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江山纪 » 第一回:初出茅庐助老将,宋江大破连环马。

第一回:初出茅庐助老将,宋江大破连环马。

    北宋末年,北有辽金,西有西夏。而在国内,却有晋王田虎、楚王王庆、江南明教教主方腊起兵。然八百里水泊梁山,自林冲火并了王伦。拥晁天王为主。四方招纳好汉,各势力皆收拾枪刀、甲马,不在话下。

    然齐州有一大将,姓董,单名一个双字。善使一杆霸海提炉枪。人称“海枪将”,手下扈成、徐安、唐斌等辈皆为披坚执锐之虎将。但他们还是在太守欧阳千手下当个都监。手里人马仅仅两千人,却在齐州与其明争暗斗。

    一日,董双出营视察民情,见一户人家冲沧州方向去了。便急忙赶上询问缘由。那户人家的主人道:“听说过得几日,朝廷派了个什么呼延灼,欲带领连环马军征讨梁山,老伴年龄大了,听不得大军厮杀的消息。”董双问到:“为什么呢?”只见那主人哭着道:“我家三个儿子,老大在北边被辽贼杀了,老二就跟着朝廷的军队征讨山东梁山泊,被那梁山泊军马给杀了。我家老伴听到此事,差点一病不起。还好有位沧州来的郎中救了我们。我们此行是去投奔恩公的。”董双听后,心中暗道:“梁山泊贼兵不能再发展了。”问道:“沧州是何人督军?”那主人道:“齐州太守复姓皇甫,名章。听说是殿帅府太尉高俅的手下,都监叫罗信。”董双听后,速令随行军士回营休息。他与那人家走到一个凉棚下道:“劳烦老人家细说此人。”那主人道:“罗信,他是罗家五钩枪的继承人,善使一杆五钩神飞枪。人称五钩枪王。手下有两名将官,一名姓金名节,善使一杆镔铁刀。原本是都督刘光世的将领。因行军之时未能跟上主力军,只得流浪沧州被罗信收下。另一名姓全名羽,因喜欢赵云为人,也使一杆龙胆亮银枪,人称银枪上将。三人武功都甚是了得。”董双又问:“他们掌多少军马?”那老人道:“这个草民就不知道了,望董都监恕罪。”董双听后,向老人道了声谢。便令其自便。自行回营不题。

    董双对徐安、扈成道:“你二人好生看管军马,我与唐斌北上办理一些事情。”二人行礼道:“请董都监放心!”董双点了点头,转身对唐斌道:“收拾一下,与我带五十马军北上沧州。”唐斌疑道:“北上沧州?都监这是要做甚么?”董双道:“听说沧州有位都监,武艺不比我低,我要去看看他治军。”唐斌听后,服从董双军令。跟董双领五十马军北上沧州。徐安等将在城练兵不题。

    二人带军北上,走了七八日。来到了沧州城下。就见城门上旌旗蔽日,城门箭塔拒马精良。董双暗道:“这位叫罗信的都监把军马练的井井有条。难得的人才啊!”

    二人带军马,欲入城拜访。只见城门守卫道:“将军,我们罗都监正在商议事情,请稍等。”董双只得等待。

    过了一个时辰,守卫道:“罗都监来了!”董双、唐斌二将登时将目光转移到这位都监身上。那罗信怎生打扮,但见:

    “身披嵌银锁子连环甲,头戴嵌珠亮银金丝盔。胯下卷毛银鬃马,手中五钩神飞枪。若问此将何名姓,五钩枪王罗信现。”

    罗信左手边乃是手下大将“金大刀”金节,怎生打扮,但见:

    “镔铁战甲护身躯,名马之上大将骑。镔铁长刀莫能当,金节出阵谁敢敌。”

    罗信右手边乃是手下大将“银枪上将”全羽,怎生打扮,但见:

    “头戴雁翎镔铁盔,胯下宝马赛的卢。手提龙胆亮银枪,背插雀画铁胎弓。”

    三人并马巡民,只见守卫来报董双都监到来一事,罗信道:“贵客到,我等不能失了礼节。左右,拉开大门,迎接入城。”左右守卫接令之后,忙去打开城门。董双等五十余人进了沧州城。

