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扶一把大汉 » 第九章 大行皇帝

第九章 大行皇帝

    这是中平六年四月十一日前夕,因为立二位皇子的问题,皇帝与满朝的清流党人们之间已经充斥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嘉德殿

    皇帝刘宏病重在床,但是他已经愤怒到了极点!

    他还活着,这些所谓的清流党人们就已经迫不及待了么?

    他愤怒的颤抖起来,指着蹇硕的手在颤抖着。

    闭上眼,过了片刻,方才睁开那眼睛,眼里满是冲天杀气,他指着蹇硕,怒吼道:“让廷尉彻查此事!你去辅佐廷尉!”

    他吼完,缓住了身子。

    “若真有此事,牵连者,诛!”

    “国家,若是那何进.....”

    “诛!!!”

    蹇硕连忙领命,连声说自己定然会全力已赴,他刚刚说完,皇帝晃了晃身体,猛地倒了下去,众人又是一片混乱,哭泣声四起,若不是钟声未响,只怕宫人都要觉得皇帝驾崩了。

    蹇硕离开,皇帝躺在床榻上,身体愈加虚弱,眼睛都有些睁不开,可是他还是不相信,自己会就此死去,他可是九五之尊,他还是壮年,怎么会这么容易就死去呢,可是那可恶的党人,背叛自己的阉犬,利用自己的皇后,一个又一个敌人就好像泰山一样压在皇帝的身上,皇帝感觉自己呼吸也有些困难了,他看了看周围,周围除了几个阉人,却没有任何人。

    孤家寡人啊....

    忽然,皇帝感觉到,自己呼吸好像有些停断了,皇帝惊悚的发现,自己的呼吸竟然越来越弱,他用最大的力气呼吸,却没有任何用处,猛地,眼泪从双眼冒出,皇帝浑身冰凉,他大叫道:“来人,来人,来人!”

    小黄门惊恐万分,连忙上前哭嚎着,又纷纷叫人!顿时,皇宫里再次混乱,不过,他们也已经习惯了,自从上一年开始,皇帝的身体便一年不如一年,今年,怕是坚持不下去了。

    “来人!”

    皇帝哭了出来,他大叫着。

    第一个急急忙忙赶过来的,却是他最不待见的皇后,何皇后满眼泪水,狠狠将他周围的那些黄门拽开,紧紧握住了皇帝的手,眼里的泪水,不断的滴落,看着皇后的脸颊,皇帝眼里竟然是依赖与恐惧,皇后不断安慰道:“莫怕,国家莫怕....”

    皇帝的手握着皇后的手,握的越来越紧,眼角滑过泪水,长大嘴巴,狠狠吸气,呼吸却越来越急促,虚弱。

    这一天,皇帝龙御上宾。

    帝崩于嘉德殿。

    天子驾崩,普天同哀,上至王臣权贵,下至黎民百姓,无不痛哭流涕,哪怕此些党人与大行皇帝水火不容,却也在纷纷忙碌起来,先是通过邸将大行皇帝驾崩的事情通知天下,随后又编写悼文,以及商讨庙号诸类。

    当然,还有更加重要的,国不可一日无君。

    天子至高无上,哪怕有过,那也是阉人之诡计。

    对于协商皇帝之事来说,显然还是宫中的皇后更有发言权。

    因为大行皇帝功过既定,在大行皇帝驾崩之后,群臣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临朝,一般来说,太后临朝都是在宗室薄弱,或者是外戚掌权的时间点,但是这一次却完全是因为清流党人们已经无人可选,何氏皇太后临朝便没有任何人反对了。

    董太后自然是不能临朝的。

    其后,因为功过与阉人的问题,大行皇帝的庙号谥号终究难以界定。

    直到今日,到了拖无可拖的地步上,众人才只能在尚书台中先拟定章程,等待在朝会上提出。

    不要以为刘宏就是单纯的昏君。

    能横推窦氏的,也不是简单货色。

    段颎,皇甫规,张奂不提,恩威并施二字,刘宏做到了极致!

