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奇人趣事 » 第二十二章 饕餮

第二十二章 饕餮

    世上没有神鬼,信得人多了,牛鬼蛇神就出现了。

    八岁时,姜启戴上了父亲在戏场买的一副饕餮面具。

    姜启戴上饕餮面具站在镜子前,他有一种感觉,饕餮面具被自己戴活了。

    姜启从此喜欢上了饕餮,即使在他幼年的记忆中不知道饕餮为何物。

    偶然间,姜启得到了一本神话书籍。

    在书中姜启知道了饕餮是古人臆想出来的一种怪物,其“嘴大腹丰,贪婪好食”,是古人认为的四大凶兽之一。

    有人曾说:“我们会模仿自己喜欢的事物,直到我们自己变成它们。”

    姜启喜欢父亲送的饕餮面具,姜启在知道饕餮的性情时,也开始模仿。

    姜启在吃饭的时候会想到饕餮,他也想像饕餮一样,能吃是福。

    慢慢的,家人开始察觉姜启的饭量在逐渐的增大,姜启变得越来越能吃,无论食物是否可口。家人对于姜启饭量的增加,喜闻乐见。因为孩子想长得更健壮、更健康,当然需要吃更多食物。

    姜启的体重并没有因为贪吃变得肥胖,而是身材越发的健硕协调。

    成年的姜启身高一米八,体重八十五公斤,四肢匀称、比例协调,骨骼健壮、肌肉丰满有力。四方面目,目光坚毅,鼻梁挺直,颧骨丰满,大耳阔口。面相上看,整个是福禄双全之人。

    姜启好吃,这是所有见过姜启的人共同认识。

    “姜启长着铁齿铜牙!再坚硬的骨头,在姜启嘴里也是豆腐沫子,牙齿轻轻一合,粉碎下肚。”

    “姜启啊,经常在一块吃饭。有什么能吃的稀罕物什,常常叫来一块吃。看着姜启吃饭,就有胃口。饭桌上,无论你点多大分量的,最后一个放筷子的准是姜启,桌上就干净了。”

    “我们都希望能和姜启吃饭,尤其是姜启请客。桌上满满的是地上的披甲戴鳞、咸水淡水游鱼甲族、天上飞鹰隼雉。只有你不认识的,没有你吃不到的。”

    “姜启吃饭是很讲究的,尤其是姜启自己烹饪的时候。炒、炸、溜、煎、扒、烧、炖、焖、氽、酱、蒸、烤、炝、熏等技法样样精通,八大菜系随手捏来。吃他做的饭,那是一种享受。”

    “姜启如果吃其他人做的饭,也不讲究。你做的粗米杂粮,他能吃;做的珍馐奇侩,他会享。这个人有福气,好养活,不挑剔。”

    姜启自己在和人吃饭时,常常对人说:“和我吃饭,你要学狼吃肉一样,要抢着吃,吃的慢了就没了。”

    姜启自己常年在外游走,他不是为了看风景,是为了能够吃不同的食物,他说:“食物中有人生。”

    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姜启在不同的食物中发现了不一样的风景。北方菜,大方丰盛有豪气;南方菜,温润小巧有贵气;南北交界,酸甜苦辣有混气。

    姜启的前半生的生活只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找吃的路上,另一种就是吃。

    一直到姜启爬上那座雪山,姜启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姜启为了烹饪一种罕见的食物,准备寻找一种天然水。这种天然水只有在海拔五千米以上的山才能偶然寻到。姜启攀爬了十几座山峰,终于在齐岭峰寻到了一立方大小的冰块,冰块融化就是姜启寻找到天然水。

    在姜启抬起镐头敲击冰块的时候,天气风云突变,电闪雷鸣,一道闪电击中了姜启的胃部。巨大的闪电能量注入到姜启的胃中,如果姜启能保持清醒并透视的话,就会发现自己的胃部细胞变得更加紧凑致密,在细胞之间一股股神秘的电流链接细胞壁。电流像一张大网,分解着胃部一股无形的欲望。后来姜启猜到,那股被分解的欲望是姜启模仿饕餮时积累的几十年贪婪食欲。

    姜启在电击后醒来,准备接着切割冰块时,感觉期待的食物索然无味,就转身下山了。

    姜启在春节前夕回到了家里,看到老父老母白发苍苍,心中一酸:“妈爸,我回来了,以后不走了。”

    短短的一句话,老两口泪流满面,慌乱中站起:“好好好,回来就好,你先歇息,我们去给你做点改口的。”

