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都市往事风云 » 第十章:大兵和大佬的世界

第十章:大兵和大佬的世界

    2022.09.12周一雨(上海)“大兵和大佬的世界”

    千哥儿中秋这三天放假,在家里好好的休息了一下,陪关关在上海兜一兜。目前事业单位还是管得严,没事不能出上海。于是千哥儿他们就到青浦,绕着淀山湖兜风。

    中秋节的下午,淀山湖的晚风很清凉,湖边草地上,铺满了帐篷,美女们占据了各种地形在直播。孩子们在草地上,跟小狗一起奔跑,或者三三四四一起在追逐,开心地叫。

    湖边的天空,厚厚的云,六点多的时候,月亮从云层中逐渐升起,是红红的颜色。悬在空中的红月亮,让人想起很多的影视情节。

    千哥儿他们看着湖边彩虹桥的霓虹,水里的光影晃动,真实又带点梦幻。身边不远处有人在烧烤,有人在摘荷花。

    回来的路上,千哥儿看到不再是红红的月亮,挂在东南天上的,是一轮皎洁的白月亮,清晰透亮。十五月儿亮,十六月儿圆。千哥儿在十三四岁的时候,无数个月圆之夜,坐在河边的小凳上,看着圆月儿,从水杨树的枝丫间,慢慢地挪到无遮无拦的天空里,清凉皎洁的月光,浸润的千哥儿浑身都透明了一样,小小的人儿,一呆就是大半夜,直到月儿有点偏西了,才去睡觉。

    昨天是去了上海的发源之地,松江。原来是松江县,现在改为SJ区。松江有上海唯一的最高山峰:佘山,99米海拔。佘山上有远东最大的天主教堂,非常壮丽。千哥儿去了很多次,站在山顶,凝望这冲击平原的黑土地,还是挺美的。

    现在的开发商,把佘山周围开发了一个遍,依山而居是上海最好的一个卖点。

    千哥儿昨天去兜的是松江另一座小山,天马山。山形似一匹马得名,山顶有斜塔一座,号称倾斜程度超越比萨斜塔。是宋代古物,名:护珠塔。千哥儿初来上海的时候。天马山还是没有开发的一座荒山,斜塔底部已空,摇摇欲坠。现在已经加固,整座山成了一座售票公园。

    千哥儿去的迟了点,错过公园的开放时间。于是只好开车围着天马山幽静的林荫道,兜了一圈,然后去了广富林遗址,可惜广富林遗址没开放,里面的建筑是非常有创意的,也是松江5000年文明的印证。现在是全国文物重点单位。广富林遗址的文化层分为三层:上层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文化层、中层为夏商时代的马桥文化、下层为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层。千哥儿之前也曾到浙江宁波和上虞,去看了良渚文化的一些著名地质点。

    虽然科技在时代的进步之下,发展的突飞猛进。但是我们的智慧,却未必超越了古人。

    千哥儿今天接到哥哥的电话。他说:“小老表走了。”

    千哥儿很惊诧,又不觉得意外。

    因为前几年,千哥儿跟小老表正好碰面,聊了几句。小老表比千哥儿小几岁,他说自己平时在江浙一带打零工,秋天就回AH老家,然后在绩溪县帮山里人家打核桃。

    “核桃树又高又细,你打核桃,一定要小心啊!”

    “知道的,我们都系绳子的。”小老表笑笑。

    今天千哥儿听哥哥说,小老表从核桃树上摔下来,走了。

    千哥儿不知道该说什么。突然就很心疼小幺幺,也就是千哥儿的小姑妈,这是千哥儿爸爸的亲妹妹。已经八十一二岁了。她还不知道这件事。现在是她的侄子(她亲姐姐的小儿子,也是千哥儿的表哥),去绩溪处理这件事。

