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冬眠到未来重新做人 » 第一百五十七章 林升的老师

第一百五十七章 林升的老师

    “人类”,或者说人类的掌控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但是这样的控制欲望并不会凭空地诞生或者消失。

    “它来源于人们对于安逸还有舒适的追求。”林升永远不会忘记最初他怀着憧憬和抱负走进科研所后听到的言论。

    而现在他真真切切地再次听到了,甚至见到了这一幕——这让他感到熟悉而又陌生。

    难道“人类”也会做梦吗?哦,原来人类的确是会做梦的。林升恍然大悟。原来,我早就变成“人类”的一员了啊……

    “人类”是不会做梦的。

    那些对于连过去人类认为最为飘忽不定的情感;曾经认为是人类和那些懵懂的生物间最大的区别;甚至认为是神话中的神灵才能涉及的魂灵、时空……

    甚至是林升自己到现在都从未听过的,或者连想也不敢想的领域。

    对于复合体这样的巨人而言不过是路边的石子抑或是埋藏在地里的宝石,只需要弯下腰去拾起它或者是挥舞上几次镐子罢了。

    这不是一种自大而是如同恒星必然会挥洒光辉一样的事实。

    而梦这样的事物,不过是对于“脑”这样的事物使用后必须用于休息的缺憾罢了。“人类”不会做梦,这不是千百年来自然而然的道理吗?

    但是林升觉得现在的的确确就在做梦,甚至他的老师巴特斯就坐在嵌有海绵的飞机座椅上,正谈着他再熟悉不过的话题。

    “为什么我们的科技在这个时代迎来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次黄金时代在历史中是这样的叙述:“那迅速的美好让新生的婴儿都难以适应。”这当然是一个夸张的比喻,但这也是一个事实的一部分。

    就像过去垂垂老矣的人们难以适应身边变化过快的时代,黄金时代美好到最为先进的青年都有些跟不上它的速度。

    从新纪元前320年联合国的更进一层,蓝星联合共同体成立,到新纪元前250年泛亚科技联盟宣布第一架太空电梯即将开始建设。

    只用了七十年的时间,一个曾经分散地联合在一起的组织就变成了一个牢牢凝聚成几块的、更加紧密的团体——很难说这究竟是件好事还是坏事。

    但凡是享受过这个时代的和平,这个时代的每一个时刻的人们都深深地沉醉于此。这是个最好的时代,没有最坏的时代,这样的美好会永远持续下去。

    每一个人都这样想,当时的林升也不例外。

    “让我来告诉你如今科技依旧在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吧,”巴特斯靠在椅背上,微笑着,“那就是对真相的渴求,少部分人对真相的渴求。”

    “在过去,有这样一种说法。”林升听到了一种全新的对于社会的见解,“有人认为,如果真正地达到了按需分配或者按劳分配,或者说,消灭了私有制,人类就会迎来真正的解放。”

    “但实际上,大多数的人类期望的只有一件事——他们自己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

    “那是过去人类取得了如今这样辉煌伟大的成就的原因之一,也许是很重要的之一,”巴特斯总结道,“但现在呢?”

    “什么现在?”那是一道比现在年轻得多,有活力得多的声音。

    林升只觉得自己和眼前的幻影重合在了一起,他深知接下来的对话就将改变他的一生。有时候历史就是这样的神奇,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能够引起很多重要的改变。

    “现在科技依旧在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能源的问题已经解决了,饥荒也解决了,疾病?早就解决了,如果那些好战者不继续的话。寿命?看起来那是最有动力也最无用的理由。”

    “林升?你觉得现在科技发展的动力究竟是什么呢?”老师紧接着就给出了他认为的答案,“一个拥有渴望的社会,当然还有一群好奇的人。”

    科研从来不是有趣的,它枯燥的等待、繁琐的计算、大胆而又无用的猜测和一闪的灵光中艰难地前进。

    是“人民”还是“英雄”引领历史的走向,答案是都有。

    “在过去,‘人民’起到的作用往往更甚于后者,但现在不一样了,”巴特斯紧紧地盯着自己最为看好的学生的眼睛,“就像墨菲定律早就走到头变成了历史一样。”

    作为科学史学家的林升知道自己老师想要说的是什么,实际上,如今的林升都诧异于自己的老师在当时就能预见如此久远的未来。

    科学史学,是一门研究科学史的发展,试图从中预测科技研究发展趋势和科技发展未来的一门学科。

    巴特斯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成功地预测到了“第一次黄金时代战争”(复合体的历史记载中称呼)的产生方式和可能造成的结果——人类的灭绝。

