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何心道 » 第五十六章:张之序

第五十六章:张之序

    捧剑园连日来,热闹了许多。其实捧剑园里面来的人并不是都有真才实学的。

    大多到捧剑园来的年轻人在刚刚成年的时候都觉得天下风云都能被自己搅动,心中的雄壮之气几可吞虎骑龙。只需有人赏识,那他们就可以一飞冲天,建立不世基业。

    毕竟,大赵也就这么来的。

    其实这个想法并没什么错,毕竟正如赵太祖赵飞廉说说过的一句话一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所有的大家族或是顶级宗门,在最开始创立之前,都是从普通人过来的。无论是地位还是财富,都要争取与拼搏。

    但是问题在两个方面显得特别尖锐。

    其一便是能力。就拿赵太祖赵飞廉来说,确实,赵飞廉的成长之处,几乎和一个混混痞子没啥两样,但是赵飞廉有一个被绝大多数人都忽略了的能力:吸引与管理人才。

    姜子良遇上赵飞廉之时,虽说也是年幼,但绝对不无知。其中固然有着赵飞廉的不要脸与死缠烂打,但是谁又能说不要脸与死缠烂打不是能力呢?关键是赵飞廉的不要脸与死缠烂打就见效了,才有了武洲军神帮他鼎定天下。

    早早便能在武洲排得上号的萧韩两家,也是在极早的时候便被赵飞廉拉拢。赵飞廉起初的征战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他自大过、昏聩过,当然败仗也吃的不少。有时候甚至姜子良都拉不住他的一手手昏招。甚至在最严重的时候,萧韩两家大部分子弟都要弃了赵飞廉转投他人,但赵飞廉就是支撑下来了。萧韩两家的犹豫与怀疑全都在他最危险的时候,但是他都能打消这些犹豫与怀疑,直到最后建立赵国。

    而赵国的建立过程中姜子良与萧韩两家当然是不可或缺,但他们并不是全部。赵飞廉一路打一路收,一路丢一路捡,到最后赵国成立之后的朝堂衮衮诸公,哪个不是惊才绝艳之辈?

    然而这么多聪敏又能力出挑的人才,就认了这个主君。其中家族派、观望派、投机派等等等等,派系多的几乎让人发麻。可是赵飞廉一力之下,终究是拧成了赵国的主体。

    这样的人,你可以说他混混痞子,可以笑他贪财好色,但是这些真正重要的能力大部分来自普通阶层的人根本看不懂,因为他们正在做梦的年龄,想的全是自己的美好将来,如何肯停下来看清自己呢?

    能力之外还有其二的运势与命数。天下英才何其之多,为何赵飞廉就能与姜子良相遇?为何赵飞廉兵败逃遁总能化险为夷?又为何大起大落之后的赵飞廉依然能鼎定武洲?

    在大多的说法里,这就是命运。特别是在普通人的一块里面,最流行的说法便是一个人的命数都是定好的。假如真的像这样,岂不是冥冥中有一只大手在操控一切?事无巨细操控着天道之下的所有人?

    且先不说这能不能认真细聊,但是且去看所有成就一番事业的那些前辈,哪个是肯认输罢手的!

    所有的相遇与发生,那时运势,运势到了并没有一定的好或者坏,因为都还没能产生结局,而最后的好坏评判都是跟着结局在下定论。正所谓“胜者王侯败者寇”,不外如是。

    但是当发生了之后,坚持与经营便成了关键。而在坚持与经营中,选择就成了不可绕过的核心问题。

    坚持就是选择了大方向后的不改变选择。时间多是机会,难就难在坚持。时代与风云不曾辜负任何人,不过受挫转身的人太多而已。

    经营则更难些,再简单的事情在日积月累之下,都是让人感到浮躁繁复的。前人提供经验,后人并不能完全照搬。时间与形势的稍许不同,便造成了极大的差异,而能在其中把握脉络分清巨细,沉稳应对则是第一步。没有人能不犯错,再犯错后的反思与补救又有几人能行。

    所以天道之下,不缺运势,命数既定,未必就不能改!

    正如修炼一道,命魂与身躯相辅相成。那命运就与人心不可割分!

