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归零纪元之重启 » 第二章 空间消融-12

第二章 空间消融-12

    陈明看着桌上堆满的资料,这是他最近打印出的所有从大毁灭后便有过记录的空间潮数据,上次的实验把试验场内部几乎全部摧毁,乘着维修的时间,他准备整合一下资料,既然空间消融理论有了数据的支撑,自己也可以考虑将其进一步完善。

    他现在要重新完善很久之前的一片论文《论场与空间潮》现有有了空间消融理论的支撑,曾经的很多问题几乎都有了更合理也更让人信服的解释。

    归零纪元之前的数千年,我们曾同鱼儿生活再水中一般,不曾对周围的环境有所感知,空间于我们只是地理位置上的距离,房屋的大小,又或是活动的范围。随后航天事业的发展,让我们对空间有了更宏大的定义,在宇宙的尺度上,我们用光年来衡量与相邻天体的距离,或是与相邻星系的间隔,但是即使如此,空间于我们依然只是一个空虚的概念,一如时间一样。但是对于反物质的利用,终极爆弹引起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开启了新的纪元,归零纪元。场与空间潮被我们时常提到嘴边。

    世界格局也在空间潮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变,扭曲甚至破碎的空间,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空间这个概念,当你亲眼看见空间在你眼前破碎,物体因扭曲的空间而随之变形后,你很难再说空间只是一个虚拟的概念,他此刻是如此真实的呈现在你眼前,我们需要重新定义空间这一实体。

    关于空间的生成,因为技术问题,我们无法呈现,但是对于空间的消失,也正是空间潮中场生成的起因,那便是反物质。直到现在,我们对反物质的了解依然很少,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物质与反物质的接触会使得两者全部转化成能量,这其中包括各种射线以及热辐射,这些是能量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但是在反应的同时,会消融反应附近的空间,也即空间是参与反应的实体之一。以下是相关实验得到的数据

    ....

    到此,我们几乎可以确定在反物质的泯灭中空间的确参与了反应并被消耗,但是在仔细的分析数据后,其中仍有值得解释的地方,包括少量的反物质未曾检测到数据,以及检测到数据后短时间内便又再次消失的数据。这些现象与空间潮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在此之前,我要先为空间打上几个标签,以便我们更好的理解空间潮的形成。首先,便是空间的第一重特性,流动性。空间在这个层面上,确实如同水流一般,在我们使用微量反物质实验时,极小的空间消耗,瞬间便被周围空间所填充,正如同从一个碗中舀出一小勺水,肉眼几乎无法捕捉到水消失的过程,微小的差量会被瞬间填补,同样的,在空间消逝的过程中,我们目前的检测装置由于精度问题也无法捕捉到这个变化。直到不断加大实验剂量,才达到能勉强检测到变化的程度。但是对于一碗水来说,我们舀出了部分的水,我们至少可以从碗的边缘检测到水位的下降,那消失了部分空间会带来变化呢?这便是我下面要介绍的空间的第二重性质,密度。

    在消耗了空间的同时,在恒定范围内的空间密度便发生了改变。试想将眼光放大到整个宇宙,假定宇宙是有边界的,即有着固定大小,我们从中消耗了一部分空间,但是我们并未看见空间破碎后的场景,所见依然是一个完整连续的时空,恒定的体积中,空间的总量减少,则对应便是空间的密度发生了改变。但是很可惜,我们无法证实宇宙是有边界的,甚至相反,此时的宇宙正在一直扩张,那么在此时宇宙的边际正发生着什么呢,可以大胆的预想,那正是上一节开头我所提到的事情,那里此时正在不断的由能量转化成物质,空间则在这个过程中伴生产生,所以宇宙的疆域正一点点扩大,而那能量的来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宇宙大爆炸时期,那团最初的能量,在被压缩到一个极致的点后,发生了某种未知的变化,巨量的能量转化成了现今的宇宙中的万物以及庞大的宇宙空间。但是这份密度的减少并不会一直这样,在那遥远的宇宙的边缘,空间在随着物质不断的产生,而此时此刻我们身边的空间密度与遥远宇宙边际的密度所产生的密度差,会导致具有流动性的空间,在漫长的时间中,逐渐抹平直到平衡,这种变化,对于存在了上万亿年的宇宙本身来说,可能只是非常短暂的,但是对于身为人类的我们来说,可能永远无法感受到他的变化。

