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借助空间当王爷 » 第五十三章 一见封侯

第五十三章 一见封侯

    诚王立在山脚大营里,看着眼前高耸的山峰,愁眉不展。

    五万人马每天的所需的粮草是惊人的,大周规定每个士兵行军必须要带上盔甲武器和三天所需的粮食,仅这些就重二十斤了。队伍要驻扎、吃饭、睡觉,要有锅,有被褥,有帐篷,马匹还要有草料,所以需要大量的民壮运送,而运送需要牛车马车,民壮和拉车的牛马也要吃饭睡觉,消耗的粮草就更多了。

    山东大旱,几乎颗粒无收,带来的粮草如果用尽,将会无处筹粮。

    诚王等不下去了,选了一处他认为适合起义军藏身的山头,指挥着两万大军一拥而上,付出了惨重代价后,将起义军困在了山头的崮顶之上。

    好巧不巧的是这座山名纪王崮,被后世称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崮顶高十三四丈,如刀劈斧砍一般的光滑,连猿猴都无法攀爬,只有南面裂缝里一条小路勉强能爬上崮顶。

    而崮顶又大的出奇,南北长五六里,东西宽二三里,能屯兵两万有余,崮顶还有春秋时期所建的纪王城,连住宿问题都解决了,更可气的是崮顶还有两处泉眼,不怕断了水源,只要有粮食,坚守下去是没有问题的。

    两万大军开始攻顶,起义军竟然只派出了区区二十个人防御。

    看着士兵们手脚并用从最南边的石缝快爬到顶时,防守之人丟下一块石头,就能砸死几十个人,然后就边聊天边等着士兵往上爬。

    就这样,攻了一天都没有看见起义军的人影,军队里竟然死伤了一百多人。晚上,崮顶上四面八方开始丢石头,在崮下面扎营的大军,只能下撤到山腰。

    双方对峙了半个月,粮食将尽,诚王只能宣布撤军,动用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平乱东征宣告失败。

    羽林军共六千人,分为仁、义、礼、智、信、勇、严和忠孝八队,其中仁队为羽林军大将军秦可任亲自率领,他是羽林军的核心,是正三品武将。

    严队为羽林军中郎将庄严带领,主管上朝时的安保和朝堂纪律,是从三品武将。

    而其它几队的头领的称号是羽林军将军,正四品武将。

    但是羽林军将军如执行任务出京就降级任用,比如信队头领韩可信,在羽林军中是正四品武将,朝廷任命他为西路军大元帅的亲兵队长,就降为了千户,因为西路军大元帅是正三品,副帅为从三品,将军和先锋官才是从四品,如果一个只管辖几百人的亲兵队长比将军品阶都高,军队就没办法指挥了,所以让他当个千户,品级降到了从七品。

    如今,这个从七品韩千户的案子重新审查,秦可任亲自查卷宗,亲自走访那场厮杀的见证者,终于查清楚了韩千户是被冤枉的。

    对此结果秦可任早就知道,但是以前他不能说,甚至不能过问,因为羽林军的将军和中郎将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和他亲如手足,他如果过问,就有袒护的嫌疑。

    直到接受皇命让他去查,他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查明真相,并把冤枉了韩可信的西路军将军,直接从边境押回朝中。

    案子水落石出,但是韩可信和礼队的头领陈可礼一样永远回不来了,信队和礼队队名依然保留着,由副队长带队,礼队头领陈可礼的儿子陈皮由于能力出众,被提拔为忠孝队头领,官职是羽林军郎将,正五品上的武官,他女儿也是羽林军郎将,是皇后、公主等出行时的卫队长。

    今天皇帝陛下要去码头亲自去见徐浩,忠孝队头领陈皮带领百人护送,并贴身跟随,他所带的忠孝队,人员是不定额的,所有因公殉职的羽林军的子女,只要武艺出众,都可能被选入,除了羽林军遗孤,其它人想进忠孝队,比登天还难。

