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民国风云册 » 第三十六章 拉下帷幕

第三十六章 拉下帷幕

    租界当局屈服了,当上海警备司令杨虎派员通知谢晋元率部准备撤退到苏州河南岸公共租界时,谢晋元坚决不答应。

    因为当他从师座处受命坚守四行仓库时,他已经立下了“殊死报国,誓于四行仓库共存亡”的誓言。杨虎不得不找来了八十八师参谋长张柏亭,经张柏亭的一再劝说,并明示这是蒋委员长的命令时,谢晋元才同意率部撤退。

    英国士兵热烈欢迎了谢晋元和他的部队。英国准将亚历山大对泪流满面的谢晋元说:“我从来没有见过比这更壮烈的场面”。

    但随后租界当局的政客们便兑现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承诺,他们解除了一营官兵的全部枪械,并将他们全部送到了租界西部意大利防区内的胶州路进行隔离。

    ......

    谷天经通过望远镜观察,说道,“连长,四行仓库的守军退了。”说着,转身看到黄正还在抽烟,上前拍打黄正的肩膀,“连长,别抽了,过来看。”

    “知道了,着急什么?”说着,黄正熄灭掉口中的烟,接过望远镜看了起来。

    “连长,报纸来了。”涂兆云拿着这几天的报纸递过来给黄正看。

    黄正放下望远镜拿起报纸一一看过去,过了十几分钟,黄正良久不说话,一旁的谷天经急眼了,“连长,我这不识字啊,报纸上讲了什么?”

    黄正听到谷天经的询问,叹了一口气,“国府不是指望英美等过制裁鬼子吗,停止对鬼子提供贷款和军需物资,并向国府提供军事援助。但那些国家出于各自的战略考虑和利害关系,除发表泛泛的谴责之词外,谁都不愿率先制裁鬼子。”

    武盘问道,“连长,能不能说通俗一点。”

    “就是,以往鬼子对侵略我们还会考虑英美等国的意见,现在英美等国等同公开表态不愿意参与我们跟鬼子的战事,甚至还会扶持鬼子,往后就得我们自己拼劲全力抵抗了。”

    谷天经听到这话,一拳打在墙上,大骂道,“这些该死的洋鬼子,不肯帮忙就算了,还要帮倒忙。”

    “是啊,这个会议还不如不开,不开,鬼子就会迟疑,留给我们重整的时间还有,这一开还是个失败结果,我们会顶着更大的压力。”

    涂兆云看着黄正说道,“连长,这是不是那些说书的所说的弱国无外交。”

    黄正点点头,“既然洋鬼子不愿意帮助我们,我们自己就得自强,我们当了鬼子近千年的老师了,不能就在我们这一代被他们干翻了。”

    “对,老祖宗打的鬼子那是嗷嗷叫的,怎么能在我们这一代垮掉了,不就是个小鬼子吗?干他就完了。期待那些洋鬼子,永远没结果。”谷天经说道。

    “连长,那我们现在该这么办?”

    “既然四行仓库都撤下去,我们在抵抗已经没有意义了,天经,你去摸索一条路,我们乘夜离开申城,向金陵出发寻找团座他们。”

    ......

    随着大会的结束,一部分国人开始清醒过来,把对抵抗鬼子的侵略寄托在一帮虚伪的洋鬼子身上已经是不现实的行为,越来越多的人上街开始游行示威,参军报国。

    11月8日晚,蒋委员长下令进行全面撤退,所有部队撤出申城战斗,分两路退向金陵、姑苏——嘉禾以西地区。由于命令仓促,指挥失控,大撤退结果演变成全面大溃退。

    自9日起,鬼子击退华国军队零散抵抗,连占虹桥机场、龙华、枫泾、青浦。11日,日军进至姑苏河岸。当日,申城市长俞鸿钧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远东第一大都市——申城沦陷。

    11月13日,国府发表告全体申城同胞书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至此国军以60%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的代价打破了鬼子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话语,淞沪会战就此拉下帷幕。

    ......

    远在渝州的黄公馆中,翁淑玲拿着申报走了进来,看到黄仕元坐在沙发上,急匆匆的跑过来说道,“老爷,申城沦陷了,正儿还没有任何消息,会不会...会不会。”说着翁淑玲哭了起来。而一旁的黄钰不知道母亲为什么而哭,看到母亲在哪里嚎啕大哭,自己跟着哭起来。

    黄仕元听着这一大一小的哭声,拿着拐杖敲打这地面,“够了,够了。别再哭了,我已经电联了琪儿,琪儿正在姑苏一带防守,他打电话去八十八师问了,并且跟我说了,阵亡名单上没有正儿的名字。你就不要在这里带节奏了。”

    翁淑玲听到阵亡名单上没有黄正的名字,慢慢平复自己的心情,摸着眼泪,抱着黄钰,“老爷,真的没有么。那正儿为什么还不联系我们。我就说了,琪儿脾气犟,去参军也就算了,你为什么还要我的正儿也参军,你知道我有多担心正儿。”

    黄仕元看着翁淑玲,“就你担心?我不担心的吗?别说正儿也去参军,只要这场侵略战争没打完,就是钰儿,将来长大也是要去。先总理的遗志,我至今还牢记着。我拿不动枪了,就让我儿子替我完成,儿子完成不了,就孙子完成,世世代代总有完成的一天。”

    “那正儿....”

