阴阳胎,基础法门。以五行阴阳结成胎盘,无比纯净,自动运转吸收净化灵气,后化为丹田中金丹元婴养分。

    但是,这些都太慢了,在书中我还找到了三种门派的练气方法:

    墨子闭气行气法

    运转控制身体的气的方法叫做炼气,也叫“长息”。

    方法是:

    先将自身调整到放松自然地状态,即自然坐式或仰卧式(作好功前准备,如宽衣解带,先行大小便等),握固(将左右手的大拇指掐在其它三个手指的掌指横纹上,或者是置于手心,用其余四个手指握牢,然后可以将左右手拄按在腰腹部或背部),不断叩齿让待灵液满口,徐徐搅漱片刻,多次将灵液吞咽下去。每天的呼吸,由鼻子吸进气体,由嘴巴呼出气体,继而收缩鼻孔,缓慢地做深呼吸,在吸至将满未全满之际,用口缓缓吐出。

    每次吐气在吐完与未吐完之时,将气咽下;然后再缩鼻吸气。刚开始的时候,吸入五次空气,只要一次吐呼出去就可以了。每次吐气结束的时候,就开始回咽,同时继续用鼻子吸气,按此法反复不断,形成模式。

    做到每次吸气时伴随提肛收腹则使得丹田中的内气上升,吐气则伴以鼓腹松肛使得内气往丹田下降,最终要使得自己的内气能够周游全身,则能够感觉全身气息自然鼓荡。每月(阴历)的初一到十五,在行气时的呼气时,自我的意念要使气从十个手指排出;每月(阴历)的十六到该月的最后一天,自我的意念要使气从十个足趾通出。

    张果服气法

    具体练法为:

    姿势为仰卧式,两手握拳放置于腿的两侧,收敛心意,摒弃各种杂念。

    用鼻子缓缓吸气,吸满后闭气不呼,心中默数,自一至百以上。闭气直至难以坚持为止,可以稍微松气,然后立刻吸满再闭上,直到足心出汗,才可以慢慢地将所闭之气吐出来,但吸气与吐气时必须极其微小,小到看不出呼吸的气息才可以。

    随着功夫的深入,每次闭气默数的数值逐渐延长,通常如果可以每次闭息默数至一千次,就可以不食五谷杂粮,期间可自然出现“胎息”状态。若能于每次闭息默数至五千次,那就能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了。

    道家吐纳筑基功法

    须择空气清新之地,或山林、公园、湖边、田野皆可,室内可以打开窗户。时间可以选择在子、午、卯、酉四正时,且此时一般工作较少,也便于自我安排。

    1、身法

    炼功之时,最好不要穿过紧的衣服,腰带可以松一松,以利气血流通。姿势不限,行、立、坐、卧均可。行、立、坐、卧之法则如下:

    行,可缓步许行,神态自若,安然行炁。

    立,自然站立,脚同肩宽,双膝微屈。双手自然下垂,放在体侧,或双手相叠,放在脐下。

    坐,最好盘坐,双手相叠,放在肚脐,或掐诀最好。亦可平坐凳上,手抚两膝。

    卧,可以平躺,手心向上,置于体侧,或双手相叠,置于脐上。或者侧身卧最佳,一手置于头侧或枕肱,另外一手放于肚脐,两脚一伸一屈,与手相反。先转动头部,使脊椎正直,然后做功。

    以上四种姿势,可以自由选择。但求其自然安适,以利人静。

    炼功时双目微闭,含光内视,眼观鼻,鼻观心,心观丹田。观丹田者,观丹田之炁是也。所以微闭者,睁开容易滋生杂念,全闭容易昏沉入睡,皆于养炁不利。微闭时眼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两耳须屏却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凝韵听息。

    炼功时要求舌顶上腭,即舌反卷以舌尖底面顶住。因人之上腭有两个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漏神漏炁。故炼功时必须堵住,如婴儿哺乳之状。

    2、心法

    行功前必须排除杂念,念想不除,无法驭炁。

    3、息法

    首先开口,缓缓吐出体内浊气,再自鼻中吸入清炁,用意咽入下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同身寸),以补充呼出之气。呼必呼尽,吸必吸满。吸时小腹圆起,呼时小腹回收,叫做顺呼吸。初学吐纳必须如此,这样口呼鼻吸三次。

    然后抿口合齿,舌顶上腭,收视返听。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于丹田。务必做到以心领气,以气随心,吸气时随意念下注丹田,呼气时以意念领出窍外,谓之心息相依。

    这三种练气方法各有不同,需要慎重选择,最终我选择了长息,配合《太上老君养生诀》运用,相信总有一天会得道成仙。

    取仰卧式,低枕,舒展双脚,双手握固,去身四五寸。两脚亦去四五寸。

    鼻微微引太阳气从鼻入,以意送此气通遍身体。即闭气至极,然后细细从口吐之,勿令耳闻吐气之声。

    夜半后二十四调之,鸡鸣时十八,平旦十二,日出十二,多调更佳。

    所谓“二十四调之”,即以一息(一呼一吸)算一次,连作二十四次。

    两天以后,竟然真的有源源不断的天地精华被吸入体内。

    盘膝而坐“呼气......吸气......”呼吸的节奏要有规律,不能呼吸缭乱。吐出浊气引天地精华入体。

    此时太阳当空,午时是阳气最强的时候,妖魔是不会在这时候出来的,闭着眼,沉心静气。感受着呼吸间一缕缕精华,经过淬炼后流入各个经脉实现淬体,在转了一个小周天后,最终汇聚到丹田。

    灵气聚成一团,在小腹自旋,气旋丹田。

    据书上所说,练气后期身体会有大的变化,练气有成后肚脐发生变化,乃因中丹田与下丹田的格局形成。肚脐明显现出在下丹田半球形的上方,中丹田半球形的下方。一般人的脉搏每分钟72下,婴儿一百多下,高血压患者通常八,九十下,长跑或游泳好手为六十或以下者居多。气功愈好,脉搏愈慢,但这是指吐纳深长与静功深入而言。

    筋骨,肌肤于练功后较有光泽,且富弹性。眼力,听觉,嗅觉及内心感应力增强。更有修者进入六神通之境界(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我发现自己都满足这些特点,再一次运气,惊讶的发现自己已是练气九层。想起一位前辈说的话,天空之星辰,盘中之玉珠。丹田自旋,是内圆。太极内功学,练到深处,小腹不仅能松紧,还能旋动。好比旋风,上头大旋儿,底下小旋儿。越大越浑厚,越小越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