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何心道 » 第八十三章:津海

第八十三章:津海

    小离突然在距离武洲海岸约莫数十丈的海里拐了一下。

    钱阳有些不明白,不过小离不出声,他也懒得问,既然都相信她了,那小离肯定是有缘故的。

    此时夕阳还有些烈,晒得海水表面温温的,小离与钱阳所在不过海面下五尺左右,若是离得近了,这看上去淡蓝实际上清澈的海水是丝毫阻挡不住目光的。

    不过两盏茶的时间,远远的一阵喧嚣传来。

    一阵密密麻麻的渔船开始回港,大大小小的数量加起来不下白余条!

    钱阳突然就明白了小离的做法。

    这武洲的繁华果然是自己未曾想过的。

    小离欲带他上岸的港口不过是赵国为数繁多的港口中的一个,之前小离在路上也是透露过,此港唤作津海港,乃是武洲西北大雪山起始的一条巨大的河流横穿夜鲁赵三国之后汇于中海的交接处。

    那巨大的河流被唤作九派江,在由西北至东南横贯武洲之后,在入海口处经由常年的冲刷,形成了一处三岔口,而这处三岔口正是津海。

    津海西高东低,地质结构相当复杂,大部分被新生代的沉积物所覆盖,地形以平原与洼地为主,北部有低山丘陵,而平原则是占了整个津海面积的九成至多。

    津海再向北则是燕山,西边正是大赵的国都临淄!

    自古津海就是靠着漕运兴盛起来,在赵国立国之前,已经是周国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

    乃是一处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赵国立国之后更是依凭地势建起城池,挖掘运河,津海就成为了赵国九条运河的中心!

    这让津海的重要性更上升了不知多少倍去。

    所以,津海是繁华之地,是赵国心腹之地,也是商人最看重之地。

    而津海光是码头就有十四个!

    其中有两个大型码头乃是国运专有,私人不得用。

    而另外十二个码头里大型的只有两个!

    这两个大型码头也是受赵国户部管辖,不过允许商与民用,归根结底,还是要收费的。

    就譬如多宝阁就经常在其中一个大码头大化码头里有专属船舶停靠处,光是这不到大化码头停靠位置十分之一面积的专属停靠处,一年就要向赵国交两万两白银的费用,其中包括了租赁与管理维护,不过也就仅此而已。

    在港口码头岸上,多宝阁又租下足足十多个仓库,这些仓库大大小小加起来一年又是三五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出去。

    由此可见,津海一个大码头的繁华与捞金程度。

    若是商人没有足够的利润,是万万不可能花销这般大去养着这些停泊位与仓库的!

    而小离要带着钱阳登岸的,则是津海十四个港口中不大不小的一处,唤作大悲院渡口。

    原来在周国时代,在这个不大不小的口子边上有一处佛寺,乃是佛门亲传三代弟子之一的慈航和尚到武洲此地建起的寺庙,寺庙名字就叫做大悲寺。

    当时周国也确实给佛门的发展提供了好大的便利,便是朝廷中也有着不少的笃信佛门的官员,而其中更是不乏高位。

    佛门借着修炼与信仰,几乎在整个武洲铺展开来。

    奈何之后无论是赵国的赵飞廉还是秦国的嬴开,对于佛门的态度一直不太如何。

    赵飞廉是铁杆的道门,毕竟姜子良传授的法决,一看就是道门之属。

    更何况,佛门有些规矩说开了,还真是不招人待见。

    譬如和尚,佛门教义,专供佛祖,平日里修炼打坐,即便不修炼,那也不事生产。

    小庙小寺还好些,香火不盛信徒稀少,那些和尚沙弥还得自己种地过活。

    但是那些中等的寺庙开始就不同了,主持方丈大多是有着修为在身,座下和尚沙弥多一些的何止千百!

    当时周国又从不对佛门产业收税,大多穷苦人家便将土地献给寺庙来躲避周国朝廷的严苛税法。

    小门小户的不想缴税也就罢了,那些殷实一些的富户也不想,要么投献给寺庙,要么投献给有官职在身的朝廷中人来躲避赋税,至少最后落到手里的粮食要比土地在自己手里多的多。

    所以佛门越发壮大。实际也是靠吸着百姓与朝廷的血液来壮大自身而已。

    不过对比起周国的朝廷,佛门还是留了些生路给穷苦百姓去走。

    开始的时候,佛门也许也是禀着渡化众生去的,可是佛渡众生,佛门多的都是人。

    哪怕是修炼士,只要他是人,便有它佛门所说的贪嗔痴,其中贪自然是排在第一位的!

    人一贪心,如何还肯自力更生!

