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桓氏天下 » 3、认字的重要性

3、认字的重要性

    夜晚的村落里,举行着盛大的篝火晚会,那条巨蛇的尸体被妇人们切成一块一块的,挂在树枝上烤着。

    张洋已经知道自己待的地方叫清涧村,在一个较大的丘陵上,村子的得名原因也是因为那条穿村而过的小溪。也知道眼下的朝代时期了。

    东晋末耶,果然是在南北朝时期,他对此很慌,现在只想看看怎么样才能留在此地。

    四周的景象跟后世部分比较唯美的仙侠片背景似的,虽然比较穷,但还是那句话,没有户籍的问题很严重呀。

    救他的猎户因为其出色的捕猎能力,常常帮村里解决麻烦的缘故,算得上村中的头面人物,在很多时候其说话都非常管用的,背景他没敢打听。

    由于到处都是的水灾,附近很大一片地方都成了泽国。根本不可能种粮食不说,村民们从野外获取食物的渠道也变得极为艰难,再加上地主的催逼,他们已经断粮了。

    这也是小丫头遇上滑腻腻的蛇尸那么兴奋的原因。

    但此处民风挺淳朴的,明明大多数人都饿的肚子咕咕叫,不过互相之间依然相当有秩序,以及友爱。

    看着分肉的情景,张洋觉得,就算是一家人,也很难想象会做到他们那种程度了。

    有几名妇人发现他仍穿着湿乎乎的衣服,就要上前帮忙给他烤烤。

    真要命的爱心,他的心理年龄可一点儿都不比对方小,这要是被当众扒光了……

    “小子,想什么呢?旁边就有屋子,没看见呀?”

    引得众人一阵大笑。

    这家伙在换好了麻衣之后,就把背包中的巧克力拿出一大部分用来献殷勤。

    想求人家收留,总得有点觉悟不是。

    但张洋还是低估了自己手中的东西价值有多大。

    糖呀,而且还是后世的那种精加工产品,眼下的年代可连白糖都没有呢。

    不少人在尝了一口之后,就立刻把剩下的揣到了怀中。

    “小子,你手中的东西比柘浆还要好得多,而且量又那么大,村里不占你便宜,收回去吧。不过你以后在陌生地方不要再这样展示,会引来杀身之祸。”

    猎户却没有接受张洋的好意,其他人尽管有些不情愿,人心倒是挺齐的,哪怕是很明显非常不舍,也都要把手中的东西还回去。

    “不就是些许的糖果嘛,又不是啥值钱的东西。”

    他这话说的有些违心,包裹中的巧克力是那个不着调的主演弄来的零食,对于一般人来说还真的算是蛮值钱的。可大家送礼的时候,谁不是这样说呀。

    “小子,你是贵人,自然不觉得有什么,可是这种东西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堪称神物了,毕竟关键时刻能多活一刻也就有了希望。”

    就连其中一个妇人也劝道。

    “小郎,听先生的吧,你手中的物品确实比较贵重,尤其是在现在这种几乎没有食物的时期,就是一般的地主见了你的东西,也得发疯!”

    她们接着给这位主儿普及了一下当下的形势,重点就是吃的,尤其是高热量的东西到底有多宝贵。

    张洋有点不是很懂,他在路上见到的食物不少呀?

    “想要吃糖的话,附近的甘蔗好像到处都是,粮食有点难,不过葛根和板栗也不是不能吃吧?”

    猎户有点不高兴了。

    “废话,我还能不认识甘蔗,可柘浆和你手里的东西有什么关系?板栗村里人都知道,只是现在山地那里并不容易到达,至于葛根,没人听过。”

    村里的另外一位老者突然想到了什么,红着眼睛,对张洋大声问道。

    “等等,你知道如何萃取柘浆精华,以及辨识植物?”

