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夜话资治通鉴 » 这个锅谁来背

这个锅谁来背

    九月,被困的赵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到了相互残杀吃人肉的地步。眼看救援无望,赵括将部队分为四支,同时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冲击,冲了四五次也冲不出秦军的包围圈。最后,黔驴技穷的赵括带领敢死队准备往死里干了,结果被秦军一箭给干死了。

    主帅一死,军心瓦解。四十万赵国大部队再无斗志,全部缴械投降。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比顽抗更悲惨的命运。

    面对四十万缴械投降的士兵,在战场上动辄斩首数万级的白起,首先想到的当然不是缴枪不杀的优待政策。相反,为了在心理上彻底摧毁对手,白起做了个疯狂而残忍的决定。

    白起认为:一方面,秦国已经攻占了上党,上党的老百姓宁可投靠赵国,也不愿投降秦国,关键赵国还照单全收了,这笔秋后账不能不算;另一方面,赵国人反复无常,今天投降了明天就会翻脸,这四十万人留着迟早是个祸患。于是,一拍脑袋,把这四十万人全部坑杀算了,只有死人才不会有任何反抗。

    当然,搞这么大动静就是为了震慑赵国,然而又不可能邀请赵国人过来观摩,于是就挑了二百四十个年纪小胆子也小的士兵放回赵国,大张旗鼓地宣传跟秦国作对的下场。

    长平之战不仅让赵国损失四十万的兵力,更让赵国的青壮年几乎断档,同时残酷的坑杀也从心理上瓦解了赵国的斗志。

    那么,这四十万的锅到底谁来背?

    白起,自然逃脱不了干系。如果当时有军事法庭的话,白起这种明显反人类的罪行,肯定是要接受审判的。所谓“杀降不祥”,历史的万用定律也昭示了白起会不得善终。

    秦国,一个允许杀降的国家,虽然通过血腥和暴力可以获得一时的强大,但是这种毫无仁义之心的强大是注定不会长久的。

    赵括,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指挥官,成为了四十万士兵被坑杀的最大背锅侠。赵括的确有责任,但这个锅肯定不能由他一个人来背。

    真正的幕后凶手应该是赵国老板孝成王赵丹,正是因为他接二连三的错误决策,一步步把这四十万战士逼上绝路。

    第一个错误决策,接受韩国的上党。上党已经是秦国从韩国身上撕下的一块肉,到底是红烧还是清炖就看秦国的心情了。这个时候的上党就好比一个点燃的火药桶,躲还尚且来不及,孝成王赵丹却当宝一样捧在手里。

    第二个错误决策,与秦国谈判求和。弱国无外交,谈判也是要有资本,战场的主动权完全掌握的秦国手里,秦国想谈才会有谈判的基础,秦国不想谈只会热脸贴冷屁股。妥协不是用妥协换来的,妥协也是靠努力斗争争取的。

    第三个错误决策,用赵括代替廉颇。知子莫若母,连赵括母亲都觉得亲儿子难堪重任,就算赵王把赵母的上书当成妇人之见,那么蔺相如的话为什么也只是当作耳旁风?所谓欲速则不达,有时愈加求胜心切,越容易输得更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