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这不是个悲伤的故事 » 第四十五章 毕业就失业

第四十五章 毕业就失业

    大学究竟读了个什么,也许我们这种普通二本大学就没资格谈这些,即便是同一个专业的人毕业后的际遇都千差万别,专业没有区别,大学的任课老师、学术氛围、学生生活等会影响一个人的视野,原生家庭,个人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可能是一个学生永久性的伤。

    另外,大环境也是一方面,快餐文化的袭来,抵制力稍弱一点人太容易迷失其中了,我打小就是个轻言放弃,意志力薄弱的人,到后来各种只要爽就可以的活动、事情我都喜欢做,逐渐的把原有的定力消耗殆尽。

    今年的毕业生高达1087万,多么庞大的数字,千万的生力军,这个数字足以媲美许多小国家了,关键是在后工业时代的人对于个人的追求有了新的定义,不再愿意进厂做个工人,做个螺丝钉,不愿去扫马路,不愿去做些看起来很廉价的工作。

    时代赋予了太多内含给青年人,我们的三观正在多元化,多数的时间里我都在自我思考,不做一事,不说一话,没有理论、没有思想,饿了吃饭,累了睡觉,这是个最好的时代,可我没有找到自己的热爱。

    我做不到每天去写那么多字,也没有很多字,只是觉得把宣泄作为一种工作就累了些。

    以前的记忆在近期已经提不起任何精神,因为未毕业就离校在外租房自己面对自己,没有几个室友,一个直博生,一个博士毕业,一个研一小鲜肉,平时也就简单打个招呼,不打招呼也正常,各玩各的,没有对彼此的交往需求,

    以前有朋友,有太多朋友了,一起玩,自从选择了离开(写到这里,我自己租的房子停电了,我很慌张,也很淡定,继续把这2000字打完,不会十指打字的我,靠着二阳指快要把手皮磨没了),我在等待这,像是等待临近的租客发声,最好是说些“这什么破房子,我艹,停电了”,以此来宽慰我的内心。

    我不喜欢第一个出头,我牢记着枪打出头鸟这个定律,自从三年的硕士研究生到最后的心灰意冷,主动放弃,我已经看破了一些事情,悲观主义始终围绕着我,但那又不是属于我的一部分。

    心外围着高墙却想象着快乐,包袱放不下。(写到这里就去睡觉了,大概凌晨一点睡着的)

    大概是做完(这是之前)过了一会儿,租客群里面经纪人发来交电费的联系方式和交完电费的电表开关打开方式,我没有参加,虽然我是第二个搬进来的住户,我不太想马上出去,然后兴奋或者牢骚的吐槽着突然停电这件事。

    等交完了电费,那个租客给大家说他交了100,经纪人告诉我们每个人给他转一点钱就可以,电费均摊的。私加了他的vx,转完之后跟他说了句谢谢。

    已经过了不知多少天,我的思绪开始回来了,给自己的计划实现了一个,三年考了一个6级证,还是有收获的,从开始的提出退学,当时的我确实是想一走了之的。

    我可以什么都不要,我可以什么都放弃,唯独不能放弃你。师姐说我是以实际行动放弃了你,三年的磨合看似情感升温,实则是对我的消耗,我以为你会迅速的成长起来,能够以利益交换的心态了解事情的本源。

    不过后面看到你若有所思,再到后来发现自己被骗,也是进步的一种方式。

    毕业的时间拿不到毕业证,甚至文章都没发表,硕士的要求,发文章+毕业论文+实验,如果以公司模式来运行这件事的话,相对简单的多。前提是公司以学生毕业为要求,交给公立机构反倒是没了什么约束,导师活脱的像个皮包公司的老板。

    尽可能的拉进来免费的劳动力,除去学校强制要做的必要流程,其余时间能用则用,用不了就放着,先把学生养废了,再PUA搞搞套路,舔的舒服就横眉一指,去找校报的编辑送送礼,舔的不好,每天开大会批斗你,这个情节我会写成一部小说(这个题材很少有人写,很少有人拍出来)。

    等你心服了,再开始让你写保证书,一旦你有违反的,那么他的责任可以完全甩开。

    全国多少个导师都是这般,好点的把话给你说明白,不靠谱的就是每天给你画画饼,甚至有些饼都不画,直接熟视无睹的大搞办公室文化。

    我曾想到曝光或者以一种更为猛烈的方式让公众明白且清楚,后面想清楚了,无论我如何的声嘶力竭的想发声,总会有另外一种声音把我淹没/活埋。

    偶然一例可以算作自己的运气不佳,若是一片区域对此见怪不怪,那么我的言谈反倒是一种悲哀。

    5月份,我的母亲从老家过来看我,她第一次坐飞机,为了让她来了以后住的更加舒服些,我索性租了一间房子,在离着地铁不远的小区,环境尚可,交通方便,合租房,精装修,带公用厨房和卫生间。马桶是智能的,经纪人告诉我那个可以洗屁股,试过后,确实蛮舒服。

    有两扇窗户,可以看到楼下的绿化树木和池塘。租房子是按月收费,明显比每天住宾馆合适,加上我在寝室住着,每天面试找工作也不方便,恰好借这个机会把东西收拾好了,在我妈来之前的一天租下来了。

    从2022的2月份,还没过年的时候,到5月底我都没有找到工作,期间焦虑也谈不上,因为在决定不继续读下去的那一刻起,我便准备了很长一段时间来找工作,结合专业所学,结合兴趣爱好,参考往届的薪资收入,发现这个证对我的预期收益并不高。

    原来招聘的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大量裁员,甚至母校的招聘起点都是博士,我那一刻突然明白了,搞钱是有多关键,赚钱要赚劳动和付出基本成正比的,而不是老在一个清水衙门待着干到死。

    突然就顿悟了,加上以前的工作经历,在这三年里,我想了一遍又一遍,也开始把这些经验提炼出来,专业相关+方向+专注多年,每个领域的收入水平不一样,这是横向对比,纵向来看经验丰富和从事年限是明显带来复利效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