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宋之师 » 第六章:黄金圣斗士

第六章:黄金圣斗士

    在大宋做文官简直不要太舒服,工资高、福利好、地位高,更重要是的是一旦高中,榜下即用,你就获得一块免死金牌。宋朝不杀士大夫,终宋一朝,不管昏君还是明主,竟没杀过一个文官。

    相传宋太庙中立有太祖誓碑,平时用黄幔遮蔽,门钥封闭。唯太庙四季祭祀和新天子即位时方可启封,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届时只一不识字的小黄门跟随,其余皆远立庭中,不可仰视。天子行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诵,然后再拜而出,群臣及近侍皆不知所誓何事。后金人破开封劫掠太庙世人方得见,上提:

    “柴氏(周世宗)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看看,这就叫专业。

    自汉高祖刘邦提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千年有余,历数朝,但是真正能够做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唯宋一朝耳。

    在大宋,不管士大夫犯了多大的错,最多就是流放到边远之地继续当你的官,而且薪俸一分不少的照拿。

    宋朝奉行高薪养廉,俸禄分为“正俸”、“加俸”、“职田”三大类。

    从一品高官如宰相、枢密使每月俸钱三百贯,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绵百两,禄粟月一百石;地方州县官员,大县(万户以上)县令每月二十千,小县县令每月十二千,禄粟月五至三石。正俸之外,还有各种补贴,如茶、酒、厨料、薪、蒿、炭、盐诸物、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伙食费等均由朝廷承担。折算起来宰相、枢密使这类高官月工资高达百万,年薪更是一千五百万左右,甚至从八品级别的县丞年薪都近百万。

    如此变态的恩宠下,也造就了宋朝士大夫的战斗力超级强,离大谱的强。

    大宋朝最著名的圣斗士寇准,有次在殿中向太宗奏事,由于大胆进谏,忠言逆耳,太宗怒而起身欲要回宫。寇准几步赶到,扯住龙袍将太宗按回御座,要听他说完才能离开。这要是换个朝代,寇准的脑袋立马分家,但是事后太宗称“朕得寇准,好像文皇得到魏征一样。

    真宗继位寇准以集贤殿大学士身份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景德元年,契丹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邪?“遂请帝幸澶州。

    辽朝南下侵宋,萧挞凛攻破遂城,生俘宋将王先知,力攻定州,俘云州观察使王继忠,宋军力守坚城。朝野震动,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参知政事王钦若主张迁都升州据江而守,陈尧叟主张迁都益州以蜀险据守;但是宰相寇准说:“谁替陛下出这种计策,其罪可处死。现在陛下神武,将领大臣团结协作,如果陛下大驾亲征,敌寇自然会逃走。不这样,出奇兵扰乱敌人的战略,坚守使敌兵疲惫,以逸待劳之势,预计可得胜利。怎么会放弃宗庙社稷跑到遥远的楚、蜀之地,所在之处人心离散,敌寇乘机长驱直入,国家还能保住吗?”遂力请真宗赵恒亲征。

    真宗被迫北上,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觇军势。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众议毕惧,准力争之,不决。出遇高琼于屏间,谓曰:“太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对曰:“琼武人,愿效死。“准复入对,琼随立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琼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真宗北上来到澶州南城,本以为在后边助助威就行了,隔着条河也安全些。众人恐辽军兵胜,犹豫不前。谁知寇准不干了,和太尉高琼指挥卫士推来辇车,硬送犹豫不决的真宗渡河,并登上澶州北城城楼,众位士兵看到皇帝到来,士气大振,欢呼声传到几十里外,契丹兵面面相觑很惊惧,摆不成阵。

    双方相持数十天,敌统军挞览出来督战,时威虎军头张瓌守床子弩,弩弓摇动机关发动,射中挞览前额,挞览死去。初战失利,加上孤军深入,辽军恐难取胜,秘密谴使求和。

    真宗不喜战争,又想继续笼络契丹,遂派殿直曹利用到军中商议每年给契丹的钱数,并说:“如事不得已,百万亦可。”意思就是说,花钱买和平,一年一百万,也不是不可以,你直接就可以拍板儿了。但是寇准却在帐外拦住了曹利用,询问之,曹据实相报,寇准对他说:虽然有皇上的许诺,你答应契丹不能超过三十万,超过三十万,我砍你的狗头。

