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何心道 » 第四十一章:姜方流

第四十一章:姜方流

    按理说,姜家一门三国公,该有三个府邸才是,可是姜子良这个老祖宗还活着,姜氏族人自然是没有人想着分家的,即便有人敢想,也没人敢做。

    庶出的卫国公姜方流刚封国公之位时,不少门客属下劝说他另起一支,毕竟豪门也从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然后,那些劝谏的门客断腿赶出府邸,属下该打军棍的打军棍,该撤职的找个由头撤了职,全是由姜方流亲自做的决定。

    然后,姜家诺大的府邸由姜子良亲口分配,前院两进,包括花园走廊会客之处,算作公中。后边三进三回的处所,最后边的小湖与宅子,住了姜子良与一些供奉;左边在北稍大的一圈宅子,属于忠国公姜方舟,而右边处南自然是卫国公姜方流的。这三处哪怕是姜子良自住的那宅子不算上小湖,面积都比得上赵国朝中任何一个普通大臣的府邸了,但是与其他国公相比,自然是小了些,有些侯爵的宅子即便是稍大,也大不出多少来。

    姜方舟与姜方流各自又在自家宅子边上起了小门,若非本族亲眷或是极大的场合,都是由小门出入。

    姜修胜回到武洲赵国,并无姜家人来接。凭姜家在赵国的根基,当然不可能是不知道,这般态度,就很让人深思了。

    也幸好姜修胜从柳州很是带了些财货回来,加上储家的支持,在临淄西边靠着外围,总算是寻着了一处不算大的宅子,原本的主人乃是临淄的一个大皮货商人,不知是何原因,急于出手这处宅子,在储顾雨的一力坚持下,姜修胜与储顾雨几乎是一人一半买下来了这处宅子。

    两家人加上一个柳广辰,便安置在这边,稍微拥挤了些,总算也有了落脚。

    本来姜修胜梗着脖子不肯回姜家来往,储顾雨拉着他不知谈了些什么,足足两个时辰的谈话后,姜修胜带着廿二两个人回了姜家府邸,递上门贴后,姜子良姜方舟姜方流这三个姜家顶门扛把子一个没见到,倒是姜方流的正妻姜程氏,就是姜修胜的祖母要见姜修胜,姜修胜才被门子带进了姜家的大门。

    姜家前面两进虽然很大,但是也算是朴实,廊坊屋子大多讲究实用,算不得多少美观,更是无从谈起奢华,只不过坐落有序,看着大气凌然。

    姜家的门子放在赵国也是一个响当当的存在,毕竟宰相门前还九品官么,更何况姜家。虽说从姜子良起始,姜家就走的修生养性一套,见客极少,但耐不住权势迷人,总有些人想走姜家的门路。姜家门子也是姜家老人的后代,算是家生子,是姜子良细细挑选过后才安排在大门处差使。虽然门子恭谨有礼,但那对谁都淡淡的态度,正是应了姜家超然一等的姿态。

    即便在姜修胜递上门贴的时候,门子早就知晓了姜修胜的身份,依旧风淡云轻地请姜修胜与廿二稍等,前去通报了半个时辰才来回复。

    这半个时辰,姜修胜与廿二就在姜家大门边上站着等候,倒是门口小房的一个老仆,拿出张长凳要让姜修胜与廿二坐坐,姜修胜没来得及说话,廿二替他谢绝了。

    姜修胜看着廿二,并未出声,廿二这般举动肯定有他的道理,姜修胜也就道了声谢,也没坐,就这么站着等候。廿二自然也陪他站着。

    直到门子回头来告诉姜修胜,南苑老夫人要见姜修胜,才带着姜修胜与廿二从大门边的一个小门进了姜家。

    姜子良一生只娶了两女,一个是姜方舟的母亲、姜家主母姜萧氏,乃是高门萧家的小姐,与开国皇帝赵飞廉的德妃乃是亲姐妹,活着的时候也是留星境界的高手,不过也就活了几百年,也就寿尽。另一个便是姜方流的生母,姜樊氏,乃是姜子良的平妻,其兄樊楼是赵太祖赵飞廉的侍卫头领。

    樊楼自护乡队就跟随赵飞廉,之后南征北战不知救了赵飞廉多少次性命。赵国立国之后,太祖赵飞廉本想将虎侯之位封给樊楼,樊楼宁死不受,宁愿在宫内当个一等侍卫头领。即便赵飞廉也给他上了一个柱国将军的衔,后来好说歹说接了个镇东伯,直到死后才追封了个襄国公。

    樊楼本就是个孤儿,相传出身襄地,死后才被追封了襄国公。

    姜樊氏原名樊槐,跟着樊楼也算举家不定,开过之后都没能找到良人。在一次家宴上见了姜子良一面后,芳心才有了归属。

    姜子良那时已经有了姜萧氏为正妻,但樊槐极是豪气,逼着樊楼去求了赵飞廉,赐婚给姜子良做了平妻。此事在史书里都当成美谈,在民间更是被多少大家女儿当然追求爱情的典范。

    但樊槐之后生下的姜方流,终究算个庶出。樊槐在时,姜方流待遇只低姜方舟一线,樊槐的修为毕竟是弱了些,百年出头便寿尽而终。在姜萧氏这般豪门出身的主母面前,姜方流的地位与资源,渐渐地变少。

    也幸好那时樊楼还活着,靠着这个伯爵的舅舅,姜方流才有了足够的资源与好功法,他之前修炼的姜家两仪决只得了前三篇,须知两仪决完整的是十二篇!

