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篡朝记 » 第13章 十字营踏上舞台

第13章 十字营踏上舞台

    赵开和赵祥祯的大军到达武昌城外,他们并不休整军队,直接下令同时对武昌城的汉阳门、平湖门和文昌门三个城门展开总攻。

    莫大山的军队也是有步骤地进行防御,当黄领军的士兵距离较远的时候,先是安排将士放箭击杀,待对方临近城墙的时候,守军和城中男丁再投掷大头强轰击。

    赵开的军队苦战一个时辰,都不能突破城门,但自己的军队已经造成了扔下了近3000人的尸体。

    当赵开和赵祥祯看到曾家军从城墙扔下和火炮一样杀伤力的东西,在疑惑的同时,也怀念起他们的火炮,如果有火炮在此,进攻就不会有如此大的伤亡了。

    赵祥祯试过用铁盾做成方阵以抵挡大头强的轰击,遭到曾家军用十几个大头强捆绑在一起投掷下去,这方阵一下子全部伤亡。

    赵开见到军队的伤亡越来越大,于是叫停了进攻,他已经不忍心再让士兵这样去送死了。

    赵祥祯连忙问,为什么不继续进攻,可能曾家军的弹药就快没有了。因为赵祥祯觉得对方投掷了将近两个时辰,不可能还有这么多,而且他们守军人数不多,哪怕还有武器,但是人也会疲惫的。

    赵开反对再这样强攻下去,“我们的人打一个少一个,眼下已经五六千士兵伤亡,再如此下去,等曾家军后军一到,我们就无兵可战了。”

    正当他们两个为是否继续进攻之事争吵的时候,传信兵带来了消息,曾家军的后军已经穿过咸宁了。

    赵祥祯说:“来得好!上次岳州城做缩头乌龟,这次我们就来个水煮曾妖头。大哥,我们现在后军变前军,先灭了曾世贤的大军,再对武昌城进行围而不攻。”

    赵开显得担忧地说:“估计曾世贤的大军现在士气正盛,而我军恰恰相反,未必有优势,如果武昌城再出奇兵,加以那些火弹从后而至,则我军之处境将不堪设想。”

    赵祥祯显得非常怒火,说:“大哥,攻城你不攻,打曾世贤你不打。这一仗你不是准备撤吧?”

    赵开没有理会赵祥祯,皱着眉头看着地图。

    赵祥祯彻底怒了,大声地说:“赵翼王,你只是援军来助,西征军依然我是主帅,我带我的兵去打曾世贤!”

    说完,赵祥祯转身离开。赵开想叫也叫不住。

    赵祥祯集合了自己剩下的一万七千余人向着曾世贤大军方向奔去,赵开也不能袖手旁观,于是留下两千将士做后军,防止武昌城的曾家军出城偷袭,然后也带领军队和赵祥祯会合。

    正如赵开所言,三万人的曾家军士气正盛,面对着人数接近的黄领军毫不畏惧,在李鑫的指挥下,仅用了一个多时辰就击溃了赵祥祯的军队,赵开奋力救出了差点被擒的赵祥祯,但这一仗又损兵折将接近一万人。

    赵开见大势已去,对赵祥祯说:“我们先到鄂州城,然后从安庆调来火炮再夺回武昌。而且有我们守着鄂州,他们也不敢轻易向安庆进犯。”

    于是,赵开赵祥祯的残军移兵向着鄂州方向。

    曾世贤的大军进入了武昌城,武昌城一役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曾世贤一行人听取了莫大山详细事情经过,好几次徐梓维的名字都被莫大山提起,听完之后,曾世贤对莫大山大为赞许,表示马上向皇上请旨,封莫大山为统领,这样的话,莫大山的职位与之前的上司李鑫就是平起平坐的。

    其他所有的将士都得到了晋升和加月饷。对于徐梓维的奖励,曾世贤原本打算让他继续担任莫大山的副将,莫大山却说:“大人,徐副将非池中物,若然放他在卑职身边,对于卑职而言,肯定是莫大的支持。但若然让他独立带队,卑职认为他日后的成就不会比卑职小。”

    曾世贤感叹莫大山有如此的胸襟,对莫大山更为欣赏,然后问莫大山对徐梓维的安排建议是什么。

    莫大山直接说,给个营官也不为过。

    李名度又开始反对了,说:“徐梓维之前仅为一个什长,一下子升为营官,不合情理,不合法理。”

    莫大山反驳说:“英雄莫问出身,卑职之前还是一个农夫呢。你去问一下我们那400名兄弟,看看他们对徐梓维服不服?”

    李鑫也站在莫大山一边说话,“听大山所言,这个徐梓维确有本事,当今唯才是用,我认同大山的提议。”李鑫并没有因为莫大山升职与他同等而内心不舒服,相反他内心更为高兴,毕竟这个莫大山毕竟曾是自己的副将。

    曾世贤本来对徐梓维就抱有好感,难得现在建立了这么多功绩,有台阶给徐梓维上,曾世贤心里是很高兴的,而这个台阶又是莫大山和李鑫提出的,那么曾世贤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给徐梓维一个更高的位置了。

    于是,曾世贤就给了徐梓维一个营官,当问到徐梓维他的营号叫什么,徐梓维想了一下,命名为“十字营”,这“十”代表了他之前队伍里面牺牲的十个兄弟,没有他们,就没有这个营的存在。

