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梦幻情缘之夏荷 » 一场车祸、一根保险杠,以及生命的天平

一场车祸、一根保险杠,以及生命的天平

    在遥远的1967年,美国迎来了一场让人唏嘘的悲剧,女演员杰恩·曼斯菲尔德在一场车祸中不幸离世。然而,这场悲剧却成为一场对于生命价值和成本-收益分析的思辨的起点。

    政府提出了一个貌似合理的提案:在大型卡车的尾部安装一根保险杠,据说这样每年就能挽救180个生命。可惜,政府在1974年的时候却撇了一下嘴,摇了摇头,说成本超过了生命的价值。嗯,对不起,政府对成本的挑剔程度堪比我在菜市场里买蔬菜时的挑三拣四。

    你猜怎么着?政府大人们认真地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3.1亿美元的花费,只能换来3600万美元的收益。而在那个年代,一个人的生命居然被估价为20万美元。这真是让我不禁感慨,当时是不是有人觉得把生命当作某种奇特的商品,比如说,是不是可以拿去和土豆换啊?

    生命啊,究竟值多少钱?这个问题在当时的政府眼里,居然可以用一张巨大的价值表格来回答。哪个官员能够想到,几十年后,这个数字不仅不会贬值,反而会被我们用来当笑话。

    现在,让我们来考虑一个哲学难题。假设你是一家制造业的老板,你的车间有0.1%的几率会发生人员伤亡。你引进一项神奇的技术,能够将伤亡率降到0,但是要花掉公司整整一年的利润。那么,问题来了,你愿意吗?

    哦,对了,如果要花更多的钱呢?你还会愿意吗?这个问题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上次在商场里看到打折的电子产品,看着看着就觉得自己的生命价值也涨了。

    所以,看似冷酷的成本-收益分析,似乎一直都在我们周围悄悄地挥舞着数学公式的权杖。生命的价值,原来是有价格标签的。而当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摸索前行时,或许我们不妨停下来思考一下,究竟是什么让我们觉得生命无价,而又是什么在默默地给这个价值贴上了标签呢?

    是啊,毕竟生活不是一场成本-收益分析的游戏,更像是一场荒诞的喜剧,我们在其中扮演着各种角色,时而为了金钱在算计生命的价值,时而却被生活自己的笑话逗得前仰后合。或许,我们应该更多地用心去体味这个世界的奇妙,而不是让一张计算表格决定生命的轻重缓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