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梦想变现 » 第一章 家庭和出生

第一章 家庭和出生

    真真出生于80年代。那个时候国家正在改革开放中,全国都在想尽办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而计划生育自然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真真的家庭有着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特别是真真的妈妈。真真的爸爸是个厨师,叫吕涯,有五个兄弟。她的爸爸排老四,是个不务正业的老油条,以至于在那个时候真真家里非常贫穷。不过好在妈妈勤快能干,她的妈妈叫张花,是个瘦小精明又泼辣的女人。至于爸爸妈妈是怎么认识的,我们也不知道如何说。因为他们总是各执一词,说的有利于自己的一些话和一些事,所以无从考证。不过,有些事情还是可以确定的,就是真真的父母和叔叔伯伯住在一个小院里。院子大概有3分(那时候是以亩来计算的,一亩等于十分,至于换算成现在是多少平,还没算过),是个又窄又长的院子,但是,看起来更像巷子。吕涯和他的兄弟从老父亲手上各分得一间土屋子,一个碗,一双筷子。没有厨房。张花和吕涯刚结婚时,做饭都是用的煤油炉子。估计现在应该找不到那样的炉子了。张花当年读书特别好,考上了高中,可因为父亲的重男轻女思想,她被迫辍学,只能去工地干活,那时她才十五六岁。早早去工地自然就错过了学习做衣服,做饭,烙饼这些家务活。以至于她结婚后不会做饭。而吕涯是当兵复原的,多少会做点东西。他们的婚房也就6平米,一个炕,炕头放着张花陪嫁的衣松木柜,外面刷着红色的漆。炕就占了4平米,剩下的2平米放着陪嫁的写字台,同样也刷了红色的油漆。墙上糊了一层纸,这些只爱有些是废报纸,有些是吕涯读过的书,总之墙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字。房间唯一的窗户是36格的,也就是用约2厘米的木条订成的。窗户上每个格子都贴了不同的窗花,还有几个喜字。这间土房虽然小些,简陋些,但在张花的眼里,这就是她的新家,是她以后要居住的地方。就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一个新生命开始孕育着。不久,张花怀孕了,不过她孕期没什么太大的反应,就是特别爱吃青线椒。那个时候地都是按人口分的,吕涯家也有6亩地,离家近的就种玉米辣椒,远的就种油菜小麦和豆子。张花每次在地里干完活,回家的时候都要摘一草帽绿线椒,边走边吃着回家。有次被吕涯看到了,他打趣道:“你是野人吗?辣椒不应该先洗洗再炒熟了吃吗?”张花则是一脸惊讶的说:“这样也能吃,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说着翻了个白眼继续边走边吃。日子很快,一晃眼就过了夏天,再转眼就到了秋天,张花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而吃的东西就只有面条玉米和野菜。那个年代的食物匮乏,人们勉强能填饱肚子。不过,比较奇怪的一个现象是,那个年代的人从来不担心孩子营养不良,即使母亲一个孕期不吃肉水果什么的,生出来的孩子大多都健健康康。张花那个时候饭量很大,又到了秋凉的时候,她一次吃两老碗干面,喝一碗面汤,吃完还要吃个大锅盔。每次看见张花吃东西,吕涯就眉头紧锁,生怕粮食被吃光了。吃完不够了张花又去地里挖红薯吃,总之就是要吃饱。不过真真是个幸运的孩子,出生在年后,过年的时候村里杀了几头猪,吕涯弄了一些肉和骨头给张花,可把张花馋坏了,吃了整整一盆,愣是没给吕涯留一点点。快乐的日子总是飞快,一转眼就过了正月十五,这时候吕涯和同村的男青年就去安华市打工,留下张花一个人和未出世的孩子。张花心里很不舍,想想孩子,只能默默看着丈夫远去的背影,默默流泪。好在正月十九的时候,真真出生了。出生的时候家里的在的人都去了卫生所,真真出生的时候,哭声响亮,声如洪钟,外面的人都说是个儿子,当医生说是女儿时,张花的脸上拂过一丝不快,不过想想是第一个孩子无所谓,也就慢慢接受了。家里来的人看到是个女儿,都失望的回家了,卫生所就只剩下大娘和张花。此时,吕涯的兄弟给吕涯拍了电报:正月十九晚上十点,母女平安。北方的正月还是很冷的,特别是后半夜,那时候也没有暖气,大娘就把真真紧紧裹在棉袄里,真真睡得特别踏实,她不知道将来是什么样的,起码她的出生意味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