    进城之后,罗信便邀董双、唐斌二人入府,分宾主坐下后,董双说了说自己在齐州的遭遇。罗信听后道:“董兄啊,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你说的那个欧阳千是童贯的人,我上司皇甫章是殿帅府太尉高俅的人。兄弟啊,你要记住:虽说这等贪官该杀!但是我们时不时地附和他们。先得到权力再反手不迟啊!”董双听后,行了个礼问道:“罗兄在沧州掌握多少军马?”董双道:“区区不过两千步军,一千马军罢了。合计三千军马。”董双道“罗兄兵法韬略熟读于心。双在城下见罗兄所练士卒皆勇。我等甚是敬佩。”罗信道:“不敢不敢,董兄谬赞。”几人甚是畅快。几日之后,董双带随行军马南返齐州,罗信组织送行宴,宴上道:“董兄弟,齐州若是有要事,本人必亲率军马支援。”董双道:“那就多亏罗兄支援。”几人甚是开心。宴后,罗信亲送董双出城十里后返回。不在话下。

    此时的朝廷,乃是徽宗道君皇帝即位。当时事,太师蔡京、枢密使童贯、殿帅府太尉高俅以及太尉杨戬四大奸臣,徇私舞弊蒙蔽圣上。军马兵将不相知,使得战斗力急剧下降。几次征讨未果,朝廷经过殿帅府太尉高俅之建议,派出了北宋开国名将呼延赞嫡系子孙呼延灼,携带天目将彭玘,百胜将韩滔。率领马步军万余人兵发水泊。

    董双回齐州时,见呼延灼军马甚是骁勇。暗自惊叹不已。而刚刚回府,朝廷下发沧州、齐州两道令旨。令两地都监分别起本部军马,负责两翼支援呼延灼大军。还好两位都监平时治军养民多时,只等朝廷下令出兵征讨。闻得军令,皆欢天喜地,收拾枪刀,器械。联合出兵。齐州董双领将二员:唐斌、徐安。沧州罗信领将一员:全羽。两部合兵一处,共是五千马步军。

    呼延灼直接管辖两路奇兵,下令两路军马集结到青州。与呼延灼军奇正相合,正和孙武子之奇正兵法。不题。

    一万五千马步军,雄赳赳滚杀而来,梁山泊的晁天王急找呼保义宋江、智多星吴用、入云龙公孙胜等人商议退敌一事。

    吴用道:“呼延灼连环马军端的厉害,他本人也是名将之后,善使两条铜鞭,人不能近。我等务必想出一个绝妙的方法,破他的连环甲马阵。况且齐州、沧州二州府的都监,皆是智勇双全之人。还需小心应付。”晁盖等皆点头称是。

    这是,门外小喽啰来报:“启禀头领,豹子头林冲与金钱豹子汤隆求见。”晁盖一听,忙道:“速请进来。”小喽啰出门告知后,二人微笑而进。

    晁盖见二人满脸微笑,疑惑问道:“二位贤弟有何办法破这连环甲马阵?”汤隆道:“哥哥若要破这连环甲马阵,需得我这姑舅哥哥上山,方才可破。”林冲听后;接道:“汤隆兄弟说的此人,乃是朝廷的金枪班教师,姓徐名宁。善使一杆钩镰枪,端的是天下独步。我与他在京师时常习武,彼此相敬相爱。”晁盖道:“那如何请他上山?”汤隆道:“徐宁家有一件祖上宝物,是雁翎金丝甲,又叫赛唐猊。此甲穿着在身上甚轻,且箭矢不入。端的是坚硬。徐宁爱其如爱子。多少金银都休想购买这雁翎金丝甲。”吴用听后,对晁盖、宋江暗道道:“可派鼓上蚤时迁前去偷甲,再派金钱豹子汤隆前去诱他上山”晁盖、宋江听后,皆同意这个事情。便派遣二人前去盗甲。

    不说时迁、汤隆二人前去盗甲,呼延灼、董双、罗信三路军马兵近水泊梁山,见水面宽阔,便扎下大营。梁山泊见此,便派遣秦明为先锋,林冲、花荣等将在后,飞马出军扎阵。宋军也出军扎营。

