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悠闲品西汉:成就帝业 » 第九章 武功最厉害的人

第九章 武功最厉害的人

    项羽其实叫项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

    与其说他是秦末汉初最会打仗的人,不如说是武功最厉害的人。

    项家以前世代都是楚国的将军,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羽的叔父叫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连陈胜起义时都想用他的名号的楚国名将项燕。

    所以,和张良一样,项羽的家族也是故六国贵族。

    故六国贵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故国怀着深深的眷恋,想复兴自己的国家。

    项羽年少时,和大多数想自己孩子出人头地的人一样,他父母让他读书,但他不是那块料,书认识他他不认识书,天天落后,年年后进。学文不成,家里就让他学习剑术,他也一样没有什么兴趣,同样三天打鱼,两天撒网,剑认识他他不认识剑。当然从他以后的表现来看,他比其他学成了剑术的人厉害得多了去了。

    他的叔父项梁见他这样不好学,很生他的气。项羽却说:“识字不过可以记个姓名罢了。剑术也只是对抗一个人,更不值一学。我要学就学能抵挡上万人的本事(“学万人敌”·《史记》)。”

    一般来讲,不一般的人小时候说的话一般都不一般。但我想说的是,这种不一般的大话很多一般人年少时都说过。与很多一般人不同的是,项羽的家世不一般,他说了之后有一个不一般的好家庭可以帮他实现这个不一般的梦想。

    项梁听了他的话,很是欣赏项羽远大的志向,因为他自己也有着远大的抱负。他便开始教项羽兵法,项羽学了兵法后,非常喜欢,觉得正对他的胃口。但是他略微知道了一点兵法后,和现在很多年轻人一样,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又不肯继续学了。

    楚国灭亡之后,项家虽然失去了贵族身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加上项梁、项羽等胆大敢为、喜欢惹是生非的性格,仍不失为当地一霸。

    他们的行事风格是不是和刘邦有点像?是的,很多成大事的人年轻时都是不安分的。

    下面二件事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项梁、项羽叔侄在他家乡一带的名望、能力和关系。

    一、项梁曾因为犯事被栎阳(位于今西安)官吏追捕,然后他请到了蕲县的监狱官员曹咎写信给栎阳监狱的官员司马欣,把事情了结。就是那个跟着章邯一起镇压起义军的司马欣。

    二、项梁曾杀了人,和项羽到吴中(江苏苏州)避仇。吴中当地的有名望和才能的人有什么事都要去和项梁商量。每当吴中有大徭役和丧事等大活动,都会请项梁主持。项梁就利用这些机会暗地用兵法组织、分派宾客和办事人员,借此了解他们的才能。

    项羽身高八尺二寸(约190cm左右),力气大到能举起鼎(“力能扛鼎”·《史记》),才色和胆气过人,吴中子弟都畏惧项羽。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但项梁、项羽硬是把吴中地头蛇给压下去了,可以看出项梁、项羽这两条龙有多强。

    在秦始皇东游路过浙江、会稽(长江下游江南一带,今苏州)时,项梁和项羽曾去观看巡游队伍。项籍看着秦始皇的庞大的巡游队伍,说道:“我可以将他取而代之!”(“彼可取而代也”·《史记》)项梁连忙捂住他的嘴,说:“别胡说,被人听到了会灭族啊!”从此,项梁更认为项羽有奇志。

    “彼可取而代也”这话真是简单粗暴!从这话里,可以看出项羽的自信、豪气及远大的志向。

    还记得刘邦看到同样的情形说的那一句:“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史记》)吗?

