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清城遗梦 » 第八十章

第八十章

    说起这个李佳航,他仿佛是一个不被世人所关注的人,但就是这么一个人,总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来。佳航是李台开小卖部李宝吉的小儿子,他的上面有三个姐姐,宝吉两口子四十多岁才有的这个儿子,也算是老来得子,但夫妻俩对这个儿子却一点也不娇惯。

    在生产队时期,李宝吉负责经营李台的小卖部,那时候看管小卖部是个肥差,不仅挣着工分,闲暇的时候还可以干点自己的零活,关键是店里的商品可以适当的“监守自盗”。但一般监管人的这些不好的品行在李宝吉身上却一点也看不到,他每天都会把小卖部打扫得干干净净,每一笔货物的入账出账弄得清清楚楚,所有商品货物归类、摆放井井有条。谁要是来小卖部,如果想翻翻账本都可以,因此村里的人都比较信服李宝吉,那个时期,其他三个台的小卖部真比不上李台的这个。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四高台分田到户,各小队看管小卖部的都承包了各自的小卖部,但是其他三个台的小卖部越干越萧条,只有李宝吉这个越干越红火。四个台的村民都习惯去宝吉家的小卖部买东西,其余三个后来干脆关门大吉了。

    李宝吉经营小卖部方法得当,他教育子女更是章法有度。生产队时期,谁也看不到宝吉家的四个孩子进出小卖部,或是吃些零食。李台的土地是四个台最多的,农忙的时候,宝吉会在小卖部大门挂上牌子,上面写着营业时间:上午9:00-下午1:00;下午4:00-晚上8:00。其余时间,他们一家六口都会下地干活。

    由于李宝吉经营有道、治家有方,因此家境比较殷实,算是李台的有钱人。李佳航是1973年出生的,但这个有钱人家的少爷从小没有受到一丝娇惯。佳航从4岁开始就跟着三个姐姐拾柴禾、拾粪、打草;6岁的时候,父亲给他打了一把小镰刀,冬天让他跟着家人割苇子;9岁的时候,生产队分了地,父亲承包了小卖部,还买了生产队的一头驴,这头驴吃的草就由李佳航负责了。那时村里人总会看到佳航背着一个粪褙子,游走于田间地头,给自家的毛驴打草,而别人家同龄的孩子这时候大多在村中玩耍。

    李宝吉发现自己这个儿子有个特点:别人家的孩子一般在干完活后通常去大场上打打闹闹,去河沟里捕鱼捉虾,而自己的儿子总在外屋锅台或者凉灶锅台上用一些废纸写写画画,例如用毛笔写一些大字,或者画一些小动物和人物。

    李佳航十岁那年,李宝吉去理发时和村里的结巴师傅说起了这件事,这个有些口痴的师傅听说佳航爱写毛笔字,便建议宝吉去韩台问问韩四奶怎么写书法。于是李宝吉带着儿子去韩四奶家串了个门,当韩四奶听说孩子有这个爱好时,便建议宝吉给儿子买本《九成宫醴泉铭》字帖,没事就让孩子练练。于是宝吉趁着去清城趸货,到新华书店给儿子买了一本《九成宫》,还买了一支狼毫毛笔、一摞米字格纸和几瓶墨汁。

    李宝吉只知道儿子喜欢写字,便带孩子请教并买了字帖,但他不知道这些举动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十岁的小佳航自从得了这本《九成宫》以后,简直爱不释手,一有时间就看,看完了就用毛笔临摹。家里的锅台已经不好用了,佳航干脆把炕桌当成了自己的写字台。全家人看着佳航临摹得有模有样,每次都到吃饭的时候才让他停笔歇一会。那段时间,同龄的孩子除了上学和干农活时能看到李佳航,其余时间根本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李佳航从小品学兼优,而且写了一手好字,老师们都喜欢这个孩子。他比清芳大了一岁,但生日小,而清芳是大生日,所以两人在小学时是一个班,李佳航一直当着班长,班里的黑板报、学校板报的粉笔字都是佳航写的。小学是这样,初中也是这样,全家人支持佳航练字,他的毛笔字也写得越来越好。

    初中毕业后,李佳航考上了马庄高中,之后又考上了津海师专。1995年,师专毕业后,李佳航被分配到大蒲洼乡中当语文老师。在任教的这几年,李佳航在工作之余,经常向韩四奶请教书法上的问题,有时在周六日,他会拿着自己的作品去清城求教一些有点名气的书法家,因此他的书法水平更加突飞猛进。

    清芳在初中毕业后,去刘大拿的地毯厂干了两年,然后当了两年民办教师。清远教育局办了民师班,清芳就考了进来,在毕业后被分配到大蒲洼乡中教数学,就这样和李佳航又相遇了。从小时候的同窗到工作岗位上的同事,两个年轻人不能再熟了,因此他俩经常在一起研究教学问题。后来李佳航在清远广播电视大学进修大学本科、清芳也跟着他进修了专科和本科。大蒲洼乡中的老师看俩人挺般配,有意撮合两人的时候,才知道两人早已私下谈起了恋爱。

    说起韩春生和李宝吉两家人,也算颇有渊源。春生和宝吉的父亲关系很要好,曾经是拜把子兄弟。李家和韩家的家教比较严,李宝吉在家排行老二、和韩春发年纪相仿,所以春生一直称呼宝吉为二哥,宝吉的孩子们都叫韩春生两口子老伯、老婶。