    同时,徐梓维建议曾世贤成立一个专门制造武器的部门,当务之急派人去咸宁的道观跟吴道长他们学会如何制造火药,以便日后可以大量生产。

    曾世贤很快调配了500个将士给徐梓维,高连升被升为“十字营”亲长,等于副营官一职。徐梓维和他的“十字营”正是踏上了历史的舞台。

    京都,皇城。

    德隆皇帝收到曾世贤的捷报,欣喜若狂,自从福建叛将程鸿全起兵造反后,朝廷军节节败退,福建、广东、广西、湖北、江西、江浙等地都落入了黄领军的势力范围,甚至在金陵建起了所谓的“都城”,直接威胁到京城的安全,甚至德隆皇帝的宝座。

    当德隆皇帝知道曾世贤御敌湖南,收复武昌,德隆称之为“德隆第一大功绩”,并立刻下旨封曾世贤为“湖北巡抚”以及“内阁学士”,宫从二品,连升三级。对于曾世贤捷报里所提及有功之臣的任命建议一一照批。

    当晚,德隆皇帝宴请群臣,共贺胜绩。

    宴会结束后,德隆叫上怡亲王端垣,兵部尚书穆荫、协办大学士罗顺到他的御书房商议下一步如何对付黄领军的事情。

    谈到黄领军,君臣四人就无法绕开曾世贤的话题。

    怡亲王端垣对于德隆早朝时候对曾世贤的任命觉得欠妥,于是说:“卑职认为对曾世贤的封赏过高,其一所立之功放在乱匪作乱的战事中,也只不过是小功一宗,战事中城池的一得一失实为正常;其二,曾世贤所率之部并非本朝正规军队,若然皇上因此厚赏,卑职担心其他武将也像曾世贤那样,到时候,就会出现什么‘王家军’、‘李家军’,那我们朝廷军何去何从?”

    兵部尚书穆荫也站出来赞成怡亲王的话。

    德隆听到怡亲王所言确实有所担忧,他肯定不希望平定了一个黄领军、又出现什么曾家军、王家军作乱。但是想到自己金口已开、圣旨已发,就紧皱着眉头。

    协办大学士罗顺献计说:“卑职觉得皇上可重新拟旨,保留其内阁学士和二品官阶,至于湖北巡抚就说是朝会写旨之人的疏忽。”

    保留一个无实权的虚职和官阶的奖赏对一个带军之人来说真的可算是可有可无,更可笑的是,德隆皇帝创下了历代皇帝前所未有的记录,上午圣旨的封赏,晚上圣旨说不算。

    在武昌,曾世贤也经历了由大喜到大失望。

    众将都在为曾世贤抱不平,曾世贤表面上说没事没事,在他的心里留下了一道不可磨灭的痕迹。

    徐梓维拥有了五百人的“十字营”。他将队伍的日常训练交给了高连升和各自的哨官负责训练,徐梓维则负责队伍的精神文明建设,例如《倔强》队歌,打造铁血团队和狼性文化等等,把自己之前学到的团队建设那一套用在自己的“十字营”里面。

    徐梓维同时也将之前做什长时所订立的规矩用在这里,例如进城不可以参与抢掠,打胜仗会有月饷奖励等等。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十字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曾家军大军月度合练中表现出色,让曾世贤一众将领大为赞赏。

    德隆10月,军队休整足足一个多月之后,曾世贤准备挥军北上,目标就是赵开退守的鄂州城。

    正当曾家军准备动员大军出发的前一个晚上,曾世贤收到情报,赵开和赵祥祯的军队已经离开了鄂州城,退守安庆。

    原来是黄领军北伐失利,孤军深入山东境内遭到晋军重创,面对北边晋军逼近淮安,黄领军首领程鸿全要求赵开带军返回安庆,必要时可调至扬州、高邮一带增援。

    这样,黄领军与朝廷军之间形成了对峙局面。

    在此期间,曾世贤继续招兵买马。

    在这段没有战事的日子里,徐梓维经常去章麟的家里做客,除了日常叙旧之外,徐梓维更多的是从章麟那里了解更多这个朝代的事情,毕竟自己穿越前历史不是自己的强项。徐梓维认为,对这段历史知道得越多,越利于自己的生存。

    当徐梓维了解得越多,就越觉得晚晋时代的人,无论是皇帝大臣还是平民百姓,由于长期闭关锁国,导致他们还是对外面的世界见识非常少。

    当时,晚晋的官员对外国人的认知最糊涂的有两个,一是认为西洋人的腿是直的,因为他们见到皇帝不下跪,不是他们不想下跪,而是因为西洋人的腿都是直的,跪不了,所以和他们打仗并不可怕,很容易一下子被干倒。

    二是觉得西洋人经常吃肉,特别是牛肉,他们没有大黄、茶叶,一天不吃就会大便秘结,会胀死。而大黄和茶叶是我们天朝独有,如果他们不听话,我们不给西洋人提供茶叶、大黄,那他们西洋人就完蛋了。

    哪怕五年前这些西洋人用“船坚炮利”打开了国门,晚晋的一群当权者还觉得不是一种耻辱,而是觉得远道而来的外国人想占点便宜,我们天朝上国有的是白银,给就是了。这样的思想,就连章麟也是这样认为。

    徐梓维记忆中记得很快便会发生第二次外国列强入侵的事情,而这一次比上次更为恶劣,外国列强攻入京城,火烧皇宫。

    徐梓维多希望自己可以阻止这一切的发生,毕竟火烧皇宫是一个百年大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