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纵横 » 第018章 赵榛的筹谋

第018章 赵榛的筹谋

    商谈已毕,赵榛留下陈家兄弟二人,。

    赵榛勉励陈家二兄弟后,直言不讳的问向陈遘:“亨伯(陈遘,字亨伯),城中情况到底如何?昨日你说城中尚有三月之粮,为何今日见城中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如濒临绝境?就连种山这等军户家属尚不得安置?”

    陈遘一愣,低头沉思片刻,叹口气道:

    “臣自河间府转任中山至今,确有力所不逮之感。一来臣初来中山,尚未逾月便遭金兵围城,臣虽竭尽所能,也未筹得一年之粮。二来,前任知府詹度自宣和三年到任,已被中山府士族所接纳,臣初来乍到,资历尚浅,所行之事,确有些许障碍。导致百姓每日只能以稀粥度日,甚至将士们也多有饥饿之忧,昨日臣所说三月之粮,便是按照目前态势计算而来,所遇战事紧张,时间可能更短。”

    “是何障碍?有何难处?”赵榛追问。

    “主要有两件事,一为统一调配战时物资,以做长远之计,二为征调民夫以做辅兵,携助城防。拒臣所知,民间官绅藏粮于民间者尚可支撑我军半年之久,官绅家丁私兵多有青壮者,尚不得用。倒是贫民百姓,尽献家私与民丁,种山老人甚至献出棺木以做城防。”

    “中山府士族有多少?”

    “中山府主要士族官绅有沙家、马家、言家,言家为官宦世家,祖上最早为前朝刘汉重臣,太宗皇帝灭刘汉时投降,官至观文殿大学士兼权参知政事,后逐渐没落,但在中山府仍底蕴犹存,我中山府通判言习文既是言家之人,颇有见识,臣到中山正是靠此人相助,才得以稳定大局,奈何金兵攻城时,危急关头,言通判亲自上城,与金兵肉搏,力战而殁。

    “沙家原本是江湖中人,在河北一带做的是镖局生意,前几年沙家镖局在路上碰到一股横行宋辽边境的悍匪,沙家镖局寡不敌众,沙家家主当场被杀,其子沙振侥幸逃脱,愤然投军,被前任知府表奏为步军统领,沙振重整家族,逐渐恢复往日雄风。沙振其人拳脚功夫一流,更有祖传刀法,人称沙三刀,相传中山府鲜有人能够躲过他三刀,是以在军中威望颇高。但此人应是受经商的家风影响,对于坚守孤城并不赞同,曾向我建议弃城。”

    “马家是本地最大的官绅,城内外有良田千亩,城中三停里有一停是马家产业,家大业大。”

    赵榛闻言,暗自沉吟,一般而言,每个地方都有一些势力,盘根错节,也正因为有家有业,所以相对保守,外人难以渗透,所谓强头难压地头蛇,便是这个道理。

    “想来各士族也明白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只是未到紧要关头,不愿舍弃家业以供军需罢了。”赵榛叹道。

    “殿下所言极是,正是如此道理。”陈适接话道,“适才臣在东京,金兵围城,正是士族官绅抱有幻想,朝堂之上,衮衮诸公,一片主和之声,最终李相公罢黜出京,种老将军含恨离世,自毁长城,否则以数万禁军精锐之卒,凭借坚城高墙,武备充足,又如何被金虏所破?”

    陈适说完,意犹未尽,咬牙切齿。

    “放肆,朝堂大事,岂容你多嘴?”陈遘怒喝道。

    陈适这才惊醒,方才所言,虽未直言道君皇帝及官家,但明眼人都能听得出来,况且赵榛当时亦在东京,此话已属僭越,若在平时,御史台怕是要递折议罪了。

    “无妨,本王留你二人,自是要与你等坦诚现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赵榛摆摆手,尔后眉头一皱,低声问道:“此间就我等四人,潘忠为我义兄,本王且问,如今九哥在应天登基,两位对我这九哥有何看法?”