    既然消失的空间会因为流动性而被自动抹平,那么空间潮又是怎么产生的,那些场,又是怎么出现的呢,这便是空间的第三重特性,区域性。在地球以及宇宙中其他巨大的天体附近,时空会被巨大的质量物体所扭曲,而这巨大的空间曲率构筑了整个星球周围独特的空间区域,在这片区域里,空间的流动性几乎只适用在区域内部,因为空间曲率的存在,外部空间要渗透进内部,变得非常困难,而一旦在星体附近的空间密度应为某些原因被改变,依靠宇宙中空间的自我修复这个过程会比之前提到的更加漫长。也正是如此,才导致了我们现在所见的空间潮,我们对反物质的使用导致地球周边的空间密度降低,但是外界的空间很难流动进来修复,这就像一个装满水的瓶子,当其中水减少时,整个瓶子的空间就无法被填满,瓶中就会出现气泡,但实际上,空间的损耗远比这个更加复杂。

    以下是从归零纪元有记录以来的所有空间潮的数据,以及在归零纪元之前,三次巨大的终极爆弹所爆炸的坐标

    ....

    我们几乎可以断定,终极爆弹是导致空间潮的首要因素,实际上,所有记录过的空间潮的轨迹中,几乎都会经过上面三个爆炸坐标。那么接下来就是建立空间潮的轨迹方程,但是这些曲线几乎没有任何规律可言,初看下来,就如同一堆完全没有规律的随机数,但是如果有了上述关于空间的基础特性,我们可以大胆的假设,空间本身是不会运动的,但是地球却在运动,这其中包括了地球的自转以及地球的公转。自然,我们最先加入的便是地球的自转,但是如果带入地球的自转参数,所模拟的空间潮轨迹曲线如下:

    ....

    曲线中可以看到,模拟曲线与实际情况已经有60%的相似度,但是仍然有着差距,如果加入公转参数会怎样呢,实际在加入了公转参数会发现,相似度变的更低了,这非常好理解,如果空间是静止的,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个地球年,但是只看最直观的参数,那就是空间潮的频率,空间潮如果粗略的计算,大概是每个3个月便会出现一次,这与地球的公转周期相差甚大。但是如果我们考虑空间的第三种特性,区域性,那么之前的空间静止条件便要取消了,实际上根据推测,空间很有可能是跟随着大质量天体的运动,而存在一定的流动的,如同水中游动的鱼会带动周围的水流,在此基础上,我构建了第三套空间潮模型,那就是加入了空间的区域流动性,把地球的公转以及自转参数加入以后,模拟出的曲线与真实曲线之间的差便由新加入的空间流动方程弥补,引入空间流动方程后,可以

    看到曲线如下:

    ....

    这份模拟曲线已经非常接近真实的空间潮轨迹曲线,相似度可以达到95%以上,至于剩下5%的误差,便是空间潮自身的不确定性,这其中,我并没有考虑几个月前的不夜城空间潮,那次空间潮,应该是存在的极大成分的人为因素,所以并不具备参考性。在空间的认知上,我们依然还是知之甚少,即使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以及模拟曲线,但是论证过程中依然存在这大量的猜测内容,以及假设条件。但不管怎样,这是我们对于空间认知所走出的一小步,我坚信空间不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阻碍,而必然是助力。

    归零纪元28年6月1日陈明

    陈明抬头看了下时间,在文章最后加上了日期,从他动笔开始,到完成,已经过去了快两天,虽然并不是篇幅很长的论证,但是在修改之前的文章基础上,这次他加入了很多之前未曾整理的数据以及这次最新的实验数据,对于这些数据的归纳就几乎耗费了他一整天的时间。

    这还是基于他已经整理过的,不过他并没有结束这篇关于对空间潮以及空间讨论的论文,但是明天试验场地就能修复好,自己暂时并没有时间继续完善了。接下来就是关于明天实验的一些准备工作。如果几个月前不夜城的那次空间潮是人为造成的,他觉得大概率不会是

    源城那边的动作,也许正是自己面前这个神秘异空间内部的火种,至少在技术上,这个组织有着绝对的优势,而动机,对于一个疯狂的邪恶组织,是不需要动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