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戏游东汉 » 第二十一章 大儒宋忠

第二十一章 大儒宋忠

    次日一大早,姚哲和庞统做完第八套广播体操,吃完早饭,就在府外等着蔡中的马车。

    不一多时,蔡中就按照约定时辰驾车前来,一顿寒暄之后,便上车前去城南的官学府。

    刚上车,自来熟的蔡中就向姚哲请教是否知晓当今荆州的学界的情况,姚哲连自己怎么来这里都不知道的人,怎么会知晓这些,庞统从小师从他叔叔,而且年纪尚小自然也不知晓。

    于是蔡中就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荆州经学界的状况:

    “众所周知,荆襄七郡被长江一分为二,江北有南阳郡、南郡、江夏郡,江南有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江北区域离中原更近,官学教育资源更为丰富,而江南地区因地势偏远,多以私学为主。”

    蔡中停顿了下,“官学府中教授的儒文经学乃今文经学,私学教授的则为古文经学。当年窃国之贼王莽取代前汉后,将古文经推到了极高的位置上,古文经学也曾烜赫一时。“蔡中朝天拱拱手,”然至光武帝建立了重建汉之后,便将今文经学定为了官学,古文经不再设立学官,于是大量古文经学的儒者或者是被排斥,或者是不希望自身被卷入这场风波之中,从而退隐江湖,开设私学。

    这些私学虽然教授的内容与官学不太一样,但是朝廷却没有太多阻止私学的发展,因为这些私学可以教化到那些十分偏远,官学所无法触及的百姓,帮了朝廷的大忙,也算是功德一件。”

    “那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有何不同?”庞统问道。

    “今文经学,崇奉孔先师,以教授儒家经典《春秋公羊传》为主,很多经文和解释由老儒生口耳相传,弟子用今文记录,注重阐释经文中的“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用;而古文经学,崇奉周公,将孔子视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师,所教授的经籍多为从民间征集或孔子故宅所发现的用先秦文字所记载的。”

    “所以在我们荆州,官学和私学可谓是平分秋色,江北士族重视官学,江南士族虽说也想进官学府,怎奈环境所致,朝廷创办的官学并不多,更多的是那些朝廷上不得志的大儒开办的私学。虽说朝廷取士不分官私,但是能进入官学的条件相对严苛,所以基本只要能进入官学府,肄业之后就能做官。而今日的讲学是这几年来的第一次公开讲学。”

    “这是为何?”姚哲好奇的问道。

    “前几年黄巾之乱,虽说荆州没有受到太多侵扰,但是州内也是人人自危,自然不会进行这样讲学盛事。”

    “但如今荆州不是各地都是宗贼叛乱,也不安定。”

    “这次讲学就是陈生、张虎操办的,这些所谓的宗贼说到底,也是趁着朝廷的混乱,从中取利。没有得到朝廷认可的宗族而已。”

    听见蔡中这样一说,顿时对蔡中的印象大为改观,在历史书上看到的蔡中,就是一酒囊饭袋,没想到居然还有这样的见识。

    “这次讲学盛会聚集了荆州大部分士族来此。”蔡中继续说道,“我想陈张两人也是为了日后打算。请来闭关多年的大儒。”

    “那今天讲学的是哪位大儒?”姚哲继续问道。

    “乃大儒宋忠,现任荆州官学府的博士。”

    “那今日讲学的是今文经学吗?”

