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重生后,白月光弃妇她娇软不可欺 » 第五十二章:案情析出

第五十二章:案情析出

    虽然倩茹并不是很认同这位顾大人的审案作风,但把苏无遮定为疑凶也没什么不好。

    苏无遮昏庸又毒辣,手上沾满了无辜的鲜血,这样的人早该受到严惩。

    于是,倩茹极力配合顾大人的问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顾昌明问了一阵,若有所思地走到录事面前拿起口供细看,“你确定,一年多前,也就是正德六年十月前后,苏无遮在刑场上以洛王的名义要处决安泰和你?”

    “我是这么说的吗?”倩茹狐疑了,她不记得自己是这样说的,赶忙纠正。

    顾昌明听后却道:“罪侯安行道的案子,苏无遮只是听命办事,并无随意生杀予夺的权力。更何况安御史身披官服,表明了身份,又有御史大夫胡雍作证你们是无辜的,他还坚持要杀你们。难道你就没有怀疑过?”

    顾昌明的话说到了她的心坎儿里。

    可是复审安泰的案子是桂王长孙极极力主张的,这其中极可能涉及朋党之争。

    所以,她必须小心谨慎,否则,后患无穷。

    “安氏,你敢告御状,难道还怕说一句实话?”

    顾昌明简直揪住了她的软肋。

    倩茹很难违背自己的良心,毕竟大理寺翻案这样的机会,不是随意可以得到的。

    她点头道:“是,我怀疑过。但不能仅凭借一时猜想,就去断定疑凶。我想当时也可能是苏无遮杀人杀红了眼,而我又和安侯府的大小姐同名同姓,所以才出了大误会!”

    “那件事本官也听过,据说是胡雍派人求来了一封易丞相的亲笔信,证实了罪侯之女已经下葬在城南小孤山,苏无遮才放了你们。”

    “是,正是如此。”

    顾昌明摇头叹息,却又不置可否。

    那表情让倩茹满心狐疑:他这是在暗示我安泰之死实际上同洛王有关?

    这时,顾昌明命人将上官渊传了进来。

    依照一年多前的卷宗,问询案发时的情况。

    上官渊对答如流。

    “正德七年正月初,我出于朋友之义护送安大人前往桂郡,那晚我们投宿在孟桥驿,安大人睡在我的隔壁。晚上很冷,我一整晚都没有睡着,大约鸡叫的时候,外面传来了马鸣声”

    上官渊少年从军征战沙场,警惕性非常高,一听见马鸣就翻身而起,提着枪出去查探。

    这时,几十个蒙面人持刀杀了过来。

    蒙面人虽然多,但武艺并不高,他三两下就扫倒了一片。

    所以,一时轻敌,中了迷药粉,遭了暗算。

    待他从乱尸堆里爬起来时,驿站已经被烧塌了,安泰也已经葬身火海。

    “上官渊,当时你是从三品的右骁卫将军,为何非要亲自保护安泰去桂郡?这背后有什么隐情?”

    “当时,安大人许诺将其女安倩茹许配于我,所以我便趁着年初休沐,以未来女婿的身份护送他去桂郡,如此而已。”

    顾昌明遂传来另一位证人,翊卫中郎将方振邦。

    方振邦作证正德七年正月初一的早上,上官渊曾经向正在内宫当值的他打听皇上准备如何处置安泰。

    得了方正邦的证词,顾昌明又拿话来问倩茹。

    “安氏,那天早上,御诏送来前,上官渊是否来向你们通风报信?当时他是怎么说的?”

    倩茹据实已告。

    方振邦却反驳,“我没有那样说过,我告诉上官渊的是,胡大人将案情奏报了皇上,皇上不打算追究,但洛王觉得如此处置难以服人心,除非安大人能以功服人,建议皇上将其派往桂郡巡察。”

    “上官渊,方振邦说的可是事实?”

    “是。我之所以编造谎话是因为安家刚发生了大事,所有人都如同惊弓之鸟。当时御诏已经在路上,一切都已成定局,安泰就要去桂郡,留下一双柔弱无依的子女”

    顾昌明打断上官渊,并将方振邦请了出去。

    然后,命人将一份一年多前的证物呈了上来。

    几颗烧的变了形的小铃铛。

    倩茹顿时想起,去年分别时,弟弟志轩曾经送给安泰一串小铃铛。

    安泰当时很宝贝,贴身收在了怀里。

    没想到这串小铃铛竟然会成为他死后证明身份的唯一证物。

    顾昌明见她识得,又把话拿来问上官渊。

    “根据卷宗记载,安泰在被发现的时候,已经被烧焦,身无寸缕,面目难以辨认。试问,这样的情况下,如此小的铃铛怎可能幸存?”

    说罢,顾昌明命人取来一盆炭火,将市集买来的一串小铃铛丢了进去,片刻,小叮当就熔了。

    “铃铛压在尸体下面,因此幸存了几个,这是当地的官差是亲眼看见的。”

    顾昌明见上官渊有些激动了,安抚了几句,“本官只是例行公事,依照卷宗问询,你说的与陆司直录回来的新口供一致,可以采信。”

    语毕,顾昌明又命人呈上另一样证物,白布盖着,不知为何物。

    “上官渊,你们借宿孟桥驿的时候,身上都有什么防身兵器?”

    “我身边有一把枪,安大人有一把匕首。”

    “那把匕首有何特征?”

    上官渊想了想,“安大人说那把匕首是二十年前,他意外捡到的,是一桩凶案的罪证。匕首外观寻常,但是刀身上刻着一个‘刘’字。”

    “当时在案发现场,你可有发现这把匕首?”

    上官渊摇了摇头,片刻见差役揭开盖着证物的白布,取出一把刻着“刘”字的匕首,惊讶了!

    顾昌明说,这是陆司直从孟桥驿带回来的。

    半年前孟桥驿下暴雨,附近山体塌方,这把匕首和一具女尸一起被发现。

    因为地点离驿站非常近,只有不到两里,又至今没有破案。

    陆司直便顺便调阅了相关卷宗,意外发现女尸的死亡日期同安大人遇害的日期十分接近。

    而且,那把匕首和上官渊口供上提到的也十分类似,便将其同女尸案的卷宗一起带了回来。

    “所以,顾大人你到底想说明什么呢?”

    “上官将军莫急。根据调查发现,驿站被烧后,有个伙计至今杳无音信。

    而你并没有亲眼目睹安泰被杀,只是凭借几颗铃铛就断定被烧焦的尸体是安泰。

    故此,本官有理由怀疑,安泰可能还活着。

    或者,其中还隐藏着另外一些未知的情况。”

    经过顾昌明的一番推理,案件更复杂了。

    倩茹隐隐感到有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而上官渊却说顾少卿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断案高手,案子由他来审早晚会水落石出。

    她只道:“但愿一切如你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