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玉剑传说:诛恶 » 第三章 玉剑宗

第三章 玉剑宗

    咚···咚···咚···

    还未看见玉剑宗的大门,敖闯先听见了那悠长的暮鼓声。

    咚···咚···

    暮鼓又擂了两气

    刚好能赶上暮时的演武,敖闯想。今天领剑的可是五师姐呢。

    离玉剑宗的山门还有百十来阶,敖闯便下了马,一拍大白的屁股让它自己回去了。

    敖闯自己则将重阳扛在肩上,向观内走去。

    此时,不少外门弟子已经聚集在了玉剑观宽阔的庭院之中,还有许多正陆陆续续进来的。

    玉剑宗的理念有教无类,只要本性不坏,就从不会被排斥任何一个诚心求学的人,可想要成为玉剑宗的正式弟子,却绝非易事。

    在这茫茫东洲六千里中,各色门派林立,这里没有什么皇帝与国家,宗门便是各自领土上的统治者。

    寻常门派中的弟子,会按照惯例划分为内门弟子与外门弟子,外门弟子虽说名义上是弟子,实际只比杂役好上些许,直至他们能寻到气感,踏入真正的修行之路,方可被纳为内门弟子,不再为那些杂事所累,一心求道。

    在招收弟子这方面,玉剑宗则是格外的特立独行。

    它招收弟子的条件既不是看天赋好坏,也不是看境界高低,而是通过一项传承了上千年的玄奥试炼。

    通过者即可跻身为玉剑传人,没通过的,即便已经有了练气甚至筑基的修为,依然只能在外事堂混个差职。

    根据一些参加过试炼的人说,这个试炼就如同大梦一场,结束后无论如何回想,却什么都记不起来。

    除了通过试炼的弟子,没人知道这个试炼究竟是怎样的。

    奇怪而严苛的入门条件导致玉剑宗的内门弟子人数一直很少,算上敖闯,目前这一代只有九位弟子。

    随着最后一声暮鼓的余音落地,庭院里也跟着寂静了下来。

    这些参加演武的外门弟子们,有的来自五湖四海,有的则来自玉剑宗领地。都是怀揣着成为玉剑宗正式弟子的梦想而来。

    在他们的万众瞩目中,一位高挑女子登上了领剑台。

    她身着白色剑裳,臂挽透白薄金披帛,鬓间一对金羽钗衬得她出尘似仙子,引得东洲不知多少青年才俊为其倾慕。

    这位便是玉剑宗五师姐,吕轻。

    随着她双臂抬起,六柄宝剑如游龙般在她身前一一掠过。

    “起!”

    她轻咤一声,剑势随之而起。

    一时间,整个庭院内皆起剑而舞。

    敖闯也在其中。

    五岳剑法,玉剑宗给弟子们打熬基础剑法。

    敖闯见过他的每位师兄、师姐演练它,每次都能感觉到其中的千差万别。

    台上的五师姐,她的剑连贯而流畅,行云流水,蔚然大方。

    随着五师姐归拢五指,剑刃在环绕一圈后依次飞回她的身后。

    今天演武就到此为止了。

    这套剑法又有了些许进步,苗稔暗自想着,将手中的长剑归了鞘,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天都要认认真真才对。

    “唉。”

    想到这儿,他又不禁叹了口气。

    当初阿爹阿娘把他送来玉剑宗,不求他能有什么大出息,只是望着苗稔在玉剑宗的学堂识些字,再学些算术,以后好接手家里的生意——那个有着二十四间客房,还兼着打尖卖酒的生意的苗家客栈。

    可哪个少年不梦想仗剑走天涯?苗稔紧握着剑柄,他知道自己天赋有限,自从八岁成为外门弟子至今,尽管日日刻苦修行,但直到现在还未寻到气感,好在经年累月的舞刀弄剑让他体格强健身手敏捷,寻常三五个汉子也是近不了身。

    苗稔还是抱有一线幻想,尽管到现在还没有迈入蕴气境,可在外事堂为玉剑宗效力了十余年,玉剑宗按例还是会给他一次机会参加试炼的。

    这也是他还留在山上,迟迟不肯回家继承家业的原因

    看着玉剑宗最小的内门弟子正走向自己,苗稔的脑海中不禁想起了当年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敖闯被送上玉剑宗的那天,在大门值夜差点被白马踩碎的那个小童子就是他。

    转眼十六年过去,自己反要喊他一句师兄了。

    “九师兄。”苗稔恭敬地喊了声。

    敖闯没有苗稔那么客套,“苗稔,这是你娘让我给你带的包子,还有纳的新鞋,外让我顺路捎上来了,还有,”他抬手扔给苗稔一个包袱:“你娘就让我带句话,说你年纪不小了,要多回家里看看。”

    “这双鞋底上···怎么绣着这个?”

