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乡村奇异事件 » 第五章:会骑驴的狗

第五章:会骑驴的狗

    在吴瘸子的事情过去了一年多以后,迎来了新的改革,土地,牲畜等都按着人口分给了个人家里,大家伙的干劲就更足了。

    在分开的第一年六月份左右,那两年年头也好了,说不上顿顿吃肉,但粮食是足的,人们的心情好了,自然好喝酒的人家就能顿顿喝上点小酒了,虽然在别人看来是属于不太过日子的那种,但也饿不死人了,村里就有这么一户人家,姓隋,是我家的领居,家里有三个孩子和老爸都是班上班下的年纪,老大老二是儿子,最小的是女娃按。当时他家的人口也分了不少东西,最值钱的就是那两头驴,那会没有机械化,种地全靠牲口。

    他家人比较懒,会享受,别人起早上山,他家总会先喝点酒,再喝上一壶水,吃饱喝足在上山干活,别人家都锄地一个来回,他们才赶着驴车慢悠悠的干活。地里的人们看见了总会笑着说一两句,他们也不在意,笑呵呵的就一句话:吃饱了在干活!

    六月份的天气不算热,但长时间干活也免不了出一身的汗,所以一般这个时候,农活不算太忙,人们就喜欢坐在大门口唠唠嗑,吹吹牛儿!好不快活。而老隋家总是和别人不一样,他家总喜欢在大门口扣一张小方桌,那点自己家腌的小咸菜,拿上一壶酒,坐在门口喝,有时有来待着的人就坐在一起喝点,村里也好喝酒又不舍得买的人就慢慢的都喜欢去他家门口待着。没到下山,他家门口是最热闹的,小孩子来回跑着玩,大人们喝着酒闪着嗑儿。

    他家院子里面有一只快十年的老黄狗,那会儿养狗都是为了看家护院,而且都很瘦,即使粮食足了,也不会把多余的粮食去喂狗,但他家的狗从来不拴,也不咬人,更重要的是还很胖,一起喝酒的人就问过老隋头,他家狗是咋喂的?

    “我家狗从来都不喂,他自己每天白天就出去找吃的,晚上就回来。”老隋头得意的说到。

    “你就不怕哪天被别人给炖喽?”一起喝酒的另一个老头问到。

    “不怕!它比人都精,一般人抓不住它的。也不知道它都去哪,反正不用管。”说到这,老隋头得意的喝了一口酒。

    “这狗牛逼呀!有年头了吧?”老孙头问了一嘴。

    “嗯……我想想……”老隋头两手担在腿上晃了晃。

    “哎呀,有快十年了,还是小丫三岁的时候包回来的。”老隋头拿起酒盅又喝了一口。

    “那不小了,按人的年龄算,也快七十啦!”老孙头也喝了一口酒说到。

    “但是老一辈人都说活的年头长的狗就接近精了……”老孙头瞅着窗台下趴着的老黄狗回头又瞅了瞅老隋头。

    “成精了更好!我家又多了一口人!”老隋头高兴的大声说着。

    冷不丁的,老隋头感觉背后有谁瞅他,一回头就看见老黄狗像人一样盯着他,看他瞅了过来,有把头低了下去。

    “哈哈……哈哈!你看它还瞅我一眼,我家狗聪明吧!它也听的懂好赖话。哈哈哈哈!”老孙头扭着身边指着狗边笑着说道。

    天渐渐的黑透了,也散局了,稀稀拉拉的油灯都灭了,由于老隋头他们一家人都好喝点,就小丫不喝,所以一关油灯,就都呼呼的睡着了。

    这时,外面的圈门子开了,只见毛驴的背上隐约有个“人”骑着,慢慢的走到了当院里,毛驴就像有人牵着一样,一圈一圈的在院子里打着转,”寂静的夜里,得得得的声音很是清脆,小丫被外面的声音弄醒了。

    “得得得”“得得得”

    农村长大的孩子胆子小少,一般都很大胆,小丫的胆子就很大,嘴里嘟囔着:“驴咋出来了。”顺势就趴在窗台上往外看,只见毛驴在院子当中往窗户这边走着,背上还骑着个人,她刚想喊,驴已经走到窗户边上了,小丫看清了驴背上的大黄狗,心突突突的跳的很快,喊也不敢喊,全身都在发抖,突然大黄狗一扭脑袋看向她,一下子,小丫就尿了出来……。

