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人去何方 » 第六章:四途三境

第六章:四途三境

    道观本应是清静庄严的地方,屋内也确实悬挂着“离境坐忘”的遒劲书法,或因人多,这间小小的白云庙倒是较往日添了不少烟火气。

    一位鹤发童颜的老道士双目半张地盘坐在蒲团上,两手抱圆守一,气息绵长,不动如山。

    三个小孩人手一颗巴掌大的黄褐色灵果,埋下头默默地啃着。一股甘冽的畅意在三人舌尖缓缓扩散开来,宛若沙漠失途的旅者突然发现了一座绿洲,干涸的嗓子骤得清泉润喉,那种涤荡身心的快感登时将三人先前的疲倦与饥饿一扫而空。

    “怎么样,味道不错吧。”李山平打量一番三个小不点,笑着说道,“不够再拿,要是你们还能吃得下的话。”

    顾安可扫了眼盘子里留下的两颗果子,又看了看师父以及打坐的老道士,终究没有伸手去拿第二份。

    李尧典倒是不管这些,直接拿走了两颗果子,一颗递给了刘半树,另一颗掰成两半,一半留给自己另一半放在了顾安可面前:“这种灵果我们吃起来也许效果不错,到了老前辈那种境界吃这种果子的用处远不如辟谷吐纳,弊大于利,何况前辈他现在在稳固境界。”

    “谢……谢谢……”刘半树倒是了解这些门道,看了师父一眼后才安然收下,却也只是拿在手里。

    “至于师父,他肯定在摘的时候就吃过了。”李尧典一点儿不含糊,张嘴猛咬一口,好似自己是在啃一颗普通的苹果一般。

    “你个臭小子。”李山平摇头失笑,看着顾安可,柔和地说道,“吃吧,吃吧,这东西本来就是给你们三个小家伙准备的,我们俩不吃这个的。”

    顾安可咧齿一笑,这才小口小口地吃起来。

    打坐的老道长这时也收功睁开了眼,和蔼地看着自己的徒弟:“半树你也吃吧,用不着客气,这果子就是李先生专门为你们准备的。”

    “谢……谢谢……谢谢李先生。”

    “你的徒弟倒是个好孩子。”李山平笑着打量了刘半树一番,“长命了,可比我那两个徒儿厉害多了。”

    老道士摇头指了指李山平:“你可别折杀了我的小徒弟。那女娃娃兰心蕙质,男娃子也是一片赤子之心,半树跟他们一起我放心得很呐。”

    果子吃了一半,刘半树愕然抬头,愣愣地看向老道士:“师……师父……师父你要走吗?”

    “为师洞玄了。”老道士得意地拈了拈小白胡,“按照宗门的规矩需要下山再走一趟人间,我已经同掌门师兄说过了,我不在的日子你就同李先生他们待在一起,可好?”

    “遵……遵命……”

    “洞玄而已,至于你‘吹胡子瞪眼’的?”李山平说着就斜侧着卧倒在地上,撑着脑袋惫懒地看向老道士。

    “自是比不上你的。”老道士不以为意,依旧满面春风,“为师今日下山,离开之前再和你讲讲修行的事情。”

    “你俩也好好听听,省得我以后再讲一遍。”

    老道士清了清嗓子,慨然而叹:“清风发于天中,万灵化而演乾坤;元炁行至东南,黑劫起而法天下。碧落浮空,日月星辰皆归其仪轨;幽冥成界,生死轮回终还其故道。阴阳割善恶,混沌辨浊清,造化自此始也。”

    老道说完,顿了顿,眯眼端量起三人的神态举止。顾安可是第一次听到这段话,正襟危坐甚是专注。刘半树虽然已经听过许多遍了,倒也能保持注意力。至于李尧典,虽然也坐得端正,但明显有些心不在焉。

    “就完了?接着讲啊。”

    在李山平的催促下,老道士无奈一笑,接着娓娓而谈:“天地两分,山海移形,生灵万物开始各自的修行之路,这都已经是万余年前的事情了。那是最早的年代,却不是修士最强盛的时代。大约五百年前,有……”

    “诶,诶诶。”李山平猛地坐好,不耐烦地打断了老道士的话,“屁点大的小孩子,你同他们讲什么陈年旧事,就简单讲讲修行的境界就得了。”

    “那就依你。”老道长不以为意地点点头,摸了摸下巴上的小胡子,“修行共分四途三境,四途为道、妖、佛、人四种不同的修行方式。其中道修与妖修起源最早,而人修与这所谓的佛修都是近五百年才发展起来的,不过境界的划分大多大同小异。”

