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夜话资治通鉴 » 将相和

将相和

    可以说,长期以来,搅屎棍秦国与周边小伙伴交往中,都是只占便宜不吃亏的。唯独有个国家的便宜却不太好占,这个国家就是赵国。

    政治才能一般的赵武灵王被饿死后,凭借出众的军事才能,给赵国留下了丰厚的政治遗产,包括广袤的土地、强悍的部队以及一批有胸怀有情操的文臣武将。比如,上演将相和的廉颇与蔺相如。不过事情还要从一块玉说起。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听说赵王手中有块举世无双的和氏璧。心想,这么好的东西怎能不由我亲自保管。于是就给赵王传了个话,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

    给嘛,秦国的不讲信用是出了名的;不给嘛,秦国的军事实力又是摆在那的。赵惠文王犯难了。

    这个时候,蔺相如主动站了出来。说:秦国要跟我们做生意,我们不交货,那是我们不占理;秦国不给钱,那就是秦国不占理了。权衡利弊,我们还是不能不占理。这样,我愿意带着和氏璧走一趟,秦国要是不把十五座城市交给我们,我会把和氏璧再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后面的事情基本上是家喻户晓的,简单来讲,就是秦王拿到和氏璧后,左看看右瞧瞧瞅了半天,就是不提“给钱”这回事,蔺相如略施小计,又把和氏璧从秦王手中骗了回来,悄悄交给随从赶紧偷偷带回赵国。

    秦王觉得蔺相如有勇有谋是个人才,也就没杀他;赵王也觉得蔺相如有勇有谋是个人才,也就重用他。

    当然,秦昭襄王放过蔺相如,不代表会放过赵国。第二年,秦国攻打赵国,占领两座城市;隔了一年,秦将白起大败赵军,斩首两万,占领光狼城。再下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79年,秦王又给赵王捎了句话,打架伤感情,还是来我家喝喝酒吹吹牛,增进一下友谊。

    赵惠文王本不想去,毕竟楚怀王的前车之鉴还清晰可见。可是廉颇、蔺相如却只想把老板往火坑里推。您不去,不显得我们赵国怕他秦国了吗?

    赵王没办法,那就硬着头皮去吧。蔺相如能完璧归赵,那就跟着一起去,肯定也能“完王归赵”。廉颇把他们送到边境,对赵惠文王说:估摸你们这来回也不过三十天,三十天如果您还没回来,那就让太子接班了,省得秦国拿您来做筹码。赵王心里十万个草泥马,话到口中只剩下一句“好”。

    来到渑池,开始喝酒。酒过三巡,秦王突然说:干喝酒也没啥意思,要么请赵王鼓个瑟助助兴。

    毕竟在人家的地盘上,赵王也不敢说不,只能愉快地鼓了一曲。蔺相如一看老板吃亏了,立马不干了,站起来对秦王说:我们老板助过兴了,也请您击个缶助助兴。

    秦王当然不乐意,这是哪里冒出的一根葱,敢对老子指手划脚。蔺相如也不是吃素的,比划自己与秦王的距离,威胁到:信不信我飚你一身血。

    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秦王没办法,只好击了一下缶。酒席不欢而散,秦国没占到便宜,赵国也没吃上亏。

    赵王很开心,回到国内立马给蔺相如升官,升得比廉颇的级别还要高。这下廉颇不干了,“我干得可都是脑袋别裤腰带上的活,蔺相如只不过耍耍嘴皮子而已,竟然爬到我的上面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并且还放出话去:“下次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从理论上来讲,廉颇的不满是有道理的。同样是去跟秦王喝酒吹牛,赵惠文王与楚怀王的命运天壤之别,除了有胆识过人的蔺相如之外,更多的还是赵国有强大到足以让秦国忌惮的军事实力在作后盾。

    蔺相如听说了,还真就“怕了”。为了躲着点廉颇,连高层会议都装病不参加了,有时候在路上远远看到廉颇,也是赶紧掉头就跑。搞得随从都灰头土脸的,觉得很没面子。

    蔺相如是个聪明人,当然懂得安抚随从的情绪。于是,他就问这些随从:“你们觉得廉颇有秦王厉害吗?”

    随从说:“当然没有。”

    蔺相如说:“秦王我尚且都不怕,难道还怕他廉颇?”又说:“秦国之所以现在不敢打我们赵国的主意,那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看家护院,如果我们都窝里斗了,那不正好给秦国有可趁之机吗?”

    当然,这些话很快就传到了廉颇的耳中。廉颇虽然是个武将,还好是个有大格局的人,马上找蔺相如负荆请罪。大格局遇到大格局,那可是心心相惜,情难自已,当场就结为了生死至交。

    将相和这种理想状态的形成,简直是一种历史奇迹。两个同样具备大胸怀和大情怀的人,能够在同一时期同一政治舞台上相遇,本身就是一件比火星撞地球还要小概率的事件。遍览《通鉴》,将相们为了私利而置公利不顾、相互设计相互内卷的事件如繁星难以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