    第一阵,秦明与韩滔对打。二人棒来槊往,斗了二十合,韩滔处于下风,立刻回马,董双见此大喝道:“秦明休得追杀,看董双霸海枪的厉害!”董双纵胯下乌骓,提手中宝枪,来战秦明;秦明舞者狼牙棒,纵胯下马杀来,大喝道:“韩滔尚且抵不住我二十合,你又怎何?”董双听此,心中无明火,高起三千丈。一杆霸海枪使得更紧了。斗了二十合不分胜负。

    第二阵的林冲出马见此,恐秦明体损有失,纵马拎枪,来战董双。董双以一敌二,全无畏惧。斗了十余合。双方皆回马至军中。

    第三阵的花荣出马至前,喝道:“谁敢与我相斗?”只见彭玘手舞三尖两刃四窍八环刀,纵胯下五明千里黄花马。来斗花荣,花荣亦纵胯下马,抖手中钢枪,来战彭玘。二人斗了二十余合,罗信见彭玘有下风之相;又见扈三娘接替花荣来战彭玘。他二话不说纵胯下卷毛银鬃马,抖手中五钩神飞枪。一枪拨开二人兵器,并且对彭玘细言道:“彭将军休要误入险地,且回军休息。”彭玘听后道:“多谢罗将军替我,还请小心。”便回马归阵。罗信舞动五钩神飞枪,扈三娘舞着日月双刀;二人刀枪相向。斗了二十合,扈三娘兀自攻多防少。彭玘见此,大喝道“罗将军!彭玘来助你也!”说着又上马舞刀,纵马来战。而第五阵的孙立抖长枪,腕系钢鞭,纵胯下乌骓杀到。二人刀来枪往。斗了二十余合。孙立将身挺起,赚彭玘打来。彭玘三尖两刃刀却打了个空;孙立手提钢鞭,将其打下马来,便喝令军士绑了。而另一方扈三娘力撑到二十六七合,便拨开五钩枪回马便跑,罗信也自回军,对董双暗道:“该出连环甲马阵了。”董双点了点头。

    果真不久,呼延灼令董双、罗信两路军马压住后阵。又令韩滔与自己带领两路连环甲马阵前来决战,果真一战成名。梁山军大败,只得收军回山,一面令各将驻兵守住各路渡口。不让呼延灼军杀入。另一面令神行太保戴宗下山,告诉时迁、汤隆速速赚金枪手徐宁上山破敌。不几日戴宗告知完毕,即可回到了梁山。

    呼延灼回军扎营,痛失了彭玘,心中不快。韩滔道:“董双、罗信,年少有为。智勇足备。若不是彭团练第二次欲立功出阵,也不至于被梁山贼寇所生擒。”呼延灼召二人来见。甚是亲热,陷将之伤也减了三分。

    过了数日,天使来到军前劳军,见过了诸将之后,便问呼延灼道:“彭团练为何失陷?”呼延灼道:“第一次交锋,彭团练落了下风,多亏罗信出马,救回彭团练;但彭团练二次出阵,败给了孙立且被其擒拿。”天使道:“敢问呼延将军有何妙计?”呼延灼道:“小将想请一位大将,专门纵炮来打这山寨。”天使道:“呼延将军可否道出此人名姓?”呼延灼道:“此人乃是东京炮手,绰号轰天雷的凌振。此人善造火炮。能去十四五里远,更兼他弓马熟娴,亦是精通武艺之辈。若得天使回京,于太尉前面告此事,可急急派遣而来,克日剿灭贼巢。”天使应允即回京面告太尉,备说呼延灼欲求轰天雷凌振之事,那高太尉侄子高廉在高唐州被梁山泊所杀,此时不得不克日剿灭梁山。闻的此语,故速速调遣凌振前来听令。

    凌振到了高太尉面前,高太尉见他堂堂七尺之躯,威风凛凛。甚是暗喜。凌振受了行军统领官文凭等,便教收拾鞍马器具起身。他带了三四十军汉来至军前试炮,三炮打出,惊得梁山泊众人,不得不以智取他。

