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重生后,白月光弃妇她娇软不可欺 » 第一百二十九章:密室滴血

第一百二十九章:密室滴血

    “公主或许忘了,当年你远嫁和番,老妇是极力反对的。之所以如此,全因为太后娘娘待老妇情同姐妹,而你是她的心头肉。”

    此言一出,满脸愤懑不甘的南都公主态度立即变得柔软起来,不再死咬着他们不放。

    “或许是有反贼在背地里捣乱,本宫和皇弟被利用了,对不住!”

    误会一场,南都公主已经道歉,上官渊夫妇作为臣子也没有理由责难,吃个哑巴亏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其后,南都公主自请去皇陵守孝,这件事造成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淡化。

    年底,丧期一满,皇帝就纳了申侯的次女若英为继后。

    据说皇帝长孙略看上申若英,一则是因为她和前皇后模样相似,二则是看中了她的性情和才干。

    申侯没有儿子,年老了才得了两个女儿,疼爱非常。

    日常的教养,都是下了血本的。

    尤其是小女儿,年方十八,除了琴棋书画,更是精通掌家之道。

    只等二十岁一满就招赘一个上门女婿。

    哪知去年年底一场兵变,申后和小太子都没了,皇帝的一双眼珠子又总在自家后院打转,没办法治好随了他的心愿,把小女儿也嫁入了深宫。

    而守皇陵的南都公主也因为这桩大喜事,名正言顺地又回了皇宫。

    她见新皇后长的温温柔柔的,好像水做的一般,便以为是个粉嫩可欺的。

    大婚仪式一完便摆足了长姐如母的架势,堂而皇之地给弟妹上规矩。

    怎知小申后棋高一着,早在婚前就同皇帝约法三章。

    其中一条便是赐给南都公主一座公主府,让她从皇陵回来后只能住在宫外。

    亲疏远近,泾渭分明。

    而对于南都公主上的种种规矩,小申后也表现得端庄得体,进退有度,比其姐大申后更有章法尺度。

    南都公主一回来就碰了一鼻子的灰,叫苦连天。

    皇帝对她敬而远之,彰王对她更是避之犹恐不及,使得她只能去洛王那里倒苦水。

    洛王妃萧怜儿怕她祸害了自家夫君,烦恶她得很,一看见她来了就想方设法地把洛王给支开。

    南都公主内心烦闷,只好寄情于烧香拜神。

    兜兜转转,不是冤家不聚头。

    南都公主竟然和倩茹那恶毒婆婆相处的火热。

    年初,倩茹拿着新作去找陶掌柜。

    陶掌柜是个消息灵通的,悄悄告诉她,这几日南都公主都在妙法观和她的婆婆上官刘氏一起吃斋。

    几个月前还把人往死里逼,现在竟然在一起吃斋。

    这闹的是什么冤孽?

    倩茹听后惴惴不安。

    果然,一回家就碰见了上官刘氏的贴身嬷嬷紫凝姑姑在和上官渊说话。

    话里的意思是,上官刘氏最近身体抱恙,对儿子上官渊非常挂念,希望他能去妙法观探望一二。

    上官渊嘴上的态度冷淡而坚决,但倩茹从他望向紫凝姑姑背影时深邃的眸子里流露出的伤感看出了,他也是牵挂着上官刘氏的。

    这让她感到十分矛盾。

    她能原谅一个被利用的夫君,但绝不能原谅一个由始至终包藏祸心的婆婆。

    隔日一早,南都公主派人同妙法观的道姑一起前来请上官渊去探母。

    说上官刘氏从昨日午后起便水米不进,现在命悬一线。

    为人子女若是连老母的最后一面也不见,就算其中有再多隐情,传出去总免不了要饱受非议。

    为了夫君的官声,倩茹妥协了。

    她亲自取了披风拽着上官渊一起前往妙法观。

    作为京城香火最鼎盛的道观,妙法观非常受高门贵妇的青睐。

    尤其适逢上元节,香客多如牛毛,摩肩接踵,把上山的道路,堵了个水泄不通。

    南都公主的婢女把上官刘氏的病情说的十分危急。

    倩茹看得出上官渊很着急,于是再次退让,劝说他先一步挤上山去。

    而她刚上去几步,很快又被下山的人流挤了下来,半晌也不能挪动一步。

    到了午后,香客逐渐稀疏,她才勉强上到了半山。

    道姑说附近有一条小路直通后山,走那里或许能快些,就是路滑溜又泥泞。

    倩茹不愿遭这份罪,道姑也懒得作陪,便独自走了。

    南都公主的婢女见道姑走了小路,飞也似的追去。

    倩茹穿的厚重,追不动,也懒得追,便独自慢条斯理地沿路上山。

    等她到观里的时候,香客已经十去八九。

    道观里空荡荡的。

    她捐了些香油钱,然后便被安排进了内院的厢房休息。

    听说上官刘氏清修的木屋在山上,上去的话还要再爬一阵。

    她实在懒得动了,便花银子求了一位道姑上去找上官渊报信。

    厢房里很冷,唯一取暖的小炉子实在满足不了她的需要。

    她只好将门给关严实了,然后把榻上又脏又旧的棉被扯过来御寒。

    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

    寒风刮的门窗呼啦啦的响。

    屋里的茶水壶已经冷的结了冰

    上官渊还没有来,她估摸着一定是上官刘氏的病情非常棘手,此刻母慈子孝,正舍不得走开。

    于是,她半赌气似的,把屋里的桌子推过去把门给堵上。

    然后钻进被窝里。

    夜里比白天实在冷太多,炭火又已经耗尽多时。

    她实在耐不住了,动了去找上官渊的念头。

    哪知,门不知何时被人上了锁,连窗户也是封死了的。

    她心头一紧,感觉到不妙。

    上官刘氏、南都公主,这两个“冤家”都是恨不得他们倒大霉的,现在却突然表现得温情脉脉。

    她们到底想干什么呢?

    她焦急地扯着嗓子呼救,然而并没有人前来理会。

    喊得累了,又无法破门而出,只得坐以待毙。

    屋里越来越冷,身上的棉被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她的需要。

    逼得她钻出棉被,在厢房里寻找衣物保暖。

    哪怕是一件脏的不能再脏,破的不能再破的袄子也好啊。

    然而,衣橱里空空如也,墙脚堆放的箱子也是空的。

    她失望极了,下意识地蹲下把床榻地下也找了一遍。

    意外发现一团黑漆漆的影子。

    就在她准备看的仔细些时,蜡烛燃烬了。

    会是什么呢?

    手够不着,逼得她爬进去半截身体,终于摸到了。

    软软的,好像是件袄子。

    她高兴坏了,拼命地往外扯,却发现那袄子异常的笨重,扯不动。

    有点奇怪啊!

    她卯足胆子,仔细摸了摸,顿时惶恐了。

    不是袄子,好像是个人,身上还有一股子血腥味。

    难道是.死人?

    她吓的魂不附体,仓皇从榻下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