    苗稔看见了鞋垫上的那两只鸳鸯,微微迟疑,心里便有了答案,定是他那还没过门的未婚妻做的。

    苗稔他娘已经催了他好多次,要他赶紧下山把这亲事给办了,可他一再拖到了现在。

    唉,自己确实对不住老张家的闺女,苗稔在心中暗叹一声。

    “哦,对了!”敖闯一拍脑袋:“差点忘了,今天是你接受试炼的日子,我陪你一起进去吧。”

    苗稔道了声谢,摒除掉脑海那些杂念,跟着敖闯走进了大殿。

    大殿内,已经有几名外门弟子在等待了,他们端坐在蒲团之上,掩不住脸上的紧张神色。

    “不必紧张,放松些。”

    二师姐扶摇的到来,让在场的所有人如沐春风。

    扶摇师姐仙姿玉色,婉约大方,尽管有着令人遥不可及的地境修为,却对大家一视同仁,对待外门弟子也都很和善。

    地境啊,一个多么遥不可及的境界。

    想想自己年纪都二十多了却连气感都未寻到,苗稔不禁自惭形秽地低下了头,不敢再看向扶摇师姐。

    “二师姐好!”

    敖闯抱拳行礼后,便转身关上了门,守在门口护法。

    地境啊,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达到。苗稔有苗稔的烦恼,敖闯也有敖闯的烦恼。

    他既是玉剑宗这届最小的内门弟子,也是入内门年纪最小的弟子,六岁时展现出了天生神力,单手便举起了一位外门弟子;八岁通过试炼,成为内门弟子;九岁寻到气感,步入修行之道;十三岁时便能扛起大殿外的那座紫铜大鼎——称他为天赋异禀都显得太单薄了。

    但敖闯心里的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已经卡在了二阶化精境六年,整整六年他都没有跨过那道坎。

    这都要怪他那个只见过寥寥数面的师傅枯戎和师伯祓祸,给自己挑的这套好心法······

    敖闯脑海中回想起小时候,师傅枯戎给他描述的修行。

    修行之途分天地人三境,每个大境界又分三个小境界。

    人境的三个小境界分别为:一阶蕴气,二阶化精,三阶通脉。

    这三个境界的名字直观的展现了这三个时期最重要的事情。

    一阶蕴气,自感应到身体之中的“气”后,便要留心这个小种子,把它们聚拢成团,不断壮大,直至它们汇聚一定体量后,将其压缩为一点,凝成“气海”,故而称蕴气境或者说筑基境。

    二阶化精,有了气海这个大本营后,修行者便可以更加顺畅、主动地壮大自己的气,除了筋骨皮肉还可以更进一步去调动五脏中的精气,当真正将五脏精气均化为自用后,二阶化精便圆满了。

    “那么怎么运用五脏中的精气呢?”

    敖闯的脑海中回忆起当初枯戎对他说的话。

    这个看上去和寻常老头没什么分别,一头白发用木簪简单成发髻盘坐在一块青石上的老者,便是玉剑宗的甩手大掌门枯戎,也是敖闯的师父。

    “不就是汲取它们,然后运入气海么。”刚刚十岁的敖闯坐在青石下面,抬头回答。

    “对,但也不全对。”

    枯戎含笑道。

    看着他卖关子样子,当时的敖闯只想跳起来揪他胡子。

    “天下万事万物都有其运转的规律,”枯戎眯眼笑着:“五脏中,心火与肺金为阳,肾水和肝木为阴,脾胃之土居中调和,寻常的修士要么先起金火阳气,阳气壮大后阳极生阴,再凝阴气,或者反过来先阴后阳。总之,便是从阴阳二气中先养一气,再领另一气。”

    “可是···”敖闯皱起了眉毛:“《紫霄九重天》里说的不是这样的啊。”

    “哈哈。”枯戎轻笑一声,用指头戳了戳敖闯的脑门:“急什么,我还没说完呢。这是寻常修士的方法,有很多心法中都有其独到之处,比如舍弃阴气,令阳气一枝独秀,虽然不利于日后修行,但会让其施展某些特殊武技时刚猛异常。而你,知道为什么让你练这《紫霄九重天》心法吗?”

    “弟子不知。”

    “你呀,是一块上好的璞玉,《紫霄九重天》是打磨你的金刚钻。你天生体魄强健,气海中的气量远超同阶,按照它里面的方法,阴阳两气同济,对你日后的裨益非同凡响,好了,等你突破到了三阶通脉境,再来找为师,还有什么不懂的就问你大师兄去吧。”

    话音落地,敖闯回头去看身边的大青石,哪儿还有枯戎的影子。

    “阴阳同济,说的轻巧”

    敖闯想到此处不由摇摇头。

    “叮叮叮”

    恰在此时,扶摇师姐摇响了手中一枚黄玉材质的小铃铛。

    两排蒲团上跪坐的外门弟子们听闻铃铛声响,浑身一怔,如梦方醒般的陆续睁开双眼。

    “很遗憾,你们都没通过。”

    扶摇摇摇头,宣布了结果。

    大殿内顿时一片遗憾叹息之声音,尽管早有预料,但失望总是在所难免的。

    苗稔双手紧握,鼻尖上渗出了点点汗珠,后背也早已湿透。

    他感觉自己做了好长的一个梦,醒来时感觉思绪异常的疲惫,脑袋昏昏沉沉。

    果然没通过么,苗稔深深喘息两口气,扶着膝盖从蒲团上站起身,却感觉到了一丝异样。

    “恭喜啊,苗稔。”

    敖闯拍了拍他的肩膀。

    “恭喜?”苗稔一愣,感觉到了那一丝异样的来源——体内有一股从未有过的暖流在游动,他终于感受到气了。

    虽然没能入内门,但他终于有资格踏上修行者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