    当时董双、罗信二人,知道梁山泊人知凌振火炮之威力,必会智取,便告知呼延灼道:“将军,贼兵知凌将军火炮之精良,必会以计取之,我二人不才,愿带本部军马暗中保护凌振将军,乞求应允则个。”呼延灼听后,暗自叹道:这二人果真谨慎。于是便派遣二人之五千军马,掩护凌振一部施炮。不在话下。

    凌振选好了施炮地点,便布下炮阵。两边金轮炮子母炮,中军风火炮。炮阵布好过后,便开始了戒备。董双、罗信二人分头埋伏,不题。

    果真,当日子夜时分,吴用派遣水军头领李俊、张横二人带几十名会水的小喽啰过了水,另一侧则是张顺、三阮等人掌四十余船,百十名水军接应。推翻炮架,军兵大喊。凌振听见喊声,拿枪上马,引一千余人赶来,水军一见,呐声喊后,皆跳入水中。凌振军获得众多船只。便欲渡河追击,当时董双、罗信二将道:“且勿要进兵,待发过火炮,却理会。”凌振一听,急回军至岸边。调来三门金轮炮向水下发炮。百十个水军着伤甚重,甚喜头领们皆无伤痕。李俊等人见计不成,便撤回梁山泊不题。

    吴用见此,道:“这朝廷定是派出了智谋之人,小生之计策竟然被他破了。”即下令戴宗“还望院长亲走一趟,探清朝廷军马实情,速速回报!”戴宗接了军令,配了四只甲马,下山而去。

    呼延灼得知梁山泊人马似欲用计取凌振,心中颇有不安;后听说董双、罗信二人带兵用计策将计就计,破了吴用的奸计。大喜之余速令军士将二人请进帐内。

    二人进了营帐,先行了礼节。呼延灼赐座。二人坐了,呼延灼问了问二人年岁等事,二人皆先后说了。呼延灼道:“年少有为啊!如此年纪轻轻,竟有如此谨慎之谋。真是朝廷之幸啊!”二人只是笑了笑,道:“呼延将军,我二人有一事想说。”呼延将军道:“不妨讲来。”二人道:“我们听说京师的金枪班教师徐宁,可破将军之连环甲马阵,对否?”呼延将军想了想,道:“是怎么回事。”二人听后道:“呼延将军可书一信,给徐宁将军,叫其勿要中了梁山泊之计策。一旦被蒙骗上山,呼延将军的连环甲马阵岂不是被破?”呼延将军一听道:“是这般道理!我即可书信一封,派遣快马前往。”呼延将军说完,即拿来文房四宝。书信一封,派遣最好的快马行至京师金枪班教师徐宁家中不题。

    此时,徐宁家正在用膳。突然有侍卫报有信之事,徐宁听后,疑道:“拿来我看。”徐宁看了书信过后心想呼延将军所言极是有理。乃令侍卫将雁翎甲拿出,放在自己床下。以防不测。

    这时时迁看到徐宁将甲放到了床下,心中惊叹,只得回到宿处。与汤隆说了,汤隆道:“兄弟放心我有计策。”汤隆让时迁在家等待,自己去了徐宁家。

    徐宁听得门响,即可前去开门一见竟是亲戚汤隆。脸上即笑容满面。连忙请进府内,二人嘘寒问暖的,好生亲热。突然汤隆道:“久闻贵府有宝甲一副,可否借我一看。”徐宁见此,道:“兄弟,这可是传家宝贝。花儿王太尉花了三万贯。我尚且不给;兄弟就在此处看甲即可。”汤隆道:“好。就听兄弟言语。”

    徐宁拿来那甲,但见好生宝甲。汤隆暗叫一声好。这时侍卫来报,说妻子要与他说话,自己无聊。徐宁去了。

    汤隆见状,抱起宝甲,趁不注意疾跑,正遇到徐宁陪妻子散步。徐宁一见汤隆此举,心中无明火,高举三千丈。大喝道:“汤隆!我如此信任你让你看我宝甲。你却有偷甲之心!前几日呼延将军书信给予我,说让我勿要中了梁山泊奸计,莫非你与梁山泊勾结偷甲,赚我上山?!”汤隆道:“兄弟,你这..这就..”汤隆尚未说完,徐宁从一侧拎起钩镰枪,冲汤隆边打,打了三五下之后,大喝一声,道:“左右,把汤隆给我打出去!叫其休要再进我府!”左右将其打出,汤隆只得回到宿处,不在话下。

