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长夏传 »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八章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希望春代表着温暖、生长。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来日方长。

    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

    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

    宋熹因为手上工作繁忙临时有事的原因,没赶上头一次和长夏公司两位主要负责人的见面,一直到过了大寒节气的时候,三个人才算是见上一面,又在一起开了个会,谈论了一下。

    老话说,大疫不过三,在这场瘟疫算是结束的时候,那是柳如梦不曾想到的,也是祝文成和马有为两位或者更多的人也不曾想到的。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在瘟疫爆发的头一年,正严重的时候,柳如梦为了生计,卖掉了陈娇和柳自全拼尽了大半生所有的幸福快乐努力给自己积攒下来的嫁妆,回到了自幼长大的陈家大院,花了大笔的银子购买下了陈家大院,又改造长了长夏窑民宿。

    因为瘟疫的肆虐,所以健康就是最大的幸运,这才才有了长夏窑“长夏”二字名字的来历,也寓意着健康平和的状态。

    长夏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特有的时间划分,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内经》中关于长夏的定义长久以来存在着各种说法。实际上,产生多种说法的原因是由于当时百家争鸣,各种学说并存。

    基于这种成书背景,《内经》终以各种思维碰撞之产物得以问世。千百年来,各家对长夏之义莫衷一是。

    明·孙一奎在《赤水玄珠》中曰:“用古人之法,审其用法之时,得其立法之心。学无常师,择善而从。

    ”五运之法甚为奇妙,试以解释,长夏在一年五季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摄生延年的最好时候。长夏时间的确定,将有利于中医长夏在大众中的普及和中医文化的发扬光大。

    长夏,首见于《内经》。在五行学说中,有木、火、土、金、水五行,中医学中配之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五季中配之以春、夏、长夏、秋、冬五季。

    脾为人体的后天之本,五行属土,居中央为中土,与长夏之气相通,主气为湿。

    《内经》中存在很多诸如此类关于长夏的记载,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脾主长夏”。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是故春气在经脉,夏季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

    后世王冰、张志聪等人对《内经》进行了校注,但对长夏的定义始终莫衷一是。

    直到金元时期,李东垣著《脾胃论》,与脾相通应的长夏才显得越来越重要。

    而长夏作为一个重要的季节,在时间上一直没有明确统一的界定,导致了各种版本定义的流行、划分的混乱。

    王冰在补注《素问》时曰:“所谓长夏者,六月也。土生于火,长在夏中,既长而旺。故云长夏。”

    其认为长夏为农历六月。土生于火,因夏之气得以壮大,并且包含于夏中。

    《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的著者根据《前汉律历志》《尔雅》《礼记·月令》《乐记》《释名》《说文》解释为:“长者,生长也。

    言土生于长夏也。”《中华医学大辞典》载:“夏六月也。夏为土母,生长于中,以长而治,故名。”

    另外,《春秋繁露·五行对》有曰:“水为冬,金为秋,土为季夏,火为夏,木为春。”因此,后世存在季夏即长夏的说法。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用二十四节气标注法明确指出了长夏的时段:“五脏应四时,脾与四时之外的‘长夏’:夏至—处暑,相通应。”

    《素问·阴阳离合论》曰:“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说明当时有一年为360日的历法系统。

    《素问·藏气法时论》:“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岐伯曰:‘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

    其日戊己……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其中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干,古人用此来纪年、纪月、纪时。

    古人用十月历法将一年平均分成五季,每季时间相等。按一年360天计,则每季有72日,其中也将长夏单独分为一个季节,一年五季配五行。

    《素问·太阴阳明论》:“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据此有人提出:长夏分主四季的最后18日。

    也有人认为:“承认长夏,但认为有名无实,其作用潜在的影响于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甚或承认长夏主脾,时亦为72日,但没有具体划分,而是无形地分解于一年四时之内。”

    在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五行对应春、夏、长夏、秋、冬五季,同时也对应生、长、化、收、藏五化。

    四时若无长夏之“化”,则草木虽荣而终不成果实,秋既无收,冬亦无藏。脾主长夏,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则生机可得。

    人体后天的生存均赖脾胃得以实现,而长夏为脾所主,所以脾的正常功能得以实现,就需要在长夏之季养脾摄生。

    同时,长夏之时,气温将达到最高状态,此时进行冬病夏治,也能达到养护身心的目的。

    在大众中最深入人心的莫过于长夏之三伏贴。

    据《阴阳书候》记载,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春夏养阳”,此时天地阳气盛极,借阳助阳以补阳有利于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由于年份的不同,三伏有30天与40天之分。目前,在临床中,三伏贴常用于与哮喘、慢支、鼻鼽等寒冷季节或阳气虚弱时易发之疾,且疗效显著。

    长夏之季暑湿盛行,极易伤及人体阳气。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其性重浊黏滞。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于湿,首如裹。”即说明此时由于天气多雨,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久处湿地、居处潮湿而引起湿邪袭人,常伴头重如裹、身体疲惫、四肢酸楚、肌肤不仁等症状。

    或由脾阳虚弱,湿困于脾,机体运化无权,致水停湿聚,出现《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说的:“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胕肿。”

    清·叶桂在《温热论》中曰:“湿胜则阳微”,指出,脾之阳气不足与湿邪存在重要的联系。

    《灵枢·百病始生》曰:“清湿袭虚,病起于下。”所以湿邪伤人多伤及人体下部,引起水肿、湿疹等症。

    针对长夏之湿,中医认为此时应做到两防原则:一,防湿。应避免与潮湿之气接触,保持机体干洁。二,防暑防凉。暑在此时多夹杂湿邪袭人,以致人体中暑、冒暑,此时应避免高温、高热;寒温有度,切勿因贪凉而感邪。

    在临床上,常以藿香、佩兰、鸡内金、山楂、苍术、厚朴等化湿健脾;以荷叶、西瓜翠衣等清暑热。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人体之所以会受湿、暑邪等邪气的侵袭,均因机体阳气不足所致。因此,长夏之际,借阳补阳应是一种很好的扶阳治未病之法。

    ……

    在尊重陈家大院原有格局的基础上,改造长夏窑民宿的时候,柳如梦也算是用尽了自己的所学,努力的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变成安生立命的本事。

    因为身体不好的缘故,柳如梦喜欢钻研医书,又因为瘟疫接连不断,柳如梦把医书逐渐融入日常生活。

    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长夏窑民宿主打的特色就是康养。

    只不过在三年的瘟疫中,由于人们的流动性不大,所以客源一直也不是很好,但好在每个院子里抖还有田地耕种,柳如梦每日里也得到了适量的运动,还有着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作伴,日子倒是也过的下去。

    一直到瘟疫结束的时候,齐星韵一行人的到来,才算是让长夏窑彻底扭亏为盈,并且还是收入翻番的。

    可也是因为齐星韵的引荐,柳如梦也阴差阳错的遇见了改变了自己和长夏窑命运的男人周修远。

    依照着宋熹、马有为、祝文成还有柳如梦几次三番商量出来的结果,长夏窑民宿未来的运营上,依旧是主打康养元素。

    一来,瘟疫虽然是结束了,可瘟疫所带来的后遗症可不少,需要一个像长夏窑民宿这样的地方,帮助人们恢复健康平和的状态。

    二来,宋熹搭建好的十二曲黄河灯阵,主打也是消灾解厄,祈求健康平和,与长夏窑民宿的主打的健康元素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