    千哥儿的爷爷育有三个子女,老大是个女儿叫根芝,老二是男孩,也就是千哥儿的爸爸,他们两个现在都已作古。老三也是个女儿叫根娣,也就是现在千哥儿牵挂的小幺幺。

    小幺幺是个很苦命的女人。六七岁就做了童养媳。

    长大嫁的小姑父,经常欺负她,以至于千哥儿记得爸爸有一次赶过去,脱下鞋子就打小姑父。

    生了四个儿子,没有一个结婚。

    四个儿子,都穷,又还懒。只有最小的一个小老表,人稍微灵活点,也不算特别的懒,经常出去打打工,给妈妈一些零花钱。而其他三个哥哥,还要从妈妈口袋里抢钱。

    千哥儿去年一家去看望了小幺幺,多年未见,小幺幺和千哥儿爸爸还是那么相像。

    千哥儿有点感慨,但是又不知道该感慨什么。感慨一点作用也没有。

    千哥儿想起9月9日周五,从单位打车去机场碰到的司机。

    司机姓韩。

    “你要是有人想当兵,跟我讲。”韩师傅当头来了这么一句。

    千哥儿没搞明白什么意思。

    “我经常到济南、青岛、湖南、四川等地区接新兵。”韩师傅慢慢解释。

    “接兵的时候,有补助,还有点小实惠。”

    “韩师傅,你退伍前是当兵的?”

    “嗯,二十年老兵,副营。”

    “现在不都是包分配的嘛,你怎么干网约车了?”

    “我们啊,退伍的时候,有两种选择。一是去单位,一个是不去单位,但正常每月发工资。我选了不去单位。”

    “你看,今天正好发这个月工资。”韩师傅点开屏幕上的银行短信,千哥儿看了一眼,发放9700元。

    “三十年兵龄,团长级别退伍的话,分一套房子。”

    “每个月还有各种补贴,七七八八加起来,每个月退伍钱,我能拿到一万一二。”

    “那还不错,加上你这网约车的收入,在这里挺好了把?”

    “原来我家在下面的县城镇上,拆迁,家里分了两套房。我就想着在镇上,离父母也近,多好。”

    “是啊,多好。”

    “可是,孩子原来在东北上的学,来这宜城的镇上学校后,听不懂老师说的当地普通话。我只好把孩子从镇上带到宜城市里来,毕竟市里的老师普通话要好一些。”

    “到了市里,顿时就感觉压力大了,不找点事做,不行。”

    千哥儿表示同意。再风光的人,再怎么位高钱多,都还得为孩子操心。

    “我们接兵的时候,比如手上有一个烟疤的,一般是不要的,但是又没有明文规定一定不能要,所以嘛。。。哈哈哈”。韩师傅笑得很有意味。

    “意思就是,有一些可以操作的空间,对吧?”

    “啊,对,对!”

    “那些个孩子父母,想请我们吃饭,我们都是不去的。我们会讲,这个得跟武装部谁谁谁联系”

    “哈哈,原来是这样。”

    “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嘛。”

    “有一个孩子,我还是真喜欢,就想把他接走。可惜他家条件不好,穷得很。我跟他爸说,哪天哪天在哪里找我,后来他没来。这还真是一个我想接走的孩子呢。”

    “那不是留下一个遗憾了吗?”

    “谁说不是呢!有一次我去湖南接兵,有个孩子,他父母跟我们大领导已经沟通好了,大领导跟我们说,你们把某某孩子直接接走,其他不要问。到了湖南,孩子父母请我们吃饭,还给我们两个接兵的人,一人一块手表,几千块呢。其实,这大领导都已经定下来的事,完全不用跟我们来这个呀。说明这户人家,还真是不错的,家境好,也会做事情。”

    “后来呢?”

    “接兵的负责人,知道孩子的底细,有瑕疵。但是他一直忍着不说,直到要接兵的前一晚,他才跟我们说,这孩子有前科,改名了。”

    “那怎么办?”