    从现在来看他说得很对,以当时的眼光来看现在的“人类”,人类的确是被灭绝了。

    唯物史观是一项伟大的发现,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唯物史观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最基本的观点,并在这一基本观点的基础上,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作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早在第一次黄金时代,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就已经不再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是主观臆断的、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客观依据的、有规律可循的了。

    “所谓的人民群众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它意味着一个社会本身试图缓解甚至破除不适合的生产方式,”巴斯特眯着眼看向远处如同头发丝一样立在海面上的黑线,“人民就意味着社会自身的想法。”

    就像过去,许多人总觉得没有了朱元璋还会有李元璋、王元璋或者是张元璋一样;没有了牛顿还会有马顿或者其他人类完成那些伟业一样。

    “你觉得是这样吗?”

    “起码不全错。”梦里的林升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大错特错,”巴特斯有些不满林升为什么不开窍,“你就没发现两者的区别在哪吗?”

    “我说得已经够清楚了,所谓的推动历史的人民,”巴特斯换了一种说法,“这里的人民更像是一种社会环境而不是具体的指代一种群体,明白了吗?”

    林升皱着眉点点头:“您是指,它代表了社会自身的发展意向?”

    “也不全对,”显然自己的老师在当时也没能清楚,“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种想法,这里的‘英雄从人民中来’更类似斯卡洛函数变化,是一群数组中的一个独特数。”

    显然,过去的那个林升被自己老师的发言吓了一跳:“这不等同于您找到了批量生产爱因斯坦的办法?!”

    “这只是我一个初步理论的初步设想,”显然巴特斯对于自己学生的反应很是受用,他自豪地笑了,“嘛!大概就是这样,总之,就像一群唯物主义者很难生出一个宗教分子。”

    “就拿那个牛顿的例子来说,正是出于时代或者人民自身对于更高生产力的需求,引导了一整个社会环境向‘追求科学’或者起码是不阻止的方向演化,最后从这个大函数中容纳出了足够的变量引导出‘牛顿’这样一个‘独特数’。”

    “关于中国的历史我也很了解,历史由人民群众推进毫无疑问是无比正确的,没有适合的环境也就无所谓那些‘英雄’的土壤了。”

    “但您刚刚说……”

    “但问题就在这里,没了牛顿,真的会有一个马顿出来完成历史上一切牛顿原本能够达成的成就吗?没了爱因斯坦、波尔,没了那些‘英雄’,历史真的会按照现在的情况发展吗?”

    “但您刚刚说的理论……”

    巴特斯完全没有理会林升的话语,他已经沉浸进了自己所构建的巨大的学术研究世界中。

    “问题的根源是概率啊!一个整个人类文明都会参与进来的巨大的函数模型!其中又必须包含每个具有不同的小文明社会不同点的内在变化,甚至还必须将具体到一整个人类学基因谱系的变化都涵盖在其中……”

    意识到自己在做梦的林升饱含着热泪注视着过去飞机上的一件小事,他几乎又重新回想起了他刚刚听闻复合体所创造出的一切时的心情。

    林升很早就从那些记录过去的历史书中看到过对于自己老师的歌颂和赞美。

    人类道德伦理委员会的最初的起源正是因为巴斯特的理论,或者说,高维天灾演算法的起源正是巴斯特的历史演化理论,而这个理论的最初所预言的最为惊人的结果就是——

    预测未来。

    在人类道德伦理委员会中,巴特斯的头像几乎在每一个实验室中都能看见,他递给了最初的人类文明“预测未来”甚至“决定未来”的钥匙。

    高维的预警起码整个银河甚至星系群都能听见,能够观测到这条信息文明虽然少见,但就复合体目前的观测而言,他们在宇宙里找不到第二个自己。

    并非高维预警带来了“高维天灾演算法”,而是巴特斯那深邃的思想送来了预测未来的宝藏。

    每一个来到未来的人大抵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对于自己所在的历史的记录,林升刚来到复合体时就时常在想,如果自己没有去追寻成为一个“英雄”而是跟着自己的老师学习,自己会不会也在这个伟大的理论中留下自己的名字呢?

    窄小的机舱里,巴特斯的声音依旧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