    因为这支队伍的特殊性,忠孝队又被称之为羽林孤儿军。

    浩浩荡荡的队伍出了宫城南门直奔如意码头,百名忠孝队羽林卫进了大门,沿道路两边站好,身穿铁甲,戴着铜盔,一手按在腰间的横刀刀柄之上,一边紧盯着码头上呆若木鸡的百姓们。

    徐浩听到动静从玉米田里走出来,看到仪仗就知道皇帝亲临,看来是张仆射把玉米和土豆的事上报了皇帝陛下。

    被陈皮护卫着的周皇柴荣进了码头的大门,就见到码头货场的地面上金黄一片,都是新剥出的玉米。

    原来在这里剥玉米的老人们看到当兵的进来,就带着顽童,远远的躲在的玉米田里。

    程恩在周皇走到玉米堆前站定后,上前几步喊到:“大周皇帝陛下移驾如意码头,宣上骑都尉徐浩上前见驾!

    徐浩整理了一下衣袍,刚要抬脚,突然觉得这个公公有些面熟,程恩微笑着示意徐浩快走几步。

    徐浩只能上前,远远地对着曾到他店里去过的皇帝,躬身一揖:“微臣上骑都尉徐浩拜见陛下。”

    柴荣笑着招手“徐爱卿免礼,近前说话。”徐浩拱手道:“微臣遵旨。”

    好在大周有了官职的见了皇帝也不用磕头行大礼,否则徐浩还是有些抵触的。

    徐浩上前几步,站在离周皇五步远的地方。

    “徐爱卿,眼下大周百姓多有饥寒交迫者,听仆射说起徐爱卿育有良种,朕甚是欢喜,就劳张仆射领路,前来看看,这就是那亩产七百多斤的玉米了吧?”柴荣径直走向玉米堆跟前,蹲下身子,捡起一个仔细看着。

    “陛下圣明,此物正是玉米,我们刚过了称,去除水分和杂质,亩产的确可以超过七百斤。”

    皇帝蹲着,徐浩也就不能站着当柱子了,也蹲在一旁小心的回答着。

    后世的玉米亩产高达千斤还多,是因为施用了化肥,现在的大周百姓种地连农家肥都少的可怜,有这么高的产量,一是因为玉米种子是徐浩从后世带来的,二是因为李桥经常灌溉,除草。

    “果然是天降嘉禾,我大周有了此良种,将再无人忍饥挨饿,再不会有吃草根啃树皮,吃观音土的惨剧发生。”柴荣现学现卖,把张嵚的话又讲了一遍。

    “徐爱卿育此良种,可有什么打算?”柴荣到底是没忍住,先问了出来。

    “微臣见众生疾苦心如刀绞,微臣愿将所有粮种献给朝廷,希望陛下恩准,推而广之,为百姓来年能多一口食物,少一些饥寒。”徐浩本来就是这么打算的,也没有想过靠卖种子挣钱。

    柴荣一听非常满意“徐爱卿为国为民,凡事以百姓为重,实为世之楷模。”

    说完站起身来,语气变得威严道:“上骑都尉徐浩,不忍见民生凋敝,将其含辛茹苦培育的良种献给国家,此为不世之功!朕有此良臣,国有此贤才,是上天庇佑。徐浩”

    “微臣在。”徐浩起身躬身应到。

    “朕封你为宁国侯,特进辅国大将军,上柱国!钦此!”

    来的快去的也快,陈皮护送陛下回宫了,码头上的人,才慢慢聚拢而来。李桥看着徐浩问道“东家,这些粮食?……”

    徐浩叹了口气说:“早晚会有这么一天的,李叔,咱该怎么收就怎么收,我答应给乡亲们的就一定会给。留出来一些,其它的晾晒好了放仓库里,等司农寺的人来取,千万记着把出库的粮食过下称,如果他们推广不利,我饶不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