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路明非的生存游戏 » 第37章 神夜祭与《道德经》

第37章 神夜祭与《道德经》

    什么东西?

    路明非定睛一看,自己碰到的是一本从书架上突出来的书,淡棕色的皮革书封被淡淡的阳光刻下两个闪光的亮点,多了些许高级感。

    他拉开了窗帘。

    刺眼的阳光透进来,将整个房间照得极为亮堂,原本的阴郁之气顿时消散了大半。

    这是一本精装书,而且很久都没有人翻阅过了,不知道在图书室里沉寂了多久。书皮上面的落灰厚厚一层,甚至足以拓印路明非的指纹。

    书的标题是……

    《神夜祭的起源:从弥生时代开始的神隐传说》,作者是乡仓幸太郎。

    熟悉的姓氏引起了路明非的注意。

    乡仓?

    和乡仓润有什么关系吗?

    虽然现在不兴“书香世家”这种叫法了,但也许一种叫法消失之后,它所指代的事实却没有消失呢?

    乡仓一家难道世代都从事研究工作吗?

    路明非脑子里的想法漫无边际,手上却翻开了这本书的扉页,他的目光随着老旧泛黄的纸张从上往下,在页面的左下角读到了这本书的出版时间。

    ——1924年。

    路明非简单算了算,这本书从出版到现在已经走过了93年。

    乡仓想要找的资料居然有这么悠久的历史?

    做学术研究需要用到如此古老的资料吗?

    一般来说,资料应该是越新越好吧?

    不过,路明非也知道自己对于搞学术一窍不通,所以他也仅仅只是想想,也没有真的认为自己想的就是正确的。

    能够这么快就找到一本资料,路明非觉得自己开了个好头。

    这下也算是完成了任务。

    但是,就这么回去的话不太合适——渡边和井口还在紧锣密鼓地找东西,结果他却拿着一本书屁颠屁颠地跑回去说自己找到资料了——这种行为大概只有不懂事的小孩子才做得出来,所以他决定还是留在这里消磨下时间好了,说不定在这段时间之内还能找到点别的东西。

    路明非试着小心翼翼地翻开手头这本古书——接近一百年历史的书也能算古书了——想要看看自己能不能看懂,但迎面而来的一堆竖排日文仿佛密密麻麻的蚯蚓,看得路明非头皮发麻。

    他佩戴的翻译耳机仅仅只能翻译声音而已,没办法让文字也变成他熟悉的中文,即使能够做到这一点,光是竖排文字的排版也足够让他心底打退堂鼓。

    没办法了。

    读是读不懂的。

    图书室里很安静,路明非能够听见自己翻动书页时发出的窸窣声,仿佛是千足虫爬过浅浅的水凼时撺掇出的声响。

    他躁动的心灵在绝对的安静之中渐渐冷却下来,于是他将书合上,收好,夹在自己的胳膊下面以免遗忘,然后在图书室里缓慢走动,时不时看一眼书架,想着或许自己应该如何消磨接下来的时间。

    不对,现在不是消磨时间的时候吧?

    路明非拿出手机,给清水发了一条消息。

    “顾问:情况如何?”

    “清水:一切正常。”

    “清水:你们那边呢?”

    “顾问:还在找资料呢。你一个人真的没问题吗?”

    “清水:没关系的,这边有我盯着是不会出事的。白石也不是小孩子,总不可能进了屋子然后不翼而飞吧?”

    路明非心说在他那个世界或许很困难,但这个地方嘛……那还真说不准。

    “顾问:总之你盯紧一点。”

    “清水:知道了。你怎么比渡边小姐还啰嗦?”

    “顾问:只是觉得你那边会遇到点麻烦,但具体是什么我也不清楚,所以叫你多加小心。”

    路明非并没有撒谎,他的直觉的确是这么说的,但是具体是什么他就一无所知了,只能说是一种非常模糊的感觉。

    “清水:既然是顾问先生说的话,我会加倍认真对待的。”

    后面还附上了一个认真的表情。

    路明非回复了一个表示赞赏的大拇指。

    虽然他不知道清水的工作能力,但从她谈判时候的表现来说应该也挺靠谱的。

    大概吧。

    路明非将思绪拉了回来。

    一排排书架上面摆放的都是日文书籍,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是旧东大的文科楼,想也知道不可能会摆满中文书。

    那么,问题来了。

    他应该怎么打发时间呢?

    不知道为什么,他想起了很久以前的童年记忆。

    路明非——虽然看上去就很像——是很擅长一个人打发时间的。他小时候就经常在摆着橡皮树的阳台发呆,看一会橡皮树深绿色的叶子,再看一会远处被绿色格栅隔开的高速路,想象着自己有一天能够凭借念力飞跃所有的阻隔,像个仙人一样自由自在地活着。

    不过,这个地方可没有什么值得眺望的景色,窗户外边也无非就是热烈到难以靠近的太阳光和大学校园内的普通绿化带而已。

    路明非想了下,还是决定继续看看剩下的书架。

    说不定会在这里发现一本中文书呢?

    就算这里再怎么

    他晃眼在角落看见一抹和弗朗西斯·培根笔触十分相似的扭曲色彩,如同阳光上不起眼的灰色疮疤。

    那个部分就在整个书架左下角的背面,靠近窗户,如果不是太过强烈的阳光带出了一丝不寻常的阴影,他的目光绝不会在那个极不起眼的角落停留,然而,一旦注意到这一点怪异,他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个困惑:那是什么?

    他迅速走了过去,抓住了阴影中的东西。

    是本书。

    而且是本中文写就的书。

    《道德经》?

    作者是老子——这很寻常——接下来的名字却让他脑海里闪过一丝困惑。

    徐福……注?

    徐福何许人也,路明非还是略知一二的。

    传说此人是秦始皇时有名的方士,曾向始皇上书,请求去海上寻找三座仙山,以求长生之法。

    但是,他可从来没听过这人还注解过道德经。

    方士的确可能和道家关系匪浅,徐福当然可能读过道德经,甚至做过读书笔记,但是,历史上权威的注解多如牛毛,徐福的注解也不会因为徐福这个名字而熠熠生辉。

    更有可能的猜测是,这是一本伪书,只是署了徐福的名字,但真实的作者另有其人。

    这本书的内页质感摸上去也不太对劲,摸起来不像是普通的印刷纸,倒像是什么动物的皮革,要说是羊皮的话,又很蹊跷,谁会用羊皮写道德经呢?

    这股仿佛中西混搭的怪异感在路明非的心底挥之不去,他第一次产生了强烈的,想要看看这书到底什么内容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