    时迁听的门响,就知道事情没有办到,开门之时,就见汤隆带伤进门;时迁道:“汤隆兄弟,那徐宁乃是你的姑舅兄弟,为何把你打成这样?”汤隆道:“那徐宁爱甲如命,我想趁其不备拿出,可惜被他发现,用钩镰枪打了我身体三五下,又让侍卫把我打出。”时迁听后,道:“这朝廷派了什么人,居然什么都知道。”汤隆道:“怎么个人?”时迁道:“我们要来偷甲的事情,除了你我,还有晁宋吴三位哥哥知道。总共不过五个人。这呼延灼的军队怎生知道我们要来偷甲呢?”汤隆道:“据说晁宋两位哥哥派了戴宗去探了。按照这个速度应该快完事了。”汤隆便不再过问。

    时迁买了一些治棍伤的药物,给汤隆用了。便用便道:“这徐宁也是,为了宝甲连亲戚都不认了么?”汤隆道:“听他说,曾经朝廷的王太尉为了此甲,给徐宁三万贯,徐宁尚且不卖给他,何况我就靠亲戚方面去,尚无银两呢?”时迁想了想,道:“这徐宁是干什么的?”汤隆道:“他是金枪班的教师,专门管护送皇帝。”时迁听了之后,捋了捋小撇胡子道:“汤兄弟,我有一计,可盗到金甲。”时迁说了之后,汤隆道:“此计能行么?我恐生变。”时迁道:“此事万无一失,只要小心谨慎,定不会失策。”汤隆听后,只好去做了。看官且记二人定计之事也。

    且再说两军阵前,凌振火炮日夜轰炸,鸭嘴滩河边已经被炸的不成样子,吴用道:“小生有一计策,可以退呼延灼军。”晁盖、宋江听后道:“愿闻其详。”吴用摇扇道:“我看可以声东击西之策方可生擒凌振。”晁盖道:“怎生派遣?”吴用道:“可派遣鲁智深、武松二人带一千步军连夜渡河埋伏起来,再派遣史进、杨志带一千马军与河边呐喊,大展旌旗作为疑兵吸引敌人。然后于夜间再做计较即可。”晁盖道:“好!即可操动军马,于呼延灼对阵。”

    子夜时分,鲁智深、武松带了一千步军,夜里渡过了鸭嘴滩,与一旁埋伏起来。第二日日出时分,史进、杨志带领一千马军与河岸列阵,大展旌旗之时;亦走出两位上将,怎生打扮,但见:

    “一个少华山之猛将,一个二龙山之虎臣。一杆三尖刀,似二郎神下凡。一柄好宝刀,如杨令公在世。刀出鞘;枪手拈。军马齐备将领猛,兵列河岸士气壮。”

    史进、杨志二人,两匹马,两口刀。齐齐出阵大喊道:“呼延灼老儿,有本事就与我等拼个三百合,休要靠马军优势,有本事一刀一枪拼个输赢!”呼延灼心中无名火,高举三万丈。也不管董双、罗信二人的计策,亲自提了三千步军渡河,要亲自作战。韩滔见此,只得带领连环甲马阵沿河驻防,董双、罗信二人见此,也只好带领五千军马侧翼保护凌振的军马,不在话下。

    吴用行至阵前,发现凌振军马周围,仍有大部军马在周围严阵以待。于是令林冲、花荣二将再带马军五千前去支援史进、杨志部的马军,六千马军列阵河岸。呼延灼见此大怒,喝道:“不生擒宋江,我呼延灼誓死不回军!”速令董双、罗信二人的军马渡河协助。二人不敢违背军令。只得带领本部渡河与呼延灼部会合。

