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啊,天命在我? » 第三章 丰收

第三章 丰收

    三月风光春正好,万物生发自有时。

    杨旻自是希望他的神农宝库对他以后的发展起到作用,但是现在它还不是杨旻生活的全部。

    杨旻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自己家的生活水平提高,让家人都吃饱吃好。

    在宝库里种庄稼自然是第一位的,接着就是果树和养殖。

    今天杨旻就希望用自己闲暇的时间去村外的小河里捕捞一点小鱼养在宝库里。

    等以后,鱼多了,杨旻自然就可以拿回家,说是在河里捉的。吃不了的,还可以让爹去市场上卖掉,补贴下家用。

    想着想着,杨旻就露出了微微的笑意。有了自己的宝库,未来的好日子指日可待。

    等和杨护去田里忙了一上午,临近吃晌食的时候,他对杨护说:

    “爹,我肚子不舒服,我去方便一下。”

    杨护说:“去吧,小心草丛里有蛇,记得先用树枝扫扫看。”

    杨旻一听,“我又不是真去方便的。”但是他还是答应的很痛快,“知道了,爹。”

    杨旻离开自家田的附近,往河边走去。他又顺手在路边拽了几把藤草,等会儿能用的到。

    到了河边,他用早就准备好的小刀割了几个芦苇杆子,截成等长,然后把它们用藤草做成捕鱼的篓子,再扔到河里就行。

    等到傍晚回家的时候,记得来看看就可以了。

    等杨旻弄好回田里的时候,裴姑儿带着小蝶已经送晌食过来了。

    杨护和裴姑儿正在说笑,小蝶在旁边的草丛里捉蚱蜢玩得不亦乐乎。等看见杨旻回来的时候,裴姑儿这才把饭菜端出来,嘴里还不停:“虎头,跑哪去了,这么慢?”

    杨旻自然知道这只是她的习惯问话,爹肯定已经和娘说过自己去哪了。

    因此,他面露憨笑,“娘,我方便完,又去河边了,看到好几条鱼浮在水上。我就做了个捕鱼篓子,晚上回家指不定能有鱼吃了呢!”

    小蝶听到吃就立刻来了精神,扔掉玩腻了的蚱蜢,拍拍手说:“噢,晚上有鱼吃喽…”

    杨护闻言摸了摸颌下的短须,朝着杨旻说道:“下次不可一人去河边,落水就危险了。”

    杨旻点头应是。

    吃过饭,送走母女二人,杨护父子俩一直干到日垂西山才打算回家。

    这次,杨护陪着杨旻去了河边,拽起了鱼篓子。运气不错,捞了一条大鱼,可能有一斤半,还有几条小鱼小虾。

    杨旻很开心,今晚的伙食改善有着落了。平时,桌上根本见不着荤腥,这次终于可以尝尝荤了。

    杨护看着儿子随手编成的篓子竟然可以捉到鱼,不禁开怀大笑。他边收拾边说:“不错,今天你可算是立了一功。”

    杨旻笑呵呵的把空篓子又扔回了河里,“明天希望也会有好运气,再捞几条大鱼。”

    回到家把鱼交给裴姑儿不提,杨旻还抽空把那几条小鱼小虾扔进了宝库中,等它们繁衍生息。子生孙,孙又生子,无穷尽也。

    后面几天,杨旻总是能从小河里网到几条鱼,无论大小,总是不空,引得杨护和裴姑儿啧啧称奇。

    杨昌和小蝶吃鱼吃得可开心了。每天一回到家,只要杨旻手里拎着大鱼,两小只就赶紧围过来,盯着他手里的鱼,眼睛一眨不眨。花妹也紧跟他俩,围在杨旻脚边打转。

    这个时候,杨旻就会感到十分开心,这也算是自己对这个家庭做出的一点贡献。

    这天杨旻照例将小鱼偷偷送进宝库,又抽空照顾了庄稼。

    他忽然发现这些庄稼已经可以收割了,这可难坏了杨旻。自己进不去宝库,不能亲自收割庄稼,难道就让它们烂在田里吗?

    他想起之前种麦的时候,是躺在床上用力控制意念将麦种尽量均匀撒到田里。难道这次也要用意念控制收割庄稼吗?

    杨旻想到就做,趁着晚食之前,躲到屋后的树下,闭目养神做准备。

    终于,他觉得自己养好精神,就试着用意念控制起来。

    神农宝库中,丰收的麦穗沉甸甸的挂着。突然,像是一把无形的镰刀割断了麦秆,一片片的麦浪倒了下去。倒下的麦子又受到杨旻的控制,麦穗和麦杆分离,各自飞到一边。

    眼看只收了三分之一,杨旻感到有点头疼。他连忙收回意念,睁开眼睛,长呼了一口气。这下算是解决了一个困扰他的问题,以后收获就知道怎么办了。

    “剩下的晚上再处置一些吧,其他的明天接着干。看来这消耗的精神还挺大的。”

    杨旻从树下爬了起来,拍拍身上的树叶,转到正屋前,找到杨护,“爹,小麦多少钱一石?”

    杨护正在修理篱笆墙,“你问这个做甚?”

    “去年年景不错,风调雨顺,算的上是一个丰年,粮食都还算便宜,市场上小麦八百文一石。”

    “无事,爹,我就是随便问问。”杨旻一听,感觉自己宝库里的小麦也算值不少铜钱。

    现在又有一个问题了,就是该怎么把宝库里的小麦安全拿出来,不被发现它的来源有问题。

    他左思右想,终于给他想出来了一个好主意。

    吃过晚食,杨旻等到裴姑儿催促他们三兄妹睡觉,赶紧带着二弟杨昌上床休息。

    他闭上眼睛,接着收小麦。看着麦堆一点点加高,杨旻心里的满足感也越来越大。

    他自认为就是一个喜欢粮食满仓的人,“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等到他终于熬不住睡着的时候,麦堆已经比原来高了一倍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