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我对清北名校没有兴趣 » 第六十六章 不是,PPT上的东西你来真的?

第六十六章 不是,PPT上的东西你来真的?

    着陆的过程十分缓慢,月表的景色越来越近,阮志宁也在这个只是初具规模的基地里发现了些不得了的东西!

    那些坑坑洼洼的灰色土地,那些黑暗的阴影,那些闪烁的星光固然展现出来一种难以言喻的美丽和神秘,但这些东西都远远不如人类的造物震撼!

    那是一座巨大的圆形地基,直径足足两百米,所有材料几乎都是由钢铁制成……

    无数机器人正捧着大量材料,

    一眼望去,阮志宁脑子里就已经浮现出一座高耸的太空电梯的画面!

    “这是太空电梯的地基吗?”

    这就是之前说的“奇观”?一座建设在月球上的太空电梯?

    月球的重力比地球小很多,而且处于真空环境,太空电梯的建造工程相对而言简单不少。

    月球上铁的含量巨大,工程队可以直接就地取材,用廉价钢材而不是碳纳米管去建造太空电梯,大大节省时间成本和建造费用。

    在地球的重力环境想要建造太空电梯,用普通的钢材可不行。

    指挥长语气里又带上了自豪:“类似,但不完全是。”

    阮志宁更好奇了,追问道:“不是完全是太空电梯?那是什么?”

    “船坞。”指挥长没有隐瞒,“星际远航的耗时会很长很长,需要能够完全自主的维生系统和循环系统,这就需要建设空间更大的大飞船。”

    如今的二代航天飞机空载质量都高达1200吨,是航天领域当之无愧的巨无霸。但想要胜任星际远航,也还是差了不少。

    低重力环境,宽广无垠的太空,不需要氧气的机器人,正适合这种大型飞船的建设。

    否则这种飞船要从地球上起飞,对地表的破坏会大到难以想象。

    “船坞?”阮志宁愣了一下,“这么快就开始建无重力船坞吗?你们最近有修筑大型飞船的计划?你们打算靠亚音速推进器挪去哪里?”

    哪怕是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一来一回也至少得20年啊。

    而且宇宙中很多地方的环境极其恶劣,分数金虽然强大,但还是做不到完全屏蔽外部环境的影响。

    有些高能粒子辐射,哪怕是机器人,也未必扛得住。

    “阮教授,我们这是对您科研速度的一种信任。”指挥长握住阮志宁的手,“我们相信您一定能够在月球船坞彻底竣工前解决所有问题的!”

    这才是你们批准我搭乘航天飞机来月球的真实目的吧……感情是在上压力?

    阮志宁皮笑肉不笑:“您似乎有些把我过度神话了?”

    玩笑归玩笑……

    航天飞机继续下降,距离月球表面越来越近。此时阮志宁可以听到飞机后方矢量引擎工作的声音,眼见距离月球表面越来越近,一种难以言喻的期待感涌上了心头!

    “志宁号,你们已经进入了最后十米,请准备着陆。”来自指挥中心的声音一丝不苟的传来。

    “收到。”回复指挥中心的不是指挥长,而是负责操控航天飞机的人工智能“志宁号”本身。

    阮志宁远远看着仪表盘——飞机下方的雷达显示,红色的十字架和绿色的圆圈都变得更加清晰;雷达旁边还看到了一个蓝色的数字,表示他们距离目标点的距离。

    数字必须缓慢控制在零附近,才能实现精准着陆。

    当然了,以二代航天飞机的机体强度,是不需要那么“柔和”着陆的,就算轻轻的砸上去,也不会有什么大碍——除了飞船内的宇航员之外。

    主要就是考虑到阮志宁这个“新手”。

    “正在接近目标点。高度为五米。”

    “很好。”指挥员说道,“保持稳定。”

    几秒后,一阵很轻微很轻微的触底感从座椅下方传来,窗外的景色不再变化,之前遥远的月面基地已近在咫尺!阮志宁甚至都已经能够清楚看到那些机器人的脸部!

    “志宁号,你们已经成功着陆了!恭喜!”指挥中心的声音带上了一点笑意。

    与民航客机不同,航天飞机的舱门是向内开启,且存在一个过渡仓,以避免气压不平衡带来的诸多危险。

    “那我们就先走了。”航天飞机指挥长拍了一下阮志宁的肩膀,“等会我的同事会来交接。”

    原来是换班了……

    月面基地的生活条件肯定比航天飞机上更好,但是如今登月的成本那么低,不必一直劳累同一批宇航员。

    宇航员和机器人一个接一个离开了航天飞机,阮志宁则是隔着窗户,看着无重力船坞的建设,心中涌出了一股澎湃之感——就像原本只在书籍中的科幻故事走进了生活。

    就像梦境中的场景来到了眼前……

    就像别人把一个项目做成PPT来骗经费,但你却真的实现了……

    那种优越感,不用多说!

    此时窗外,一辆电动月球车在颠簸的地面慢悠悠的驶来,速度虽然不快,但却异常稳定。

    “明明连亚光速推进器都已经研究出来了,但月球车还是这么‘原始’,速度还是只有20km/h左右……高端科技发展迅猛,但是下游科技还没跟得上啊。”阮志宁叹了一口气。

    他当然知道这些东西不能操之过急,不过也能侧面反应出一些问题。

    如何把实验室的成果应用在工业产业上,如何让新科技带动社会实现全面腾飞……这些不归阮志宁这种科学家管,而且也需要时间。

    月球车缓缓驶近航天飞机,三名宇航员陆续下来后,月球车又缓缓掉头,向月面基地返回。

    平衡气压的过渡仓发出了气体排出的声音,三名宇航员登上航天飞机,出现在了阮志宁面前。

    “阮教授您好!”为首的宇航员是一名女性,她的声音十分激动,几乎是看到阮志宁的同时就走上前去和握手,“我是孟秀冬,负责您的返程。”

    孟秀冬……

    这可是航天界的老资历啊!

    在阮志宁还在读初中读高中,在祖国航天技术还不是那么发达,每一次升空都伴随着巨大风险的年代,她的名字就经常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伴随着的是无数赞扬,无数鲜花。

    另外两名宇航员发出了揶揄的笑声:“哎哟,孟姐这是追星成功了?”

    在二代航天飞机服役的那一刻,孟秀冬就变成了阮志宁的粉丝!

    这种宇航员做梦都不敢梦的航天器,居然真的被研发出来了!

    “不敢当不敢当……”对于这种愿意冒着生命危险,为科研事业做贡献,堪称“英雄”的人,阮志宁是非常尊敬的,连忙握着手,上下晃动了起来。

    握完这次手,阮志宁的此次月球之旅也正式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