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大秦隆盛万业 » 第七章 封爵,安世子爵

第七章 封爵,安世子爵

    次日清晨,不出意外今天又是徐纤云来叫他起床,这几日她都是同徐知一起练瑜伽,虽然感觉现在已经修道,不过徐知还是贪睡。

    门外响起徐纤云的声音:“大哥大哥,京城来人了!”

    徐知赶忙穿好衣服,向客堂走去。

    一进门,正好看见一身黑袍官服的中年男子,一副书生儒雅的形象,心想,卧槽,景德帝这么大方?这迎接使的品级怕不是低吧!

    而后徐知恭敬的说道,“草民徐知,拜见迎接使大人!”

    胡贤之没有应他,随即从怀中拿出一物,此物金黄色的宝纱裹身,在这清晨阳光的映照下,封套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历史的绸缎之上,封套上镶嵌着精致的宝石,以凤凰、龙纹为图案,散发出无比的威严!

    随后胡贤之庄严朗声,“圣旨到!”

    而后一家人连忙跪下,等待着胡贤之宣读圣旨。

    胡贤之见状,展开圣旨,朗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罪人徐勇之子徐知,创解幽寒之法,造抑制幽寒之器,朕念此大功,封”安世”子爵,许其一家回归京城,归还府邸,钦此!”

    徐母:(ΩДΩ)

    徐纤云:w(°o°)w

    徐母诧异的看向这儿子,心想他不是说是遇到的高人所铸吗,怎么又变成这小子研制的?而后又一阵心喜,有些潸然感叹道,姥爷,我们可以回京了,徐小子封爵了,陛下亲自下诏,子爵啊,姥爷你收到消息快回来吧!

    徐知双手接过圣旨,沉声道:“草民徐知,谢陛下隆恩!”

    而后胡贤之面带微笑的看着徐知,“徐小友如此年纪,便有此等大能之才,实乃我大秦之幸啊!”

    徐知挠挠头,心想,哈哈哈,要发财了,要发财了,景德帝可真大方,不知道陛下何时给我发银子,嘿嘿嘿。

    “大人过奖了,小子不过是瞎猫撞到死耗子,这才阴差阳错造出麻黄汤与口罩法器罢了!”

    徐纤云一听,心想:大哥哪里是运气使然,明明直接就想出了应对的药方,可惜这迎接使大人不知,不然怕是更要震惊,回京之后,大哥之名自此怕是要传遍京城。

    胡贤之哈哈大笑,“徐小友莫要谦虚,小友此等大才,可愿来我监正司?”

    徐知不解,他可没听说过什么监正司,“不知大人,监正司是?”

    胡贤之温和的解释道:“监正司直属陛下,是我大秦开国先帝所设,用来监察、制衡百官,以及协办案件。”

    “我监正司分三部,侦案部,审察部,监纪部”

    “侦案部,负责外出查案;审察部:审查官员,刑犯,嫌疑之人;监记部:负责调查,记录百官,将情况汇报给陛下”

    “徐小友意下如何?”胡贤之看着他,等待他回答。

    徐知听完他的介绍,随即问道,“查案不是归督察院管吗,还有审查刑犯,这不是刑部的事吗?”

    胡贤之无奈的笑了笑,“小友不妨想想这是为何?”

    徐知若有所思,如此看来,某些当官当的不老实啊,不过感觉这组织权利还比一般官职大,直属于皇帝,要不就去混个一官半职来做做?不过他暂时还未想好具体入哪一部,他拱手谢过,“谢大人提携,不过小人想再考虑考虑具体入职哪一部,进京之前定会给您答复”

    胡贤之见状,大喜过望,随即说道:“如此甚好,你们即刻准备一下,申时出发,前往京城!”说罢,他向外走去。

    待胡贤之走后,徐母立马看向徐知,“你小子什么时候懂得医术,如实交代!”

    徐知看向她,笑了笑,岔开话题,“娘,先别管这个了,你儿子我啊,现在可是安世子爵,咱们赶快收拾一下,一会儿就要前往京城了!”说罢,他向后院房间走去,徐纤云见状也跟在他身后。

    刚进房间,徐纤云感觉有些不满,抱怨道,“大哥如此大功,哪怕是史册上都会留下一笔,陛下可真小气,就只许诺回京和一个小小的子爵,况且当初官银案,爹明显就是被陷害的。”

    听到她这么说,徐知捂了捂她的嘴巴,“妹妹这话可不兴说啊,小心隔墙有耳,胡大人还没走远,被听到你就惨了!”

    徐纤云摆开她的手,走到一侧,叉着腰,“明明就是,小气皇帝,小气皇帝,我偏要说!哼”

    见状,徐知微笑,这妹子这么为他愤不平,随后过去拉了拉她,决定把他和皇帝做的那笔生意告诉她。

    徐纤云听完以后,瞪大了眼睛。

    随后徐知继续说道:“那是,妹妹,大哥给你算算,大秦百姓三百余万,这段时间患幽寒人数至少有一百万余,平均每人一方药加上口罩法器,我就可以赚三文,这么一算就是三千两银子,这还不算家里面多买和买来预防的,我保守估计得有一万两!”

    徐纤云(ΩДΩ),但她还是有些愤愤,“那这也算是大哥本就该得的啊?”

