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何心道 » 第一百一十八章:小高公公

第一百一十八章:小高公公

    临淄城东的姜府,在一门出了三位国公之后,中门便很少再打开。

    哪怕是整个武洲都没有多少人能有资格让姜府的中门打开来迎接。

    但这个清晨,姜家的中门早早地就开了。

    从皇宫中来了一队人,带头的是位长相青秀看着甚至有几分书生气的小宦官。

    若只是一个宦官,哪怕是赵何身边的大内总管太监尤平,都是不可能让姜家大开中门迎你的。

    更何况是一个名声不显,官职不明的小宦官?

    但这个小宦官是带着赵何的圣旨来的。

    一带有了这东西,这宦官就几乎可以代表皇帝本人了。

    姜家终究是臣子,天地君亲师的排行,绕不过去。

    但出来迎人的,是姜家北苑那位忠国公姜方舟。

    若不是赵何这位大赵天子本人驾到,还真想不出能有谁可以让姜家那位老太师姜子良出迎。

    那小宦官看到出迎的是姜方舟,脸上已经是带着笑意了。

    毕竟姜家对皇家的尊重,还是体现出来了。

    这个小宦官姓高,草名乃是二狗子,家里精穷的出身,无奈之下才把孩子送进宫净了身,求个活路而已,即便这样的路子,也不是随便就能成的。

    这位小高公公入宫时还不满六岁,长的虽然矮小瘦弱,但胜在青秀,更难得的是性格真叫一个好,任劳任怨不说,连受了欺负都只是背着人掉上一会儿眼泪。

    按理说,这种性格的宦官在污七麻糟的皇宫里头很难出头,可是偏偏他还算是有点运道。

    赵国皇宫里,要找个资格最老的,那肯定就是尤平这个大内总管,从他入宫时太祖赵飞廉依旧在位,在赵丹在位时已然上位,直到如今可算得上是侍奉皇家三代帝王。无论是地位还是权利,在皇宫里头除了正儿八经的皇族,其他人在他面前,都要矮上一截。

    宦官无法有后代,所以宦官里头盛行收干儿子那一套,想要在宦官里出头,没有个厉害的靠山是万万不行的。

    尤平比起其他的大太监来说,干儿子是最少的。但也有十几位之多。

    一个皇宫之中,仆役的数量几乎能吓死人。而宦官则是其中的主力。

    大赵宫廷有外三监:国子监、钦天监、上林苑监。

    国子监乃是大赵培养人才的最高学府。

    钦天监则是掌管天理预测国运的部门。

    上林苑监则是负责管理畜牧种植。

    这三监的官员并不需要在内宫行走,所以宦官并不常见。

    然而除却外三监之外,还有着宫内十二监:司礼监、内官监、司设监、御马监、尚膳监、御用监、直殿监、印绶监、尚衣监、都知监、神宫监、尚宝监。

    这内十二监都是由宦官管理,总领事叫做提督太监,能在十二监里领了差事的才能称作太监。

    就好比尤平这个大内总管太监还领着司礼监提督太监的官职。

    而在尤平的干儿子里头,最为出名的就是尚宝监这个掌管宝玺、敕符以及将军印信的提督太监高公公。

    这就是为什么高二狗子被称为小高公公的原因。

    若不是高二狗子得了高公公的青眼,收作干儿子,说不得他便在这皇宫里抑郁一生。

    高二狗子得了尚宝监提督太监高公公这个干爹,自然也就成了尤平的干孙子。

    在高公公的照顾下,竟也是学文习字,加之天赋高超,连带着宫内的修炼也是进境甚快。

    没几年之后干脆入了他干爷爷尤平的眼,直接在司礼监领了差事。

    不过他跟的乃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施公公,这施公公乃是天子赵何在太子之时就服侍左右的亲近之人,在赵何登机之后,直接坐上了司礼监秉笔太监的位置,时常负责赵何的折子和文书传递。

