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玉剑传说:诛恶 » 第七章 托梁换柱

第七章 托梁换柱

    “师兄,有火!”

    在这昏暗的夜色中,火光格外显眼。

    敖闯和易两日前从玉剑宗出发,跨过了分割东洲与中土的沧江——那条宽阔大江的水位甚至都下降了许多。

    昨日晚上,二人左右寻不到住处,暂时在一间破庙中休息。

    “去看看。”

    易不多说,骑上了他的坐骑,一匹二阶妖兽青鬃逐风驹,敖闯随即也骑上大白跟上师兄。

    望着近,跑着可远。

    花了一多炷香的功夫,敖闯和易才来到了这座火势正凶的宅院前。

    被主人驱策,用尽全力奔跑的青鬃逐风驹口鼻处已经涌出来些许白沫,大白反而看起来要轻松一些。

    着火的宅院颇有些规模,不是此地的名门望族,就是数一数二的土财主。易稍作审视,思量一二后,看见了方闻声。

    此时方县令的衣袍已经被烟熏火燎地看不出底色,发梢和胡须都被燎短了一截,刚挣脱阻拦他的衙役,便奋身扑进那熊熊火海中。

    “你疯了不成?”

    敖闯一个闪身出现在方闻声身后,揪着他的后脖领子将其拽了回来。

    方闻声被这力道惯了个跟头,在地上滚了一身泥,更显狼狈,但他依然不管不顾,老泪纵横的双眼直勾勾地盯着火海,想要再次起身却又被敖闯按了回去。

    他箕坐在地,肩头上搭着手重的像座山。

    “幼舒,幼舒啊!”

    方闻声朝着火海伸出他的双手,发出绝望而嘶哑的呐喊。

    突然间,方闻声像是被钓上岸的鲤鱼一样,从地上弹起,紧紧抓住敖闯的手:“壮士,英雄!我求求你了,救救我女儿吧!”

    “你女儿还在里面?”

    易皱起眉头,待在这样火势里,不可能有人能活下来,他还想要别人去救他女儿?

    方闻声看出了易的想法,慌忙解释:“房顶塌下来的时候给堵在院子里了,但我叫她藏下地窖里去了,还有救,还有的救!”

    他膝盖作脚,跪着走到易的脚下,为自己的话语感到无力,就算愿意,谁能从这火海里捞出他的女儿呢。

    方闻声用手和膝盖挪动身体,转向了围在火海四周的百姓。

    “乡亲们,求求你们了,救救火吧。”

    说完,他咚咚咚地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扬起脸,却无人应答,连衙役们也在躲避他的目光。

    方闻声又念叨了一遍,又磕了三个。

    粘稠的血顺着额角披散下来的发髻滴落。

    太平年间,也未会团结一致地救别人家的火,更何况现在正值灾年,谁会废这功夫?更何况,他们还要攒着力气和精神,等到大火熄灭----兴许还有没被烧完的粮食可以从废墟里捡出来,就算没有,锅碗瓢盆,铲子菜刀什么的总烧不掉吧。

    人们冷漠地注视着他们县令,曾经的父母官,如今就在大庭广众之下磕头如捣蒜。

    还有那个村里曾经的大户王贵,现在也一样疯癫,企图从干涸的井里打水救火。

    荒唐世道净是荒唐事情。

    “那就我来。”

    当方闻声的头磕向了一双绣着紫金剑纹的黑色短靴时,从上面掉下了这句话。

    敖闯扛着他的重剑,风一般冲入了火场。

    还真有不怕死的。

    围观的人们都惊大了双眼,方闻声的动作也僵住了,易却随即闭上了双眼。

    宽大的重阳剑此时成了敖闯唯一的庇护,盘旋挥舞间,将向他舔来的火舌和坠落的砖石一一阻挡在外。

    可同样的,重阳的剑柄正在迅速升温,再过不多时,它将会和烙铁一样烫手。

    地窖一般都挖在什么地方?

    敖闯想着。

    他努力地在难辨原样的废墟间寻着方位,但烟雾和火焰都在阻挡他的视野。

    地上全是碎砖烂瓦,还有各式各样的、正熊熊燃烧的东西。

    汗水已经打湿了他的后背和额头,敖闯根本找不到那个地窖在哪儿。

    就在这时,易传音而来:“向前五步,右手边那根房梁的下方。”

    敖闯不假思索,向前猛冲五步。

    然后,他就看见了那根堂屋的主梁,在它还没被砍倒前,一定是棵鹤立鸡群的高大杉树。

    敖闯深吸一口灼热的空气,右手插进大梁的下方,猛地发力。

    这重量对他而言不在话下,难的是现在所处的恶劣环境和不便发力的姿势。

    “呵啊!”

    随着敖闯的暴呵,大梁被慢慢抬起,而他的左手迅速地将重阳抵在了大梁和地面之间,将它撑住。

    托梁换柱!

    一脚将地上的灰烬渣滓扫开后,他看见了那个地窖的门。

    抓住把手,一把将那个破烂木门甩到不知道哪里去,敖闯跳进了黑漆漆的地窖中,借着上面传来的火光,他看见确实有个姑娘正蜷缩在地窖最深处的角落里。

    “可算找到你了。”

    当敖闯抓住她的时候,才发现这姑娘已经软成了泥一般,身上没有半分力气,只有那双眼睛能勉强睁着。

    他只能将她搂在怀里,用下巴抵住她的头,气沉丹田一跃而起。

    紧接着,敖闯猛地一脚点在重阳的剑尖,这柄重剑便如开弓之箭般疾射而去,他又在千钧一发之际抓住剑柄,借着惯性和重阳一同冲出了火海。

    还真让他救出来了!

    围观的人惊奇万分,直起了佝偻的背,都伸长了脖子向这边瞧来。

    敖闯将那姑娘横抱着来到方闻声面前,大起大落之间,方闻声甚至以为是自己着了癔症,眼前全是自己的幻觉:“这···这···”

    “还没脱离危险呢。”

    望着激动地说不出话的方闻声,敖闯对他说道。

    “应该是闭过气去了,地窖里本就不通风,再加上外面燃着火。”易走到了他师弟的身旁:“先喂粒百应丹吧。”

    说完,他转向四周,示意那些聚过来的百姓们都散开,留出空地以便施救。

    敖闯冲他师兄咧嘴一笑,外人只以为是敖闯身手了得火中救人,敖闯却知道易的指引才最关键,没有他,自己只能无功而返。

    回过头,敖闯让方幼舒平躺在地,从贴身处取出一个葫芦状的青玉瓶,取出一粒黄豆大小的百应丹,捏住方幼舒的脸颊喂了进去。

    看样子是咽不下去。

    敖闯又叫方闻声从大白的马背上取来了水囊,兑着水,费了半天周章才让方幼舒将丹药咽下。

    这百应丹乃是贪长老的药堂里出产的,虽然没入品阶,但正如它的名字一般,无论是跌打外伤,还是突发恶疾、身中剧毒、瘴气昏沉,吃下一粒都能暂时缓解,备而百应。也同样因为包含多重功效猛烈的药性,百应丹也只能用于暂时急救,若是多服,反而伤身。

    贪长老常言:对症方下药。

    服下百应丹后不多时,方幼舒这才算是还了魂,爬起身不住地咳嗽和干呕,但总归是性命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