    张洋有点佩服,谁说古人见识不够的?反正换了自己肯定反应不了这么快。

    “也算不上会,只是对于这两方面恰好知道一些。不过对于柘浆的提纯我懂的方法不行,并且太过于费时费力了,又是需要五个锅用不同火候熬煮,又是需要牛奶去杂质……”

    看着众人懵逼的表情,张洋就知道刚才的话纯属浪费表情。

    “如此说来,你知道如何把适才那种糖弄出来?也知道哪里能找到可吃的食物?”

    这些人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

    “没啥问题呀,葛根更是在咱们见面的那个树林中就有。”

    现在可不是装逼的时候,张洋马上就再次跟人家确认了一遍,非常诚恳。

    自己若是对他们很有用的话,想必就舍不得让自己走了吧?而且要是这些人都认可的话,取得户籍应该也不难,毕竟时下肯定是没有互联网等先进设备的。

    就算取得不了,一般的村里有点黑户简直不要太正常,也算是有合法身份了。

    猎户的脸上也终于有了些欣喜的表情,似乎又在沉吟着什么,想要张嘴,可又硬生生地咽了回去,在张洋附近来回踱步。

    不同于旁边的村民们,他是知道那有多大利益和危险的,然而如果不要的话,村里又真的很快就会饿死人。张洋的身份绝不简单,这个决定不好做。

    可事情躲不过去,算了,生在人世间,又哪件事是一定的呢。

    “小子,你来帮村里解决饥荒,我不问你到底是怎么回事,只要你这和过去一刀两断,剩下的某家担了。”

    整个人都看起来相当豪迈。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我这就把方法写下来,您让村里拿纸笔过来呗。”

    却没想到这句话又惹祸了,现场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直勾勾的看着他,就连那位在张洋看起来极端沉稳的猎户都眯起了眼睛。

    “你能写文章?”

    “简单地交代清楚一个办法,应该没什么难的吧?又不是八股文。”

    张洋知道古代的识字率很低,可普通的认字而已应该也没多稀奇吧?他觉得至少比原始的榨糖方法要容易得多。

    “大少爷,你以为谁都有机会认字呀?就是拥有好几个村子的地主都有不少只会写自己名字的夯货,更不要说我们这些下苦人了。你问问,村里除了刘先生谁认字?”

    妇人说完后,大部分的成年人都摇了摇头。

    对了,张洋终于知道了旁边的猎户就是刘先生,刘程之,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刘遗民。而不少像他这种几乎是孤身渡江的士人之所以还能保证较高的社会地位,就是因为其学问。

    任何时代都没有什么事儿是理所当然的,血统并不能直接决定一切。

    但也不知道其为啥还没去“种白莲”,而是选择当村民了。不过听村民们的意思,这位主儿也是中途过来的,过程比自己还惨,现在的他一直在带领大家找活路。

    “以刘先生的学问教大家,没什么问题呀?”

    “某家教他们,对他们来说还不一定是福还是祸呢。”

    刘程之有些苦笑,第一次觉得被声名所累。他自己可以不在乎徒弟是什么身份,可无奈的是,别人在乎呀,而他又不可能保护这里的人一辈子。

    晋升天花板这玩意儿同样是很多时代都存在的,那些一点儿都不“寒”的所谓寒门都被歧视,更不要说普通人了。很多时候知道的多了,未必是好事儿。

    “那没事,我来教他们,反正更多的是一些算账的本事,应该惹不到谁的。”

    不管了,眼前的大腿虽然不算太粗,可自己要是不作死,保命的话,也足够了。好在当年虽然仅仅混了个二流大学,可碰上的老师却相当变态,连古体诗都要求会写。

    为了混学分,只好拼命啦。

    这下算是可以彻底融入村里了,张洋自从知道自己待的地方是东晋时期,就打消了任何作死的想法。在门阀林立的社会,跑去钻牛角尖?

    好多混蛋可是连属员都是说杀就杀,屁股后边没有大佬的话,想都不要想。

    商人?别说发财,不在哪天莫名其妙的成为哪家门阀的逃奴就谢天谢地了。

    却不想,那些村民见他答应,呼啦一下子全朝着他跪下了,其中甚至有老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