    此时,埋伏在一侧的鲁智深、武松一部军马,早已枕戈待旦等待多时,见其周围驻防军马已撤。二人一起发作,其手下一千步军亦是刀出鞘、枪在手;一起呐喊冲杀。凌振一见有军马赶来袭击,大惊。连忙拈枪上马,带手下军马抵抗。怎奈鲁智深、武松的军马养精蓄锐多时,而凌振的军马却久久不能安歇,早已疲惫不堪。两军交锋,凌振部军马大溃。鲁智深一禅杖将其坐骑打倒在地上,凌振扑地,却被武松提了起来,用绳子绑好,押解到梁山泊上来。

    呼延灼军正在与梁山泊马军对峙,林冲等四将一起出阵。呼延灼一见,也与董双、罗信二人一起出阵。林冲道:“呼延将军!我劝您速速带军回京,我梁山泊素来以忠义为主,朝廷奸臣当道,不如老将军加入我们梁山泊,一起替天行道匡扶正义,岂不是好事一桩!”呼延灼听后大怒道:“你们这等梁山贼寇!我乃是开国良将之后,岂能与尔等贼子相提并论!且看我呼家将嫡系鞭法的厉害!”话音刚落,只见呼延灼胯下所纵御赐踢雪乌骓马,手提一对水磨八棱鞭。来战林冲,林冲见状,亦纵胯下马,抖手中丈八点钢矛。来战呼延灼。上面人对人;下面马战马。二人斗了五十余合。不分胜负。

    二人正斗的间深,忽然听得一侧有响,呼延灼两条鞭子隔开林冲蛇矛,回马归阵。就听斥候来报道凌振被梁山的步军偷袭生擒。呼延灼大怒,只得令董双、罗信二人殿后,自领大军在前渡河回到大营。韩滔接待了他们,呼延灼有失了凌振这么一员大将,心中百感交集。更是不在话下。

    而梁山泊这边,见得戴宗回报道:“小弟暗自深入敌营,探得那两名智谋之人。一个叫董双,一个叫罗信,二人皆善使一杆枪。有万夫不当之勇。”吴用听后道:“朝廷还真有如此智谋之人也。”心中也自感叹。两军再度对峙,不题。

    再看时迁、汤隆这边:且说二人已经定好了计策。便前去行计。汤隆假扮金枪班的士卒,混入金枪班中。见徐宁来至金枪班时,背着一个匣子。汤隆暗道:“这边是盛甲的匣子了。”于是与其他士兵一起训练金枪法。练了一阵子后,徐宁派了两名士兵看护匣子“不得让其他人打开匣子,不然唯你二人是问;看住了!”二人只得看住。汤隆见此,暗中走出与时迁道:“把那个假匣子给我,我去行使计策去也”时迁将假匣子给了他道“此次一定要成功!晁盖宋江等哥哥们那边,还等金枪手破连环甲马阵,务必小心在意。”汤隆点点头,又回到了金枪班中。

    他回到金枪班,见护匣子的两位军士已然疲惫。就提出要自己代替他们二人看护。二人一见大喜。便各回家中。汤隆见此,趁机偷天换日:用假匣子换了真匣子,自背真匣子悄悄出了金枪班,交给了时迁。时迁见此,也是说不出的欢喜之感。二人即可带甲回到梁山泊上不题。

    且再说梁山战前:自从凌振被俘,呼延灼每日只带董双、罗信二人自领马步军兵,在鸭嘴摊对岸呐喊叫阵,好生气势。而宋江亦不出兵攻打,只等时迁汤隆二人盗甲成功便可破敌。

    宋江叫来凌振,对凌振苦口婆心地说道:“虽说当今圣上至圣至明,但朝廷之上,亦有奸臣当道,徇私舞弊,蒙骗圣上。我等秉承忠义,还望将军不弃,共聚大义。待到朝廷招安,再精忠报国未晚也!”凌振亦是七十二地煞星之一,自然意气相投。便投了宋江。宋江大喜,忙叫宋清设宴款待,又遣石勇携凌振家书,前去搬取凌振老小一家与凌振团聚。凌振见此大喜,向宋江等人拜了几拜,好汉们皆欢喜。是不必说。

