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陪你一起上高原 » 8,吃在曲靖

8,吃在曲靖

    8,吃在曲靖

    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历史、地理、风貌、景观、人文、传说以及美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北黑土,西部黄土,大西南红土地。这不同的地,不同的水,不同的气候,不同的耕种方式,生长不同的五谷杂粮,食材不同,风味不同,养育的成份不一样。这“养”的精华,便是吃。所谓衣食住行,历来缺一不可。旅游,住宿和穿衣风俗不同,也就罢了,吃的不同就更明显了。没有美食的旅游是不完整的,而人生享受之极致,恐怕就是“游遍千山万水,尝遍天下美食”了吧!

    作为本地人,习惯成自然,或许还不够了解自己居住的地方,还有多少地方可玩,还有多少美食好吃,正所谓近处无景,眼前无光,脚下无景,嘴皮子底下无异食。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看千里景,吃特色美食。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除了观赏它的风景和文化之外,都会格外地关注这个地方特有的美食。

    初来乍到,张总说:“每年6至9月,是云南的雨季,也是野生菌大量上市的季节,这时候正是吃菌的季节,过了9月,只能吃冰鲜的了。火锅迎客,热热闹闹,团团圆圆吗!“

    吃菌菇的地方很多,我们选了“真菌王“,店面一片红色,在阳光下灿烂着。木墙上雕刻着凸起的木字“野生菌富含各种氨基酸、有机酸、核酸、植物蛋白、维生素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具有独特的抗癌、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减少胆固醇和降低血压等药效,是一好的纯天然绿色保健食品。“

    餐厅弥漫着香气,桌子上放了一排不锈钢餐锅。这里菌类品种非常多,菌王锅、酸汤锅、香辣锅,想吃什么锅就吃什么锅,满足各类人群口味。超大一大锅子鸡汤然后按先后顺序加入不同的菌,各种认识的、不认识的,放到锅里一起煮,时间各不相同。熬一段时间后吃,真是很美味!松茸刺身凉拌吃,牛肝,鸡枞,羊肚菌等也相当好吃。鸡枞汤、太极双椒干巴菌、桂花虎掌菌、春秋鸡枞,最棒的是桂花虎掌菌,等到各自煮熟,服务员会给每人来上一碗,喝一口,各种菌类的炖汤确实很鲜美。

    味道太好了,拼命吃,把肚子吃成皮球才离开。

    同行的刘主任,走的地方多,见多识广,钟情于美食,说起云南的特色风味,如数家珍,我们在他的指导下,一路逛着狂吃吧!

    曲靖被誉为“独菜之乡”,所谓“独菜”指的是“一菜成席”。所谓“独菜”,刘主任解释说:“一个餐馆只卖一道菜,一卖就是20多年,日日生意火爆,这就是曲靖的独菜文化。”他细数起曲靖的“独菜”,沾益辣子鸡、圆子鸡、文火砂锅羊肉、糊辣鱼、富源酸汤猪脚、煤窑鸡……一口气能说出二三十种。

    曲靖蒸饵丝主料为当地产的优质稻米饵块切制而成,山地大米日照时间长,水好空气好,食材新鲜量大,是主要食物。配上韭菜和绿豆芽料,关键是调料,酱油配香料、精盐、白糖、味精熬制成府料,再配上新鲜的后腿碎肉与香菇酱料炒成的肉酱,洒上精心腌制的酸菜油辣子和葱花香菜,香喷喷的饵丝,色香味都有了。

    吃的时候必然会有一碗骨头汤搭配。饵丝的口感软糯筋道,卤子香浓,骨汤温润,一碗下肚,尽得尘世温暖。

    很难形容曲靖人对饵丝的热情,以至于现在蒸饵丝早已经不单纯是早餐的品种,整天都能吃到这白嫩滑润的饵丝了。对许多身在外地的曲靖人来说,蒸饵丝是一种乡愁。

    “云南十九怪,豆腐挂着卖”。在老街的一角有黄豆腐如同门帘一样挂在街边。黄豆腐,被称为“这是宣威倘塘镇的特产,豆腐黄得有点鲜艳,挂成一串串,中间杂以玉米芯。做法也很简单,将黄豆腐取下来,放在火上烧烤,佐以酱料。酱料分为两种,干料和湿料,入口有着完全不同的风味,一种干辣爽利,一种阴柔绵长。刘主任介绍说,豆腐之所以呈现出黄色,是因为添加了姜黄。姜黄是一种外形类似姜的植物,味涩,将它晒干后,打成细末,用来煮豆腐,煮出的豆腐有一种别致的香味。

    在曲靖和弥勒,我发现,每餐都少不了豆腐,黄的、白的、灰的,硬的嫩的,大快的,长条的,小方块的,应有尽有,沾辣椒面或者胡椒粉,也有的配以汤料,

    曲靖古称麒麟城,这里也是小吃荟萃的地方。我们一行时间紧张,不能徒步,慢慢欣赏。干脆来个“骑马观花“,坐在车里,沿街缓行穿过。古城有城墙,外层灰砖,一部分年代久远己脱落,漏出里边的压土,南门宏伟壮观,崭新坚固,骑车的走路的穿行而过,倒也热闹;而西门街破败狭仄,窄窄的街道两旁都是民间小店,快到晚饭时间了,黄昏的柔光洒在西门街上,给这条斑驳的老街带来一点温柔的人间气象。我仔细观察,整条街上的店面一家挨着一家,“汉江”、“吗哪”、“阿里郎”、“锅子楼”、“糊辣鱼“、“辣子鸡“等等,店铕琳琅满目,门面陈旧,却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店名土气,却蕴含着民族特色文化。张总说:“来到曲靖,若是没吃过“园西路上的猪蹄”都会被人笑话,而同样在园西路上的腾冲饵丝、傣族人家、土锅米线等云南特色小吃,也是昆明人的最爱。

    一口吃不成胖子,眼大肚小,看着这么多好吃的,却没有时间去一一品尝。干脆打破当地“一菜成席“的“独菜“规矩,来个大杂烩,一桌上多个不同的餐,一扫不同的特色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