    陈遘与陈适对望一眼,均不知赵榛此言何意,最后陈适一咬牙,开口说道:

    “殿下,依臣在东京与之接触,康王殿下勇武过人,但性情过于谨小慎微。别的不说,自东京围城,官家不止一次以明诏、密诏让康王勤王救驾,其自领受天下兵马大元帅后,开府募军,得数十万之众,听其号令者尽百万。但康王自相州、大名府、永平府至济州府,所行之处距东京越来越远,及至金兵北撤,方才趋至应天。臣在五马山与诸公私下谈及此事,虽未明说,亦多有不满。”

    “殿下,年前臣受命领兵马元帅,隶属康王大元帅府下,与大元帅府有过交集,曾有人向臣透露,康王本欲从济州府南渡江淮,只因以宗泽老将军为首的武将们反对,才未成行。”

    见陈适言辞咄咄,心中叹息一声,如今陈家兄弟怕是要卷入朝堂纷争了,又想到河北之地抗金形势复杂,以后怎么样,还待两说,当下也直言道。

    赵榛冷哼一声,“我那九哥怕是被金人吓破了胆,我敢肯定,一旦局势稍稳,必然会再度南逃。”

    尔后,转头对二人说道,“今日所谈之事,二位不必外传,当务之急还是中山守卫,城中粮草辅兵之事,我来想办法。亨伯,这几日就辛苦你务必查清楚各士族所藏粮食及各家人员情况。注意此事必须交与可靠之人。”

    “殿下放心,臣所带亲卫,均随臣自河间府而来,绝对可靠。”陈遘道。

    “如此甚好,至于公祭之事,三日以后进行。公祭程序我说一下,二位可作为参考。”

    送走陈家兄弟,赵榛让潘忠检查刘二虎等人的安排情况,一个人留在营帐中,这时候,赵榛需要好好静心想一想,捋一捋思路。

    先前赵榛尚未完全接纳这个身份,原想着能与潘家兄妹过山野生活,如今金莲离世,为替金莲报仇,又身不由己地随五马义军入真定府。但在真定府,赵榛仍然感到不自在,赵邦杰等人虽然奉他为首,但是明显不愿放权,也难怪,这就像嫁女儿一样,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突然一遭去了别人家当媳妇,总有一种好白菜被猪拱了的感觉,这也是他要来中山府的原因之一。

    自赵榛见到中山府的坚守的凄苦与悲壮后,心里就萌生了一种信念,那就是问鼎这片天。

    赵榛并不害怕战场拼杀,凭借着后世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军体拳,军体拳看似简单,但大道至简,仅凭军体拳是后世军队各兵种的必修课,只要稍微动点脑子,绝不会认为它只是花拳绣腿或者是表演功夫。当然,没有经过实战检验,只会整套打拳的另说。

    此外,作为皇家子弟,赵榛自5岁起除学习经、史、诗赋、书法等内容,资善堂便选聘禁军教头教授太祖长拳和棍法,这两类武学均讲究实战,攻防一体,简练实用,演熟之后却变化无穷,与军体拳相得益彰。两相结合之下,怕是放眼大宋,也算得上中上水平。

    赵榛最大的优势在于,有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积淀,有后世对于历史脉络走向的清晰了解,如今蝴蝶效应尚未明显,这一优势至少在历史上赵榛去世之前都可以保持,算下来,也有一年半的时间。

    首先最重要的是,组建自己的军队,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没有军权在手,在这个乱世之秋,怕是寸步难行。目前来看,潘忠所带的这百人队,应该算是心腹之人,可暂时编作亲卫军,但是还需要结合后世练兵之法进行训练,打造一个“召之即来,来之即战”的铁血之师。

    其次,组建自己的团队。军事上肯定要以岳飞为先,作为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军事能力毋庸置疑,韩世忠善水战,倒不是特别着急。外交和情报工作,马扩是当之无愧的好手,可以他为主。财政上,眼前陈遘就是一位了不得人才,他曾创造“经制钱”,解决了宋朝的财政及军费问题,只是因为实施不当,又有祖宗之法限制,才渐渐变成横征暴敛的手段,但足以证明陈遘在这方面的天赋。至于其余人等,现在考虑尚早,后续慢慢再寻不迟。

    第三,如何与赵构争锋。目前来看,至少表面上还不能翻脸,江南财税仍是重要的赋税来源,赵构领受天下兵马大元帅后,天下归心,正是“宁滥勿缺”,赵榛大旗未立,难以吸附民心,还需要在河北之地积蓄力量。

    当然,眼下当务之急还是要解决中山府的事情,陈遘所虑,赵榛已有对策,左右不过是打土豪分田地那一套,只是非常时期要用非常手段罢了。

    至于亲卫军的训练和扩编之事,倒是亟待解决,大宋的军士训练,自成体系,完全可以按照《武经总要》来实施,只是五马山提出的叠阵倒是需要磨合训练。唯一的问题是,军士的纪律性和积极性上,大宋采取的募兵制,地方厢兵多为流民,纪律性和积极性上比较差,所以整体战斗力不高,也多亏这是河北之地,民间尚武之风仍在,若是换成江南厢兵,怕是这河北义军已经烟消云散了。

    想到这,赵榛站起身来,喊来潘忠,一起琢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