    “先说道修,也就是我们天枢山一直以来的修行方式。道修共长命、混元、洞玄三大境界:长命便是过了心魔劫,福寿绵长的境界;混元则是已证己道,万法相通为我所用的境界;老道我现在所处的洞玄境,可洞察天地玄机,自此方窥得天地之妙,明察万物法则。”

    “洞玄之上的境界那就飘渺难见了,自宗门开山立派至今,未有一人能达此境界。也就是常人口中的——‘仙’。”

    “再说妖修,世间山鬼野妖,草木精怪都是走得是此般道途。我曾听闻妖修一途还另有划分,但未曾了解,就不说出来误人子弟了。大体来讲,妖也分三境:通灵、化形、开天。顾名思义,通灵就是妖精堪堪开始修行感悟天地灵气,化形就可以幻化出人的形状了,唯有修得人形才可让自身的修为继续精进。”

    “至于开天境的大妖,我未曾见过。不过我听说在天之东南的古剑州上,有一只修为在开天境之上的妖怪,它达到了传说中‘圣’的境界。当然,你们大概是不会遇上它的。”

    老道士歇了口气,端起清茶饮了一口,接着悠悠道:“至于人修,这是三百年来的新道,也是三大境界:百窍、九脉、三才。虽分文武两法,但本质上殊途同归。通百窍,疏九脉,成三才。其中文以中州书院的儒生最是擅长,至于武之一道,有西南贺州的浩然宗专精于剑。如果我没看错的话,小丫头,你师父给你打得根基就是打算让你走人修一途吧。”

    “嗯,嗯。”顾安可乖巧地点了点头,“是哩。”

    “那你是打算从文还是习武呀,当一个女学究,还是当一代女侠?”

    “我当然要习武啦!”顾安可说着挥了挥自己的小拳头。

    “习武好,习武好啊。”老道士拍了拍手,接着说道,“你可听过剑圣的名号?那家伙就是习武的,单就人修而论,他可是三百年来第一人呢。不过,世人以圣称他其实是有失偏颇的。圣,是妖修的名号,人修我们一般称之为神。不过依我看呐,那家伙还担不得剑神的名号哟。”

    顾安可听得云里雾里,依稀觉得那什么剑圣似乎很厉害的样子,却十分坚定地摇了摇头:“我才不要学剑嘞,要学就学枪棒!”

    “哦?这是为何啊。”

    不说老道士,就连李山平都一脸惊讶地看向顾安可,唯有李尧典波澜不惊地坐着,对她接下来要说的话心知肚明。

    “学枪棒,打秃驴!”

    “好,好——好啊!”老道士听了登时乐开了花,古井无波的心境也频起波澜,连坐都坐不稳了,用力地拍打自己的大腿,指着刘半树说道,“多向人小姑娘学学,你看看,说得多好。”

    “师……师父?”

    刘半树愣在原地,半晌没缓过神来,还是李山平告诉了他原委。

    “你师父他年轻的时候啊追求过一位姑娘,可不论你师父对他多好,那姑娘死活不愿意嫁给他,反倒是爱上了一位和尚,你师父一气之下贵公子也不当了,就跑到天枢山做了一个道士。”

    “那后来呢?”顾安可小嘴微张,直起身子重心前倾,眼睛瞪得浑圆,一眨不眨地望着李山平,像极了嗷嗷待哺的小羊羔。

    “后来?后来就这样了呗。”

    许是被李山平揭了老底过于尴尬,老道长也不收拾,兀自起身推门而去,任由门外风雪漫灌,招来一只白鹤就乘鹤南行,只留下庙内四人面面相觑。

    “半树啊,为师走了,你等会儿随李先生他们一道下山就好,记得少给人家添麻烦,你也别送,安心修行。”

    笑着拍了拍听到传音后颇有些不知所措的刘半树,李山平看了眼消失在漫天风雪中了老道士,关上了门:“这家伙也真是,出去都不知道要关门,唉。”

    “好啦,小家伙们。刚才半树的师父讲了道、妖、人三途,还有一个佛修未讲。这佛修,怎么说呢,他们说得不是境界,而是果位,有菩萨、罗汉、佛三种果位,没有果位的修士法咎寺称他们为行者。”许是想起了什么,李山平突然皱了皱眉头,“这四类不同的修行之路各有春秋并无高下之分,有一件事倒是可以提前告诉你们。”

    “洞玄、开天、三才以及佛门的罗汉果位,都是要渡劫的。洞玄、开天以及三才都需要直面天雷,证罗汉果位之时也会经历业火焚身。”

    “那……那……那师父他。”

    “你师父渡劫的时候你估计还在雪堆里睡觉。”李尧典起身伸了个懒腰,“嗯——之前的雷声,还挺大。”

    “这……这样……这样啊。”

    “好啦,主人既然都离开了我们也该下山了。”李山平推开门,回头言道,“小鬼,可可,还有半树,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