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宋首席玩家 » 第108章一书定宰相

第108章一书定宰相

    靖康元年,二月二十日。

    赵桓顶着两个黑眼圈来到金銮殿。

    他昨晚并没有夜御六女,反而老老实实补了一夜,自己离开汴京之后落下的所有功课。

    这还是牛如花和马似玉,分门别类为赵桓整理好,赵桓这才恶补一晚上,重新对当今的朝堂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除了以李纲为首的少数派,极力想做点事情。

    其他人,要么继续摸鱼混日子;要么跟纲哥打得一地鸡毛。

    牛如花和马似玉,反正对这个局面,那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她们两个这些天,也只能尽力地居中调和。

    结果嘛,赵桓一回来就看到。

    赵构给他上演了一出,逼宫的大戏。

    百官们还没进殿,赵桓已经坐在龙椅上开始闭目养起了神。

    对文武百官这来说,这是赵桓自一月二十一日开始休朝,如今正好满一月之期,恢复早朝的大日子。

    众人极力忍着早起打哈欠的念头,进宫才望见金銮殿,就吃了一惊。

    今日金銮殿外的候门太监,实在是多得有些过分。

    他们排成九道长龙,将大殿分割成十条通道。

    “诸位大人,官家有令。今日点卯,不得暂代。每位大人,只能署自己的名字。”

    公公扯着嗓子嚎完,还友情提醒了一句。

    “咱家这么多人都瞧着呢,诸位大人可莫要抱侥幸之心。”

    李纲签完自己的名字,忍不住向旁边的公公问了一嘴。

    “官家可准备妥当?”

    那公公低低地对李纲回了一句。

    “官家可比你们还快,早在金銮殿上候着呢。”

    李纲听到这里,终于长长地舒了口气。

    只见他精神抖擞,四平八稳地向朝堂大开的殿门走去。

    赵桓安排负责点卯的人数实在是太多了,文武百官压根没浪费啥时间就已经全部进殿。

    太监们也将殿门,关上。

    赵桓听到关门声,这才从龙椅上睁开眼睛。

    看着只有半数的大臣,赵桓并没有恼怒,反而露出一脸笑呵呵的表情,看着朝堂的众人。

    “诸位大人,好久不见。朕甚是想念呐。”

    小黄门见赵桓自己已经开始开场白,便识趣没有再多嘴。

    文武百官,齐齐恭敬向赵桓行礼。

    “平身!”

    “念。”

    赵桓第一句,是对弯腰行礼的文武百官。

    第二句,则是转头对着左边的小黄门宣的。

    小黄门轻咳了一声,便开始朗朗上口念起赵桓事先交给他的旨意。

    “今日缺席朝会者,扣除下月津贴,罚俸半月。”

    “朝堂之上,目无纲纪。心无社稷,特此惩戒,以敬效尤。诸位爱卿,自省之。”

    小黄门一念完,金銮殿里的百官,一下子有些懵了。

    迟到早朝这种事情,一直都有相应的处罚条例。

    道君皇帝在时,自己都经常迟到早朝,也就压根没拿缺席罚戒过啥人。

    可是今日从赵桓这架式来看,官家看来要跟他们玩真的。

    而且还是搞无耻偷袭,这事隔一月突然早朝,给来这么一出。

    逮到的可不是某些少数,而是近半的官员。

    如果说这要不是赵桓故意的,估计满朝文武一个也不信。

    他们纷纷开始露出苦瓜脸。

    住得离皇宫近一些的还好说,可是离得远一些的,赵桓要扣钱。

    这对他们来说,可真的是要了老命。

    可是要反驳的话,又没有什么可反驳的。

    赵桓说得清清楚楚,还不是按那种一下子撸光一个月俸禄的制度来,还是手下留情只罚半月。

    左边黄门读完,赵桓又给了右边黄门一个眼神。

    “即日起,与金、西夏全面断绝往来。”

    ……

    小黄门念完赵桓对金和西夏的经济制裁后,诸位大臣瞬间有些坐不住了。

    可是还没等他们反对,为自己的家族争取利益,赵桓再次丢出了一个深水炸弹。

    “任京城四壁守御使李纲,为宰相。”

    宰相之职自从王傅出走后,一直悬而未决。

    作为最有力的竞争者,也不过那屈屈几位。

    张邦昌便是其中最有希望的候选人。

    然而赵桓这一道任命下来,让百官们直接傻眼了。

    其中包括李纲在内。

    张邦昌不好自己出手,连忙给了自己的同党一个眼神。

    当下便有五人排众而出。

    “官家,此事欠虑。恳请官家三思而后行。”

    “李大人最高官至太常少卿,此役有功当赏,可授兵部侍郎。”

    “汴京之战,当属官家御驾亲征居功至伟。”

    五人团伙作案,针对李纲早有腹稿。

    此时并未算匆忙上阵,一条一条给赵桓摆事实讲道理。

    赵桓早知道会如此,所以在离开汴京时,并没有急着升纲哥的官。

    因为这事,他不亲自出马。

    牛如花和马似玉两人,又怎么可能帮他搞得定。

    “你们说得好有道理。”

    赵桓冷笑着甩出《汴京守备制金录》。

    黄门太监收到赵桓的信号,捧起准备好的《汴京守备制金录》开始下发给在朝的文武百官。

    李纲都领到了一本。

    他翻开一看,大吃一惊。

    这成书之事,属实是李纲从未想过的。

    没想到赵桓不但做了,而且还做得如此完备。

    每一目录索引都注示清晰,每页的内容也都整理得无比翔实。

    “明明我写的是奏章啊!”

    这一下,把李纲都给整不会了。

    而且赵桓把《汴京守备制金录》的著作全推给他一个人。

    赵桓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提一个。

    李纲感觉有些受之有愧。

    光这版面的校正,与制作索引都需要花费不少的功夫吧。

    更不用说,还成书刊印发行。

    李纲突然觉得,自己对那两个丫头,好像过于狠心了点。

    “你们自己都睁大眼睛看看,好好看看。”

    “现在你们告诉朕,他李纲配不配当这宰相。如果他不配,那你们大声告诉我,到底谁配当这个宰相!”

    “当这个大宋的宰相。”

    赵桓从龙椅上站起来,虎视全场。

    满朝文武百官,本来人数就不齐。

    再被赵桓打了这么一个措手不及,一时之间纷纷哑口无言。

    李纲本来都对宰相无欲无求。

    现在赵桓都给他搭了这么大的台子,李纲知道自己今天是不做也得做。

    他李纲总不能拆赵桓的台,让赵桓下不来台。

    而且,李纲被满朝的大人也快玩坏了。

    他想做什么,那些人总是不分青红枣白的举手反对。

    他已经清楚明白的知道,自己如果真要做些事情,必须得到位高权重的位置才行。

    现在赵桓把宰相之位丢给他李纲。

    李纲觉得自己效仿王安石王文公的时机,成熟了。

    大宋当下,已经到了不变法图变,只能苟延残喘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