    老父姜和杀了养了七八年下蛋的老母鸡。边杀边说:“对不住了,为我们下好几年蛋,可是儿子回来了······”

    老母点着火,烧着地锅,抹着泪:“幸亏农家人的手艺没丢,还能再炒几年菜,儿子还能再吃几年我亲手做的饭。希望儿子不要嫌弃我这农村老妇不干净,就是忘了问儿子口味变了没有。”

    姜启出门站在院子里,看着老父亲杀鸡,闻着母亲烧火,一院子的人烟之气,胸中有种淡淡的满足。

    不长时间,丰盛的农家饭菜垒上一桌。姜启和父母围在桌子上,三双筷子、三张碗,一坛浑酒放在桌下。

    母亲拿起筷子递给姜启:“启儿,你快尝尝妈做的饭怎么样?都是你在家时喜欢吃的。”说着和父亲一块看着他。

    姜启知道,自己不动筷,父母就不可能吃的安稳。

    姜启接过筷子,每样菜夹一大筷子放在碗里:“爸妈你们也赶紧吃,别放凉了。”

    姜启说着从地上拿起酒坛子,向父亲的碗里到了一碗浑酒:“爸,给您倒上一杯,解解乏。”

    父亲端起碗一饮而尽,翻翻碗底,示意已经喝完,脸上带着欣慰。

    母亲看着爷俩动作,也露出满足:启儿,回来还出去吗?多在家待上两天吧!”母亲话中带着点乞求。

    父母年纪大了,总想身边能围着一两个亲人,尤其是自个的孩子,逢年过节就更想了。

    “妈,这次我回来,呆很长时间,什么时候出去不一定。先不说这些,你们先吃饭。”

    “行,你自己想什么时候出去都行,妈也就说说。”做父母的总是迁就孩子。

    父亲喝酒吃菜,母亲不断地劝:“上年纪了,少喝一点。”

    姜启看着母亲回想。从记事起,母亲总是饭桌上动嘴动手最多的,不是担心自个吃不饱催自己再吃点,就是问父亲是不是需要加饭随手添两勺。家里家外、桌上桌下从没闲着。

    看着父亲和母亲大口吃着饭,姜启心想:“以后家里的厨房,不能让母亲一个人忙活。”

    姜启看着满满的一桌子饭菜,并没有像以前那么有食欲。他简单地夹两次菜,也是放在碗里,并没有吃。

    因为他的脑子里已经翻天覆地了,被满满的惊恐覆盖,他不知道自己的变化是不是坏事。

    闻着饭菜的香气,他品尝到了母亲炒菜时的爱;抬起酒碗,嗅着酒气,居然感到了父亲在酿酒时产生的淡淡忧愁,父亲怀着对在外儿子的担忧酿得一坛回家酒。

    爱与忧愁这两种无形的情绪,居然化作一种力量通过一种未知的方法被姜启吸收到胃里。在胃里这两种情绪被消化吸收,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暖流流入到四肢百骸之中。姜启感觉到自己的力气似乎大了一分,耳中更是能听到父母的心跳声,鼻子能分辨食物中每一种滋味。

    他,进化了。

    姜启对于眼前芳香四溢的食物不再有胃口,但对于食物中包含的情绪开始垂涎欲滴。他有些贪婪的想凑近桌上去吸取各种情绪,验证自己的猜想。但是,看着有些享受全家乐的父母,他极力地安奈下想一探究竟的欲望。

    姜启坐在桌子旁边,缓慢地细嚼慢咽。一方面是掩盖自己已经不想再吃任何食物的异常现象,不让父母担心;另一方面借着吞咽,感受食物间不同的情绪情感,通过接触验证自己的能力。

    鸡肉中包含着父亲对鸡的内疚和对儿子回家的心喜;炒蛋中有母亲对儿子思念;溜肉片中母亲对自己常年在外不回家的淡淡埋怨;炸鱼中母亲担心厨艺减退,不能让儿子满足的担忧;酒中父亲有担忧更有对自己期待,希望儿子能在外闯出一片天来。十多种饱含着浓浓关切的亲情通过食物,传入到姜启的胃中,化作一种力量,强化着姜启的身体。

    一顿饭,在父母关切和询问中结束。

    母亲拒绝姜启收拾残桌,起身打扫着桌子的卫生,收拾垃圾。

    父亲没有继续和姜启聊天,而是让姜启到卧室休息,缓解儿子刚回家的疲劳。

    姜启顺从了父母,因为他要弄清楚身上的秘密。

    躺在床上,姜启思考着近期的异常。最后姜启发现,只有在雪山上的雷击才最有可能是造成现在身体异变的原因。

    感受着胃里暖暖的热流,姜启尝试着控制。一丝念头循着神经传到胃部,从胃中拉出一团热流,在姜启的控制下缓缓流到胳膊的经脉血管中。姜启感到胳膊一阵轻微肿胀,然后感觉胳膊上的肌肉轻微收缩,在收缩中力气一点点的增加。