    可是偏偏这位施公公与尤平几乎是毫无交往,在诺大的皇宫里井水不犯河水的分清界限。

    对于这一幕,赵何也乐于见到。

    好在小高公公跟了施公公之后,也没有太过受责难,反而受到了施公公的照顾,帮着改了个高贤的大名。

    对于这几乎是越俎代庖的一件事儿,尤平和高公公竟然也是没什么表示,顺其自然就过去了。

    这小小的一件事,就可以看出这位高贤小高公公在皇宫之内吃得多开。

    这一次皇帝赵何要派人去姜府传圣旨,这等好差事就落在了小高公公的身上。

    其实圣旨也分好几种,诏书、敕书、赦书还有口谕。

    这次小高公公就是带着皇帝的口谕来的,别管有没有落在书面,是不是能被史官记载,哪怕就是口谕,也是能代表天子本人的。

    外出传旨几乎是宦官中打破头都抢不来的绝好差事。

    受人尊敬吹捧不说,落下的其他好处绝对不少。

    所以,小高公公带着口谕来了姜府,姜府就开了中门,姜方舟这个长子国公爷出来行礼。

    当然,本来是要香案大礼跪着接旨的,奈何这回的口谕是传给姜子良本人的。

    赵何当然不能让姜子良本人来香案之后磕头领旨,不过姜方舟安排还是妥当,香案什么都有,至于口谕,他是不敢听,领着小高公公就往后院去了。

    小高公公一路看着姜家大气又算不上奢华的陈设,也是巧笑着不说话。

    姜方舟在不注意间已经是一张票子塞进了小高公公袖子里。

    大赵的票号,可是属于朝廷的,这张乃是一千两白银的票子,凭票换银方便得很。

    小高公公也不曾推却,甚至脸上的笑容都没什么变化,不过低着声音短短地提醒了一句:“算不得坏事,不过是陛下有些事要老公爷点头。”

    姜方舟拱拱手,表示感谢。

    后院的卫士看到姜方舟带着一个宦官来了后院,拦都没拦,直接放进去了。

    他们这些卫士,说到底不过是一重态度上的表示,让他们护卫姜子良?只有脑子不好的人才会这么认为。

    姜子良的境界不知多久之前就是留星的顶端,至于化日与否,至少有一大半的人都猜他早已化日,不过这些也只能是猜测。

    姜子良活了这么久,总归是个让人必须慎重对待的角色。

    姜方舟作为嫡长子,进后院也是轻车熟路,不过这位小高公公倒是第一次进姜家,对于这大赵最为尊贵的人其中之一姜子良老太师的所在,小高公公半是尊崇半是好奇。

    不过姜家后院也就普通平常而已,了不起花草多了些茂盛了些。

    直到姜方舟穿过一道拱门,小高公公一眼就看到了一个躺在躺椅上的白发身影。

    能在后院这么干的,只能是那位传说中的大赵太师姜子良本人了。

    此刻姜子良闭着眼,极为悠闲,甚至还在哼着小曲儿。

    小高公公模模糊糊地听着这毫无印象的曲调。

    也就是小高公公早早进宫,若是在底层厮混过的人,对于此时姜子良哼的曲调肯定极为熟悉。

    这不就是花楼画舫里最为盛行的十八摸嘛,说不得那些谈恋花丛的老手知道了,也会心怀大畅感叹自己与老太师乃是同道中人。

    对于姜方舟带着人进来,姜子良必然是知道的,不过他丝毫没有睁开眼站起身的打算。

    姜方舟先是老老实实跪下给他老子磕了个头,低声说道:“爹,陛下派人来传口谕了。”

    姜子良哼唱小调的响动都没变化,只是胡乱地挥挥手。

    姜方舟有些尴尬,他清楚这是他爹叫他自己回去的意思。

    反而是小高公公,带着一脸的真诚笑容上前一步,略微躬了下身,清清嗓子说道:“陛下有口谕给老太师,陛下特别交代过,老太师不必行礼,听着就好。”

    看得姜子良慢慢睁开眼睛,那眼睛丝毫不像一个千年的老者,反而如婴儿一般清澈干净。

    姜子良细细打量了一下这位小高公公,突然间提起了点性质,开口说道:“陛下有何吩咐?”

    小高公公背上的汗毛都要竖了起来,就好似被看透所有般的赤身裸体。

    但终究他心性还是过关的,勉强维持着常态开始传赵何的口谕:“老太师,上届泰山演武大赵赔出去的东西朕想要在这一届找回来,其中混战的名额朕想亲自去看看,选拔的大比朕让人安排在招贤馆里,不知太师可有兴趣与朕一同前去?”

    姜子良听完了没有任何表示,反而是沉默了一些时候,这才回答道:“劳烦这位公公回禀陛下,老臣就不去凑热闹了,陛下做主就好,至于这一次的注码,老臣也就不过问了,一并由陛下拿主意。”

    小高公公躬身答应的时候,竟是内心警惕大作!

    皇帝的口谕他早就知道了,里面可是外柔内刚。

    没想到这老太师就这么平淡的放手之意竟是让他反而警惕起来,皇家和姜家若是有了嫌隙,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

    扛锅顶罪,这也是传旨之人的隐患。

    不过小高公公想了想,姜子良这般的大佬,根本不屑也没必要去和皇帝计较这些,皇权这玩意若是姜家这位老太师想要,早在赵丹那会儿,赵国就该改姓姜了!

    现在陛下不过是弄些手段,太师言语里的意思倒好像是长辈由着小辈去折腾。

    小高公公这才虚擦了一把额头根本不曾有的汗,又从姜家明着拿了一小盘现银的赏钱,这才回宫去了。

    现银那是应有之义,那张票子才是姜家额外地意思,幸好这位小高公公手段还算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