    “我已经联系了张治中将军,让正儿回到部队安稳下来,给我们报个平安。你无需在提心吊胆了,正儿会平安无事的。”

    ......

    结果黄正等人的一番苦找,终于找到了五二三团临时驻地,黄正等人立刻请求归建。

    在团指挥部中。

    “你小子终于舍得回来了。”吴求剑看到黄正后,十分高兴的上前拍了拍黄正的肩膀。“这几天为了你小子,电话可没少往我这里打。”

    “电话?”

    “对,你父亲托张治中将军,让你平安归建后给家里发一封电报,报平安。”

    “好,我回头的时候告知他们。”

    吴求剑拉着黄正坐下,说道,“四行仓库一战打出了我们军人的军威,表现的很好啊,硬是抗住鬼子一个师团。”

    黄正挠挠头,“那是人家谢晋元,谢团长正面扛着的,我只是在后面协助作战而已。”

    吴求剑微微一笑,“不管是正面作战也好,还是背后游击作战也罢,都是为国效力,都是在击杀鬼子。只要能杀鬼子,那就是好样的。”

    黄正笑嘻嘻的问道,“那团座,我们接下来的任务是什么?”

    “淞沪会战结束后,松井石根率领七个师团另两个旅团共约二十万人,分两路跟踪追击我们。北路申城派遣军四个师团沿太湖北岸沪京铁路(申城一金陵)追击。南路的鬼子第十军三个师团沿太湖南岸宁杭公路(金陵一临安)追击,并以其一部出广德趋芜湖阻止守军西撤。如此看来,鬼子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我们的首都—金陵。如果我们没猜错的话应该会被掉回金陵防守。”

    “团座,可是在淞沪会战之中,我们已经损失惨重,贸然回防,恐怕对我军不利啊!而且我在找过来的路上,碰到一路的溃兵,其中还有血性的我都已经吸纳进来,但是这些溃兵不从新整顿士气,很难发挥战斗力。”

    “你吸纳那些溃兵做什么,经淞沪一战,他们的精气神都被鬼子打垮了,碰到鬼子兵只会堂而皇之的逃跑,国府发给他们的枪全成了擀面杖。等我们回到金陵,上面会补充大量的补充兵过来给我们,我们训练这些补充兵不好吗?”

    “团座,话不是这样讲,这些溃兵再差,那也是从淞沪会战的战场下来的。如果加以训练,把他们的精气神从新找回来,不就是一帮老兵吗?这经过战场洗礼的老兵,可要比那些懵懵懂懂的新兵要懂得如何在战场生存,并且发挥最大的实力。”

    吴求剑在思着黄正说的问题,黄正看着吴求剑如此,继续说道,“而且团座,他们打败仗的原因不是他们不勇敢作战,而是指挥不行,导致他们的英勇成了无用功。对比我们就可想而知,他小鬼子也是肉体凡胎,一枪过去,他也得死。如果不是在火力上压制我们一头,同等装备下,我们根不不怕与鬼子作战。所以我认为,这帮溃兵稍加训练,整顿,很快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战斗力。”

    “你说的不错,如果有机会,我会去吸纳这些溃兵。”

    “不用有机会了。”

    吴求剑听到黄正这话,脸上露出满满的疑惑,“为什么?”

    “团座,我此次归队给你带来了两个营的兵力,这两个营都是我从路上精挑细选的。毫无斗志,这么说都是一路跑的,我直接放弃了,那些还有血性,还行跟着我回去杀敌的,我才留下来的。”

    吴求剑大笑不止,“我说,你小子为什么跟我说溃兵的事情,原来是这里等着我。”

    黄正挠挠头,傻笑着,吴求剑最后说道,“行了,我都收下了,我会让长发将他们打散从新分配到各个营中补充。”

    黄正站了起来,双腿一并,敬礼,“谢谢团座,我代表他们感谢您。”

    吴求剑挥挥手,“行了,你先出去,先进行整编补充到你的尖刀连中,整编过后,我在让长发对他们完成整编。”

    “是。”随即黄正出门离开,直奔驻地,开始找谷天经三人商量整编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