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残明再起 » 明末天主教传教士来华小考

明末天主教传教士来华小考

    16世纪初,欧洲天主教势力威胁了皇权,矛盾的社会为宗教改革提供了土壤,德国奥斯丁会的神父马丁路德见教廷生活奢侈脱离民众,立志改革教会,主张人因信仰得救,《圣经》是信仰唯一泉源,这一理念挑战了罗马教廷解释《圣经》的权威,于西元1521年1月3日被罗马教廷开除教籍,但马丁路德的理念却越发传播扩散。

    1534年英王亨利八世宣布脱离罗马教廷,创立英国教会。

    1538年法国成立加尔文宗,亦摆脱了罗马教廷。

    16世纪中期,英、法的宗教改革以及西班牙尼德兰地区的“破坏圣像运动”,使得新教势力的迅猛发展,急剧压缩得天主教在西欧、北美势力范围。为了扩张势力,天主教建立了耶稣会作为传教组织。由于西方的新教势力颇为强大,耶稣会便转而向东方发展。故才有耶稣会传教士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希望在中国传播天主教,将中国的百姓变成天主的儿女。

    1540年天主教耶稣会在欧洲成立后,葡萄牙最先获得了天主教在中国的保教权。凡耶稣会士赴中国传教皆要服从于葡国并从葡国搭乘船只前往。

    在明朝万历年间,天主教的传教士大批来华,而其中奠定在中国传教基础的是利玛窦。其他在华影响比较大的传教士有:1613年来华的意大利人艾儒略、1622年来华的德国人汤若望、1659年来华的比利时人南怀仁等。

    自利玛窦1582年来华到1773年耶稣会被解散的近两个世纪中,来华耶稣会传教士达478名。这些传教士多是当时在科学上有素养的地理学家、语言学家以及其他实用科学家,他们把欧洲的科学文化介绍给中国的同时。也充当着间谍将中国的情况见闻传播回教廷以及罗马教廷最大的盟友——西班牙。

    当然他们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教,为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必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站稳脚跟,必须取得中国士大夫的信任。传教士很快就发现,注重实用的中国人对西方的科学知识比对西方的宗教更有兴趣,为了取得信任,他们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先进科学文化介绍给了中国。

    例如: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6卷,这是传教士来中国翻译的第一部科学著作。利玛窦与李之藻合作编译了《同文算指》,介绍西方的笔算。穆尼阁(波兰人,1646年来华)引入了对数,中国学生薛凤祚将其所传编成《历学会通》,其中包括对数表和三角函数对数表。

    天主教在历史上曾几次传人中国,其中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当数明末清初时期。随着世界资本主义潮流的涌动,西方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甚至来到中国皇帝的身边..明末清初西方耶稣会传教士来华,对我国的天文学、数学、地学、物理学及火器制造等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说明了各国之间科学文化交流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