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还是安心穿越吧 » 第三十一章 小泥仁堂

第三十一章 小泥仁堂

    羊市村可不小,账面上有200多户,但加上隐户可多达300多户。

    这个村子在芦苇河与大陆泽的交汇处,稻田众多,加上水产众多,村子很是富裕。

    前几年发洪水时,羊市村也受到了波及。

    但洪水过后官田和税田被淹了不少,农民的河滩地反而变多了。

    所以这里便能容纳大量的隐户,村里的乡绅也能从中获取大量的利益。

    柳城南为了保证交易的顺利,甚至在早上亲自跑去为二条站台。

    在修整一天,重新生产出大量蝗虫粉后,二条出发了。

    他拿出12分的精神,极力宣传大力散的功效和柳城南对秋收事业的重视。

    功夫不负有心人,白菜也怕野猪啃。

    临河村一村给二条带来九石粮食的营收和四石的纯利润。

    让连续亏损的二条算是回了一次血。

    更令他感到兴奋的是,这些平原上的村子大多人口众多。

    让二条在接下来几天的奔波中不断有粮食和大量的蝗虫运往下河村。

    众人保持着星夜出门,早上卖货,傍晚收购,一天一村的满负荷运营。

    在二条的努力之下,大家终于过上了朝四晚九的幸福生活。

    二条并没有让这种满负荷运行持续太久,主动扩充了一些人员。

    最终跟小黑商议,又从南大寺要了五个人过来。

    现在不用抓蝗虫,黑瘦军团闲置了一些人手。

    现在南大寺在这里的人数增加到七人。

    为了保密,二条要求新来的几人要一直在下河村呆着,一直到生意结束。

    这天晚上二条的屋里灯火通明。

    烂泥小心翼翼地把草绳戒指,戴到小胡子和柱子的无名指上。

    两人凭借这几天的表现,成功加入了组织。

    他俩暂时归烂泥管理,成为了泥仁堂的大掌柜和保安队长。

    每个领导都需要有几个手下指挥者。

    二条就小胡子去邢州城,找一些靠谱的人回来跑运输。

    为了平衡,二条还把三筒四筒拉过来,跟着柱子去收蝗虫。

    老王见自己儿子每天能吃得饱饱的,还一天又一升粮食拿,就再也不提石磨和独轮车的事情。

    老王的手艺二条也眼馋很久,多次劝说下,也同意过来帮忙。

    老王来到后,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水磨。

    水磨早就发明出来,其工作原理也特别简单。

    因为这时代都是煮粥喝,一年到头也用不上几勺面粉。所以普通的石磨就完全够用,水磨就没有市场,建造水磨的也就跟傻子差不多。

    不过二条每天要碾碎大量蝗虫,制作水磨就很有必要了。

    二条简单说了一下结构,加上老王的手活一流,两天的时间,一个小型水磨就出现在东大沟。

    为此二条还专门挖了一条小水渠,为它提供动能。

    水磨制造好后,生产效率提高不少。

    二条很是满意,还特意搭建了一个小木屋安置石磨。

    二条从水磨坊回来,本想回屋睡个午觉,就见大浪在门口等着。

    “你家大力散吃着不错,我想再换一点,这是我带来的蝗虫。”由于下河村当初兑换大力散,全部用的粮食,村民多有抱怨。

    二条便做出了补偿措施:允许他们再单独用六升蝗虫换两升大力散。

    二条听到大浪这么说,感叹吃货果然鉴赏力在线。

    “大浪姐果然是识货之人,我这可是祖传秘方,五种木材合炼而成,吃得多了有美白皮肤,青春永驻的奇效。”二条见到回头客很是兴奋,极力推销道。

    “我爹的头七刚过,你可别骗我。”大浪捋了捋头发说道。

    把兑换好的大力粉送到大浪手上,二条接着说道:

    “我二条跟村正大人也是出生入死,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照顾故人之后,我是非常乐意的。”

    二条正说着就发现大浪把脸伸到二条的面前,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二条说道:“你说实话,这些大力散是什么东西做的?”

    二条面不改色,也直勾勾地盯着大浪说道:“大力散由5种木材烘焙而成,这些巡城使大人也知道。”

    “最好是。”大浪收起大力散,便扭着身子回去了。

    她怀疑是有理由的,小时候为了吃肉,她就烤过各种东西来吃,其中就有蝗虫。

    不过自己的父亲说吃蝗虫不吉利,她就没敢再吃。

    这几天吃大力散,大浪就感觉味道有点似曾相识,却总想不起来。

    大力散在下河村和上河村,逐渐有了回头客,而且越来越多。

    如果把这个消息告诉柳城南,他恐怕会一万个不相信,但二条等的就是这一刻。

    只能说,蛋白质永远的神。

    对于一些长期缺乏蛋白质的人群来说,蝗虫粉确实能大大改善体质。

    二条迅速组织人手对去过的村子进行回访,理由就是继续回收蝗虫。

    只要村民保密,二条也能相应给一些优惠。

    几天回访下来,二条不但换回了粮食,还淘到了不少好东西。

    柳城南也是赚麻了,他趁热打铁,给领导“汇报了”一次工作,又多拿了三十多个村子的临时灭蝗权。

    这些村子做完,恐怕也到了秋后,蝗虫要集体入土为安了。

    虽然劳累,但每天都是好吃好喝。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对这一段儿的生活非常满意,除了胡小云。

    上次二条坦白交代之后,胡小云便去烂泥那儿验证。

    烂泥也不隐瞒,告诉了胡晓云实情:大力散和治病的法子全是二条想出来的。

    胡小云一下子心里不平衡起来,她反复看着自家门口泥仁堂的牌子,越看越不舒服。

    心想自己大哥传下来的手艺,怎么能挂外人的牌子?

    胡小云抓着二条的耳朵,教育了半天,终于得到了改名权。

    所以一个更大的牌子,更有气势的名字出现在二条家门:小泥仁堂。

    大家都感觉这个牌子改了跟没改差不多,但胡小云不这么认为。

    下河村谁不知道这“小”字就是指她胡小云呢。

    如果有人不知道,她就坐人家门口解释一晚,直到把人说睡着为止。

    果然每个村民都不知道什么意思,胡晓云只能挨家挨户地解释。

    但她并不会空手去,而是会带一些吃的过去。

    这让胡晓云在村里边备受欢迎。

    “二条哥,咱姑姑是不是疯了?家里的粮食随便往外送。”烂泥忍不住吐槽道。

    二条却是挺起胸膛,意味深长地说道:“姑姑就是想让全村的人知道,我家二条现在出息了。”

    果然不出二条所料,胡小云在跟别人解释完之后,总会加上一句:“你看看,我胡小云当年从小西湖回来,是不是做对了,是嘛,做得太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