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清城遗梦 »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三章

    在96年教师节那天,清洋陪着明菲看望了一中的老师,之后又在清城转了转,下午三点多才回到外国语大学。两人很饿,但是已过了饭口,明菲便把清洋领到了外大的留学生餐厅,她想让清洋学习一下西餐的吃法。

    那天俩人吃的是牛排和意面,喝的是红茶。当明菲教清洋右手持刀、左手用叉的时候,清洋很是不习惯,居然问餐厅有没有筷子,当时就把明菲逗乐了。用餐的时候清洋抱怨着牛肉没有烤熟、嚼在嘴里还有血水。餐后结账时,清洋被账单吓了一跳,两块牛肉和一些面条竟然花了六十多元。

    “以后咱们别吃这些西餐了!”清洋埋怨着。

    “没事,该吃就得吃一回,这顿饭不仅让你认识了西餐,而且学会了用餐礼仪,一举两得不是挺好的吗?”

    “好什么!就这点东西六十多块呢!”

    “你这个小男人!不是刚得了一千块钱吗?又没花你的钱,心疼什么呀!”

    “你的钱将来不都是咱俩的钱吗?乱花谁的我都心疼啊!”

    “好好好,下次不吃了,你这个小男人!”

    “这一百块钱你拿着!”

    “干嘛?请你吃一顿饭还给我钱,告诉你,我还请得起!不要你的钱!”

    “不是,你把这钱存饭卡里,我想十五那天晚上带室友们来你们学校食堂吃顿饭,到时候得用你的饭卡!”

    “我请吧!你把钱收起来!”

    “你赶快收起来!”清洋着急的说,“要不我不带他们来了!”

    “好好好,我收起来,我的小男人!”

    “你呀......”

    傍晚,两人肩并肩、漫步在金海河西畔的石板路上,夕阳撒下的光辉染红了四周一切的景物,微风吹拂着岸上的金柳,倒映在柔波荡漾的水中,让人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水,只有那时而飘过的小船、才能打破四周的宁静。明菲把手挎在清洋的胳膊上,两人依偎着走了很久很久......

    当晚,清洋返回了309,把中秋节晚上请大家去外院食堂吃饭的想法告诉了室友,正在打牌的几个人顿时把手里的纸牌撒向了屋顶。

    接下来的两周,同学们认识了本学期的任课教师。计算机系本科班这学期开设了两门基础课分别是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三门专业课分别是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原理和程序设计基础,此外还有五门校公共课分别是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和体育。

    两门数学课对计算机系这些学生来说,并不算容易,但对于韩清洋来说却很简单。每当晚上清洋回到宿舍,卞明宇就从310跑过来要他的作业来抄袭,有时候几个人争抢作业纸时还撕毁了清洋的作业,气得清洋又重新写了一遍。结果第二天,卞明宇给清洋拿来了一包又硬又白的16开纸,让清洋往这些纸上写作业,几个人传抄就不至于撕坏了。

    就说系里开设的那三门专业课吧!计算机基础讲的是打字,第一节课上,丁老师介绍了键盘、之后又用了五节课教大家学五笔字型的字根以及拆字的方法,本来很简单、只需要识记的内容被搬上了课堂,让本应有趣的专业课变得枯燥无味,直到大家把拆字练熟了,第六节课才让大家上机练习,练习的机器是那种黑屏的286,每节课上,学生们都要完成繁重的打字任务。

    讲计算机原理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姓许的男老师,他满脸疙瘩、戴着一副近视镜,说起话来婆婆妈妈的。许老师在课上爱说一些家长里短,有时候点了半截名,就开始说一些闲是闲非,一节45分钟的课堂几乎要用到30分钟听他说闲话。例如他说自己周末逛商场,看到夏末电风扇促销,干脆买了三台抱回家;例如他回忆年轻时带着儿子去游乐园,怎么教儿子和其他小朋友沟通和玩耍;例如他抱怨系主任没有真才实学,说话做事不像一个男人......诸如此类的段子,每个段子都要用到半个小时。有时候学生听腻了,就给他鼓掌,他顿时来了脾气,大叫着:“你们这科还想不想过?想过就老老实实听我讲课!”但他讲的哪里是课啊!

    任教程序设计基础的是一个刚刚留校叫柳莹的女老师,这个柳老师长得瘦小骨干,也是满脸的青春痘,她讲课的声音很小,像是蚊子声,或是因为没吃饱饭。这学期程序设计学的是Foxbase,老师讲的内容很少,大家都感觉这门课非常简单,连爱抄作业的卞明宇也直呼这门课简单至极!

    同学们最喜欢的公共课当然要数体育了,由于计算机系男生只有13人,校体育组便把这13人和物理系选修足球的男生编排在一起。同学们都喜欢踢足球,唯独韩清洋从小到大没接触过足球,他对足球的球性不熟悉、更不适应,当清洋和体育组提出想和物理系选修篮球课的男生一起上课时,却被体育李老师奚落了一顿,“连足球都踢不好、还想去打篮球,你小子老老实实踢足球吧!”于是,韩清洋只好硬着头皮练习踢足球了。

    转眼间来到中秋节,周五下午第二节下课后,309宿舍的男生都去淋浴室洗了一个澡,薛艳阁还从卞明宇那里借了一些发胶抹在头上,八个人从一宿浩浩荡荡地出发、向五里台的外国语大学走去。