    刘邦、项羽两个人说的话都含有想改变现状,取得天下从而享受无尚荣光之意。

    刘邦出自草根,充满羡慕和向往的话语显示了他平和的性格、希望成为大人物从而获得别人尊重的欲望,他后来一直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努力,并做到了能屈能伸。

    而项羽豪气干云的话显示了他的自信和魄力,这是一个心高气傲的性情中人才说得出来的话,说明了他为人豪爽直接,不会委屈求全。他的话语之中也夹杂着一丝粗暴和仇恨,项羽出身于楚官贵族,身负国耻家仇,复国思想一直存在于他的灵魂深处,所以,他对灭亡楚国的秦始皇怀着深深的恨意。

    这两句话表明了刘邦和项羽性格迥异,这些性格特征在他们以后对事对人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上展露无遗。不同的性格,注定他们会做出不同的事,走出不同的人生道路。所谓“性格决定成败”。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也就是陈胜等人在大泽乡起义两个月后,消息传到会稽,会稽郡代理郡守殷通多半是怕别人跟风起义也会把他杀了,心中不免打鼓。他一向认为地头蛇项梁贤能,就召他去讨论这件事。

    一个计划在项梁心中谋划形成了。

    项梁对郡守说:“大江以西的地方都反了,这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先下手就能制服别人,后动就会被别人制服(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喜欢用的“先发制人”这一战略名称实源于此。

    殷通听后叹了口气,说道:“听说先生是楚将世家之后,举大事只有靠足下和桓楚了!”

    桓楚是吴地一个有名望的奇士,现已逃亡。

    项梁说:“吴地奇士桓楚,逃亡在湖泽之中,人们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说完后,项梁就走到外面,嘱咐项羽拿着剑在外面等候,如此这般,见机行事。

    项梁再次进屋,对郡守说:“请召见项籍,让他去召唤桓楚。”

    殷通不知是计,就把项羽叫进来了,项梁向项羽使了个眼色,大喝一声:“动手!”只见项羽飞快地将剑拔出,手起刀落,一下就砍掉了郡守的头。可怜殷通稀里糊涂就做了刀下之鬼。

    项梁为起义将视他为朋友的郡守毫不犹豫地杀了,并且杀的过程干脆利落,没有任何迟疑。

    郡守左右随从见状,都惊慌失措。项羽一不做,二不休,乘势继续砍杀了百十来人。一人敌百十来人,无人能挡。结果满衙门的人都吓得趴在地上发抖,没有谁敢站起来。

    这是项羽第一次展现他高超的武力,数百人中取人首级如探囊取物。

    项梁手提着殷通的头,腰挂着郡守的印。召集以前熟悉的所有官吏,照例又是一番动员讲话,讲明这样做是要起大事,前景光明,少不了开出“王侯将相”的空头支票,自然无人敢唱反调。

    于是项梁、项羽派人征集下属各县壮丁,得到愿意跟随他们的精兵八千。这八千人是项梁、项羽的最初班底,也是他们最铁的班底,更是他们感情最深的班底,称“江东八千子弟”。

    此时,项伯也已经从下邳来到会稽跟随项梁、项羽起义。为什么项伯会找到他们呢?因为他也是项羽的叔父,同为是项氏家族成员。

    接下来项梁自任为会稽将军,项籍担任他的副将。再任命吴中的一些人担任校尉、军候、司马等职位。有一个人未被任用,自己去跟项梁讨要说法。这时项梁以前的地下考察工作发挥作用了,对他说:“前些时候某某死了,让你去办某件事,没能办成,因此不任用你。”众人听了都暗暗佩服项梁的明察秋毫,更加服从他们叔侄俩了。这件事可见项梁心思之细密,为起义准备时间之久。

    项梁的残忍、果断、老成,项羽超群的武艺在他们的起义之初就已经展露锋芒。

    剑锋已出,无人可挡!

