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1270宋末求生 » 第八十八章 河畔镇的发展

第八十八章 河畔镇的发展

    咸淳六年就这样在血与火、大雪纷飞中过去。

    新的一年开始,国号改元景炎,寓意自强不息。

    可是帝国已经走向末路,任它再如何作为,也已经再无回天之术。

    这一年的元旦,临安毫无欢庆之意,门户紧闭,一片萧条。

    所有人都知道了如今的困局,国将不国,山河破碎之际,所有人都在为自己的未来考虑。

    各地官员都在为投降做这准备,只待蒙元大军兵临城下,便会开城纳降,此时已经没有多少人想着跟随大宋这艘破船一起沉沦。

    有门路的也已经开始准备逃亡南方,没有门路的纷纷躲到乡下,准备避祸。

    将来无论是谁来统治,总还是需要有人来辅佐地方的。

    同知枢密院曾渊子、左司谏潘文卿、右正言季可、两浙转运副使许自、浙东安抚使王霖龙、侍从何梦桂、曾希贤等数十人都逃跑了,朝堂之上一片萧然。

    甚至还有人上书弹劾自己,陈述自己的诸多罪状,不堪为朝廷效力,但求罢官。

    这就是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

    民间也是一片惶恐,他们可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贵人们,担心自己的财货和小命,担心家人的安危。

    百姓无心生产,商户无心买卖,哪有一点点的新年新气象。

    景炎元年,这是自百年前,汉人衣冠南渡之后,第一次没有举办元宵灯会,往常就是战事再吃紧,总归是会欢庆一番的。

    而在河畔镇,一片喜气洋洋,迎来了这个小镇的第一次春节。

    高山在小镇中心广场上举办了一次盛大的篝火晚会,晚会上,所有人围绕着这燃得有数丈高的篝火载歌载舞,红通通燃烧得异常旺盛的巨大篝火照亮了所有人的心,也照亮着小镇,未来这里将会更加红红火火。

    他不在的这几个月,河畔镇有了高速发展,这得益于先期的合理规划,早早的就划定了各个区域的范围。

    苏铭按部就班的将各个区域完善扩大,河两岸的工坊区大大小小的水车已经有了十余座,在没有研发出新的动力源之前,水力将是整个工坊区的动力之源。

    第一代水力驱动锻锤已经可以开始锻造大部分铁件,效率比纯手工快了不止一倍,完全能够胜任粗加工的所有需求,再经过人工处理打磨之后,就是合格的产品。

    尤其是在时钟的制造上,通过水力锻锤已经能够锻造出足够堪用的发条。

    第一座时钟正放在议事厅、或者说是镇政府的办事大厅,不仅仅是因为纪念意义,同时也是在提醒大家,要争分夺秒。

    当阿卜杜勒再次来到河畔镇时,先是对伫立在河畔的水运仪象台赞不绝口,称这是东方智慧的结晶,而当他看到时钟的时候,更是惊为天人,他要将这种东西销往西方,不仅仅是大食,还要卖到更远的欧罗巴。

    河畔镇的镇政府也建好了,暂时的镇属个机构只有五个,他没有一上来就胡乱分派官职,只设了需要的,以后新增也是将根据实际需要再说。

    首先是农事科,自然不用多说,小镇人口的吃饭大事。

    现在小镇人口增加,可以开垦出更多的土地,吃饭问题需要解决。

    虽然已经抢种收获了两季,新的一季已经播种完毕,但是现在他们的存粮并不多,因为都是新田,产量还没上去,如果遇到什么灾害,说不定坚持不到下一季收获,所有还需要一定的进口。

    刚开荒出来的耕地,因耕种次数不多,土壤没有还没被完全激活,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深耕,改变土壤结构的适宜性,让作物能够从土壤中吸收到更多的养分,才能慢慢将粮食产量提升上去。