    后来改修了樊楼从赵飞廉处求来的破军诀。这破军诀乃是当初征战时,姜子良灭了武洲一个大宗门七星楼后获得的秘本,经过姜子良与赵飞廉的研究,乃是一门兵家的战阵修炼之法,首重身气,在战阵与血气里能够加速修炼与突破。也算得上一门极好的法决。当然姜子良与赵飞廉看不上,要改修这般兵家秘法,要散去本身修为从头来过,这让高手如何使得。

    赵飞廉得到破军诀后,本想赐予樊楼,毕竟樊楼作为赵飞廉的侍卫统领,修炼的还是最初时获得的蛮牛劲,靠着一本不算高明的蛮牛劲修炼到魂游高阶一段,但蛮牛劲的潜力已经是到了尽头。

    樊楼被卡在魂游高阶,距离留星境界只差那一步,赵飞廉本就是想樊楼散去蛮牛劲的修为,正好堆上资源修复他原本征战的暗伤,再从头修过破军诀,突破入留星境的可能当真是极高的,毕竟能靠着蛮牛劲修炼到魂游高阶一段的樊楼,想来天赋也是卓绝之人。

    奈何樊楼不受,声称作为太祖赵飞廉的侍卫统领,怎可散去修为擅离职守。万般无奈之下的赵飞廉只能作罢。

    直到樊楼亲妹姜樊氏槐故去,其子姜方流窘迫之下来寻舅舅,樊楼深感愧疚,才去求了赵飞廉,姜方流散尽之前两仪决修为,改修破军诀。

    樊楼一生只求了太祖赵飞廉两次,一次为亲妹樊槐求赐婚姜子良。一次便是为亲外甥姜方流求修炼之法。樊楼身故后,赵飞廉痛哭亲自祭祀。不得不说,之后姜方流的军旅生涯多受照顾,此为其中缘故之一。

    也许是因为姜方流肖母姜樊氏,与破军诀极为契合。改修之后,三日筑基圆满,偏生难破神藏。于是投身军门,去了赵国边境,相传也是樊楼出生之地襄阳做了一名普通军士。

    但他终究是姓姜,姜子良军神之名那时已然响彻武洲,之后更是九洲俱闻。再加上樊楼重情重义在军中名声极好,又有赵飞廉私下的话语照顾,姜方流在终日小战不断的襄阳,没有夭折,反而凭着这些看顾,在战阵迅速突破。

    修为日渐加深的同时,姜方流为人质朴豪迈,军中吃的极开,多次立功,升迁速度几可媲美他修为加深的速度。

    也幸好当时樊楼还活着,樊楼悄悄派人到姜方流所在雨袭军中,给当时雨袭军统领韩百递过话去,让韩百压一压姜方流。姜方流的升迁才慢下来。

    在韩百的压制下,姜方流在襄阳雨袭军中整整二十年,才从俾将升到偏将。搞的当时赵飞廉以为韩家故意为难姜家从军的庶子,派人来调和。

    知道真相之后的赵飞廉对樊楼更是看重,奈何樊楼初期征战暗伤极多,那时已经时日无多。

    樊楼一力要求,死后不得通知姜方流回转奔丧,在不久之后樊楼撒手病故。终生只得一妻一子,其子并无修炼天赋,赵飞廉追封襄国公,荫其子樊林袭镇东伯爵。

    本来赵国的爵位大多不能世袭,即便能世袭,每代也是递减一等。镇东伯乃是一等伯爵,袭爵只得二等,赵飞廉亲授樊林不降等袭爵,在别人看来也算得上恩厚。

    姜方流对此一无所知,直到再又五年,雨袭军统领韩百回临淄述职,晋升虢国公,入军部作为主官之一参议朝政,卸任雨袭军大统领之位。

    再由多方推举,赵飞廉亲自拟旨,姜方流接任雨袭军大统领之位。军中反向甚大,甚至有人直言姜方流乃是姜家走了后门才得接任雨袭军大统领。

    赵国军伍分内外,外军八支,分别是:雷惊、云拢、雨袭、水覆、虎啸、豹突、龙盘、虫鸣。

    每一支外军编有军将五万数,大统领一名,为最高主官,须由皇帝亲旨与一半兵符加上军部核实之后的另一半兵符相合才能动用。另各有副统领三名,负责抵御外敌或是开疆辟土。

    内军四支:禁卫、内卫、御林、羽林。

    每支内军又分八卫,一卫只得两千六百名士兵,头领一名、副头领两名。一支内军大统领一名,一卫头领各兼副统领。

    禁卫由赵国皇帝亲掌,樊楼便曾任禁卫大统领,是皇帝绝对的亲信部队。

    内卫负责守卫皇宫,大多由皇帝或太子掌控。现今便是皇帝赵何亲掌四卫,太子赵丹掌四卫。

    御林负责守卫临淄,大多由军部直属,不过动用也需皇帝兵符与军部兵符相合,平日换防只得军部上报得皇帝同意后,由军部下令即可。

    羽林则是仪仗部队,一部分由内外军伍选拔,一部分则是世家子弟磨练打熬资历之处,情况稍微复杂些。但由于大统领大多是赵国皇室宗族族长,总的来说还算是平稳。

    姜方流在雨袭军,由一届偏将,跳过大将、副统领,直接接任大统领进行了一次巨大的军伍三级跳,赵国史上从未有之,如何不让赵国上下议论纷纷。

    更有姜方流乃是姜子良之子,已故禁卫大统领樊楼之甥,更是让赵国众人对此颇有激进言辞。

    幸好,太祖赵飞廉一力按下诸多非议,力举姜方流。这才有了一年不到之后的著名战役:襄阳奇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