    这一年,项羽仅仅24岁。

    这一年,刘邦、项羽这两个秦末的历史主角都崭露头角,他们将在历史舞台上碰撞出缤纷多彩而又令人荡气回肠的精彩火花。

    早在前一年(前208年),陈胜运用他喜欢的当地人打当地人的策略,曾经派广陵人召平攻打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结果广陵没有打下来,召平就得到了陈胜败逃,秦将章邯马上就会打过来的消息。

    一个人没有了领导,心里就会没底。幸运的是,他又得到了另外一个消息:楚将项燕之后项梁已在长江之东的会稽起兵,势力还不小。他为自保,就想了个办法:渡过长江,假托陈王的命令,封项梁为楚上柱国。然后他对项梁说:“江东你已经平定,迅速带兵向西攻打秦军。”

    项梁被楚王陈胜封了官,从某种意义上就得到了合法性。他于是带领他那八千人的队伍渡过长江,向西挺进。

    这时,项梁听说一个叫“陈婴”的人已经起兵占领了不远的东阳(今浙江省东阳市)。于是他派人去和陈婴联系,要求跟他联合,合兵一处,一起西进。毕竟,人多力量大。

    陈婴,原是东阳令史(官名,县令属官),在当地素来诚实谨慎,人们尊敬他为长者。东阳的一些青年人杀死了县令,聚集了几千人造反,想推举一个首领,一时找不到适宜的人。陈婴口碑好,又是当地的一个小官,也算是头面人物了,他们就想请陈婴作领导。陈婴不同意,以没才能为借口来推辞,但是造反的人们迫切需要领导的强大要求是无人可以拒绝的,就像武昌起义后革命党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任湖北军政府都督一样,陈婴被强立为起义领导。当时,跟随他的有两万多人。

    陈婴做了首领后,大家又想拥立他称王,因为老大做“王”了,那手下的人都可以做相做将了,列列统升,皆大欢喜。他们还用青巾裹头,以和其他军队相区别(异军苍头特起·《史记》)。成语“异军突起”即源于此。

    听到别人要拥立陈婴为王的消息,陈婴的母亲对他说了一番话:“自从我作陈家的媳妇以来,没有听说你家祖先有显贵的人物。现在你突然获得这么大的名气,不是好兆头。你不如归属别人,事情成功了还能封侯,就算事情失败了,因为你不是为头的人,名声不大,所有容易躲避祸害。”

    中国有句俗话叫“出头的柿子容易烂”,还有一句叫“枪打出头鸟”,这些耳熟能详的话中其实真正蕴含着大智慧,人在一个团体、一个群体中要善于隐藏自己。毫无疑问,这位母亲深深明白其中的道理,以后的历史发展和这位伟大母亲预测的丝毫不差。

    陈婴是个听话的孩子,他没有称王,那么他要找谁来做他的出头鸟呢?他也想到了不远的项梁,正好此时接到了项梁要求跟他合兵的信息,他就对部下说:“项家世世代代都是将门,在楚国很有名望。现在我们要想办大事,就要找这种人做主帅才行。我们依仗名家大族,肯定能灭亡秦朝。”然后就带着他的人马归顺了项梁。

    项梁合并了陈婴的队伍,渡过淮河后,他又得到了两员大将。

    一个叫英布。

    英布,六县(今安徽六安市)人,因为他受过黥刑,也叫黥布。

    英布是个什么人呢?

    他是一个武艺高强的战将。在秦末汉初,如果论武力项羽第一毫无争议的话,那英布第二也是实至名归。

    他年轻的时候,和刘邦一样,也有人给他看了相,对他说:“你应该会在受刑之后称王。”看来秦末时会看相的人真多,并且个个都身手不凡。

    等他到了壮年,果真犯了法,并被判处黥刑。黥刑是秦朝时的一种肉刑,就是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标志,以后再也擦洗不掉了。黥布受刑后,他愉快地笑着说:“有人给我看了相,说我当在受刑之后称王,现在,大概快了吧。”

