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这不是个悲伤的故事 » 第四十三章 圈在那个圈

第四十三章 圈在那个圈

    后来总结道,我没有目标,没有理想,只有幻想,很多人大抵都是这样。

    如果说17岁之前的目标就是好大学,那之后呢。

    大学没人告诉我工作的事,做着兼职拿着外快,按月打来的生活费,物质匮乏,精神也是极度空虚,看了几百部影视剧作,电影。文字小说也看了好几部,青春荷尔蒙的刺激下,熬夜、喝酒、娱乐排解着高三那一年的压抑心情。

    不想再读什么书,不想做一切关于学习的事情,前面学伤了,不知为何而学,不知所学为何物,不知前途几何,不知擅长什么,以什么谋生,我的人生充满了随机性。

    年少对名词认知的匮乏,对自身性格的掌控力度不够,少年老成的办法就是有个领头人带带你。

    积累的经验才能永远都高于同龄人,从事某一行的时间越多在某一领域的建树相对较深,指点小辈或者儿孙则更为容易些。

    不过在异地学校的老师还是带给我不一样的悸动,营销类的课程挺多了就图一个乐子,那些东西逻辑简单,洗脑能力也超强。

    老师多事医药代表考研转行进高校的,上课的时候偶尔还能接到医生的电话。

    双倍的收入,美滋滋。他们被外界视为有能力的人,我那时也是一度羡慕。

    后面被报道了这种不正当交易的丑闻后,对这一行业的冲击明显,不过冲击最大的反而是收入一般的80%内的人群。

    次日再写,看到前面不想继续了,一是时隔多年,回忆起来有些年代感,大脑比我想想的衰老速度更快一些。二是因为最近几日的事情,沉下心来写东西已经是十点了。

    虽然我是个夜猫子,凌晨2点以后睡的人。每天都是睡眼朦胧,大脑运转显然受到干扰,常年熬夜晚睡,还有慢性咽炎、喉炎,颈椎病。最近腰肌劳损,可能是久坐不动引起的。

    我是个放肆的人,自由散漫惯了,不由人说。事事有自己的一套衡量标准,不拘泥于传统的价值观判断,总是说些莫名其妙的话,在我自己看来,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难过的是没有同类,或者找到同类的成本过高。

    反复暗示自己是个正常人,可能还是觉得自己有病,这么直白的表述我想找个名人来点背,就拿老乡莫言来说吧,经历人人都有,不同的是能否从经历种提炼出精华,酿之以佳露让人饮下。

    在微信上读了他在诺贝尔奖的某次演讲上的原文,行文流畅,逻辑清晰,对于一个老的艺术家,小说艺术家,我这么评价他都是对他的一种侮辱。

    那是一种常年累计起来的习惯和兴趣结合的产物,走过些许弯路,经过重重打击,我看到了他的导师对他的启发和帮助也是巨大的,多年前很多人把他推向风口浪尖上,他选择沉默,却付诸笔端,舆论无法压制一个文学艺术家,他们无法在他的活过第二个冬天。

    我游离于小视频、公众号、散文、订阅消息、网页头条夺人耳目的标题和环环相扣的情节中,泛泛的碎片化知识构建不了我需要的知识图谱,我本人对这些也是随缘,懒惰,三分钟热度,过了很久之后,想起来再三分钟热度,如此反反复复。

    好像没有什么终极答案,网上流传阶级突破的话读书是个捷径,要么读个名校有个好专业,毕业找到好工作,至于好字体现在哪里,社会影响力、自我价值认知、薪资成长空间等都是一种好;要么嫁个有原始积累的家庭,资本、技术、学识、人脉、资源等等,或者娶亲达到这些,婚姻的桥梁可以连接这个平行时空的阶层。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遇到贵人,人这一生总会遇到那么几个点醒你的,至于你出不出的去那个圈,并不是你能决定的,三分看运气,七分靠打拼是这么来的吧,多试几次,总能找到合适的路。

    面试期间,有几个不错的hr即便面试没通过,还会友好的给我一些建议和鼓励,有的甚至推荐我去他们的同行那里,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时候,我应该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固执和桀骜是我性格的底色,决定了我的天花板就在那个水准。

    我自以为我看得清楚,看的明白,能够接受自己决定带来的改变。

    今天刷到乐嘉的一个视频,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唯有痛苦才能让你成长,一句是成长不是一步一步的,而是瞬间。

    解读一下,字面意思就能懂。没有痛苦过就不能成长吗,是的,反反复复跟自己、跟别人、跟客观规律较量,反反复复审视内心,不断地遇见问题、挫折、麻烦,不断的解决,才能换来那么丁点的成长。

    世间事物的发展逐渐复杂化、细致化,衍生出众多领域和形形色色的关系,说不清道不明。

    是人自身的应急保护机制,是人人戴上了面具,是新生事物与旧事物对抗的产物,不一定完美,但必为适者生存。

    专业和领域,踏入一行,便失去了一行的试错成本。

    互联网、医疗、教育、房地产、餐饮、旅游,当然还有诸多细分领域,紧紧围绕着消费者的衣食住行、娱乐、康养,除了可以赚当下的收入,甚至可以搭上你的未来收入(分期付款),有多少人想回到从前,我不知道,我知道我自己想回到一个自给自足的圈子里。

    没有任何主义,没有思想冲突,没有阶层,各取所需,每日适量劳动,培养简单的爱好和兴趣。那可能是在大同社会里吧,可能是个遥远的梦,也可能在不就的未来。

    文学的表达,含蓄而委婉,艺术的修辞,激烈而纯粹。

    豆豆写的天幕红尘哪一年才能拍个电视剧,思想的解放首先是从基础教育里进行,可偌大一个群体,突然思想不受束缚,确实会带来不小的麻烦,小步走的循序渐进是个好办法,但量变引起质变也不是新鲜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