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长夏传 » 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相较于娶儿媳妇进门,从家里往出去嫁闺女,那可是真的让陈家老爷子很头疼的事情。

    陈家老爷子的大闺女陈艾,是陈家老爷子的头生闺女,自小就是千宠万爱着长大的。

    陈艾属兔,兔子又以草为食。所以在给闺女取名字的时候,陈家老爷就用了一个有草字头的艾字。也寓意着自己的大闺女吃穿不愁,衣食无忧。

    陈英成婚不久后,陈家老爷子瞧着自己的大闺女陈艾也到了该说婆家的年岁了,想着王家老爷的行径,陈家老爷子也开始摸索着上下邻村里与自家大闺女年纪相仿的后生了。

    要说这陈家老爷子和陈家老太太的为人那可真是极好的,附近的媒婆和街坊邻里的那可是都没少上去陈家大院去给陈艾介绍对象了。

    附近村子里年龄相仿的小伙子们,只陈艾相看过的,没有一百也有五十了。

    其中,也不乏陈艾试着交往过的,对象,可最终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陈家老爷子给淘汰掉了。

    村子里的人们都爱讲,女孩子可不能太挑剔了,又不像是男孩子的,年岁稍微大一些也无所谓的。女孩子年岁大了,是要被人家说三道四,就嫁不出去了的。

    瞧着自己老爹有些着急上火的样子,陈艾也向陈家老爷子表明了自己的意思,嫁不出去就不嫁了。

    闺女留在家里,又可以伺候爹娘,还能够帮助兄嫂,照拂弟弟、弟妹,将来自己的侄女、侄子长大了,只要想着好好的对待自己,再帮忙给自己养老送终,也算是幸福美满了的。又何必非纠结着找个别人家里的男人嫁了。

    陈艾本来就是在宽慰自家老爹,谁承想自己的老爹竟然还来了脾气,来来回回地数落着陈艾不懂事,没规矩。

    就连在一旁坐着的哥哥陈英,竟然也是语出惊人,说是女孩子还是一定要嫁出去的,不嫁人将来老了连祖坟都进不了,那可像什么话。

    陈艾也懒得这两个男人,老爹还好,可是自己哥哥却是个不讲理的主。就像是认定了闺女不能留在娘家,不讲理的出去抢,也非要给妹妹找了人家嫁出去。

    那个什么花庭辰,在陈家窑村南边住着的花家儿子。就那样顺其自然地就被陈英给提溜了出来。

    村南花家,可是陈家窑村有名的富户。当然,这都要归功于花家老太太的精明强干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花家老太太年轻的时候,喜好着走南闯北,结交朋友。也因为如此,花家老太太的生意也做的是风生水起,家大业大。

    女主外,男主内。妇唱夫随,这也是花家不容易娶上媳妇的原因。花家有三子一女,长子花庭珅、次子花庭辰、幼子花庭宇以及独女花佳慧。

    花家太太将生意做的有多好,花家老爷子就将家里的孩子们教养的有多出色。

    本来,在花家老太太这一代,就已经有了可以进城买房,安家落户的能力,可花家老太太年轻的时候喜好走南尝北,上了年岁以后却对生养自己的家乡情根深种,说什么也不愿意搬到城里去住。