    一路说说笑笑,傍晚五点半,一行人来到了外国语大学的风味食堂。明菲穿了一身碎花长裙,站在风味食堂的门口等着清洋,她已经买了几个凉菜、在风味食堂占了一个大圆桌,还在桌上摆了八瓶啤酒,然后就把饭卡交给了清洋。韩清洋让室友们坐下来,他又去风味食堂的窗口卖了几个热菜和一些主食,八个人就坐在圆桌周围一边吃喝、一边打望着外院的女生。

    “嘿!你们还真别说,外院女生最好看,这话一点也没错,我看外院的女生就是比咱师大的女生洋气!”孟刚端着塑料杯,没有喝酒、更无心吃饭,满眼学么着周围的女生,第一个开口称赞道。

    “你们看,那个外国人,黄头发那个!”胡秀春喝了一口啤酒,用眼示意大家往食堂门口方向看。

    “真不错!长得真白啊!我就喜欢金发碧眼的!”秦桐小声说着。

    “瞧你那出息,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张凯在一旁数落着秦桐。

    “嘿!嘿!你们快看,那个黑人,简直太黑了!”薛艳阁一边小声说着,一边用手指着窗口前刚打完饭的一个外国人。

    王晓磊马上按下了他的手,并告诉薛艳阁:“你别用手指人家,那样不文明!”

    ......

    “韩清洋!”不知什么时候,明菲带着几个女生走了过来,让口无遮拦、沉浸在打望女生中的几个人很不好意思。

    清洋马上站了起来,向明菲和她的同学问好。

    “同学们,这就是我表弟——韩清洋,开学就是他送我过来的,你们还有印象吗?”

    “明菲,你表弟真是一表人才,有女朋友了吗?”

    “你就别打他的注意了,他早有女朋友了!”

    清洋心里这个郁闷,但又不好说破,怎么自己又成了明菲的表弟呢!他只好笑了笑,对明菲说:“表姐,先把饭卡给你,下面我把我的几个室友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秦桐、这位是王晓磊、这是赵玉宝......”

    明菲大方地和几个男生一一握了手,然后又去窗口买了两个热菜,拿了两瓶啤酒。最后对清洋说:“表弟,我就不陪着你们了,大家好好吃,有什么事让清洋到19斋找我!”

    明菲偷偷地向清洋做了个鬼脸,笑着和几个同学离开了,有个女生一边回头、一边嘟哝着:“明菲,这帮人就数你表弟长得帅,他真有女朋友了吗?”

    待女生走后,八个男生又开始口无遮拦了......

    那天晚上,大家吃得都很好、打望得更好、而且喝得都晕晕乎乎了,当他们走出外大风味食堂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清洋,招待咱们的那个人是你亲表姐吗?”几个人走在回校的路上,赵玉宝问清洋。

    “你们猜猜看!”

    “清洋,你表姐长得真漂亮!”薛艳阁说。

    王晓磊看了看大伙,然后问:“清洋,她不会是你的女朋友吧?”

    “对,是不是你女朋友,赶快说,别让大伙瞎猜了!”孟刚有点着急。

    清洋不说话,偷偷地乐了。

    胡秀春说:“我猜她就是清洋表姐,我感觉她比咱们岁数要大!”

    秦桐看到清洋在偷笑,便大叫起来:“嘿!真让晓磊说对了,她就是你女朋友!对不对?”

    “你们别猜了,”清洋笑着说,“她就是我女朋友,但她今天还叫我表弟,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哎呀,韩清洋,我是越来越看不明白你了!”赵玉宝抢着说,“你说你学习好、得奖学金也就算了,居然还有这么漂亮的一个女朋友,你让我们这些人怎么活呀?”

    “别抱怨了,咱们这就是命呀!命里有他终须有,命里无他莫强求!”

    “我在大学非得搞个女朋友不可!”薛艳阁在一旁憋着气说。

    “艳阁,你要是太监命可咋办呢?”张凯在一旁打趣道,迎来了众人的哈哈大笑。

    “你给我滚一边去!”

    ......

    说着笑着,八个人走到了望京大学的校门前,望着那高高的门楼和四个金色大字,清洋的心中不由得升起了一丝遗憾。

    “咱们去望大里面转转,怎么样?”胡秀春提议道。

    “走,都到了就进去转转!”众人附和着、走进了望京大学的宏伟校门。

    进了望京大学的校门就是一个大广场,广场四周绿草茵茵,场中有很多晚间锻炼的老人、玩耍的孩童,还有一些大学生坐在周边的长椅上。广场中心是一个望京大学百年校庆时建设的纪念亭,亭子四周是四个拱门,正面书写着两行金字:“望京大学堂——1895”,其余三面分别记载着学校的一些历史人文。可能因为今天是中秋节,纪念亭四周的喷泉开放了,造型各异的水柱喷向夜空,在五彩斑斓的灯光照射下给广场增添了无限动感与活力。

    “我感觉这个大广场比咱们学校都大!你们说呢?”孟刚感慨着。

    见大家没有说话,清洋便提议大家再往里面转转。穿过广场,再往里是一个巨大的湖,湖中四周长满了荷叶,其间点缀着零星的荷花,每当微风吹过,不禁让人联想起朱自清先生的词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众人欣赏着美景、说着笑着、绕湖走了一周、回到大广场时,已是晚上九点多了,王晓磊说自己很累,于是八人便走回了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