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虎啸龙吟武三郎 » 第二十三章:齐心协力

第二十三章:齐心协力

    “放心吧,我会处理好,我能做的也就这些了。”

    “哥嫂,我和三郎都想好了退路,大家吃完饭就用骡车运回一些去,先不要卸下来,放在车棚里,等到晚上再卸下来,尽快挖好耳房下面的地下室。”

    三位哥哥嫂嫂再次相互看了一眼,点头同意,他们知道这钱来之不易,这是一家人,否则根本不可能的。

    众人吃完饭,将山谷里的一些麻袋分别装进自家的骡车里,赶了回去。

    铁刚、铁强将两个耳房的东西都分别搬到自己家里,铁夫人问这是干嘛,两人告诉她,两个妹妹因为这次分钱不愉快,不住在家里了,往后只住在新家。另外,旁边将再修建一间耳房给三弟一家用。

    铁夫人没有再说什么,知道往后孩子多了,也要有房子住,现在很多人家拿了钱,都开始修建屋子了。

    铁刚带着夫人,开始挖耳房里的泥土,这些泥土用来堆放在后面给三弟盖房地基使用。

    铁强、铁毅一家也帮着大哥开始挖,以后需要他们帮着自己挖。

    弟兄三人想好了,尽量挖深些,挖大些,只要里面不渗水,保证上面的房子安全即可。

    就这样经过一个月的挖土、运土,终于都弄好了。

    所有的钱财利用晚上,也都陆续运回耳房地下室里,将房间里的原来摆放的东西放回原位。

    同样老二的耳房也是如此,两位哥哥的都弄好后,老三开始请工匠来修建耳房,最后也是如此这般的操作。

    这期间,三郎告诉了六千人,要想再像之前那样赚很多钱暂时是不可能了,因为市场都已经饱和,之所以要这么多人一起干,最后一起卖,就是为了抢占市场,免得被其他地方的小作坊仿制,将生意抢走。

    众人都点头同意,她们在卖的时候也看到了,别人手里拿的小铁人。

    接下来告诉大家,四千个做小铁人的女子,每四人一组,带着钱财去一千个县城寻找一家店铺,将店铺开起来,不能再摆地摊了,要长期售卖货物,至于店铺名称就叫铁家工艺铺。

    随后安排艳梅带着大家去屯里领一万金,大的县城的人都给十金,小的给五金,吃喝住行费用暂时自理,等回来统一让艳梅整理好后,到屯里领报销的钱。

    艳梅安排大家都离开了山谷。

    三郎原先做盒子和车马的两千人聚集到一起,要求她们能在盒子上面雕刻精美的人物、鸟兽、花草树木云纹、水纹等丰富多彩的图案,车马后面不是板车了,变成车厢,也要雕刻图案。

    这里面很多人都不会绘画也不会雕刻,于是让大家便做便学,会的人不要做,专门绘画、雕刻,负责教会他们。

    铁刚、铁强、铁毅在夫人们的劝说下,辞去了打铁场的工作,他们本就不想再干了。

    何况家里已经有了很多钱,往后还是跟着三郎混,肯定能有前途,不受窝囊气。

    屯长和夫人都没有劝,他们心里也有气,本来这四十万金就是自家的,该给的都给大家了。

    很多人看到屯长家的三个儿子都辞工不干了,也不分摊铁场的钱了,先是惊讶,想想也没有什么,谁叫他家有个厉害的女婿呢。

    三人找到了三郎,将辞工的事情告诉了他,三郎没有说什么,只说这样也好,省得麻烦。

    于是买来了三口火炉,他和大家一起学习煅烧、打磨:暗器、铁甲、铁盔、铠甲、盾牌。

    李云梦,李云水,李云霞,李云露四姐妹找到三郎,她们要将婚约换成婚书,暂时不成婚,要和他一起干事业。

    三郎点头同意,给了大家婚书,四人去山上登记,办理手续后下山。

    她们也住进了新家,三郎让大家学习制作单连发、三连发、五连发和双层五连发的弩弓,制作弩箭,编制藤甲还有缝制护心镜。

    最好做的就是弩箭的箭支和箭头,还有暗器,这些对大家没有什么难度,其他的就难了些。

    艳梅和铁婆婆负责给大家提供午饭,山谷里的那些人都是回去吃饭。

    三个嫂嫂要在家带孩子,还要伺候一家人饮食,所以不再来帮忙。

    艳兰只有逢到双月才来帮忙,山上很多学艺的年轻男子都追求艳兰,全被她拒绝了,直接告诉大家,她已经有了夫君就是三郎。

    尽管这样,还是有很多人追求,艳兰每次都要解释,这些人还不相信。于是,干脆找到登记处,拿出了婚书,办理下山手续不学了。

    就这样找到三郎,告诉了原因,住进了新房里。

    三郎当然希望她不要学,就喜欢她这样。

    一段时间屯长夫妇是不知道的,一直到儿子们回去说了才知道,艳兰已经不去学艺了,和三郎也有了婚书,夫妻俩人没有反对。

    上午,三郎交代好家里的事情后,独自一人赶着骡车,带着六百金,乘船去京城,知道他行踪的只有艳梅和艳兰。

    船走在泾河河道,经过崆峒山后,他看到了一处比较好的地方,码头就可以修建在泾河边,水路很方便,里面山谷内空地很大,看上去能容得下数万人居住,然后记在心里。

    次日中午到了京城中渭桥码头,走过了中渭桥,来到了横门,进了西市,这是他第一次来京城。

    这里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物品琳琅满目,贸易极为繁荣。到处都是人山人海,看得他眼花缭乱。

    杂货店、花店、糕饼店、酒舍、药行、烛火店、秤行、柜坊、帛店、绢行、酱店、衣肆、质典铺、铁器店、茶铺、蜜饯果脯店、客舍…。

    波斯商人在此收购珠宝、丝绸、瓷器、金银器、茶叶运往西域,然后运来毛毯、玛瑙床、香料、各种药材及三勒浆、龙膏酒到这里交易。

    周围多是平民百姓和来自西域的胡商、昆仑奴,西亚的胡姬以及波斯商人居住。

    随后来到了东市,东市靠近北宫,打听后得知,这里为后宫嫔妃居住,周围坊间多是皇室重臣、达官显贵的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