    所以佛门的壮大,和周朝稀里哗啦四分五裂也不无关系。

    等到诸侯逐鹿武洲的时候,有几路人马背后可都是有着佛门的影子在的,不过最终活下来的,没有一个是佛门信徒。

    夜国以刺客出名,要是信了佛门,放下屠刀之后,夜国只怕也存不下来。

    鲁国信的乃是他们的老祖公输班,也叫做鲁班,开始是以木工入的修炼之道,后来发展成为借由天地各种材料制造机巧辅助自身独成一派!自然也是不可能去信佛门的。

    而秦国,靠的就是铁蹄与兵刃威服各路诸侯来立的国,嬴开此人更是只信自己。

    若是有佛门弟子去让嬴开信佛,怕不是会被兵刃抵着脖子问他如何去信!

    赵国更是不用说,赵飞廉亲信的道家尚且在赵国得不到太多优待,更何况与道家隐隐成对立势头的佛门。

    赵飞廉在开国之后第一个拿来开刀的就是佛门。

    清查佛门弟子,追缴度牒。

    但凡佛门弟子中曾经无论在周还是在赵时有过犯罪的,都要剥了佛门衣服,重新定罪。

    之后更不能再入佛门。

    须知当时不知道有多少罪孽满身之辈为了躲避追杀或是其他原因投身佛门的!

    这样一来,把武洲的佛门弟子砍了多少去。

    而这些人往往是佛门的武力代表,没有他们,佛门在武洲的能为至少要消失一大半!

    赵飞廉接着上了一手釜底抽薪!

    彻查所有度牒,有官服度牒的佛门弟子才算正宗,一个具有度牒的佛门弟子最多只能收三个弟子!

    就是说一张度牒只能让四个人在武洲赵国具有合法身份,若是超出,轻则责令还俗,重则关押服劳役!

    多次犯条例的佛门弟子会被追回度牒驱逐出赵国!

    这一下,武洲赵国的佛门宛若高楼倾塌,一瞬间不知道多少佛门僧人自愿坐化,只为了将度牒传给弟子,好让佛门在赵国延续下去!

    更让武洲佛门弟子绝望的是,秦鲁夜三国跟着赵飞廉是学的有模有样!

    佛门在武洲受创不可谓不重。

    连延续佛门在武洲的道统都是艰难无比,更无论发展了。

    之后,津海曾经最大的大悲寺就这么稀里哗啦完蛋了。

    曾经占地足有千亩的大寺庙,只剩下了一个两进的小院子。

    大悲寺变成了大悲院。

    而这处码头自然被称作大悲院码头。

    因为建造此处码头的钱,乃是大悲院所出,若不如此,大悲院都早已不复存在。

    官府对于大悲院码头自然也是管辖之中,但这处码头不大不小,鱼龙混杂,官府对于一些事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在大悲院渡口码头上岸是最好的。

    然而大悲院渡口不远便有两个小小的渔民码头,津海之内所有渔民都是在这两个码头靠岸!

    津海的渔民数量可不是钱阳曾经在柳洲偏僻渔村那般计量,光是官府文书上,整个津海从事渔业的就有十多万户!

    而这这多万户渔民哪怕五户有一艘船也要两万条渔船!

    虽然这些渔船都是由官府发牌并且定三日一出或是两日一出的日子才能出海,可是每天出海至少也要近万条。

    而钱阳之前做看到的百余条不过是泡在最前面回来的渔船中的一批而已!

    而这些渔船自然是小离和钱阳登岸的最大阻碍,却也是最好的掩饰!

    但是此时日头尚烈,那些渔民的眼光,在靠近之下如何看不到这两个人!

    所以小离便拐路避开,带着钱阳默默等待。

    她在等太阳西沉,等到最后那几批渔船回港,基本上天都黑尽了,那时候借着回港的渔船登岸,才是最稳妥的!

    钱阳不问,那两人自然是默默等待而已。

    不过钱阳看着那远处密密麻麻的大小渔船回港,眼里满是回忆。

    曾经他在海边每日都能看到渔船回港,刘大猛的小小舢舨在渔村里也不算什么,可是就是那么一搜小小的船,养活大了钱阳。

    每日夕阳下,钱阳都能远远看到刘大猛光着膀子,晃动着上半身,那晒得古铜色的肌肤在夕阳的光芒下将满身汗水滴滴反射!

    然后他就会被秀秀和阳哥儿接着去秀秀家混饭。

    若是手里有两个闲钱,刘大猛还会买上一摊子浑酒去和秀秀的爸爸海叔一起喝上几碗。

    而钱阳往往就坐在一边看两个大老爷们吹牛打屁,说到关键处止不住话头说出些什么不该让家里知道的事,米婶儿若听到了那就会上来揪着海叔的耳朵拿筷子在他身上乱抽。

    可是抽了半天也见不到一块红印子!

    秀秀就会在旁边起哄,笑得连春天的花都比不上的灿烂。

    就是不知道刘大猛在灵剑宗如何,而秀秀、海叔和米婶儿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