    结果曹利用怂了,咬死了寇准的三十万不松口,辽国求和心切,也不敢狮子大开口,几经讨价还价,于是就有了银十万,绢二十万的澶渊之盟,换了北宋百年的边境和平。曹利用兴冲冲地回去交旨,请见之时赵恒正在吃饭,侍者就问许给辽国多少银两。曹利用没敢说话,只伸出三指放于额前,意思是三十万两。侍者误以为三百万两,真宗得知后大惊:“太多了,太多了。”便召见他亲自盘问,曹利用战战兢兢地答道:“三十万两。”赵恒听完嘀咕一声:“才三十万,这么少。你很会办事!”随后重重地奖赏了曹利用。

    这里我们看到,皇帝说了只要能成,一百万也行,谁敢有异议?你寇准私自询问不说,更是擅自更改皇帝意见,这是大不敬,是大逆不道啊。要是放在其他朝代,曹利用给皇帝打个小报告,你寇准砍头都是轻的。结果曹利用怂了没敢说,因为皇帝不可能把寇准怎么样,但是寇准砍他曹利用的狗头可是真的,绝不含糊。

    如果说寇准是黄金圣斗士,那么包拯和唐介就是白银圣斗士,三人并称仁宗时期三大炮台。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天圣五年进士及第,授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知县。因父母年迈辞官,至景祐四年才赴京听选,获授天长知县。庆历元年调任端州知府,两年后入京任殿中丞。后经御史中丞王拱辰举荐,于十一月被任命为监察御史里行,改任监察御史,从七品,开始了他的御史生涯。

    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屡屡犯颜直谏,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

    包拯仅仅担任了两年的监察御史,时间虽短但战绩却显赫无比。据正史记录,包拯监督百官期间,一共弹劾了六十一位中高级违纪的官员,并让他们全部被罢黜。平均下来几乎十天就能弹掉一位中高级官员,注意是弹劾掉,罢官去职或者去海南岛晒日光浴的那种。

    当然,对于包拯而言,让六十一位官员下岗的成绩很一般,洒洒水啦。他一生当中最大的辉煌是担任御史中丞时,接连弹劾了三位三司使,并让他们都下了岗,包拯从此留下了一个不畏权势、执法严明的美名。三司使是全国最高财政长官,号称“计相“。

    唐介,字子方,天圣八年中进士,擢第为武陵尉,又调平江县令。明道年间,入朝任监察御史里行,转殿中侍御史。

    皇祐三年,仁宗想要给宠妃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加官进爵,而且一口气给了四个:淮康军节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并且赐了张两个儿子进士出身。

    时以包拯为首的知谏院,纠集了包括唐介在内的一堆御史们,轮番弹劾张尧佐,想逼迫宋仁宗取消任命。宋仁宗还想硬顶,但张尧佐首先扛不住了,主动把四个职务辞掉两个,其中包括宣徽南院使。但转头,宋仁宗又换个名义给张尧佐把官加上去了:“复以宣徽使判河阳”。

    于是,唐介等御史们又来了,特别是唐介,在别的御史看出宋仁宗是一心想要给张尧佐加官,不准备出声了时,一人扛起了进攻的大旗。介谓同列曰:“是欲与宣徽,而假河阳为名耳,不可但已也。”而同列依违,介独抗言之。

    仁宗被唐介搞得没办法,只好甩锅,说张尧佐的任命不是他一个人的意思,宰相们也都同意。唐介立马调转炮口,弹劾当时的宰相文彦博,要求将文彦博罢相。而且他不但弹劾文彦博,还连带着弹劾跟他一起弹劾张尧佐,但半道准备收手的吴奎,弹劾他“表里观望”,不是个好同志。

    帝怒益甚。枢密副使梁适叱介下殿,修起居注蔡襄趋进救之。贬春州别驾,王举正言以为太重,帝旋悟,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而罢彦博相,吴奎亦出。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名,命中使护之。

    好吧,无差别火力覆盖的唐介触怒仁宗被贬春州别驾。心善的仁宗又害怕他被报复或者想不开自杀,改英州并命人护送他上任。几个月后,仁宗又慢慢的恢复他的职位,最后以左谏议大夫知知谏院,继续带领御史们,炮轰朝堂众卿。

    唐介因孤身弹劾外戚张尧佐、宰相文彦博、谏官吴奎还逼得宋仁宗服软,一战成名,成为北宋最牛御史。

    这三位圣斗士的战绩堪称恐怖,上至皇帝下至微末小官,无所不弹,又头铁无比,人送大宋三炮神。