    “一般来说,在官学府讲课自然是今文经学。”蔡中解释道。

    正说着,一行人就到了官学府的门口。

    姚哲一行人下车就有仆人领进了府中,姚哲刚进府就感受到这里和蔡府完全不同。

    不同于蔡府的奢华,官学府中景观让人感觉一股文人气息扑面而来。整个府院,楼为心,水为局,各处亭台,宛若碧人,与楼隔河相望。

    水岸垂柳依依,菡萏送香,石板曲桥将路与轩廊相连。池中鲤鱼成群游动,不时摇曳着水中莲花,珊珊动人。

    蔡中知晓姚哲和庞统都是第一次来官学府,一路上也乐于做他们的向导,指着一处建筑就说,这就是朱雀书院是给学生授课的地方,又指着另一侧的建筑说,那里是六艺馆,教授礼、乐、射、御、书、数,那里是藏经阁,不仅有今文经学的经籍也有古文经学的经籍……

    正介绍着,迎面走来两个人,一个中年瘦高,文质彬彬,另一个也是中年但是矮胖矮胖。满脸横肉,他们都身着华服,

    “蔡老弟,汝兄长今日怎么没有来?”那个满脸横肉的大声地说道。

    蔡中向二人作揖,“兄长,近日身体抱恙,不能前来,还望见谅。”

    “那这两位是?”文质彬彬的那人回礼之后,问道。

    “哦。这位是兄长好友姚哲,这位小兄弟是庞德公的侄子庞统。”蔡中指着姚哲庞统向他们介绍。然后又向姚哲说道,“这位就是陈氏族长陈生。“然后指着那位矮胖中年人说,”这位是张氏族长张虎,其弟为零陵太守。”

    他们就是占据襄阳的宗贼陈生、张虎。

    姚哲庞统纷纷向二人作揖。

    “原来就是那位在襄阳城头做诗的小兄弟啊!久仰大名!”陈生礼貌地说道。

    “不过就写了首诗,陈兄怎么就如此?”张虎不满的说道。

    陈生笑了笑没说话,庞统准备说话,却被姚哲制止了。

    “讲学马上就要开始,还请蔡老弟移步朱雀书院。”陈生接着说道。

    “这次多亏了两位族长请出了闭关多年的大儒宋忠来讲学,实乃荆州之幸。那小弟就先行一步,领着他们先去朱雀书院了。”蔡中向陈生张虎告别。

    “贤弟先去。”陈生回礼道。

    说罢,蔡中就领着我们快速到达朱雀书院,这是一个讲学广场,一个半圆形的讲台,背靠一面墙,上面有一只朱雀的浮雕,其他学子都在讲台对面坐着。有的位置一个人,有的像我们一样多人坐一个位置,因为已经临近讲学时间,现在已经坐的七七八八了。

    因蔡氏在荆州的声望,所以座位亦是靠前的,当姚哲一行坐定。

    “原来他们就是占据襄阳的宗贼首领?”姚哲小声的问蔡中。

    “贤弟,么要声张!”蔡中做了个嘘声的手势。“自从王荆州被孙贼斩了之后,现在荆州没有主事的,各地一些胆大的宗族就是集结自己的家兵,占领各自的城池,所以现在他们就是这里的天,生死大权全在他们手里。”

    “那为什么其他宗族不结合起来,把他们赶跑?”庞统不解地问。

    “哎,据传他们背后都有南阳袁术的支持,不然也不会这块接手城池。再者如果那这些结合起来的宗族将他们赶走,那与他们何异。”

    “原来如此,怪不得以蔡家的能力,怎么会只控制一个北门。”姚哲说道。“原来宗贼他们背后有袁术支持。”

    “公子聪慧,既然公子已经为刘使君献计平荆州,我们都视公子为自己人,还望公子无所顾虑的执行昨夜之计。”

    “这个自然。”姚哲回应道。

    正说时,一儒生打扮的人,随着鼓声,走上讲台。

    “在下韩嵩,今日有幸主持本次荆州官学府开坛演讲。前因黄巾之乱,关停多年的讲学,这些年来,荆州学子如行于黑夜中,苦求那一盏明灯。然现在陈氏族长和张氏族长的支持下重新开启,所有一如从例,请各位学子静心学习,讲学之后会有讨论环节。”

    说完,台下就发出喝彩声,韩嵩维护了下现场秩序,“现在我们有请本次讲学博士,宋忠宋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