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诗语词曲 » 6 .赤壁想高风.唤起一樽同

6 .赤壁想高风.唤起一樽同

    .赤壁想高风.唤起一樽同

    说也奇了,白朴夫妻到了这里生活没有多久生育了自己的孩子不说,白朴写完了自己的第一个剧本《墙头马上》,这剧本中的主人翁写的是;官宦人家的李千金独居深闺,心里苦闷,于春暖花开的季节到花园中游玩,在墙上看望,遇见品貌兼优的裴少俊坐在马上经过。两人一见倾心,私下结成夫妻,并生了子女。但裴少俊怕被父亲裴行俭知道,便把李千金及子女藏在自家花园之中,住了七年。后来被裴行俭发现,斥李千金为娟妓,把她赶走。裴少俊后来进士及第,去接她回来,她坚决不肯。这时裴行俭夫妻也去恳求,她也不允。最后由于儿女的痛哭哀求,才夫妻团圆的故事……叙述批判了朝廷不能接受男女自由恋爱造成的苦难悲剧……

    这日,白朴拿着剧本前往养父及恩师元好问家里想要与恩师分享自己的作品。

    且说这元好问,被元朝廷押入大牢多年后己经出来,回到自己家乡,早已经把那功名仕途抛下脑后,一门心思地研究诗书,他的家乡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绿树掩映之中,两排平邸,虽不如大都城里堂皇,却是清雅幽静。见到白朴前来,二人自然是喜泣之后说道事业。元好问看了白朴的剧本深深说:“说到文采你已经在我之上了。说到对隋唐宋以来的诗词歌赋的发扬光大,这元剧真的是开了先河。希望你以后可以写出更多更好更美的故事,启迪后人。”听了养父恩师的赞赏,这白朴真的是一发不可收拾地写了许多作品,成为当时的文坛上首屈一指的大师。震惊了朝廷。

    白朴离家出走之后他的父亲再婚生子。直到他55岁那年,他携家人移居金陵城南桐树湾,这才过上安定、团圆的日子。在六朝古都的岁月里,他放情山水,遍访这里的山川胜迹;伤时感世,写下许多感世兴怀之作。由于目睹了蒙元统治者的残暴掠夺,心灵上遭受很大的创伤,常有山川满目苍凉之感。他觉得为这样的统治者效劳可悲可耻。

    白朴先后到过汉口、九江等地。漂泊在外,却又强烈思念着家中的亲人,他经常挣扎在这种痛苦的折磨之中。直到55岁的时候,他的同父异母弟弟白恪任职江南行台御史,他藉此率领全家由真定移居金陵,这才过上安定、团圆的日子。

    渴望亲情,定居金陵。白朴生性坦荡,虽然自己厌恶官场,却不反对身边的人跻身宦途。他的弟弟白恪和长子白镀在仕途上都顺风顺水。白恪先后在福建宣慰使、湖广行省、江西行省任职,官至正四品的同佥太常礼仪院事;白镀则官至正三品的江西道肃政廉访司副使。

    此时的白朴正行走在江南水网纵横、江河流翠的土地上,他行一程秋黄暮紫,赏一路山川美景,也目睹了残酷战争给无辜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长年萍飘蓬转,备受无尽孤独和寂寞的煎熬,他对家庭亲情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当有一天他突然从朋友口中听说弟弟已迁官金陵时,忙从巴陵乘船顺江而下。

    白恪同样也思念着哥哥。来到金陵城后,他发现这里到处传唱着哥哥的作品,惊奇不已。哥哥比他大20多岁,如今已年过半百,却仍浪迹在天涯,令他十分牵挂,他渴望早日见到哥哥。白朴也打算利用弟弟任职金陵的有利条件,把家人迁到南方来,从此一家人团聚相守在一起。元至元十七年(1280),他率领全家从真定南下,经过长途跋涉到达金陵城。

    他们一大家子定居在城南的桐树湾,当时这里是一个权力富贵人家的聚居区。北临淮水,岸旧植桐甚繁,故名。东北有浮航,即长乐桥也。”它就位于今南京城南武定桥和镇淮桥之间的信府河,信府河一名系因明初开国功臣信国公汤和居住在巷内而来。伤时感世,金陵怀古。迁居金陵后,白朴获得了安定的生活与创作环境。虽然战争给江南大地造成的创伤一时难以愈合,但满目青翠的江南美景令他沉醉、迷恋,他“从诸遗老放情山水间,日以诗酒优游”,不但遍访了六朝古都的山川胜迹,还游历了金陵周边的茅山、镇江、扬州、平江、杭州等地。他陶醉于这种放情山水的生活,曾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志趣道:“年来颇得幽趣。绿蓑青笠浑无事,醉卧一天风雨。秋几许。沙渚上,渔樵小隐随编户。扁舟脱去。望绮散余霞,江澄净练,还爱谢公句。”他在金陵期间,还总结、整理了自己几十年里所创作的诗词作品而编成一部词集《天籁集》。白朴不但以杂剧、散曲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齐名,他的词作成就也颇高,为其他三家所不及。《天籁集》共收入词作200余首,江南行台御史中丞王博文作序。作品“辞语遒丽,情寄高远,音节协和,轻重稳惬”,在一定程度上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游踪旅痕、情感心路。《天籁集》编成后一直以抄本形式传世,直到清康熙年间才刊行,遗憾的是此时它已散佚过半。《天籁集》中除了一些应酬、赠答、唱和作品外,多为感世兴怀之作。作者既为江山易色、田园荒芜悲戚,也为自己身世浮沉、命乖运蹇伤怀,风格哀伤悲怆,表现了他优游诗酒背后痛苦深沉的一面。其中有金陵怀古词11首,以钟山、乌衣巷、周处读书台、天庆观、凤凰台、孔贵妃祠、张丽华祠、陈家古殿、南唐故宫等名胜古迹为意象,抒写家国破碎的悲凉,表达时世变迁的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