    他说的这句话表现了他豁达的心态,也可以听出一丝无奈又悲凉的自我安慰。但是,不会有人理解他的,别人听到他这么说后,给予的不是同情,而是嘲笑。

    和绝大多数刑徒一样,英布定罪后不久就被押送去服劳役,英布去的地方和我们的刘邦先生原本押送徭役要去的地方一样:骊山。骊山刑徒有几十万人,英布天生就有领袖的气质,他专门喜欢和罪犯的头目、豪雄来往,也就是谁拽他找谁,因为他自己更拽。凭着他的号召力和组织能力,当然肯定还有那足以傲视群雄的武力,他终于带着一伙人逃了出来,后来聚集了几千人,到长江之中做了强盗。

    当陈胜起兵的消息传来,黥布觉得机会来了,他带着他的几千人马去会见番县(今江西鄱阳县)县令吴芮,要他起兵。吴芮比沛县县令明智,他看到英布的大队人马没有试图送死,而是立刻答应了他,并且为了拉近关系,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吴芮因为选择了反秦的正确道路,以后被封为汉初八大异姓王之一,并且他的诸侯国成为八国中存在最久的一国。

    接着黥布领兵向北,向着革命的中心陈县进发,估计是想去找陈胜领导。但此时陈胜已死,他在路上和为陈胜报仇后被秦军打败的吕臣军队相遇,两人于是合兵一处,又回过头去进攻秦军,并在青波(今河南省新蔡县西南)打败秦军,领兵前进,再度收复陈县为楚都。

    后来英布听说项梁平定了会稽,就和吕臣向西渡过淮河,带着部队投奔项梁。

    还有一个叫蒲将军。

    蒲将军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了?

    不知道。

    在史书中,他突然从这里出现,又突然从一个时间消失,没有痕迹。我尝试去考证他是谁,但是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显示他是其他某一个人的名字之误。但他是项羽前期的心腹大将之一这一点毫无疑问。

    其实,除了英布、蒲将军,还有一个天才少年前来投奔项梁,只是当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仅仅是项梁手下数万士兵中的普通一员。但是,他在以后将会掀起惊涛骇浪,所有人都无法忽视他的存在。

    项梁、项羽一下得到了陈婴、英布、吕臣、蒲将军四员大将,加上他们带来的人马,总共六七万人,驻军下邳。

    这时,秦嘉已拥立景驹为楚王,驻军彭城(今江苏徐州)东面,想阻止项梁西进。

    秦嘉这样做应该是还不知道项梁叔侄的厉害,因为这相当于自寻死路。

    项梁对其他人说:“陈王首先起事,作战不利,目前都还不知道下落。现在秦嘉背叛陈王而拥立景驹为楚王,是大逆不道。”

    吕臣、英布都在,怎么会不知道陈王的下落?但做什么都得师出有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才能服众,项梁是个聪明人。

    他们进兵攻打秦嘉,秦嘉当然不是对手,他的军队很快败逃。但在这一仗中,英布第一次在所有人面前展现了他的勇敢:他永远冲在最前面,他是天生的先锋(“布常冠军”·《史记》)。项梁一路追击秦嘉到胡陵,一天之后,秦嘉被杀,他的军队投降。景驹逃到梁地后也被杀了。

    项梁又兼并了秦嘉的军队,驻军胡陵(位于沛县),正要领兵西进,秦将章邯的军队已经到达西边的栗县(今河南夏邑县)。项梁于是就派原来和秦嘉一起的朱鸡石、余樊君迎战秦将章邯。余樊君战死,朱鸡石的军队溃败,逃往胡陵,项梁以败军之名杀了朱鸡石。

    好一个借刀杀人,借的刀不快,干脆自己代劳。

    然后,项梁就率领军队进入薛县(山东滕州市)。

    而这时,听闻自己领导已死的刘邦决定赶往薛县去见项梁。当然,他可不傻,他不是去为“景驹”领导报仇,而是去认项梁做新领导。

    管他谁是领导,有奶便是娘。

    其实,在他心里没有领导,他自己才是领导。

    于是,在薛县,刘邦、项羽第一次见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