    连曹操这样的人物,都能感恩于皇帝的恩义,袁隗,朱儁,卢植,皇甫嵩,王允,马日磾,等诸君更是汉室的拥趸。

    除了那些满怀热血的太学生,不会有人去腹议皇帝,哪怕这皇帝做了再多的错事,大汉威仪依在,太后也不由自主的掉了几滴鳄鱼的眼泪。

    哭了片刻,太后转而开始安慰这些清流起来,过了片刻,尚书令卢植说道:“太后,经吾等商议,将大行皇帝谥号定为灵,不加庙号!”

    太后一愣,何进看到太后没有回话,轻轻咳了一声,太后方才回神,点点头,说道:“此些事,群臣自相商讨,不必禀告与我。”

    天子终究是过大于功的,庙号是捞不着了!

    这事即便拿上朝廷,太后和何进也挽不回局面,还不如互相留点体面。

    袁隗说道:“三日后乃是良时,大行皇帝可入皇陵。”

    “可。”

    又不断各类事务需要上断,太后不无允许。

    .........

    斗大的雨点滴落在军营上,也是刘辩要去拜访的第二人:曹操!

    正如先前所言,曹操的前半生应该是感恩于先帝的,无论是征讨黄巾,还是杖杀了蹇硕之叔蹇图,被受任在顿丘令,现任典军校尉领议郎,无疑,都是皇帝对他的施恩。

    袁绍美姿容,而他猥小,这在看脸的汉代是大忌讳。

    袁绍甚得民心,为政宽厚。年少时候就开始预谋大事,多养死士。

    而比他小的曹操,这时候还跟着他混事,以后也是亲睐法家权谋。

    袁绍出身世家大族,树恩数代。这样的家世,曹操自然是比不过的。

    到最后却是这个世受汉恩的袁绍一手预谋了汉家的覆灭。

    许攸喊曹操搞大新闻,谋废立,曹操知其不可为。袁绍给曹操摆弄玉玺,曹操恶之。

    不过抗下汉贼这锅的就是曹操了,没跑了。最想赢的输了,步步惊心的却赢了。

    袁绍预谋的光武之业,终于化为泡影。邺城里的魏王,并不是他。

    顺利来到了红色龙图大纛的不远处,盖顺对着周围的丛林右手握拳击左胸,道:

    “羽林别部军司马盖顺,面见典军校尉曹操,阁下请传报。”

    一阵蒿草被触动的声音传出,随后,一个高壮的黑色绛衣士卒出现在盖顺的面前,也没什么言语,就对着盖顺伸出了手。

    盖顺没有犹豫,拿出自己的竹符,交给了这位高壮的士卒。

    仔细的对比了一下竹符上的信息,确认无误之后,就将手里的竹符还给了盖顺,对着丛林打了几个手势,然后就引着刘辩进入了军营的范围。

    即便是进入了军营的范围,也不能有丝毫的放松,这士卒又跟着巡防的,守营,拉拒马士卒们的对了好几次的暗号,这才顺利来到了中军大帐,曹操的办公地点。

    这还没结束呢,搜身,确认了没有威胁性之后,再去了脚上的履,三人才被引入大帐之中。

    看到这一片森严的军营景象,刘辩也不得不感叹,这曹操的确是个治军的能吏。

    不论史书怎么夸耀,怎么诋毁,刘辩终究只是一个来自千年后的魂灵,对于曹操其人,刘辩并没有一个直观的映象,到了现在,刘辩才算是对曹操有了初步的认识。

    能治军,有纪律!这已经有强军之风了!

    这可不是后世,能随随便便就给你列个军阵出来,还能做到令行禁止。

    曹操拿到这两千人,才过了多久?还不到一年。

    能练成这样已经极为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