    在陈家窑村里,又赶上了村里给批地方,花家老太太一下子又盖了好几处的房子,自己的几个孩子,也都是一样大的房子人手一套。

    也或许是大山沟沟里头的,思想相对落后一些,也或许就是嫌你穷、怕你富,升米恩,斗米仇。

    附近上下邻村的人们都对于花家老太太和花家老爷子这样女主外、男主内的生活方式嗤之以鼻。任凭是谁家的闺女也都是不愿意嫁给花家的儿子们。

    花家三个儿子里,唯一成家的也只有长子花庭珅。因为是家中头生的孩子,又是长子长孙。

    在花庭珅年满十八岁了以后,就常年跟着花家老太太走南闯北的出去见面,做生意。

    花家的大儿媳妇,就是花庭珅在外面做生意的时候,所结识的门当户对的妻子。

    两个人虽然是天南地北的成长环境,却因为彼此见识和谋略的一致,又成了别人眼中的模范夫妻。

    自从花家的大儿媳妇进了门以后,辅佐丈夫,对父母尊敬有爱,又细心培育照拂弟弟妹妹们,花家老太太怎么瞧着大儿媳妇都是极满意的。

    花家大儿媳妇进了门以后,先后为花家生下了一女一子,很快凑成了一个好字。

    花家太太想着自己奋斗的了大半生,如今花家儿女双全,子孙后继有人,所幸也就将管家的权利都给了大儿子和大儿媳妇,自己却住回了年轻的时候没怎么住过的陈家窑村,花前月下的享受着田园生活了。

    说来陈英能够想起来花庭辰这号常年在外的人物,也是很机缘巧合的。

    自从花家老太太放了权后,花家在城里的生意可谓是越做做好,花庭珅的几个弟弟妹妹也都进了城去辅佐着大哥一起做事情了。

    因为花家老爷子的身体不好,花庭珅不放心,可自己忙着谈生意又不放心小弟小妹来回折腾,只能让自己年岁稍长些的二弟花庭辰回家探望老爹,顺便再从附近村子寻摸出来个可心人家,住到花家的二百平大院里去,帮忙伺候花家二老。

    那天也是赶巧了,陈英刚从陈家窑村北边的梁台山上摘了粉果子下来。

    背了满满一背篓子的果子的陈英,才刚走到村口那里,就遇上了刚刚在村口下了车的花庭辰。

    花庭辰也瞧见了陈英,陈英比花庭辰大了两岁,却因为常年务农的原因,看起来像是大了好几岁的样子。

    花庭辰和陈英打了招呼,又简单的聊了几句,陈英这才得知自己会遇见花庭辰的原因。只不停的赞扬花家的孩子们既孝顺父母,又年轻有为。

    陈英将背篓里的苹果送回了家,刚放下来背篓,饭也没吃地就赶忙跑上去陈家大院和陈家老爷子汇报情况去了。

    其实,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包括现在也是,很多人结了婚以后也都是和男方父母住在一起的,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除非是父母不在了,儿子才可以另立门户的。

    要不是陈家大院住的地理位置实在是高,又赶上村里批了宅基地,就是陈家再有两个儿子,陈家大院也是住得下这一大家子人的,总不用来回跑来跑去的。

    陈家老爷子一边吐槽着自己的大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一边又教训着陈英既然结婚了就要和人家好好的过日子,别瞧着碗里的,又吃着锅里的,可当心些要不吃不饱要不撑够呛。

    陈英虽然听出来自己老爹的意思是听说了自己和李清霜藕断丝连的事情,可是男人结了婚以后,家里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压力山大的。外面你情我愿的女人玩玩也不过是一时的放松心情,解解压罢了,孰轻孰重的道理还是知道的。

    陈英赶忙的和陈家老爷子提起了自己在村口遇上了花家二儿子的事情,花庭辰虽然比自家大妹子大了七岁,可是老祖宗不也说了,宁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