    徐知看着她,这妹子平时挺机灵,不过这经商方面还是欠了一些火候,等回京用这些钱开几家铺子,让她好好经营一下,而后解释道:“妹妹啊,大哥且问你,若是没有陛下的号召力,就凭我这无名小卒,能卖出去多少?”

    徐纤云听后暗暗揣摩他说的话,徐知此时又道:“这是合作,少了一方都达不成这双赢的局面,等回京以后,我会开一些店铺,到时候就交由你管理!”

    而后徐知让她赶快去收拾自己的衣物,推她出门,“妹妹,大哥很看好你哦!”

    ...下午申时,城门口...

    徐知一家已经收拾好,赶到了城门口,只见徐纤云搀扶着徐祖母,徐母抱着徐乐,徐知则拖着一家人的行李,缓慢移动着,徐母边走,指着徐乐鼻子,“小乐这小子,拿那么多没用的臭玩意,你看看把你大哥累成什么样了”

    徐知一听立马不乐意,没好气道,“娘你还好意思说,你自己看你的行李有多重,锅碗瓢盆都要带上,咱回京买不好吗?”

    “你这小子懂什么叫节约吗,你爹又没回来,咱们回京哪里来钱!”

    刘知县,胡贤之等人已经在此等候,见到徐知拖着这么多行李,刘知县吩咐杨东训去帮他。

    徐知低着头,缓慢前行着,听到徐母突然叫了一声“杨大人”,徐知这才抬头看向眼前这位眼神犀利的中年男子,只见他把刀别在了腰间,“赶紧的赶紧的,大人都在此地等候多时了,就拖这点东西这么慢,你小子看来不行啊。”

    徐知顿时不乐意,老子不行?你不就是比我多修行几十年嘛,不过却没表现出来。

    “看好了小子!”,随即杨东训抢过他背上的行李,飞也似的向城门口跑去,边跑还不忘边回头看向徐知,昂了昂头,似乎在说:怎么样小子?

    看他那得意的样子,徐知心想:码的,怎么比我还装杯,等我入道之后一定要装回来!

    走到城门口,杨东训把行李装在马车上。

    “拜见知县大人,胡大人”,几人分别向刘丹青和胡贤之行礼。

    刘知县笑了笑,示意一旁的官员拿了一袋银子出来,“徐小友,此去京城路途遥远,本知县没什么好送的,这百两银子就当做是本官的一番心意。”

    徐母却是大惊失色,“哎呀呀”,随即赶忙拍了徐知肩膀,“还不赶快感谢知县大人。”

    徐知随即向刘知县行了一个大礼,心想这刘知县人真好,不仅亲自来送我们出城,还给银子,贵人啊,“草民多谢知县大人,平阳有知县大人,实属平阳百姓之幸事啊!”这些话他也确实这么认为的,如此体恤民情,不多见呐。

    “哈哈,自古英雄出少年呐!此去京城,不知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小友!”刘丹青感慨。

    徐母此时又站出来搭话,“大人若是想见,我让他回来便是!”

    听她这话,徐纤云连忙拉了拉她,“娘”,徐纤云知道这多半是奉承之话,娘还当真了。

    刘知县看来徐纤云一点,心想到,这妮子倒是懂些事,不过他方才的话却也是发自内心的,并没有客套,随即他漏出温和的笑容。

    刘知县又温和的向徐知问道:“不知徐小友今后如何打算?”

    徐知心想,这不是白送的装杯机会嘛,刚刚被杨东训摆了一道,码的,现在得装回来,于是他从怀中摸出一张纸,递给刘知县,“大人,晚辈不才,昨日有所感想,特此做了一首诗,烦请大人待晚辈走后再打开。”

    刘知县接过,以他入韵的修为拿在手中便已知晓诗的内容是何许,他有些震惊的看着徐知,刚欲言又止。

    胡贤之在前面备马车,没有见到此景,但见时间差不多了便招呼着:“差不多该上路了”,又向刘知县拱了拱手,“刘知县,本官就先行上路了,告辞!”

    马车行驶出在官道上,逐渐远离城门。

    徐知赶忙向刘知县挥手┏(^0^)┛,“刘知县保重!杨大人也保重哦~”

    刘丹青也向他挥了挥手,一旁的杨东训听他这个娘们声音,浑身其鸡皮疙瘩,“这小子真是的,抽什么风!”

    刘知县看着远去的马车,拍了拍他,“走吧,我有预感,此子必将名震大秦。”

    “他现在不是已经很有名了吗,县中百姓都知晓他”杨东训脱口。

    刘知县摇摇头,感叹道,“不止是医术”,而后他把徐知写的诗递给杨东训。

    杨东训看着手中的诗,读了起来:

    自是汝才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

    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读完,他也满是震惊之色,这小子!

    刘丹青抬头看向天空,感叹,“好啊,好啊,好一个曾许人间第一流!明德书院那帮人看了怕是也自愧不如吧!”

    几人坐上马车,女眷们和小乐坐在马车内,徐知坐不惯,他坐在马车外与车夫一起,胡贤之则是骑马走在最前方,旁边有两个随从,皆是监正司的人,此时他有些暗爽,无形装杯,最为致命,不知道杨大人看了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