    吴用暗叫凌振至暗处,告诉他速去京师如何如何做。凌振听后,便收拾刀马甲胄,准备去京。

    正要出发,时迁、汤隆二人拿着盛甲的匣子,走上聚义厅来。吴用见此,已有计策赚徐宁上山了,便暗告知凌振遇见徐宁时如此如此。凌振点点头,便下了梁山泊,前往京师来。

    他正进京,忽见徐宁手持钩镰枪,兀自着急。凌振迎上行礼道:“这不是金枪班教师徐宁徐兄弟么!怎么了这是?”徐宁见是凌振,便回了礼道:“我在金枪班训练正法,那日回家不曾想甲被偷取了!”凌振问道:“甲?莫非是贵府传家之宝,号称“赛唐猊”的雁翎金丝甲?”徐宁道:“正是此甲啊!”凌振一听,皱眉道:“徐兄弟啊,我昨日赶到京师的途中,突然发现一个行踪诡秘的人背着一个红皮匣子。”徐宁道:“我的甲也是用红皮匣子装的。莫非与我的甲有关?”凌振道:“若真如此,事不宜迟;你我二人快快乘快马去追他!”徐宁听后,速速牵出快马。二人歇了一宿。第二日二人火速出城,向东北追赶。

    二人向北追赶之时,发现有一家酒肆。二人进去喝了几角酒。凌振问道:“可曾看到一个背红皮匣子的人去了?”那小二道:“已经走了近两个时辰了。”凌振一听,对徐宁道:“喝了这杯酒,你我速速追赶。”二人喝完了酒,便再次乘马追赶。走了一个半时辰,凌振见已到梁山泊的一个酒肆之下,凌振问道:“可曾看到背着红皮匣子的人?”那小二道:“刚走时间不多。”而一旁的许宁喝着喝着,忽地栽在桌上。凌振道:“来人,送徐兄弟上山。”有几个小喽啰驾着车,送徐宁上了梁山。宋江见徐宁上山,连忙将其送到屋子里睡眠。不在话下。

    午时,徐宁渐渐醒来。只觉头有些晕厥。他观察周边,见这是个山寨。这时,汤隆来到了屋内,见徐宁醒来,便问道:“身体可好些了?”徐宁一见汤隆大惊,连忙问道:“这是甚么去处?”汤隆微笑不语。

    徐宁见此,心中也有所顾虑。汤隆道:“这里是八百里水泊梁山。”徐宁一听,心中无名火,高举三千丈!一把拽住汤隆衣领,大喝道:“尔等为何赚我上山!”汤隆道:“呼延灼刀兵相向,连环甲马阵无人可敌。我们知道只有你的金枪正法可破连环甲马阵故赚你上山来也。”徐宁怒道:“你我亲戚之交,竟敢赚我!”将要打他。只听门口有一人道:“教师住手!”

    徐宁回头一看,正是那呼保义宋江,后面吴用、林冲二人齐到。林冲道:“教师还认得我否?”徐宁一看,道:“莫非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林教头?”林冲点了点头,徐宁不语。宋江道:“现如今朝廷奸臣当道,祸乱朝纲。连林教头这样欲精忠报国之士,都被那高俅老贼陷害如此。教师怎能与这等人为伍呢?”徐宁点了点头,宋江有道:“现如今晁天王领兵聚义梁山,教师何不加入梁山,共聚大义,待到朝廷招安,再精忠报国也未尝晚也。”徐宁道:“主要是我的老小,尚在京师。倘若上司点名不到...”吴用道:“放心,您的家眷,克日必到。”果真:到了申时,就见徐宁一家上了山来。徐宁接了问道:“娘子,你们怎么上来的?”那娘子道:“官司点名不到,我使了些金银首饰,推道你卧病在床。忽见有几个喽啰道说看见了你,我们即可赶来,不想却是这里。”徐宁道:“看来,家是回不去了,甲也没了!”汤隆道:“兄弟你看这是什么!”打开一看,正是那“赛唐猊”雁翎金丝甲。徐宁道:“唉,你们皆上山来,也不知孩子如何?”只见朱仝抱着一个孩子进屋到:“徐教师,孩子在我这嘞。”就见那孩子笑得开怀,多半是与朱仝玩的正好。徐宁慌忙从朱仝那把孩子抱来。那娘子到:“多亏这位大哥,孩子上山的时候,哭着喊着就是不停。后来这位大哥把他一抱,把那胡子给他一玩,便乐的开怀。”朱仝听后道:“怎样,这长胡子威慑强不强尚且不知,哄孩子倒是有一手咧!”屋内众人一听大笑,那孩子也跟着笑。徐宁道:“既然家眷都搬取到山,我也无所牵挂。就将这正法交给军士训练!”众人一听大喜。