    想来年龄也不是什么问题,更何况花家兄弟和睦,兄友弟恭,又家业兴隆。自己的大妹子嫁过去总归是吃不了什么苦的。

    陈家老爷子也不是不知道花家的事情,只觉得别人家都不愿意嫁闺女给花家,自己家的闺女却嫁过去,总是想着怕落人闲话。

    陈英瞧着自己老爹的不愿意,赶忙就给老爹权衡利弊,自己的大妹子已经在老爹的挑三拣四之下早就过了适婚的年纪了。

    就是有年纪相仿的后生,怕也都是一些被选剩下来的些歪瓜咧枣,也或是极有个性的后生。

    就这样的情况,自己的大妹子嫁过去了,日子也不会好过到哪里去的。

    可那花家是做生意的,又儿女双全,兄友弟恭,齐心协力的,想来也定然是明事理又上进的人家。

    陈艾嫁过去,总是不会受婆婆气的。并且手里头指定也不会缺钱花的,贫贱夫妻百事哀,不缺吃穿用度,又不用忙着赚钱,这日子也是很容易白头到老过下去的。

    更何况这门亲事还是陈英自己剃头挑子一头热呢,花家那边,人家愿不愿意还不知道呢。

    听了陈英的分析,陈家老爷子又想着陈艾的年纪,考虑着陈英的话也并不是没有道理,自然也只有妥协的份了。

    陈英就自己去找了村子里的媒婆前去花家帮忙问寻了。

    花家老太太瞧着上自己家门的媒婆,本来还有些惊讶,幸亏是常年在外打拼的经历,才让花家老太太的脸色比平地都平静。

    听说是陈家的大闺女,因为陈家老爷子疼闺女,挑姑爷挑花了眼,才让闺女一直没有找到婆家。

    花家老太太想着,陈家大院那么大的山顶窑洞别苑,将来发展好了,指不定是多大的家业呢。

    又何况,陈家老爷子与王家老爷子都是村子里主事的人,还又是姻亲,自己的大儿子没能娶个本地的媳妇,二儿子能取上一个本地的媳妇,那也是极好的。

    总之,花家和陈家的这门亲事,花家老太太也是非常满意的,无论是从哪方面做考量,这都是上上签的好姻缘。

    过了些日子,等着花家老爷子的身体好了些,花家就上去陈家大院下聘定亲了。

    也没过多久,陈艾就从陈家大闺女变成了花家二儿媳妇了。

    花家老太太出手也是相当阔绰的,陈艾才刚进了花家的门,给新婆婆敬茶的时候,花家的老太太,就放了话定了规矩。

    花家老爷子现如今身体不好,自己是断然不会帮二儿媳妇带孩子的。

    自己就不喜欢带孩子了,就是自己的几个孩子,自己也没怎么带过的,更何况是孙子了。

    老大家的孩子是大儿媳妇自己和保姆带大的,所以不管是现在的二儿媳妇,还是将来还没影的三儿媳妇,谁家的孩子都自己带着就好了。

    自己这边,都和老大媳妇一样,每人给补贴五万块钱,其他的事情,就都自己瞧着办,不去打扰花家老太太喝茶赏花打麻将就好了。

    传闻中,花家在城里的厂子,花家老太太也都是分配好了的,大儿子的占比最多,二儿子和三儿子均等,小女儿占了一少半。

    花家老太太的行径,就是后来花家的三儿媳妇也进了门,也是没能说出来半点婆家的不是来。

    陈艾嫁给花庭辰不久,就生下了儿子花永业,和闺女花永康,也是很快就凑成了一个好字。

    花家的孙辈们虽然都不是花家老太太帮忙带着的,可花家老太太还是千挑万选的给了孙子们选好了字辈。

    花庭珅家里的大孙子花永基和大孙女花永安。花庭辰家里的二孙子花永业和二孙女花永康。以及花庭宇家的三孙子花永昌。

    陈艾因为自幼在村子里长大,没读过什么书,也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只是对漫山遍野的黄土地感情深厚。

    陈艾过了门以后,无所事事的就将花家在山坡上荒废着的土地又重新都栽种上了一些海棠树。春夏秋冬的每日里都伺候着山上的海棠树们。

    本来光伺候着山上的树也没什么,可有了孩子以后。就有着忙不过来了。婆婆那边,指定是不可以麻烦人家的,所以当陈艾忙不过来的时候,也就只能麻烦自己的娘家人了。

    说起来,些花永业和花永康也算是陈家老太太一手带大的孩子了。

    所以,对比起来,花家是规矩,陈家是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