    “能怎么办?只能不接了,政审是有问题的。这事我们跟大领导汇报了一下,大领导也同意不接他了。”

    “后来,他父母还约我们吃饭,我们就没去了。但是他们来到我们住的地方,我们把手表也还给他父母,表示很遗憾。他父母出去了一会儿,回来带给我们两件羊绒衫,说是谢谢我们操心了,我们也就收下了。”

    “这家人还真是很豪爽也厚道的。”

    千哥儿表示同意。

    车到机场,千哥儿和韩师傅互加了微信,千哥儿点开韩师傅名字一看:百年老船木家具。千里顿时感觉,这韩师傅还真是三头六臂呢。

    千哥儿进了机场,托运行李后,进场安检。

    安检的宜城年轻女警,在千哥儿的胸口摸摸索索,按得挺有劲。千哥儿笑着说“你这搞得像按摩一样。”

    女警翻了一眼。

    皮带内外都摸索一遍。

    女警从千哥儿大腿根后面使劲往下捋,捋完后面捋前面,捋得千哥儿闭眼凝神丝毫不敢动。感情是这女警公报私仇啊。

    千哥儿来到去往上海的登机口,整个候机厅,不算大,顶多跟某个县城的高铁站差不多。

    千哥儿放下随身行李,找块空地,打起了太极。千哥儿就是脸皮厚,厚起来无暇他顾。别人看就看呗,千哥儿虽然不是前凸后翘,但前秃后翘也算是一风景。

    “我现在代替王总的位置,什么?我要换单位必涨百分之五十,上个月就给公司做了75万净利润。”一个穿白衬衫的瘦男子,给上海宝山的一家业务单位,电话打了很久。

    “你叫小张下周搞掉一个亿,国庆前完成三个亿目标。”一个大肚圆脑肥男,说起话来,音调高,嗓门大。千哥儿的太极动作,都差点错了一个。

    千哥儿有时坐地铁的时候,也曾听到站在旁边年轻的男孩子,电话里聊着五千万的单子。年轻的人,拿着五千块的工资,聊着五千万的生意,啃着白菜卖白粉,谁没做过这样的事呢?

    大肚圆脑肥男的肚子,真的是有9.9个月大呢。

    千哥儿打完几遍太极,肥男的电话也挂了,在手机上看起了小说。

    “老哥,您也是搞金融的吗?”千哥儿抱着结识和加微信的心愿,跟肥男打招呼。

    “是啊,我手下有两家证券公司,两家银行。”肥男被打扰,有点不屑。

    千哥儿的脑海里,以光速把微信里的几千个朋友都过滤了一遍,再把各种新闻媒体上的无数金融大佬也对照了一下,发现没有人可以对号入座。

    难道还有如此低调的大鱼?千哥儿很不解。

    “我是做私募的,主要在二级。老哥您呢?”

    “我是什么都可以做,债券,IPO,股权投融资,都能做。不过我不会像谢芷堃那样,弄到最后,老婆给别人操,孩子给别人打。”肥男哈哈一笑,声音挺大挺刺耳。

    谢芷堃曾是金融界的一位超级大佬,关于他的传说很多,他的老婆,也著名的很。但是谢大佬去年底斯人已逝。

    千哥儿听着肥男的话,有些不适。就没做声。

    “我这次主要是来跟宜城城投公司谈合作,他们,这里,”肥男指了指自己脑袋,“有问题。”

    “这里跟乡下一样。这里,”肥男又指了指自己脑袋,“不行。跟他们谈的我都要拍桌子走人。”

    宜城的金融,的确还是以银行为主,前几年P2P也在这里蔓延过一阵子。私募基金类的业务,基本还是一片待垦荒原。更别提股权类和债权类的一些金融项目了。

    肥男还说了一些话,最后,肥男说:

    “算了,加你个微信吧,公司资料发你看一下。”

    千哥儿通过了。肥男发过来公司PPT宣传资料。

    原来并不是肥男拥有两家券商和两家银行,而是两家十八线的证券公司和银行,跟肥男公司有业务合作。

    那我,是不是可以说,手下有十来家证券公司,和七八家银行?千哥儿哑然失笑。

    拿上海人的话来说,这叫“榔头大其大嘞。”,意思就是,口气大呀,大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