    小丫蜷缩着往后梢着,碰了她妈妈的手,呲溜一下子就钻进了她妈妈的被窝里,咬着手不敢发出一点声音,外面的“得得得”声还在响着,小丫就这样在她妈妈的被窝一直紧张着,知道天快亮了,外面传来了鸡叫声,“得得得”的声音才停止,不一会儿传来了驴进圈的声音,小丫才慢慢的闭上眼睛……

    早上,他家本就饭晚,快七点了,也不见小丫醒,老隋婆儿就吧啦她。

    “都几点啦!快起来,不做饭,吃还懒得吃了!”说完就又吧啦几下

    “嗯……?几点了?”小丫打着哈欠说到。

    “还几点了,你昨晚咋了,这么大了还尿炕!又钻到我被窝里,整个于家地铺村也找不出一个和你这样的人了!”老隋婆不耐烦的说到。

    小丫一听到自己尿炕的事儿,就想到了昨晚的事儿,脸刷的一下子就白了,紧紧的抓着她妈妈的手,刚要张嘴

    “我……”还没说下去,就听见窗户滋滋的挠玻璃声,一回头就看见大黄狗瞅着她,俩前爪不停的挠着玻璃……

    吓得小丫赶紧的闭了嘴,一句话也没敢说,这时,院子里传来了前院邻居赵葛军的声音

    “隋龙在家吗?”

    “在呢!干啥?”隋龙答应着,边洗着脸。隋龙是他家的老大,老二叫隋虎,没文化的时代起了这两个名字也是很意外的。

    外面的人还在说着话,屋里老隋婆催着小丫快点穿衣服,都是没成家的小青年,要是堵了被窝子可是很丢人的。

    “快点穿,一会到屋里了!”老隋婆生气的说。

    “知道了”小丫手忙脚乱的穿着衣服。

    等小丫出来时,隋龙和老隋头已经走了,一问才知道,前院养的一头猪病了,不治了,想趁着猪还有点肉杀了它,正好快过端午了,买点肉钱,那时候过年才杀个猪,还得买半拉,五六月份正是最馋的时候,肉还好卖。

    隋虎去给驴添点草也就该去帮忙了,一到驴圈,就发现平时套车的那头驴趴在圈里,通身的毛湿透透的,一点精神都没有,隋虎吓了一大跳。

    “妈!妈!!”隋虎大喊到。

    在屋里放桌子的老隋婆在围裙上蹭了蹭手往外走着

    “喊啥?”来到驴圈。

    “妈,你看驴,那是咋了,可别病了,要不收秋的时候可咋整!”隋虎指着那头驴说到。

    “哎呀!是呢!咋出那些汗!快去找你爸回来看看!”老隋婆着急的手把着圈门子说到。

    “二哥!”小丫刚喊她二哥,看见门口往屋里瞅她的大黄狗,又憋了回去。

    没一会儿,隋虎就回来了

    “我爸说没事儿,等一天,晚上的时候再看看!”说完也没上屋就又去前院帮忙去了。

    “快点吃,吃完把碗刷了,一会我也得去前院帮忙。”老隋婆边吃边说到。

    “知道了,妈,我昨天晚上……”还没说完,门口出现了大黄狗的脑袋,小丫又憋回去了。

    “昨天晚上你还好意思说,一会儿把褥子拿出去晾晾!”老隋婆也没在意小丫刷白的脸。

    小丫吃完饭,心不在焉的干完活,心惊胆战的把褥子晾上,生怕大黄狗突然过来像人一样朝她扑过来……

    今天也出奇了,大黄狗也不出去觅食儿了,就在院子里转悠着,一会儿趴这,一会儿又趴那的,小丫吓的不敢在家里待,去前院,前院又忙,小丫就去了奶奶家里,姑姑正好没事儿在做鞋呢,看见小丫来了,放下手里的活,和她待了起来,小丫正要说昨天晚上的事儿,就看见大黄狗在院门口来回转悠着,只见奶奶朝大门走去,嗬了一声,大黄狗扭头走了,小丫才敢接着说。