    当日,军士们一起与雷横、汤隆二人打造钩镰枪,打完之后,装备了七百人。徐宁见此,便叫那七百人列阵,看徐宁练正法。

    徐宁拿起钩镰枪,马上步下自使了一把,众人看了喝彩。徐宁便教众军道:“但凡马上使这般军器,就腰胯里做步上来,上中七路,三钩四拨,一搠一分,共使九个变法。若是步行使这钩镰枪,亦最得用。先是八步四拨,荡开门户,十二步一变,十六步大转身。分钩镰搠缴,二十四步,挪上攒下,钩东拨西;三十六步,浑身盖护,夺硬斗强:此是钩镰枪正法。有诗诀为证:四拨三钩通七路,共分九变合神机。二十四步挪前后,一十六翻大转围。”徐宁将正法一路路教给众军,众军汉见了徐宁使钩镰枪,都喜欢。就当日开始,徐宁挑选军士七百人,晓夜习学。又教步军藏林伏草,钩蹄拽腿,练习下面三路暗法。徐宁又调遣七百挠钩手,与钩镰枪手练习配合作战破阵。不到大半月,教成金枪手挠钩手共计一千四百人,宋江等人见了大喜,准备破敌。

    却说呼延灼只是扎下营寨不战,自与韩滔训练连环甲马阵,看官听说那董双、罗信二人乃是穿越而来,为何不告知呼延灼实情?原来二人来时,九天玄女娘娘特地告诉道:“某知你二人素来喜欢读关于北宋末年的之读物,我就让你二人来到此建功立业!但将来之军机不可与之泄露。只得随机而变,不可更改结果。”二人具听,故未告知呼延灼将来之军机。

    此时宋江等人已经准备好与呼延灼交战。宋江道:“此次马军一个不用,全部步军列阵。分十路诱敌,再叫钩镰枪手挠钩手一千余人与其击之。”吴用听后道:“此计正是破军擒将!”徐宁道:“正是此理!”

    宋江派遣朱仝、刘唐等二十个头领带十路步军。先行夜渡鸭嘴滩诱引敌军。继而派遣凌振、杜兴释放号炮。有派遣三阮、二张、二童与孟康九个水军头领,乘驾战船接应。再派花荣、秦明、李应、柴进、孙立、欧鹏六个头领,乘马引马军在山边溺战。又派遣徐宁、汤隆二人引钩镰枪手挠钩手埋伏于野草茂林之中。

    宋江分拨已定,却让徐宁先行引军与三更时分夜渡,让凌振、杜兴架上破敌的风火炮与号炮。平明时分,宋江亲自领中军人马出战,隔水擂鼓呐喊。呼延灼正在中军帐内,听得探子报知,传令让先锋韩滔为先来探哨。随即锁上连环甲马阵,呼延灼全身披挂,骑上御赐踢雪乌骓马,手舞双鞭,大驱军马,杀奔梁山泊。宋江十路步军分批引诱呼延灼军马,呼延灼大怒,驱动军马,卷杀而来。又令董双、罗信二人引五千马步军侧翼支援。可惜连环甲马阵速度太快,二人的五千军马大半是步军。速度根本跟不上去。将要赶上的时候,梁山泊的徐宁、汤隆引一千四百步军已经用钩镰枪、挠钩杀军擒将。呼延灼见中了钩镰枪计。韩滔也被挠钩手挠下马来。呼延灼一见,只得回马找军马逃窜。董双道:“罗兄弟,呼延灼兵败如山倒,必往青州。”罗信也道:“三山要打青州府是也。我等先去附近驻兵方可无事。有分教:青州府内,一位贪官下马。三山群豪,欢喜相聚一处。

    毕竟呼延灼可否真的逃往青州府?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