    而且胃中的热流完全取代了食物,姜启感觉到只要自己不断地摄取食物中的情绪情感,自己就能不断的变强,没有限制。

    姜启心中充满了兴奋。

    “不行,不能得意忘形,要想办法认真地研究透彻自己的能力,检验有没有什么限制,有没有弊端。”

    神明食气,鬼怪食欲。

    姜启的未来神鬼难料。

    第二天,姜启在母亲的担忧中简单地吃了两口饭,就出门寻找最好的试验地——饭馆。

    华人的酒桌文化博大精深,酒桌上风云变幻,推杯换盏之间能合纵连横,把酒言欢间传情诉意。

    迎客饭馆正承接着一桩喜事,帅气的小伙与美丽的女孩结为夫妻,高朋满座、亲友满场,一同见证新人新婚。

    一桌桌水席排满了迎客饭馆的院子,一位位带着笑脸的亲朋好友觥筹交错相互吹捧。

    姜启随手放下一件买的礼品,坐到了婚宴最中心的餐桌上。

    拿着筷子,姜启装模作样的吃喝,心思却全在婚宴中散发的情感中。

    姜启眼中,整个婚场被巨大的红色充斥,在红色大幕下夹着金色、蓝色、绿色和黑色等的其他色彩。

    姜启看到金色是新婚之人的父母发出,代表着父母情亲的无尽爱和巨大喜悦,抽出一缕吸入胃中,变成力量散发全身。姜启确定了,父母的爱或者说亲人真挚的感情能强化整个身体。

    蓝色的情感,姜启分辨出是亲友对新婚之人的祝福,化作热流只能增强视力;绿色的代表着朋友对新人的祝愿新生,代表希望。吃下去,只能强化心脏;黑色的吃下去,有点腥味想吐,是有人嫉妒。也有点用,好像只能被胃消化,缓解饥饿······

    姜启在这场实验中,确定了自己能够通过进食各种情绪,强化身体各部位。

    姜启心中不禁想到:“也许,我可以成为人间之神。”

    回到家,姜启和父母短暂的聊天之后,回到自己的卧室,开始了对自己未来的规划。

    春节过后,镇子的主街上多出了一间略显豪华上档次的酒店,酒店是姜启用前半生的积蓄投入建造。

    父亲被姜启接到镇上,帮忙看着酒店的大门,管理一下酒店前的车位。母亲同样来镇上,按照母亲自己的要求,做起来清洁工,每天酒店的地面都一尘不染。

    姜启自己操刀上马做起了大厨,带着徒弟。凭借八大菜系样样精湛的厨艺,每天酒店都是宾客满座,就餐的人流连忘返。

    酒店的名声在镇上众人皆知之后,姜启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姜启早上早餐间会陪着父母在街上小吃摊享受一家人的温馨,顺便褥褥早晨人间情绪。姜启以前从那个没感受过如此丰富的感情,快乐、悲伤、深沉、思念、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等等情感化作不同颜色展现在姜启的眼中。

    临近中午酒店忙碌时间,姜启盘坐于酒店最上层的房间中,在宾客享受食物时尽情吞噬情感,强化自我。

    根据姜启的总结:亲人之间的真挚感情可以化作金色力量全面强化身体;代表正能量的友情爱情希望无私等可以强化不同的器官;而嫉妒嘲笑抱怨哀怨等负能量只能充饥。没有区别的是,只要是情绪情感化作的力量都可以强化胃部。

    光阴流逝

    一年后,姜启主动吸收人们在饮食时散发的情感力量范围达到整个镇子。

    五年后,姜启的吸收范围到达了一个行政市。同时,姜启发现他自身的力量已经超过百吨,速度百米五秒,大脑开发达到百分之十五。

    二十年后,姜启吸收范围已经超过整个亚洲,姜启的力量达到了万吨,匀速可达每秒百米。

    三十二年后,姜启已经不再以物理形式存在,地球上空姜启在电闪雷鸣中化作成一幅饕餮面具,包围着地球,悬于太空之中。

    三十三年,端坐在王座上的姜启,望着宇宙星空喃喃自语:“万物皆有情绪情感,地球如此、宇宙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