    不一会儿奶奶咳嗽着上屋了

    “干啥呢?丫片,不纳鞋底子!”奶奶看见姑姑待着,喊她的小名说到。

    “姨,我害怕,就找丫片待会儿……”小丫小声的说到。

    “大白天的,你怕啥?”奶奶不紧不慢的说到。由于老隋家的过日子方法,奶奶也看不惯,所以连带着说话也不太好听。

    “姨,昨天晚上我看见我家大黄狗和人一样骑着我家的驴在院子里来回的转悠”小丫急急的说到。

    ……

    奶奶听了来龙去脉,就坐在炕上,骈腿一坐,抽着旱烟袋。

    “白天出去看的多了,晚上自然就会学人了,再说你爸又纵着它,它还不无法无天了……”奶奶瞅着地上说到。

    “可是我家驴不完了么?”小丫说。

    “没事儿,走了一晚上,人都知道累,它也知道累。”说完,奶奶又咳嗽了两声。

    “过个一两天,你爸就该懂了,现在说,你把还以为你胡咧咧呢,得让他自己看到了,才会信。”接着奶奶又说

    “这两天你要是害怕,就在这住两天,没事儿就和丫片一起纳纳鞋,赶明自己成家了也能做鞋”说完奶奶下地出去了。

    “你就在这吧,正好把我二哥撵那屋去,省的我妈还老训我”姑姑开心的说到。

    “嗯,一会儿我和我妈说一声去,正好我也害怕呢!”小丫也笑着说。

    晚上,小丫如愿的在奶奶家住下了,那一晚,睡得特别香,一连着四五天老隋家的驴都是一早上去看,它没精神的趴在圈里,到了下午就好了,也吃草了。老隋头就没在意。住了这些天了,老隋婆一大早的就过来让小丫回去了,说是该上山薅地了。

    小丫瞅瞅奶奶,奶奶冲她摇摇头,又走到她跟前,小声说

    “晚上别瞅也别出去,就没啥事儿”

    “嗯,知道了姨”小丫也小声说。

    当天晚上,老隋头的一嗓子轰醒了大半个村子。

    原来晚上老隋头起夜,正好听见外面“得得得”的声音,出去一看,大黄狗和人一样骑着驴在院子里一圈一圈的转悠呢,吓得他“嗷”的一声,哐啷撞在门框,还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老大、老二小丫,老隋婆听见赶紧的往外跑,这时,大黄狗像人一样从驴的背上下来,一点也不害怕人,像人一样前爪抬起,后退站立的站在那。毛驴身上的毛已经开始湿了……

    当小丫拿起手电晃向大黄狗,一双红红的眼睛直溜溜的瞅向小丫,小丫吓的手电一下子掉在了地上,昏死过去……隋龙隋虎一看,抄起旁边的铁锨砸向大黄狗,眼看着铁锨看过来,大黄狗才呲溜一下,转身就跑,跳向院墙,就消失在黑夜里。

    就在他们七手八脚的抬小丫时,老爸还有姑姑,和好几个邻居来了,帮忙抬进屋,才听老隋头讲了刚才发生的事情,大家你一嘴我一嘴的说着,知道天亮了也不见小丫醒,脸红红的,一摸,才发现小丫发烧了,记得老隋婆那个哭呀。

    “你说你,整个狗你不拴,你看看,这要是孩子出点啥事,我和你没完!”呜呜……呜呜

    “她是吓掉魂儿了”不知道那啥时候,奶奶掐着烟袋过来了。

    “她姨,那你看这咋整,这去医院也没用呀”呜呜……呜呜老隋婆边哭边说。

    “晚上吧,我过来看看”奶奶说完就回家了。

    大伙一听,才知道奶奶竟然还懂点这个。不一会儿就散了。

    到了晚上,老爸和奶奶一起来到老隋家,奶奶往炕上一坐,摸了摸小丫的头。

    “嗯,还有点烧,六子,去看看外面星星出全了吗?”奶奶冲着老爸喊到。

    老爸家里排行老六,上面一个哥哥也就是大伯,还有四个姐姐,现在家里就剩下老爸,大伯,还有姑姑陪着奶奶,四个姑姑都出嫁了,大姑嫁在了自己村,二姑加到了别的村,三姑四姑就更远了,那是没有电话,所以一年到头也看不见那俩姑姑。