    还有就是肥料。

    当然他们现在可没有能量制造化肥,高山只是听说个名字,具体要他去想,他也只能从现在的条件去想办法,他能想到的最好办法除了收集粪便沤肥,还有就是这雨林。

    雨林中很多地方终年不见阳光,积水、枯枝败叶、动物尸体、烂泥,形成了一种危险的自然地理特征,沼泽。

    可以将沼泽中的淤泥收集起来,不就是很好的天然肥料吗。

    还有就是畜牧业的发展,从内陆带来的各种家禽牲畜中,羊并没有完全适应这里的气候,全部病死,但是宋人酷爱吃羊肉,不免有些遗憾,不过猪却能很好的生存。

    为了解决肉食问题,他决定大力发展养猪业,一通忽悠,什么主要骟,好养殖,肉的味道会变好,然后让人想办法去试。

    没办法,还是只是听过,他自己没养过猪,哪里明白这些道理。

    后世的信息大爆炸什么都好,什么都能了解到,但是只能让人一知半解,想要真正的懂得什么,还是要经过系统专业的学习,自学成才的事情毕竟还是比较稀少的。

    至于之前想的驯服鹿群,有些想当然了,光靠鹿肉可不行,长得太慢了,想要顿顿有肉吃,得养多大一群鹿,作为辅食就好了。

    工事科,小镇的工匠、工坊、营造建设等等,都归它统筹,还囊括了苏铭的研发小组,他将一批老工匠聚集在自己的身边,不忙事就跟着他研究时不时从高山口中蹦出的突发奇想,现在他们正在攻坚铁皮手雷,按理来说应该不难,可是实验了几次,都发现爆炸动静不小,可是杀伤力小得可怜,铁皮外壳都没能炸得四分五裂。

    铁皮铁皮,这些人还真用铁皮去包裹火药,这种铁皮也是直接锻造而来,质地柔软,可延展变形,是熟铁皮。

    高山高山他们要改用生铁,但是生铁不能锻造,只能浇铸,让他们再去想办法。

    海事科,暂时所有的船只都归其管辖,只要是涉及海洋的事情都由其负责统筹,进行海贸,未来还要专门打造战船,用以周边海域的巡逻。

    四海兄弟社也被并入海事科,目前的海贸也陷入了半停滞状态,所有的船只都在全力囤积货物,运送物资,还有从各地搜罗来的人员工匠。

    从前是因为大宋还能支撑,很多人不愿离开故土,可是当战败的消息传遍天下,全国人心惶惶,已经有不少人不再那么抵触。

    之前拜托丁见山帮忙寻找工匠的事情也有了转机,前不久还从泉州接走了一些造船工匠。

    说道泉州,不得不说到蒲家,蒲家现在对高山算得上是冷淡了,前次拒绝了高山的购船请求,而后还想将蒲东海召回家族,蒲东海也是铁了心的要跟在高山身后,再也没提过蒲家。

    蒲家在泉州的势力庞大,大小船只有百余艘,其中大海船更是数不甚数,未来这些船高山一定要夺到手中,就算不能得到,也要将他们毁了,否则,当有一天蒙元知道了河畔镇的存在,一定会利用这些船来攻打的。

    虽说后期传说蒙元有战船数千搜,但是多是那种只能在近海航行的船只,能跨过大洋远距离渡海的并不多,而且也不可能都派来攻打他,所以不能让蒲家的海船为蒙元所用。

    蒲东海算是得到了高山的信任,只因在他和吴宗昌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打入广州海商圈,又在占城和陈朝建立了商栈,虽然初创,却已经将几地连接在了一起。

    未来还计划开辟前往前往东瀛的航线,那里有他需要的硫磺,他不知道的是流求也有。

    同时他也一直通过各种方法寻找硝石,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所谓的智利硝石、印度硝石,想要得到硝石,只能用土法,可是那可怜的产量,不过聊胜于无,他下令建造那么多茅厕的目的可不仅仅是为了卫生、积肥。

    为了防备以后彻底的失去火药供应,王顺也在各地收购民间制烟花的火药,或是硝石。

    再就是兵事科,掌管所有军务。

    三屿国与摩逸国的战事以摩逸国的惨胜而结束。

    当摩逸国的五千大军即将攻入三屿国王城的时候,从北方和西南方得到消息的援军赶到,想要里应外合消灭侵略者,可是兵力上处于劣势的三屿国夹击失败,只是给摩逸国造成了大量伤亡,无法支撑下去的摩逸国只能略微劫掠一番就退兵,损失了大量士兵的他们也不知道劫掠的这些财物能不能弥补他们的损失。