    李佳航和韩清芳开始谈恋爱还是秘密进行的,后来双方家长知道了,这下子韩家和李家要亲上加亲了,春生和宝吉哥俩心里别提多高兴。李佳航是远近闻名的大才子,在大蒲洼乡中这些年,乡里要是开个什么大会,都会让他去写个会标,谁家饭店开张,一般的牌匾也都找李佳航写,大蒲洼乡中的书法课也是李佳航来教。韩清芳更不用说,教学水平顶呱呱,而且长得出类拔萃的漂亮,家里四个孩子都是细高挑的身材,充分遗传了韩春生的优良基因,而且清芳长得白静,一副鹅蛋脸上两个水汪汪的大眼睛,是那种让男孩子看了都要浑身发抖的女孩。这两个孩子郎才女貌,走到一起真是天作之合。

    1999年4月25日,阴历三月初十,李佳航和韩清芳两个恋人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典礼现场是清洋、清泽、郭凡、郭成四个小兄弟帮忙布置的。由于李台和韩台仅隔一条大东路,于是郭凡提议让李佳航把韩清芳从老韩家背到李家的新房,结果小两口还真的同意了,婚礼早晨的迎亲队伍被乡亲们簇拥着,鲜花的花瓣洒满了那片曾经的盐碱滩,洒满了这些孩子曾经的乐园......

    津海师大各系的宣传栏经常会张贴一些重要的公示内容,例如哪个学生在考试中作弊被取消学士学位了,哪些学生在考试及平时表现中优秀而获得奖学金啦。在四月底,计算机系的宣传栏里张贴了一则公示,系副主任胡梅老师获得教授推荐资格,公示期为两周。在红底照片下是教育教学业绩,胡老师获得了很多行政荣誉,例如什么市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市级优秀班主任等称号,在教学业绩栏的第一项写着: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五月初,各系的宣传栏又统一张贴了一则鼓励大三学生献血的红色宣传报,报导着市血库告急,若干患者等待新鲜的血液挽救生命,还宣传着献血会刺激人体造血功能,加速新陈代谢,产生更多的造血细胞,提高免疫力等好处,而各系的学生对这则献血宣传置若罔闻。

    周四傍晚,309宿舍的八个人正在吃晚饭,鲁明醉醺醺的走了进来,“胡秀、小洋,上我们屋跟我去喝两口吗?”

    “我不去了,晚上还有选修课呢!胡秀、你要是没课跟明哥喝两口?”

    “我也有选修课,诶?明哥,我听说你大三时候献过血,是真的吗?”

    鲁明的舌头已经有点打卷了,他扶了扶眼镜然后说:“嘿,我们班那时候就我一个男生献血,一帮女生陪着我,那叫一个爽!”

    “那献血真的像他们宣传的那样,对身体有好处吗?”王晓磊问。

    “有没有好处我不知道,反正我献完血长了二十斤,你们看我现在多胖!”鲁明拍了拍自己的啤酒肚,然后坐在了旁边的下铺,“有一个好处我得告诉你们,你们谁要是上学期挂科了,这次要是献了血、下次补考肯定能过!我去年挂了四科,献完血之后哪科都没学,系里也让我过了,咱们师大历来有这个传统!我问问你们,上学期你们班是不是有不少挂科的?”

    “哎呀,还真是,我们宿舍就晓磊和清洋没挂,我们都挂了!”薛艳阁抱怨着。

    张凯问鲁明:“那照你说这意思,不让我们过就是憋着让我们鲜血?”

    “我可不是这意思,我们献血就是自愿,我不知道你们这届是不是?”鲁明站起身来,“不过我那天在系里听王书记说你们这届献血任务量挺大的,你们就等着瞧好吧!”

    鲁明晃晃悠悠地走了,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像都没有吃饭的心情了。

    “你们谁家有亲戚当医生,帮忙问问这献血是不是真的对人体有好处?”赵玉宝终于打破了沉默。

    “我二伯是医院的外科大夫,这周我回家问问他。”张凯说。

    “行,凯子,那大伙就麻烦你给问问,看看这献血到底对咱们身体有没有影响?”

    周五上午的大课间,系党总支王书记走进了96本的教室,她给全体学生召开了一次动员会。在会上,她首先讲述了当前津海市血库严重告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献血,然后宣传了献血对人体的好处,最后声明津海师大要在下周进行一次全员体检,只要符合献血条件的师范生必须献血。

    王书记走后,全班同学哗然了,大家对学校的这个决定抱有很大意见,都认为一个自愿而又光荣的任务被王书记这么一宣传,仿佛成了大学里的一门必修课,而且这门课如果无法通过就不能毕业一样。

    周一,张凯回来后对大家说:“我周日去我二伯家了,他跟我说献二百毫升血对人体没什么影响,反而能够激发人体造血功能,说让我放心大胆的去献血,没事!”

    得到了这个医院外科大夫的首肯,大家不再有什么顾虑了,都欣然地参加了周三的体检。体检结果在周五公布了,十七个男生有四个体检不合格。王晓磊心跳过速,每分钟达到了140次;薛艳阁患有严重的皮肤病,医生不建议献血;孟刚被检查出来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不知道卞明宇因为什么问题也不在献血之列。

    晚上,清洋给明菲打了一个电话,他问明菲是否也要参加这次献血。明菲在电话那头说他们学校的学生集体反对津海市的这项决议,各学院选出的学生代表和校领导进行谈判后,学校最后只得鼓励学生自愿献血了,明菲还说医科大学的全体学生都参加了这次献血任务,而津海大学根本没有宣传本次献血活动、学生也不知晓这个任务。她不禁感叹同是一个城市的大学,为什么在同一个问题上有这么大的区别呢?

    清洋在电话里嘱咐明菲不要在这种事上过于冒进,否则会对自己将来毕业分配产生不利的影响。明菲说是其他同学去谈判的,他这个学生会主席不会干这么没脑筋的事,但她还是一个劲的劝清洋不要献血。清洋安慰她说室友问过医生,说献血不会对身体产生负面的影响,还说献血后学校会给一笔慰问金还有两周的假期,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