    “哦”说着老爸就走了出去。

    不一会儿,老爸进来说出全了吧,满天都是星星。

    “嗯,她隋姨,你去你家找个碗盛满小米,一定要盛的满满的!再拿一块头巾子给我”说完,奶奶就站在了小丫的头顶那块。

    “哎~哎~哎我这就去拿”老隋婆就去准备了。

    “他隋叔一会儿你拿着米碗把它放到你家大门口的石墩上,啥也别磨叨,也别回头看,直接就往屋里走!”奶奶一副不可拒绝的语气。

    老隋头听了虽然打怵,但也应声着,炕上的可是他亲闺女。

    不一会儿,老隋婆把东西拿来递给了奶奶,奶奶接过来,用头巾盖住满满的米碗,在碗底用手压住,嘴里叫着小丫的大名回来,手端着碗在小丫的头上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完事儿,把头巾子拿下来,看着满满的米碗正中间出了一个酒盅那么大的坑,屋子里的人都被这怪异的氛围压的不敢大喘气,加上害怕,谁也不敢出声,老爸的眼睛都直了,但是也不敢问,老爸说那是他第一次看见奶奶对这种邪乎事儿的做法,既害怕又新奇。

    奶奶把缺了一个坑的碗递给有些抖的老隋头,老隋头颤颤巍巍的拿着米,开始往外走,看着他走的哆哆嗦嗦,老爸他们都怕他把碗掉了,只有奶奶看着他的背影叹了口气。

    看着老隋头把碗放在石墩上,紧忙的往回走,隋龙的手紧紧抓住老爸的胳膊,都给老爸抓出声了。

    “隋龙,我胳膊!一会儿都掐紫了!”老爸小声说。

    老隋头进了屋,奶奶就说到

    “一会儿六子我俩就回家了,米碗记得早上鸡叫的时候拿回来,一连三天晚上我都过来,三天以后应该就没事了,记得给小丫做点小米粥,顺着嘴喂进去,明天早上她应该能醒了,就是迷糊着,能吃点东西了,要不三天的给孩子饿坏了。”奶奶又拿起了烟袋。

    又过了有一个多点,奶奶和老爸就回家了。

    第二天,小丫真的醒了,只不过是闭着眼睛说胡话,知道要水喝了,喝完还说胡话,老隋婆听奶奶的,给小丫为了碗小米粥,吃的哪都是,吃没吃进去就不知道了。

    一连三天,奶奶都过去给小丫叫魂了,姑姑也要去,奶奶训斥了她一顿,奶奶说女孩子属阴,别老掺和这些事儿,姑姑就委屈的在家了。

    三天后,小丫好了,就是有点瘦了,出来第一个就来奶奶家找姑姑,和姑姑说身体没啥事,就是浑身没劲儿。快中午的时候,老隋婆那个十几个鸡蛋过来,招呼小丫回家,顺便为了谢谢奶奶,奶奶说啥也不收,奶奶说她没入行,不能收,推了好半天,老隋婆才又拿回去。

    老爸说,第三天的时候米碗很神奇,奶奶叫完了魂,碗里的米一点也没少,奶奶才送了一口气,如果米碗还是少,那么小丫就是厉害了,得换法子了。幸好是没少。

    也因为奶奶的这个举动,后来奶奶去世了,老隋家也很照顾我老爸他们兄妹仨,我老爸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学会了干活前先喝茶,待够了在干活,直到和我老妈结婚,让我老妈一顿好揍,才改过来,有了现在勤快的老爸。后来有了我,没人看的时候,我就是在老隋家,他们对我很好,有点好吃的都给我吃,直到现在,每年过年我都会去他家看望老隋婆,只是现在我都是叫她姨奶的。

    还有那只大黄狗,自从那天晚上它跳墙走了以后,就再也没回来。奶奶说:它已经老来成精了,该归山了,就因为老隋头每天不拴它,它活的年头一长,每天看见人们使用牲口,他也学人,想要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