    当然,高山是乐于见到两家两败俱伤的,若是他现在有一支大军,他一定南下,趁机背刺一波,趁火打劫。

    现在他只有一百人的正规军,是从上次战斗中最是敢打敢杀的人中挑选的,外加三百五十人的昆仑奴仆从军。

    虽然全民训练的惯例还在保持,但是毕竟没能脱产,相当于预备役民兵吧。

    正规军是完全脱产的,完全由小镇财政供养,暂时沿用宋军的编制,做出些调整,设伍、队、营,他现在的人只有这么点人,后面的暂时也没敢多想,五人一伍,五伍为小队,两小队为中队,两中队为大队,正好一百人。

    在许以未来能够成为自由民的承诺下,昆仑奴仆从军纷纷献上忠诚。

    这样他就有了一个不满编的营,营满编五百人。

    仆从军和正规军进行同样的训练唯一不同的就是军中搏杀技,正规军由贾似道的亲卫教导,张青云带着二十亲卫最后还是留在了贾似道的身边,只有当初被派去护卫贾蕙南下的十人来到了河畔镇,而后让他们兼任教头。

    仆从军只接受队列训练,他们的武力其实并不弱,还接受了大食人的调教,一对一这些亲卫都不敢说轻松拿下。

    这些人日日在河西操练,如今河西的林木已被砍到一大片,整出了大片空地,便成了军营的所在,未来这里还将建起一座堡坞,一旁还要修座军港。

    还有就是他们的装备,正规军用上了铁皮盾,手中拿着锋利的钢刀,克敌弓已经试制出来,只是材料有限,最终也只凑出来五十副。

    昆仑奴主要配备木盾短矛,辅以短刀,其中还有一个大队弓手。

    东升号也被王顺开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高山都不会离开河畔镇。

    牛二的掷弹队也被抽离出来,重组成一个小队,不作战时就充为他的亲卫。

    阿冬等土人也想加入,被高山以暂时不需要为由拒绝了,他现在还需要这些人劳作,而且这些人的体格也不适合从军,达不到他心中的标准。

    元宵过后,高山就要派出一个中队,向南方探查,即使现在人手紧张,也必须要去,随行的还有一些工匠,其中以懂得辨矿的铁匠为主,因为在南方,发现了疑似铁矿石的石块,那里可能有铁矿,为此,金矿的开采计划将由可能再次被大大延后。

    不过那里靠近三屿国,趁着三屿国无暇他顾,特意去探查一番,未来说不得又要打上一场。

    如今和大宋的贸易算是断了,对于金子的需求没有之前那么迫切,金子的主要出售地在泉州临安这些地方,再卖过去也不过是等着被蒙元人抢走,而且这些金矿他还想留到未来发行货币用。

    他必须要有自己的铁矿,否则完全依赖占城那边和阿卜杜勒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运来的铁锭,他的铁储备迟早要入不敷出。

    占城范文同的铁矿主要是从陈朝弄来的,蒙元灭宋之后,不久就会再次攻打陈朝。

    最后就是民事科,这个很简单,就是主理小镇大小事务管理,诸如户籍、教育等,还有就是财务暂时被并在这里,主要是能负责的人太少。

    高山现在是分身乏术,担任镇长,兼管兵事科、民事科,不但要镇内处理大小事务,主抓军事训练,还要开展教育工作。

    其一是非汉人的汉化工作,要学习汉话,学习汉文化。

    其二是汉人的识字问题,这与他们未来的待遇挂钩,简单来说,想要出人头地就要识字。

    本来在所有人的认知中,能够读书就是高人一等的事情,如今还能免费学习,未来还要推行义务教育。

    苏铭担任副镇长,兼管工、农。

    海事这块暂时由王顺几人负责。

    未来这里将成为一座巨大的海滨城市,连贯东西南北,将南洋与西方还有北方串联起来,形成一股巨大的海洋力量,将蒙元困与陆地之上。

    在高山的眼中,城市的形状已然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