    偏偏捧剑园里的绝大多数青年都是不懂的,他们在畅享在希冀在造梦。

    之前姜修胜两挑张家,传的临淄沸沸扬扬。无数心怀可能的人对捧剑园多了几分关注。

    所以当姜修胜三兄弟与廿二四人一同再次出现在捧剑园里时。捧剑园本来更热闹的场面几乎瞬间静了下来。

    今日捧剑园第九间依旧是张家,里间施施然走出了一个读书人模样的青年男子。

    面容算得上清秀,关键是干净又整洁,让人上眼就是感觉清新亲切。唯一有些维和的便是他的发髻,歪斜得有些明显,上面一根铜色发簪光润如新。

    正是张家今日安排在捧剑园主持事宜的张家后人张之序。此子乃是张世承庶出,其母本是张家婢女。偶有一日,不知怎的张世承在书房来了兴致,恰巧边上婢女清秀,也主动,于是有了张之序。其母也如愿以偿成了张世承的妾室。关键是,这算是张世承“老来得子”?过程又是很难上的了台面。于是张之序一开始在张家很是透明,即便是个后代男丁,也几乎从来无人多有过问。

    张世承对于这个儿子,也差点要忘到脑后。张之序的母亲也没什么野心,能作为一个张家族长的妾室已是很满足,再不想有何争宠之意。

    关键是,张之序再如何透明到了年龄都是要上张家族学的。在这之前,连定魂盘都没见过的张之序,几乎是隐形地活在张家。

    居然在到了适龄的时候,让张家族学里头的老夫子想了起来,入了张家族学。

    举一反三、见微知著、触类旁通貌似就是为他而生。关键是张家负责教学的老夫子姓仲,全名叫做仲达。

    仲达是隐瞒了出身与家世到张家当的族学先生,至于为何要隐瞒,又要从儒家说起。

    在上古,人族就已经算是万物之长,在天道崩碎之前,便已经有了许许多多稀奇古怪修炼自身的门道。根据方法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家,才有了百家争鸣这一说法。

    儒家本也就是其中之一,关键是儒家的祖师爷,姓孔,家中排行第二,本来也是落魄得很,一招得悟,有了儒家。收徒极多,讲的就是天地至理,规则礼数,用这些来要求自身,修炼自我。偏偏这就很符合统治阶级,于是儒家势大。

    天道崩碎后,儒家在天道中得了传承,结合原有的路子,更是势不可挡。祖师爷孔二称祖成圣,传言乃是破空而去。儒家在神衍大陆,当得上巨头之一。

    而仲弓,就是圣人孔二的亲传弟子之一。

    不过孔二亲传弟子,传言七十二,贤者极多。子字一辈就七八十来个大儒,其中有个弟子叫仲弓,在里头当真是不怎么被关注。

    但是这得和他的那些师兄弟比较,若是放在其他地方,仲弓这个名字也是能够代表得起儒家门面的。

    不过在孔圣去后,儒家弟子有了不同流派,最为主流的三大流派就是如今儒家的三大宗门:圣言、仁德、守礼。

    仲弓坚持的路子极为特殊,走的是传承为道。用传承来成就自身的路子,一定要培养出足够优秀强大的弟子,才能成就自身修为。

    但偏偏仲弓并无所成,仲弓的道也就几近断绝,仲达便是仲弓的后人,继承的便是传承之道。这个修炼之法虽然看起来是要对待弟子尽心竭力,可是终究是将利用与目的摆的太过赤裸,其中更有仲弓所受孔圣之传太过稀少的传言,是以传承之道一直被家族与宗门子弟排斥得很。

    仲达只能隐瞒着进了张家族学,然后他就遇到了张之序,在张之序的身上,他看到了希望。

    偏偏张之序又不受张家重视,这给了仲达极好的机会。私下的传授与培养,让张之序无论是文化还是修为,几乎一日千里。

    等到张之序被发现修为入神藏境界的时候,张之序只有九岁,但跟着仲达,已经四年多。

    之后的事显得顺理成章,仲达不再担任张家族学先生,转而专心指导张之序一人,而张之序也得到了张家资源的倾斜,算得上极受重视吧。

    今日,张家的对策就是将他派到了捧剑园。

    如今的张之序,年方十五,已经是神藏高阶二段,在曾经的战绩中,以神藏低阶胜神藏高阶有过足足五次,神藏高阶之后出手便少,不被外界所知。

    一身米色书生袍服的张之序笑得端是让人觉得可亲,配合歪着的发髻,总让人恨不得上去给他扶正一番。

    从第九间屋子里走出来之后,更是径直走向姜修胜四人,远远地就停下一揖到底,“见过诸位兄台,在下张之序,有礼。”

    一番动作真诚有礼,让人心生好感。姜修胜三兄弟赶忙回礼。储顾雨还没来得及说话,那边张之序又开了口。

    “在下已然等了些许时间,擂台已经是安排好了,诸位先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